43vDoy1NXGs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山水林田湖草与生态文化交相辉映的贵州画卷/e3pmh1hmp/e3pmh1pvu【环球网综合讯】山水林田湖草与生态文化交相辉映的贵州画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多年来,贵州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描绘出了山水林田湖草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贵州画卷,以绿色经济带来的实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守住绿水青山“贵州好山好水好风光,‘山地公园省’的美誉名副其实,还想多去几个地方感受一下多彩贵州的魅力。”今年端午假期,从山东带家人来贵州旅游的张先生将归期一推再推。经济社会发展一度相对滞后的贵州,通过将绿色转型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并举,如今成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绿色”也成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底色。尤其是“十三五”时期,贵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具体而言,贵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双十工程”,大力推进乌江、赤水河等流域治理,率先取缔全流域网箱养殖,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世界自然遗产总数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61.51%;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稳步降低,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2%;2020年,全省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9.3%,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2%……“十三五”以来,贵州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环境整治专项资金6.8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一系列成绩充分说明,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绿水青山成为靓丽名片。推进绿色发展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贵州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步伐,将优良的生态环境转换为巨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能给民众带来福祉的“绿色提款机”。在赤水市黎明村,村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打起了生态牌。他们“退耕还竹”营造的翠绿的竹海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村民的荷包都鼓了。在毕节市金海湖新区车坝村,过去被称作“背篼村”的贫穷面貌,已被青山绿水和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民居所取代。自从车坝村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在山坡上种下蜂糖李、杨梅、板栗等经果林,如今旅游发展方兴未艾,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焕发新生。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成为贵州绿色经济的一大动力。仅今年端午假期三天时间,全省就累计接待游客154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3亿元。除了发展旅游业,贵州还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仅筑牢绿色屏障、建设绿色家园,更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文化,为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探路。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用于承载产业和人口的平地很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贵州因地制宜,在全省重点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水果、生猪、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生态家禽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并成立12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每个产业都有一位省领导领衔。事实证明,贵州选对了路子,通过发展合适的产业让绿水青山实现了效益最大化。遵义市桐梓县楚米镇高山村自从实施荒山退耕还林、营造方竹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后,老百姓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当地因地制宜发展43万亩方竹产业,每亩可收入2000元左右,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脱贫致富多赢的局面。六盘水市米箩镇曾因耕地破碎、土地贫瘠,村民收入少、生活困难。2009年以来,水城县引进多家企业来到米箩,按照“龙头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山多坡陡的地形上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米箩的猕猴桃产业规模日渐扩大,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达3.6万余亩。当地村民因此成了产业工人,每月收入稳定,其中很多贫困户也过上了好日子。在产业变革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贵州人吃上了“生态饭”。2019年底,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全省剩余贫困人口30.83万人中的28.56万人增收。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358.62亿元,同比增长6.5%。当前,贵州正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十四五”迈向新征程生态优势犹如金字招牌,是贵州永续发展的巨大财富。展望刚刚开启的“十四五”新征程,贵州要让绿色经济更加蓬勃地发展,为此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贵州将继续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全省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贵州。依托生态优势,贵州还将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寻找绿色经济发展新着力点的同时,贵州持续探索、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该省连续10年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持续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搭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重要平台,让贵州备受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7月12日—13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举行,约500位中外政要和专家学者围绕“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在低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发展一大焦点的今天,此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对于东道主贵州而言,论坛也将助力当地迈步新征程,为黔中大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美丽篇章添彩。162615908866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蒋薇环球网162615908866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0e2489e6a224d6b4feb7edc38b39ae0u5.jpg{"email":"jiangwei@huanqiu.com","name":"蒋薇"}
【环球网综合讯】山水林田湖草与生态文化交相辉映的贵州画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多年来,贵州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描绘出了山水林田湖草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贵州画卷,以绿色经济带来的实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守住绿水青山“贵州好山好水好风光,‘山地公园省’的美誉名副其实,还想多去几个地方感受一下多彩贵州的魅力。”今年端午假期,从山东带家人来贵州旅游的张先生将归期一推再推。经济社会发展一度相对滞后的贵州,通过将绿色转型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并举,如今成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绿色”也成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底色。尤其是“十三五”时期,贵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具体而言,贵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双十工程”,大力推进乌江、赤水河等流域治理,率先取缔全流域网箱养殖,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世界自然遗产总数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61.51%;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稳步降低,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2%;2020年,全省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9.3%,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2%……“十三五”以来,贵州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环境整治专项资金6.8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一系列成绩充分说明,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绿水青山成为靓丽名片。推进绿色发展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贵州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步伐,将优良的生态环境转换为巨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能给民众带来福祉的“绿色提款机”。在赤水市黎明村,村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打起了生态牌。他们“退耕还竹”营造的翠绿的竹海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村民的荷包都鼓了。在毕节市金海湖新区车坝村,过去被称作“背篼村”的贫穷面貌,已被青山绿水和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民居所取代。自从车坝村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在山坡上种下蜂糖李、杨梅、板栗等经果林,如今旅游发展方兴未艾,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焕发新生。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成为贵州绿色经济的一大动力。仅今年端午假期三天时间,全省就累计接待游客154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3亿元。除了发展旅游业,贵州还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仅筑牢绿色屏障、建设绿色家园,更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文化,为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探路。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用于承载产业和人口的平地很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贵州因地制宜,在全省重点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水果、生猪、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生态家禽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并成立12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每个产业都有一位省领导领衔。事实证明,贵州选对了路子,通过发展合适的产业让绿水青山实现了效益最大化。遵义市桐梓县楚米镇高山村自从实施荒山退耕还林、营造方竹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后,老百姓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当地因地制宜发展43万亩方竹产业,每亩可收入2000元左右,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脱贫致富多赢的局面。六盘水市米箩镇曾因耕地破碎、土地贫瘠,村民收入少、生活困难。2009年以来,水城县引进多家企业来到米箩,按照“龙头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山多坡陡的地形上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米箩的猕猴桃产业规模日渐扩大,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达3.6万余亩。当地村民因此成了产业工人,每月收入稳定,其中很多贫困户也过上了好日子。在产业变革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贵州人吃上了“生态饭”。2019年底,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全省剩余贫困人口30.83万人中的28.56万人增收。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358.62亿元,同比增长6.5%。当前,贵州正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十四五”迈向新征程生态优势犹如金字招牌,是贵州永续发展的巨大财富。展望刚刚开启的“十四五”新征程,贵州要让绿色经济更加蓬勃地发展,为此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贵州将继续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全省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贵州。依托生态优势,贵州还将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寻找绿色经济发展新着力点的同时,贵州持续探索、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该省连续10年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持续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搭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重要平台,让贵州备受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7月12日—13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举行,约500位中外政要和专家学者围绕“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在低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发展一大焦点的今天,此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对于东道主贵州而言,论坛也将助力当地迈步新征程,为黔中大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美丽篇章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