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mf2B6X2OZ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传统培养、跨界跨项、单飞/e3pmh1hmp/e3pn61an9本报记者 赵觉珵 邢晓婧随着北京冬奥的成功申办以及“带动三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的号召,中国的冬季运动发展迅速。2015年,当北京取得冬奥会举办权时,109个小项里有1/3是中国从来没有开展过的。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参加了全部109个小项中的104个。一名已退役的滑冰运动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传统夏季项目通常是从地方到省运会、全运会层层发现人才,但很多冬季运动此前国内没有充分开展,人才的选拔采取的是跨界跨项的方式。据公开报道,平昌2018年冬奥会后,国家开展跨界跨项选才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冬季项目运动员。很多原来从事田径、武术、拳击等项目的运动员通过选拔,走入了冬季项目的国家集训队。上述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东北部分地区,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优势项目已有较深厚积淀和人才积累,但很多雪上项目人才非常缺乏。不只是运动员不足,教练员更是稀缺。在本届冬奥会上,谷爱凌和苏翊明的出色表现让人们看到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另一条路径——不通过专业队的层层选拔,而是自己训练和参加比赛,依靠奖金和赞助商延续自己的运动生涯。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模式在欧美更为常见,而近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冬奥外国滑雪项目运动员也均透露,他们也是这样一步步从俱乐部成长到国际赛场的。但这种“单飞”式的运动员培养方式也需要巨大的投入。三亿冰雪、疆赛体旅创始人孙超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培养一个有成绩的国家级运动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投入。首先,培养时间非常长,大约十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其次,滑雪运动员本身的训练和赛场大部分在冬季,需要逐雪而赛,在中国的夏天经常要到南半球。此外,运动员还需要参加全世界各地比赛,以保持状态和积分。 本届冬奥会高山滑雪参赛者、牙买加运动员本杰明·亚历山大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近年来长期在奥地利、瑞士等国训练,几年间的花费不菲,而他还不是该项目的世界一流选手。对于谷爱凌的成功模式,孙超向《环球时报》记者分享了业内的主流观点:这是体育运动全球化的成功,也是在选择归化运动员千锤百炼的一个成果。上述不具名的滑冰运动员表示,谷爱凌和苏翊明都不是传统体校和体育队培养出来的,他们的成长方式具备着高投入和高风险。对于部分欧美国家而言,与中国不同的冬季项目基础、训练模式、文化传统等,让他们已经构建起从业余到半职业、职业的人才体系。此外,很多欧美运动员也努力平衡体育和教育,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寻找更多可能。164463273035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徐娜环球时报164463273035011[]{"email":"xuna@huanqiu.com","name":"徐娜"}
本报记者 赵觉珵 邢晓婧随着北京冬奥的成功申办以及“带动三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的号召,中国的冬季运动发展迅速。2015年,当北京取得冬奥会举办权时,109个小项里有1/3是中国从来没有开展过的。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参加了全部109个小项中的104个。一名已退役的滑冰运动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传统夏季项目通常是从地方到省运会、全运会层层发现人才,但很多冬季运动此前国内没有充分开展,人才的选拔采取的是跨界跨项的方式。据公开报道,平昌2018年冬奥会后,国家开展跨界跨项选才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冬季项目运动员。很多原来从事田径、武术、拳击等项目的运动员通过选拔,走入了冬季项目的国家集训队。上述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东北部分地区,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优势项目已有较深厚积淀和人才积累,但很多雪上项目人才非常缺乏。不只是运动员不足,教练员更是稀缺。在本届冬奥会上,谷爱凌和苏翊明的出色表现让人们看到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另一条路径——不通过专业队的层层选拔,而是自己训练和参加比赛,依靠奖金和赞助商延续自己的运动生涯。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模式在欧美更为常见,而近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冬奥外国滑雪项目运动员也均透露,他们也是这样一步步从俱乐部成长到国际赛场的。但这种“单飞”式的运动员培养方式也需要巨大的投入。三亿冰雪、疆赛体旅创始人孙超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培养一个有成绩的国家级运动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投入。首先,培养时间非常长,大约十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其次,滑雪运动员本身的训练和赛场大部分在冬季,需要逐雪而赛,在中国的夏天经常要到南半球。此外,运动员还需要参加全世界各地比赛,以保持状态和积分。 本届冬奥会高山滑雪参赛者、牙买加运动员本杰明·亚历山大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近年来长期在奥地利、瑞士等国训练,几年间的花费不菲,而他还不是该项目的世界一流选手。对于谷爱凌的成功模式,孙超向《环球时报》记者分享了业内的主流观点:这是体育运动全球化的成功,也是在选择归化运动员千锤百炼的一个成果。上述不具名的滑冰运动员表示,谷爱凌和苏翊明都不是传统体校和体育队培养出来的,他们的成长方式具备着高投入和高风险。对于部分欧美国家而言,与中国不同的冬季项目基础、训练模式、文化传统等,让他们已经构建起从业余到半职业、职业的人才体系。此外,很多欧美运动员也努力平衡体育和教育,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寻找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