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f4Ckg7J2X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聚焦价值创造,上海农商银行实现投资价值与社会效益双丰收/e3pmh1hmp/e3pn61an9【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上海农商银行(股票简称“沪农商行”,601825.SH)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净收入266.41亿元、同比增长0.9%,实现归母净利润122.88亿元、同比增长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5%。与此同时,上海农商银行在2024年内规模实力稳步增长、资产质量扎实、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达1.4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6.87%,进一步稳固了万亿银行俱乐部的地位;吸收存款从上年末的1.04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末的1.09万亿元,贷款与垫款总额从上年末的7114.83亿元增加到2024年末的7552.19亿元,进一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金融资源。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2.9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7%、与上年度持平;安全性指标方面,该行资本净额1452.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7.48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7.15%,较上年同期的15.74%小幅提升。在良好的业绩表现,以及持续提升的资本规模和资产结构的背后,是上海农商银行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宗旨,在企业经营、社会效益、资本价值不同维度的协同共进,在企业经营业绩和社会责任效应之间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走出一条富有经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谱写五篇大文章,核心价值观塑造企业社会价值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就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进一步部署。《意见》要求,到2027年,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和金融产品服务供需适配度持续提升,相关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在通过持续增强竞争优势推动经营价值创造的同时,上海农商银行更不忘塑造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社会价值,这突出体现在上海农商银行在写好“五篇大文章”过程中的持续发力,特别是构建起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绿色金融为底色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稳健发展的品质银行、ESG管理的示范银行。具体来看:聚焦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科技金融。上海农商银行紧扣上海科创中心、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秉承科技金融“四梁八柱”发展理念,进一步突破创新推动金融更高质量服务科创企业。截至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149.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4.69亿元,增幅24.29%;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4278户,较上年末增加1003户,增幅30.63%。在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引领下,上海农商银行将“投商行一体化”打造成为深入服务区域实体经济的特色经营之路,2024年通过推进“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联合政府、交易所、投资机构、券商等深入构建“鑫生态”服务联盟,为“鑫动能”客户提供产业资源整合、惠企政策对接、投资机构引荐等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深挖特色“护城河”,进而推动良好的经营价值创造。加强产品服务创新,稳步推进绿色金融。通过全面深化绿色金融管理体系,积极拓展绿色业务领域,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并积极探索绿色运营新模式,致力于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的银行。截至2024年末,绿色信贷余额843.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28%,显著高于同期整体信贷增速。深耕“三农”小微,提质增效普惠金融。公司坚守“三农”、小微、科创、社区居民的经营定位,构建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四个专班”全力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稳步发展。报告期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66.08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1.14%;普惠小微贷款客户5.20万户,较上年末增幅3.53%;涉农贷款余额677.87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12%;农业产业链业务当年投放超过30亿元。零售转型成效显著,持续发力养老金融。截至2024年末,该行个人客户数2473.2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39%;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7953.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3%;理财产品总规模1783.96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农村金融机构首位。加快布局养老金融,代发养老金客群规模127.51万户,在上海全市排名第二。2024年,已建成55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千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实现上海全市街道和乡镇全覆盖。加码科技创新应用,深化扩围数字金融。公司以客户体验为中心,持续迭代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渠道功能,优化用户旅程和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以用户视角重塑客户旅程,升级百余项业务功能,优化再造近800个页面,使数字金融服务更加鲜活、立体。报告期末,个人线上渠道用户数达649.6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93%,电子渠道承载了全行96.30%的理财和97.74%的基金交易业务。正如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在董事长致辞中总结指出:我们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继续践行“金融向善”的理念文化,以普惠金融之泉润泽千企万户,以“惠城惠民”“共愿共美”回应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我们将坚持“稳”的主基调,聚焦“五篇大文章”加快推进业务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客户体验,全力打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向社会与投资者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深挖特色“护城河”,竞争优势推动经营价值创造银行业被称为“万业之母”,主要是基于其在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广泛影响力,银行业承担着资本中介功能,连接资金的供给方与需求方,是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上海农商银行之所以能够实现投资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公司总部设在上海这一国内最发达的经济与金融中心,上海雄厚的经济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蓬勃的市场活力和开放的社会文化为银行业绩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和“五个新城”建设机遇更为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上海农商银行自身努力也可圈可点。扎根上海逾70年,尤其是在市郊地区,网点覆盖面广,客户沉淀率和忠诚度高,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上海市108个乡镇中,基本实现全覆盖。凭借颇具特色的经营服务金融产品和良好的经营价值创造能力,上海农商银行在英国《银行家》公布的“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位居全球银行业第128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排名第23位,位列全国农商银行第二。同时,上海农商银行还收获了颇多社会赞誉,在国内外机构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荣获诸多荣誉与奖项,包括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24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中连续四年蝉联城区农商银行综合评价第一,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被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商业AI高峰论坛授予2024年数智化转型卓越创新团队奖、2024年数智化转型引领企业奖。依托于良好的经营业绩表现,上海农商银行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在2024年年报中公司提出对普通股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1.93元(含税),共计将派发现金红利18.61亿元;加上2024年中期已派发现金红利23.05亿元,2024年累计派发现金红利41.66亿元,分红率进一步提升至33.91%,较上年度提升了3.81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农商银行自上市以来每年现金分红比例始终保持在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0%以上,累计派发普通股现金股利165.20亿元(含2024年度分红),为IPO募集资金总额的1.92倍。对此,上海农商银行还表示将维护股价稳定、提升市值表现与分红可预期性作为重要管理目标,制定明确、清晰的新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2026),并明确提出将持续强化市值管理工作,研究制定估值提升计划,不断提高公司发展质量、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能力,推动市场估值合理反映公司价值。资本价值最终也体现在了“关键少数”耐心资本对公司的认同,上海农商银行2024年平稳度过上市后最大规模原始股东解禁,主要股东无一减持,并实施完成董监高增持计划,有效发挥市值稳定作用。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证券投资基金对上海农商银行持股总数达4.35亿股,相比2024年初和年中的1.43亿股和2.2亿股持续大幅净买入。同时公司也获得了多家投资机构的力挺。湘财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认为,受益于区域经济修复,上海农商银行信贷投放加快,资产扩张稳健;随着存款成本管理加强,上海农商银行负债成本仍有充足节约空间。湘财证券还强调,考虑公司经营稳健,拨备及资本水平充足,未来有望继续巩固稳定分红条件,分红率有望维持高位,具备高股息股属性。展望后期,浙商证券预计上海农商银行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1%、1.88%、2.39%,并维持“买入”评级;申银万国证券也认为,公司逐步消化营收基数压力后,全年业绩有望保持平稳,相对充足的资本也赋予分红率稳步提升空间,凸显高股息优势,维持“买入”评级。(一言)174712186949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石婷婷环球网1747121869492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bd01d0e69edbebd1d6937edf2fdae42u1.png{"email":"shitingting@huanqiu.com","name":"石婷婷"}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上海农商银行(股票简称“沪农商行”,601825.SH)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净收入266.41亿元、同比增长0.9%,实现归母净利润122.88亿元、同比增长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5%。与此同时,上海农商银行在2024年内规模实力稳步增长、资产质量扎实、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达1.4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6.87%,进一步稳固了万亿银行俱乐部的地位;吸收存款从上年末的1.04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末的1.09万亿元,贷款与垫款总额从上年末的7114.83亿元增加到2024年末的7552.19亿元,进一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金融资源。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2.9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7%、与上年度持平;安全性指标方面,该行资本净额1452.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7.48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7.15%,较上年同期的15.74%小幅提升。在良好的业绩表现,以及持续提升的资本规模和资产结构的背后,是上海农商银行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宗旨,在企业经营、社会效益、资本价值不同维度的协同共进,在企业经营业绩和社会责任效应之间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走出一条富有经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谱写五篇大文章,核心价值观塑造企业社会价值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就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进一步部署。《意见》要求,到2027年,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和金融产品服务供需适配度持续提升,相关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在通过持续增强竞争优势推动经营价值创造的同时,上海农商银行更不忘塑造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社会价值,这突出体现在上海农商银行在写好“五篇大文章”过程中的持续发力,特别是构建起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绿色金融为底色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稳健发展的品质银行、ESG管理的示范银行。具体来看:聚焦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科技金融。上海农商银行紧扣上海科创中心、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秉承科技金融“四梁八柱”发展理念,进一步突破创新推动金融更高质量服务科创企业。截至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149.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4.69亿元,增幅24.29%;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4278户,较上年末增加1003户,增幅30.63%。在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引领下,上海农商银行将“投商行一体化”打造成为深入服务区域实体经济的特色经营之路,2024年通过推进“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联合政府、交易所、投资机构、券商等深入构建“鑫生态”服务联盟,为“鑫动能”客户提供产业资源整合、惠企政策对接、投资机构引荐等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深挖特色“护城河”,进而推动良好的经营价值创造。加强产品服务创新,稳步推进绿色金融。通过全面深化绿色金融管理体系,积极拓展绿色业务领域,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并积极探索绿色运营新模式,致力于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的银行。截至2024年末,绿色信贷余额843.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28%,显著高于同期整体信贷增速。深耕“三农”小微,提质增效普惠金融。公司坚守“三农”、小微、科创、社区居民的经营定位,构建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四个专班”全力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稳步发展。报告期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66.08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1.14%;普惠小微贷款客户5.20万户,较上年末增幅3.53%;涉农贷款余额677.87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12%;农业产业链业务当年投放超过30亿元。零售转型成效显著,持续发力养老金融。截至2024年末,该行个人客户数2473.2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39%;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7953.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3%;理财产品总规模1783.96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农村金融机构首位。加快布局养老金融,代发养老金客群规模127.51万户,在上海全市排名第二。2024年,已建成55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千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实现上海全市街道和乡镇全覆盖。加码科技创新应用,深化扩围数字金融。公司以客户体验为中心,持续迭代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渠道功能,优化用户旅程和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以用户视角重塑客户旅程,升级百余项业务功能,优化再造近800个页面,使数字金融服务更加鲜活、立体。报告期末,个人线上渠道用户数达649.6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93%,电子渠道承载了全行96.30%的理财和97.74%的基金交易业务。正如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在董事长致辞中总结指出:我们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继续践行“金融向善”的理念文化,以普惠金融之泉润泽千企万户,以“惠城惠民”“共愿共美”回应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我们将坚持“稳”的主基调,聚焦“五篇大文章”加快推进业务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客户体验,全力打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向社会与投资者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深挖特色“护城河”,竞争优势推动经营价值创造银行业被称为“万业之母”,主要是基于其在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广泛影响力,银行业承担着资本中介功能,连接资金的供给方与需求方,是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上海农商银行之所以能够实现投资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公司总部设在上海这一国内最发达的经济与金融中心,上海雄厚的经济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蓬勃的市场活力和开放的社会文化为银行业绩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和“五个新城”建设机遇更为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上海农商银行自身努力也可圈可点。扎根上海逾70年,尤其是在市郊地区,网点覆盖面广,客户沉淀率和忠诚度高,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上海市108个乡镇中,基本实现全覆盖。凭借颇具特色的经营服务金融产品和良好的经营价值创造能力,上海农商银行在英国《银行家》公布的“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位居全球银行业第128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排名第23位,位列全国农商银行第二。同时,上海农商银行还收获了颇多社会赞誉,在国内外机构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荣获诸多荣誉与奖项,包括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24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中连续四年蝉联城区农商银行综合评价第一,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被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商业AI高峰论坛授予2024年数智化转型卓越创新团队奖、2024年数智化转型引领企业奖。依托于良好的经营业绩表现,上海农商银行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在2024年年报中公司提出对普通股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1.93元(含税),共计将派发现金红利18.61亿元;加上2024年中期已派发现金红利23.05亿元,2024年累计派发现金红利41.66亿元,分红率进一步提升至33.91%,较上年度提升了3.81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农商银行自上市以来每年现金分红比例始终保持在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0%以上,累计派发普通股现金股利165.20亿元(含2024年度分红),为IPO募集资金总额的1.92倍。对此,上海农商银行还表示将维护股价稳定、提升市值表现与分红可预期性作为重要管理目标,制定明确、清晰的新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2026),并明确提出将持续强化市值管理工作,研究制定估值提升计划,不断提高公司发展质量、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能力,推动市场估值合理反映公司价值。资本价值最终也体现在了“关键少数”耐心资本对公司的认同,上海农商银行2024年平稳度过上市后最大规模原始股东解禁,主要股东无一减持,并实施完成董监高增持计划,有效发挥市值稳定作用。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证券投资基金对上海农商银行持股总数达4.35亿股,相比2024年初和年中的1.43亿股和2.2亿股持续大幅净买入。同时公司也获得了多家投资机构的力挺。湘财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认为,受益于区域经济修复,上海农商银行信贷投放加快,资产扩张稳健;随着存款成本管理加强,上海农商银行负债成本仍有充足节约空间。湘财证券还强调,考虑公司经营稳健,拨备及资本水平充足,未来有望继续巩固稳定分红条件,分红率有望维持高位,具备高股息股属性。展望后期,浙商证券预计上海农商银行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1%、1.88%、2.39%,并维持“买入”评级;申银万国证券也认为,公司逐步消化营收基数压力后,全年业绩有望保持平稳,相对充足的资本也赋予分红率稳步提升空间,凸显高股息优势,维持“买入”评级。(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