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QAg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雷军为何兵败米聊?/e3pmh1hmp/e3pn47c56走过1年零8个月时光的米聊,以通讯+交友为产品定位,依托小米手机和MIUI这两大平台为主要推广渠道,目前拥有超过1500万的总用户和过亿的用户关系。但现在米聊的用户仅为腾讯微信用户的十分之一,几无翻盘机会。微信与米聊的对决是一场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战争,小米抢占了先机,而腾讯却用快、准、狠的打法超越了所有对手,成为细分市场老大。这场誉为“富二代”与“穷小子”的对决,缘起于一款名为KikMessager的应用。雷军拍板米聊出世2010年10月,KikMessager在美国开始崭露头角,这让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小米科技看到了机会。当时小米一半的成员都参与了一场大讨论,讨论的主要分歧并不在于做还是不做,而是在于这款新产品的定位。 当时有两种主流的模式,一种是超级短信工具,取代传统手机中的短信服务,即后来的盛大“有你”、“QQ通讯录”、“口信”以及大名鼎鼎的iMessage等所走的路线。而另一种模式是社交类的通讯软件,通讯只是一个切入点,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类似Facebook所做到的,实现一个移动平台上的社交网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小米选择了第二条路线,花了一个月时间,做出了米聊的第一版。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不温不火之后,2011年5月,米聊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爆发,也是迄今为止最激动人心的一次爆发。爆发的引线是大家所熟悉的“语音对讲”功能,但真正的火药是刚兴起不久的所谓“社会化媒体”,也就是微博。正是依托微博对语音对讲功能的口口相传,米聊的用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天翻番,迎来了迄今为止米聊人还在津津乐道的黄金时期。作为国内第一款“Kik”类软件,又经历了一次爆炸式增长,米聊一举奠定了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地位,同时也成为小米科技推出的第一款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产品。雷军这个互联网老兵也由此声名鹊起。遭遇阻击苦战微信早在米聊第一版发布后的一次聚餐中,提及腾讯,雷军说过一句话:“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可惜1个月之后,腾讯就发布了微信,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居然是QQ邮箱团队的作品。在当今国内互联网竞争环境下,腾讯是最令人敬佩的对手,依靠快速的反应、高完成度的产品以及无可比拟的互联网推广力量,总是能一举击倒对手。回顾米聊与微信一路上的交手,微信之所以有今天如此巨大的优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产品定位。SNS本身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包括关系、通讯、动态、内容分享、互动游戏甚至是后来兴起的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诸多领域,而每一个领域,都有单独做大的潜力,对于这些领域该如何取舍就是个巨大的挑战。功能单一肯定没有前途,这会让产品缺乏不断吸引用户眼球的新东西,很快会被喜新厌旧的用户抛弃,如Kik和Talkbox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不断地堆功能更是不行,不光会消耗工程人员的精力来应付一个个新的需求,也会让产品变得愈发臃肿,终究被用户所弃。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米聊也在怀疑和寻找自己的定位,也曾做过很多尝试,直到如今,米聊才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准确的产品定位。作为国内IM行业的垄断者,腾讯却非常清楚地知道用户想要的是一款什么产品。在米聊还在纠结是坚持做熟人社区还是加入寻找附近的人等陌生人交友功能的时候,微信已然推出了附近、摇一摇、漂流瓶等一系列交友功能。虽然之后米聊迅速跟进,但已失去了先机。微信从一开始就有很明确的产品定位,基本上就是QQ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定位在通讯+交友上,迅速将QQ用户成功转移到微信上,在中期成功起到了阻击米聊的作用。祸起水军难挽颓势技术积累与运营推广渠道的差距进一步拉开了微信与米聊之间的差距。即使对于米聊这样的“明星团队”来说,技术仍然是不能忽视的难关。在米聊爆发增长的那段时间,由于用户数量的暴涨和后台架构的不合理,曾经历过服务器一天当机5次的窘境。同时,由于快速的迭代开发模式,又缺乏对软件的充分测试,客户端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用户,由于跨地域、跨运营商等因素影响,网络质量差距很大,导致服务质量的地域化特征非常明显,经常会有某个地区的用户集体掉线的事情发生。上述的一切,都对于米聊前期用户口碑的累积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米聊成长路上所碰的各种服务器架构、客户端质量等问题,相信微信团队同样也会碰到,但腾讯作为在互联网行业中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老字号”,得力于强大的技术积累,解决的速度和效率都会高上不少。如果说米聊在技术上的差距与腾讯相比仅仅是略有差距的话,那么在运营推广能力上相差的就不止万里了。几乎是米聊开始爆发的当天,一篇抱怨米聊“偷流量”的微博在网上被转发了数千次。也许发文者并无任何不可告人的目的,仅仅是因为某些其他原因导致其被运营商乱扣费,但由于幕后推手的存在,导致该微博被大量水军转发,造成相当坏的影响。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负面消息对用户的选择,起到很大的心理暗示作用,这也正是水军的可怕之处。直到今天,小米科技还在和水军不断地斗争中。再看腾讯,占据了当今国内互联网三分之一的流量,再加上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以QQ弹窗、邮箱推广甚至公交车地铁广告等手段,不惜血本地推广微信。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某天米聊推广终于下定决心不惜血本,在某著名iPhone论坛上买个广告位推广iPhone版米聊,结果第二天,腾讯就买了相同论坛相同页面更大的广告位,并且就在米聊广告的正上方。手机虽火不弃米聊小米科技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宣称自己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它最大的颠覆在于将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搬到手机行业,硬件作为平台只卖成本价,最终利润来源是运行于其上的服务。即使小米手机如今日般大卖,实现了盈利,公司上下也都清楚地意识到,这部分利润属于“外快”,在硬件平台日竞争益激烈的今天,很难成为公司的持久收入来源。而作为小米在移动互联网服务领域的重要尝试,米聊对整个小米科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随着米聊的发展,小米在整个互联网领域的积累日益深厚,为日后更全面地进军互联网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依托米聊这一平台和其上的用户群体,小米正在做出更多的尝试,最近发布的米吧就是小米在结合位置的论坛类产品上的一个尝试,目前已经取得很不错的反响。Enfodesk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IM市场累计账户数达到了6.59亿,环比增长4.89%。作为一款以Facebook为蓝本的SNS软件,米聊已有了一定的用户积累,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只要雷军还在下移动互联网这盘大棋,米聊就一定是其手中一颗重要的棋子。1345687440000责编:simayijie经理人134568744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2/0825/20120825040204900.jpg{"email":"simayijie@huanqiu.com","name":"simayijie"}
走过1年零8个月时光的米聊,以通讯+交友为产品定位,依托小米手机和MIUI这两大平台为主要推广渠道,目前拥有超过1500万的总用户和过亿的用户关系。但现在米聊的用户仅为腾讯微信用户的十分之一,几无翻盘机会。微信与米聊的对决是一场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战争,小米抢占了先机,而腾讯却用快、准、狠的打法超越了所有对手,成为细分市场老大。这场誉为“富二代”与“穷小子”的对决,缘起于一款名为KikMessager的应用。雷军拍板米聊出世2010年10月,KikMessager在美国开始崭露头角,这让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小米科技看到了机会。当时小米一半的成员都参与了一场大讨论,讨论的主要分歧并不在于做还是不做,而是在于这款新产品的定位。 当时有两种主流的模式,一种是超级短信工具,取代传统手机中的短信服务,即后来的盛大“有你”、“QQ通讯录”、“口信”以及大名鼎鼎的iMessage等所走的路线。而另一种模式是社交类的通讯软件,通讯只是一个切入点,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类似Facebook所做到的,实现一个移动平台上的社交网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小米选择了第二条路线,花了一个月时间,做出了米聊的第一版。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不温不火之后,2011年5月,米聊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爆发,也是迄今为止最激动人心的一次爆发。爆发的引线是大家所熟悉的“语音对讲”功能,但真正的火药是刚兴起不久的所谓“社会化媒体”,也就是微博。正是依托微博对语音对讲功能的口口相传,米聊的用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天翻番,迎来了迄今为止米聊人还在津津乐道的黄金时期。作为国内第一款“Kik”类软件,又经历了一次爆炸式增长,米聊一举奠定了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地位,同时也成为小米科技推出的第一款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产品。雷军这个互联网老兵也由此声名鹊起。遭遇阻击苦战微信早在米聊第一版发布后的一次聚餐中,提及腾讯,雷军说过一句话:“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可惜1个月之后,腾讯就发布了微信,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居然是QQ邮箱团队的作品。在当今国内互联网竞争环境下,腾讯是最令人敬佩的对手,依靠快速的反应、高完成度的产品以及无可比拟的互联网推广力量,总是能一举击倒对手。回顾米聊与微信一路上的交手,微信之所以有今天如此巨大的优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产品定位。SNS本身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包括关系、通讯、动态、内容分享、互动游戏甚至是后来兴起的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诸多领域,而每一个领域,都有单独做大的潜力,对于这些领域该如何取舍就是个巨大的挑战。功能单一肯定没有前途,这会让产品缺乏不断吸引用户眼球的新东西,很快会被喜新厌旧的用户抛弃,如Kik和Talkbox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不断地堆功能更是不行,不光会消耗工程人员的精力来应付一个个新的需求,也会让产品变得愈发臃肿,终究被用户所弃。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米聊也在怀疑和寻找自己的定位,也曾做过很多尝试,直到如今,米聊才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准确的产品定位。作为国内IM行业的垄断者,腾讯却非常清楚地知道用户想要的是一款什么产品。在米聊还在纠结是坚持做熟人社区还是加入寻找附近的人等陌生人交友功能的时候,微信已然推出了附近、摇一摇、漂流瓶等一系列交友功能。虽然之后米聊迅速跟进,但已失去了先机。微信从一开始就有很明确的产品定位,基本上就是QQ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定位在通讯+交友上,迅速将QQ用户成功转移到微信上,在中期成功起到了阻击米聊的作用。祸起水军难挽颓势技术积累与运营推广渠道的差距进一步拉开了微信与米聊之间的差距。即使对于米聊这样的“明星团队”来说,技术仍然是不能忽视的难关。在米聊爆发增长的那段时间,由于用户数量的暴涨和后台架构的不合理,曾经历过服务器一天当机5次的窘境。同时,由于快速的迭代开发模式,又缺乏对软件的充分测试,客户端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用户,由于跨地域、跨运营商等因素影响,网络质量差距很大,导致服务质量的地域化特征非常明显,经常会有某个地区的用户集体掉线的事情发生。上述的一切,都对于米聊前期用户口碑的累积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米聊成长路上所碰的各种服务器架构、客户端质量等问题,相信微信团队同样也会碰到,但腾讯作为在互联网行业中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老字号”,得力于强大的技术积累,解决的速度和效率都会高上不少。如果说米聊在技术上的差距与腾讯相比仅仅是略有差距的话,那么在运营推广能力上相差的就不止万里了。几乎是米聊开始爆发的当天,一篇抱怨米聊“偷流量”的微博在网上被转发了数千次。也许发文者并无任何不可告人的目的,仅仅是因为某些其他原因导致其被运营商乱扣费,但由于幕后推手的存在,导致该微博被大量水军转发,造成相当坏的影响。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负面消息对用户的选择,起到很大的心理暗示作用,这也正是水军的可怕之处。直到今天,小米科技还在和水军不断地斗争中。再看腾讯,占据了当今国内互联网三分之一的流量,再加上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以QQ弹窗、邮箱推广甚至公交车地铁广告等手段,不惜血本地推广微信。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某天米聊推广终于下定决心不惜血本,在某著名iPhone论坛上买个广告位推广iPhone版米聊,结果第二天,腾讯就买了相同论坛相同页面更大的广告位,并且就在米聊广告的正上方。手机虽火不弃米聊小米科技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宣称自己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它最大的颠覆在于将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搬到手机行业,硬件作为平台只卖成本价,最终利润来源是运行于其上的服务。即使小米手机如今日般大卖,实现了盈利,公司上下也都清楚地意识到,这部分利润属于“外快”,在硬件平台日竞争益激烈的今天,很难成为公司的持久收入来源。而作为小米在移动互联网服务领域的重要尝试,米聊对整个小米科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随着米聊的发展,小米在整个互联网领域的积累日益深厚,为日后更全面地进军互联网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依托米聊这一平台和其上的用户群体,小米正在做出更多的尝试,最近发布的米吧就是小米在结合位置的论坛类产品上的一个尝试,目前已经取得很不错的反响。Enfodesk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IM市场累计账户数达到了6.59亿,环比增长4.89%。作为一款以Facebook为蓝本的SNS软件,米聊已有了一定的用户积累,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只要雷军还在下移动互联网这盘大棋,米聊就一定是其手中一颗重要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