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3Osm作者:田刚finance.huanqiu.comarticle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多处矛盾 英可瑞难逃财务造假质疑/e3pmh1hmp/e3ptkencb【环球网 记者 田刚】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及系统、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以及其他电源,产品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轨道交通等领域。该公司已于6月14日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但是从该公司披露的公开数据来看,其中却存在很多矛盾,甚至指向该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首先值得关注的是英可瑞前后两次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针对财务数据却存在明显的前后矛盾。该公司分别于2016年6月和2017年6月发布过两次招股说明书,其中均包含了2015年度的经营及财务数据,其中2016版招股书披露的现金流量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科目2015年度发生额为3014.54万元,然而在2017版招股说明书中,英可瑞却披露现金流量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科目2015年度发生额仅为2918.31万元,前后两次信息披露存在明显差异。在正常的财务核算和审计工作过程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需要依靠银行对账单来完成,而银行对账单只可能有一份,英可瑞又怎么可能做出来两份不同的现金流量表呢?难道该公司的保荐券商和审计机构看到的2015年度银行对账单也是不同的两份?这在IPO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的案例中并非没有先例,早在2013年证监会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针对拟上市公司开展了IPO专项财务核查,并揭开了多家IPO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的图谋,为整肃新股发行中的财务粉饰、财务包装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首例被确定的财务造假案例便是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丰节能”)的案件,侦破过程就是起始于一真一假、前后两份不同的银行对账单。 更何况这还不是英可瑞存在的唯一财务矛盾,从该公司披露的详细数据来看,其中还存在多处疑点,指向该公司的财务数据并不真实。人力成本之谜典型者如针对员工薪酬的变动幅度,在英可瑞发布的同一版招股说明书,也即2017年发布的最新版招股说明书中,就存在前后不一致的尴尬。根据招股书第70页披露的“报告期内,发行人高层、中层和基层员工各年度平均薪酬及增长情况”信息,英可瑞2016年平均薪酬同比增幅为9.92%;而与此同时,在同一页“报告期内,发行人不同岗位员工的平均薪酬及增长情况”信息中则列示,发行人2016年平均薪酬同比增幅为9.78%。本应当是统计口径不同、但总额完全一致的两组数据,同比变动却存在差异,那么到底哪一组数据是真实的?哪一个同比增幅又是虚假的?此外,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英可瑞2016年员工平均年薪为14.49万元,参照该公司当年的员工总数为238人,以此可以计算出英可瑞2016年度员工年薪总计为3448.62万元;而与此同时,英可瑞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2016年度实际支出金额不过才3299.54万元,这代表了该公司实际支付的人力成本,同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余额也仅同比增加了2百余万元,两项合计金额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员工年薪总额大体相当。但是考虑到,人力成本中除了员工年薪之外,还必然存在由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其他人力成本指出,而英可瑞实际支付的人力成本就已经与员工年薪基本等同,那么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又体现在了哪里?是英可瑞并未实际给员工缴纳社保、并涉嫌违规经营,还是该公司隐瞒了这部分人力成本支出,进而导致少计成本、虚增利润?无法印证的销售收入英可瑞披露的销售收入也存在很大问题,根据招股书第113页披露的相关信息,该公司在2016年向客户“北京和信瑞通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金额高达2259.7万元,占英可瑞同年销售总额的比重为5.81%,并使该客户位列当年第3大客户的位次。在正常的经营逻辑下,英可瑞对和信瑞通的销售,就对应着和信瑞通对英可瑞的采购,两家公司之间的购销金额应当是一致的。北京和信瑞通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2016年3月在新三板挂牌交易,而根据该公司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英可瑞的确是和信瑞通2016年第一大供应商,但采购金额仅为2025.9万元,这与英可瑞披露的销售金额存在2百万元以上的差异。也即英可瑞对和信瑞通的销售金额中,有超过2百万元的部分,无法得到客户方的印证。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英可瑞是否虚增了销售收入。不仅是销售金额无法得到客户方采购数据的印证,与销售收入密切相关的应收账款数据,同样也存在疑点。根据招股说明书第285页披露,英可瑞2016年末对客户“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高达2847.61万元、账龄为2年以内,也即这部分应收账款中存在部分账龄为1-2年期的欠款。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这就对应着这笔应收账款是形成于英可瑞2015年和2016年两年间对客户“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但是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英可瑞主要销售客户信息,“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并未曾现身于该公司2015年和2016年的前十大销售客户名单中,这就对应着针对该客户的销售金额,在2015年不可能超过395.15万元、在2016年不可能超过1156.20万元。也即在这两年中,英可瑞对“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金额合计也不可能超过1600万元,那么有怎么可能形成2847.61万元的应收账款呢?不仅如此,根据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6年年报第101页披露“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止,公司不存在账龄超过 1 年的重要应付账款”,也即国充充电并不承认对发行人存在1年以上账龄的大额应付账款,这也与英可瑞披露的针对该客户的应收账款账龄构成存在矛盾。综合上述分析,不得不令人怀疑英可瑞存在虚构应收账款、虚增净资产的财务造假行为,环球网还将继续关注。14987848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田刚环球网149878482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630/09/10/20170630091055442.jpg{"email":"tiangang@huanqiu.com","name":"田刚"}
【环球网 记者 田刚】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及系统、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以及其他电源,产品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轨道交通等领域。该公司已于6月14日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但是从该公司披露的公开数据来看,其中却存在很多矛盾,甚至指向该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首先值得关注的是英可瑞前后两次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针对财务数据却存在明显的前后矛盾。该公司分别于2016年6月和2017年6月发布过两次招股说明书,其中均包含了2015年度的经营及财务数据,其中2016版招股书披露的现金流量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科目2015年度发生额为3014.54万元,然而在2017版招股说明书中,英可瑞却披露现金流量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科目2015年度发生额仅为2918.31万元,前后两次信息披露存在明显差异。在正常的财务核算和审计工作过程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需要依靠银行对账单来完成,而银行对账单只可能有一份,英可瑞又怎么可能做出来两份不同的现金流量表呢?难道该公司的保荐券商和审计机构看到的2015年度银行对账单也是不同的两份?这在IPO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的案例中并非没有先例,早在2013年证监会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针对拟上市公司开展了IPO专项财务核查,并揭开了多家IPO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的图谋,为整肃新股发行中的财务粉饰、财务包装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首例被确定的财务造假案例便是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丰节能”)的案件,侦破过程就是起始于一真一假、前后两份不同的银行对账单。 更何况这还不是英可瑞存在的唯一财务矛盾,从该公司披露的详细数据来看,其中还存在多处疑点,指向该公司的财务数据并不真实。人力成本之谜典型者如针对员工薪酬的变动幅度,在英可瑞发布的同一版招股说明书,也即2017年发布的最新版招股说明书中,就存在前后不一致的尴尬。根据招股书第70页披露的“报告期内,发行人高层、中层和基层员工各年度平均薪酬及增长情况”信息,英可瑞2016年平均薪酬同比增幅为9.92%;而与此同时,在同一页“报告期内,发行人不同岗位员工的平均薪酬及增长情况”信息中则列示,发行人2016年平均薪酬同比增幅为9.78%。本应当是统计口径不同、但总额完全一致的两组数据,同比变动却存在差异,那么到底哪一组数据是真实的?哪一个同比增幅又是虚假的?此外,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英可瑞2016年员工平均年薪为14.49万元,参照该公司当年的员工总数为238人,以此可以计算出英可瑞2016年度员工年薪总计为3448.62万元;而与此同时,英可瑞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2016年度实际支出金额不过才3299.54万元,这代表了该公司实际支付的人力成本,同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余额也仅同比增加了2百余万元,两项合计金额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员工年薪总额大体相当。但是考虑到,人力成本中除了员工年薪之外,还必然存在由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其他人力成本指出,而英可瑞实际支付的人力成本就已经与员工年薪基本等同,那么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又体现在了哪里?是英可瑞并未实际给员工缴纳社保、并涉嫌违规经营,还是该公司隐瞒了这部分人力成本支出,进而导致少计成本、虚增利润?无法印证的销售收入英可瑞披露的销售收入也存在很大问题,根据招股书第113页披露的相关信息,该公司在2016年向客户“北京和信瑞通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金额高达2259.7万元,占英可瑞同年销售总额的比重为5.81%,并使该客户位列当年第3大客户的位次。在正常的经营逻辑下,英可瑞对和信瑞通的销售,就对应着和信瑞通对英可瑞的采购,两家公司之间的购销金额应当是一致的。北京和信瑞通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2016年3月在新三板挂牌交易,而根据该公司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英可瑞的确是和信瑞通2016年第一大供应商,但采购金额仅为2025.9万元,这与英可瑞披露的销售金额存在2百万元以上的差异。也即英可瑞对和信瑞通的销售金额中,有超过2百万元的部分,无法得到客户方的印证。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英可瑞是否虚增了销售收入。不仅是销售金额无法得到客户方采购数据的印证,与销售收入密切相关的应收账款数据,同样也存在疑点。根据招股说明书第285页披露,英可瑞2016年末对客户“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高达2847.61万元、账龄为2年以内,也即这部分应收账款中存在部分账龄为1-2年期的欠款。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这就对应着这笔应收账款是形成于英可瑞2015年和2016年两年间对客户“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但是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英可瑞主要销售客户信息,“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并未曾现身于该公司2015年和2016年的前十大销售客户名单中,这就对应着针对该客户的销售金额,在2015年不可能超过395.15万元、在2016年不可能超过1156.20万元。也即在这两年中,英可瑞对“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金额合计也不可能超过1600万元,那么有怎么可能形成2847.61万元的应收账款呢?不仅如此,根据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6年年报第101页披露“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止,公司不存在账龄超过 1 年的重要应付账款”,也即国充充电并不承认对发行人存在1年以上账龄的大额应付账款,这也与英可瑞披露的针对该客户的应收账款账龄构成存在矛盾。综合上述分析,不得不令人怀疑英可瑞存在虚构应收账款、虚增净资产的财务造假行为,环球网还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