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yMB9OGvm70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专家学者热议2020年“两会”热点/e3pmh1hmp/e3pmh28kq编者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经济学专业优势,发扬“经世济民”之担当,自2014年以来坚持每年组织本院专家学者结合专业所长,针对《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经济热点问题开展解读评述,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两会笔谈”品牌活动。目前,已连续推出“两会笔谈专辑”六本,分别是《2014:中国改革再出发》、《2015:全面深改关键年》、《2016:时代节点的眺望》,《2017:身向雄关那畔行》、《2018:雄关漫道从头越》、《2019:变革中看格局,浪潮处听思潮》,共收录85位教师、博士后的385篇时评文章。如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两会笔谈”已然成为研究“两会”经济热点、分析国民经济现状、提供相关政策意见的重要思想阵地,产生了良好的政策影响和社会反响。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两会笔谈”座谈会于5月22日下午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今年,经济学院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两会”热点,紧扣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畅谈后疫情时期经济改革与发展出路,为国家经济在特殊时期的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会议得到北京大学官微、北京大学微博、北京大学校报、北京大学新闻网、北京考试报、环球网、金融时报、经济参考报、经济日报、京津冀融媒体中心、澎湃新闻、人民网、腾讯财经、网易财经、新华社北京分社、新浪财经、一点资讯、搜狐财经、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理论网、中国网、中新社(按拼音排序)等多家媒体支持。崔建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聚焦发展热点,明确会议主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对本次座谈会的主旨提出要求。第一,座谈会应紧扣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第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术探讨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或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第三,希望与会嘉宾能够明确地将观点表达出来,贡献思想与智慧。董志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韧性的中国经济应避免强刺激政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系教授董志勇认为,当前判断“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为时尚早。但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疫情不会中断和阻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董志勇教授指出,目前适当降息降准、特别国债发行等政策得到了多方共识,但就当前我国的情况而言,我们仍须避免强刺激政策:第一,经济下行并不一定是坏事,这也可能是市场的自我调整和修复,是强制性地挤出泡沫、淘汰落后产能、刺激创新;第二,强刺激货币扩张将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并伴随着“挤出效应”;第三,强刺激政策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为此,董志勇教授给出如下建议:第一,防止政府对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第二,理性对待房地产行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第三,划清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权责界限,促进政府职能定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第四,破除行政性垄断,降低基础性成本;第五,依法保障民营企业产权,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质疑声中保持自信 ,赞美声中保持自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孙祁祥着重谈论了“如何理性看待我国成功战胜新冠疫情”。作为最早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中国在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经验的前提下走进“考场”,用短短40天左右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的抗疫实践得到了联合国等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许。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了一些刺耳的声音。在质疑声中,孙祁祥教授强调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自信。一方面需在战略和战术上高度重视,提前规划,重新布局,认真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相信并尊重经济规律的作用,勇敢地面对各种质疑。孙祁祥教授认为,我们有理由为自己骄傲和自豪,但在各种赞美声中,我们也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自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懂得“吾日三省吾身”。中国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善于学习和具有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成果而为我所用的胸襟和格局。中国今后还必须坚持这一优秀传统,并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胸襟,拥抱更大的开放。通过对灾难的正确反思,积累经验,汲取教训,避免错误,这正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重要秘籍。最后,孙祁祥教授希望专家学者能以客观冷静的独立思考、理性精准的经济研判,独到睿智的政策建议,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平新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疫情冲击下加力“新基建”,高质量推动产业转变和经济转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平新乔教授紧扣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讲话,认为我们应该扩大有效投资,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他指出,在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灾难的过程中,人类迎来了从“接触经济”向“无接触经济”为主的产业转变和经济转型。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贸易、物流网络的更新,也是一场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疫情会带来全球竞争力的重新排序,因此建议政府应该抓住疫情冲击下所包含的发展机遇,做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王跃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准确把握形势,创造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跃生教授针对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他认为,由于疫情的变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经济环境更为困难复杂。王跃生教授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方法:第一,建立最广泛的经贸合作统一战线。他认为,当前各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恰恰需要利用外部市场来缓解危机,一定要充分利用我国市场力量巨大的优势,继续成为对发达国家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和消费目的国。第二,尽量维持全球化大局。他认为,欧美日发达国家在对中国经济的基本态度上、在维持经济全球化与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政策上应当积极利用欧美之间的差异,建立与欧盟、英、日、韩等主要经济体的密切联系。第三,积极利用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大公司和大资本。他认为,当前国际经济态势很大程度上是政客们的政策所致,而企业出于盈利目的会继续在给他们带来巨大利益的中国进行投资和运营,这是我们应当积极利用的因素。第四,积极探索和参与区域性经贸合作。他认为,国际经济已经向区域化转变,我国不仅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世贸组织改革,还要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第五,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外资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是存在一定疑虑的,我国应该加快改革营商环境和制度建设、接轨国际规范、适时提升开放水平。王大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教授“数”战“数”决,建立四道防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王大树教授针对我国防疫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我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都走在世界前列,城镇手机已经普及,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战略,就要利用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独特的优势。因此,王教授提出要完善建立四道防线,提高数码抗疫的技术含量:第一,建立入境防线,“码”上入境。他认为,可以通过实行手机入境码制度来对入境的中外人士实施防控和监测。第二,建立居住小区防线,“码”上居住。他建议,小区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术来掌握被隔离人的实时位置信息从而提高监测效率。第三,建立交通防线,“码”上通行。他认为,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电子通行码,但是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缺乏互认机制,建议抓紧技术对接和数据归口汇总,支撑跨境互通互认功能;市内交通一律刷通行码上下。第四,建立办事防线,“码”上办事,处处留痕。凭健康码进入办事单位。他还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用手机进行支付,便于监控机构能在关键时刻迅速排查感染源的行踪和密切接触人群。章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教授强化三个基本认识,防止五种疫情后遗症,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章政教授指出,确保我国经济今后的平稳发展需要强化三个基本认识,防止五种疫情后遗症。强化三个基本认识包括:第一是对经济活动本质的判断。相较于经济增长,经济循环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正在向成熟的方向发展,经济成熟以后经济增长越来越被经济循环所替代;第二是对经济活动目标的认识。目前我国的经济目标正在转向追求有效GDP,未来要把国家GDP总量变成有效GDP;第三对经济活动理念的认识,疫情的发生使我们越来越深切感受到开放合作比孤立竞争更重要,开放和合作既有利己更有利他,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考虑的是利他性,未来经济需要研究更多的利他性。防止五种疫情后遗症包括:第一是在消费领域防止消费品的质量缩水;第二是在生产领域防止中小企业活力低迷;第三是防止流通领域特别是货物流转的梗阻问题;第四是防止金融领域中好的金融服务政策不能落地的问题;第五是在社会领域要防止居民心理创伤愈合难的问题,各方合力推动尽快恢复民众对消费、生产、流通、金融服务的信心。刘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教授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共同助力经济平稳增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刘怡教授紧扣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政策问题发表了看法。她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以及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有助于对冲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报告强调这两万亿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地方,不允许任何的截留和挪用,令人印象深刻。刘教授认为,在地方财政收入面临困难的局面下,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此外,刘教授还强调,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财政金融化带来的风险值得关注,要高度重视债务风险的控制,重视财政政策和金融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质量。曹和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教授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亟待先行一步全面启动建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曹和平教授指出,我国数字产业化主导的数字替代经济和产业数字化主导的数字创造经济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体系初见雏形。因此建议需全面启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在具体对策建议上,首先,通过国家战略及产业政策牵引,超前规划和投资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其次,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商群体和产业生态;最后,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生态体系,具体包括打造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发挥社会化平台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中的作用和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生态体系。周建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教授疫情过后,中国企业仍具有无限潜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教授阐述了疫情冲击过后企业的发展问题。应对之法在于:一是依赖国家帮扶,二是依靠企业自救。在国家层面,一方面继续减税降费,另一方面增强消费,扩大政府采购。在企业层面,一方面要全面应用互联网+新业态,拓宽业务领域,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危机化管理,应对特殊境况。未来中国企业仍具有无限潜能,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拥有十四亿人口规模的超大市场;第二,全球供应链保障了企业的生产建设;第三,制度优势容易协调宏微观的力量。疫情终将过去,中国企业会迸发出崭新活力。郑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以保促稳,留得青山赢未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教授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幅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短,但是“民生保障”的分量更重,凸显了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民生保障的重要性。他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之所以强调民生保障,目的在于“以保促稳”,实现良性循环,正所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对于民生问题,要从三方面发力:首先,高度关注社会保障“短板”,关注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其次,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促进“民生导向”的消费和投资增长;最后,持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保障三大主粮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苏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疫情面前,稳妥为先,宏观调控目标从增速转向就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苏剑教授指出,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冲击已成事实,这必然大幅度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构成增速目标和政策调控的权衡问题。他认为,若要继续实现原定增速目标,则必然需要增加一定程度的宏观政策去抵消肺炎疫情产生的不利冲击,但将导致政策调控压力骤增。反之,若以降低部分增速目标来对冲肺炎疫情的不利冲击,政策调控空间仍将相对宽裕,调控手段相对灵活,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但需面对经济增速目标损失的短期影响。最后,苏教授认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宏观调控目标的设定反映了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目标体系总体上说留有较大余地。张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守住底线,稳住基本,谋划未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张辉教授认为,在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条件下,我国应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守住粮食安全、扶贫攻坚等底线;稳住就业、物价、市场微观主体等基本面;加快创新创业与“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谋划未来,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在政策上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使用,不断加强财政政策的精准性,提高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使得政策效果能够直达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基层和一线,切实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改善居民社会福利。吕随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财政和货币政策需留有余地,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吕随启副教授认为,受疫情影响,中国面临很多问题,回旋余地少。首先,在财政收入减少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使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都显著增加;其次,面对货币宽松基调,央行的货币政策实行逆周期调节,但仍是一种滞后性的调控措施,缺乏应对的前瞻性;再次,央行通过降准配合宽松财政政策用市场化手段来降低实际利率、降低市场资金成本,但没有采取降息的措施,为应对国内通胀和人民币汇率波动保留了手段;最后,粮食安全问题需重视起来,中国是人口大国,之前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留有口粮,商品粮只需满足城镇人口需要,而现在农民基本不留口粮,全国人民都需要商品粮,粮食安全事关重大。冯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聚焦国内国外形势,防范通货膨胀与“去人民币化”风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冯科副教授从国内国外两个视角探讨了我国货币领域的风险问题。从国内环境看,需要防范通货膨胀的风险。过去十年内,我国广义货币增长率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率,但基于居民对住房投资的热情和信心,像海绵一样吸纳了大量货币,未形成显著通胀。而如今政府报告指出“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根据测算将存在6.7万亿的财政赤字。面对经济增长预期并不乐观,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之财政赤字货币化,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从国外环境看,需要加快人民币自由化和国际化,积极应对国际“去人民币化”风险。长期以来,人民币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地位不匹配,人民币在全球交易和支付结算比例不足2%,而美元结算比例高达70%。新冠疫情更增强了国际领域“去中国化”、“去人民币化”的趋势。要依托阿里、腾讯,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紧扣国际贸易,应用数字货币,推动人民币的扩张,来应对国际社会因新冠疫情对中国形成的误解与封杀。张鹏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加强取暖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取暖刚性消费需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张鹏飞副教授,紧扣《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内容,认为在居民持久性收入增速给定的前提下,政府财政支出只有释放居民被抑制的刚性消费需求,才能够实现通过一次性的财政投入来实现启动持续消费的“四两拨千金”的政策效果。近年来,“南方取暖”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许多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均提出,我国淮河以南到长江沿线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武汉等101个城市的居民存在冬季取暖的刚性需求。张鹏飞指出,通过加强取暖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刺激取暖的刚性消费需求,应当是当前启动持续消费和应对疫情冲击的一个重要政策抓手。张亚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副教授更新数字货币认识,关注未来金融安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张亚光副教授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体风格趋向稳健,“风险”和“安全”分别出现了6次和10次,反映了中央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其中,“重大金融风险”、“系统性风险”值得关注。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金融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进而引发的债务风险以及后续的系统性风险。而数字货币发展的金融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其推进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会让金融活动变得更加复杂,风险会变得更加地不可控。随着数字货币的实质化推进,新技术条件下的金融安全问题也应该尽早提上议事日程。韩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助理教授如何用好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六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韩晗助理教授认为,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是“六保”关键。财政政策要发挥主导作用,守住基本民生底线,从税费、社保和租金等方面减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负担。一方面,我国要建立社会安全网,保证失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另一方面,我国需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防止失业潮。他认为在财政政策以外,还需善用货币政策,谨防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膨胀,并放松对中小企业的抵押品需求,以企业主过往的信用评级为基础,将信贷真正发放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手中,避免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因抵押品不足而无法获取贷款,从而保障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王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助理教授协调和执行好货币与财政、金融政策,打好“六保”之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王熙助理教授表示,在“两会”召开之前,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与财政纪律的矛盾,以及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等方面。他认为,当前应该科学而有效地使用财政政策工具:一方面,根据财政价格理论(Fiscal Theory of Money)未来的财政盈余是除了货币供应量外决定价格的另一重要因素,价格水平还反应了民众对于政府的信心,应激性的财政、货币、信贷政策在当前形式下是必要的,短期来看,妥善解决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使得困难群众、困难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能顺利度过难关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长期来看,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行使政府职能,财政、金融、货币政策需要一个清晰的界定。与此同时,王熙老师强调了协调好、执行好货币与财政、金融政策,打好组合拳对于“六保”之战的重要性。最后,王熙老师还结合自己的研究指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还有一个亮点,即使未提经济增长目标,但是还是强调了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大对贫困人口关环、继续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这一系列工作有利于提升经济对各类刺激政策的回馈反应,有利于财政、货币政策的工作实施有效性,也有利于调动盘活各个层次、区域的生产要素,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供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59023573107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田刚环球网15902357310792[]//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e9bee1679b9cfbde3740d354509fbb4u1.pn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编者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经济学专业优势,发扬“经世济民”之担当,自2014年以来坚持每年组织本院专家学者结合专业所长,针对《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经济热点问题开展解读评述,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两会笔谈”品牌活动。目前,已连续推出“两会笔谈专辑”六本,分别是《2014:中国改革再出发》、《2015:全面深改关键年》、《2016:时代节点的眺望》,《2017:身向雄关那畔行》、《2018:雄关漫道从头越》、《2019:变革中看格局,浪潮处听思潮》,共收录85位教师、博士后的385篇时评文章。如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两会笔谈”已然成为研究“两会”经济热点、分析国民经济现状、提供相关政策意见的重要思想阵地,产生了良好的政策影响和社会反响。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两会笔谈”座谈会于5月22日下午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今年,经济学院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两会”热点,紧扣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畅谈后疫情时期经济改革与发展出路,为国家经济在特殊时期的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会议得到北京大学官微、北京大学微博、北京大学校报、北京大学新闻网、北京考试报、环球网、金融时报、经济参考报、经济日报、京津冀融媒体中心、澎湃新闻、人民网、腾讯财经、网易财经、新华社北京分社、新浪财经、一点资讯、搜狐财经、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理论网、中国网、中新社(按拼音排序)等多家媒体支持。崔建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聚焦发展热点,明确会议主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对本次座谈会的主旨提出要求。第一,座谈会应紧扣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第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术探讨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或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第三,希望与会嘉宾能够明确地将观点表达出来,贡献思想与智慧。董志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韧性的中国经济应避免强刺激政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系教授董志勇认为,当前判断“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为时尚早。但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疫情不会中断和阻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董志勇教授指出,目前适当降息降准、特别国债发行等政策得到了多方共识,但就当前我国的情况而言,我们仍须避免强刺激政策:第一,经济下行并不一定是坏事,这也可能是市场的自我调整和修复,是强制性地挤出泡沫、淘汰落后产能、刺激创新;第二,强刺激货币扩张将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并伴随着“挤出效应”;第三,强刺激政策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为此,董志勇教授给出如下建议:第一,防止政府对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第二,理性对待房地产行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第三,划清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权责界限,促进政府职能定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第四,破除行政性垄断,降低基础性成本;第五,依法保障民营企业产权,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质疑声中保持自信 ,赞美声中保持自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孙祁祥着重谈论了“如何理性看待我国成功战胜新冠疫情”。作为最早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中国在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经验的前提下走进“考场”,用短短40天左右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的抗疫实践得到了联合国等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许。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了一些刺耳的声音。在质疑声中,孙祁祥教授强调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自信。一方面需在战略和战术上高度重视,提前规划,重新布局,认真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相信并尊重经济规律的作用,勇敢地面对各种质疑。孙祁祥教授认为,我们有理由为自己骄傲和自豪,但在各种赞美声中,我们也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自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懂得“吾日三省吾身”。中国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善于学习和具有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成果而为我所用的胸襟和格局。中国今后还必须坚持这一优秀传统,并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胸襟,拥抱更大的开放。通过对灾难的正确反思,积累经验,汲取教训,避免错误,这正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重要秘籍。最后,孙祁祥教授希望专家学者能以客观冷静的独立思考、理性精准的经济研判,独到睿智的政策建议,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平新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疫情冲击下加力“新基建”,高质量推动产业转变和经济转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平新乔教授紧扣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讲话,认为我们应该扩大有效投资,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他指出,在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灾难的过程中,人类迎来了从“接触经济”向“无接触经济”为主的产业转变和经济转型。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贸易、物流网络的更新,也是一场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疫情会带来全球竞争力的重新排序,因此建议政府应该抓住疫情冲击下所包含的发展机遇,做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王跃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准确把握形势,创造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跃生教授针对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他认为,由于疫情的变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经济环境更为困难复杂。王跃生教授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方法:第一,建立最广泛的经贸合作统一战线。他认为,当前各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恰恰需要利用外部市场来缓解危机,一定要充分利用我国市场力量巨大的优势,继续成为对发达国家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和消费目的国。第二,尽量维持全球化大局。他认为,欧美日发达国家在对中国经济的基本态度上、在维持经济全球化与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政策上应当积极利用欧美之间的差异,建立与欧盟、英、日、韩等主要经济体的密切联系。第三,积极利用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大公司和大资本。他认为,当前国际经济态势很大程度上是政客们的政策所致,而企业出于盈利目的会继续在给他们带来巨大利益的中国进行投资和运营,这是我们应当积极利用的因素。第四,积极探索和参与区域性经贸合作。他认为,国际经济已经向区域化转变,我国不仅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世贸组织改革,还要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第五,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外资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是存在一定疑虑的,我国应该加快改革营商环境和制度建设、接轨国际规范、适时提升开放水平。王大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教授“数”战“数”决,建立四道防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王大树教授针对我国防疫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我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都走在世界前列,城镇手机已经普及,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战略,就要利用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独特的优势。因此,王教授提出要完善建立四道防线,提高数码抗疫的技术含量:第一,建立入境防线,“码”上入境。他认为,可以通过实行手机入境码制度来对入境的中外人士实施防控和监测。第二,建立居住小区防线,“码”上居住。他建议,小区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术来掌握被隔离人的实时位置信息从而提高监测效率。第三,建立交通防线,“码”上通行。他认为,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电子通行码,但是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缺乏互认机制,建议抓紧技术对接和数据归口汇总,支撑跨境互通互认功能;市内交通一律刷通行码上下。第四,建立办事防线,“码”上办事,处处留痕。凭健康码进入办事单位。他还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用手机进行支付,便于监控机构能在关键时刻迅速排查感染源的行踪和密切接触人群。章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教授强化三个基本认识,防止五种疫情后遗症,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章政教授指出,确保我国经济今后的平稳发展需要强化三个基本认识,防止五种疫情后遗症。强化三个基本认识包括:第一是对经济活动本质的判断。相较于经济增长,经济循环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正在向成熟的方向发展,经济成熟以后经济增长越来越被经济循环所替代;第二是对经济活动目标的认识。目前我国的经济目标正在转向追求有效GDP,未来要把国家GDP总量变成有效GDP;第三对经济活动理念的认识,疫情的发生使我们越来越深切感受到开放合作比孤立竞争更重要,开放和合作既有利己更有利他,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考虑的是利他性,未来经济需要研究更多的利他性。防止五种疫情后遗症包括:第一是在消费领域防止消费品的质量缩水;第二是在生产领域防止中小企业活力低迷;第三是防止流通领域特别是货物流转的梗阻问题;第四是防止金融领域中好的金融服务政策不能落地的问题;第五是在社会领域要防止居民心理创伤愈合难的问题,各方合力推动尽快恢复民众对消费、生产、流通、金融服务的信心。刘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教授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共同助力经济平稳增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刘怡教授紧扣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政策问题发表了看法。她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以及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有助于对冲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报告强调这两万亿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地方,不允许任何的截留和挪用,令人印象深刻。刘教授认为,在地方财政收入面临困难的局面下,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此外,刘教授还强调,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财政金融化带来的风险值得关注,要高度重视债务风险的控制,重视财政政策和金融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质量。曹和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教授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亟待先行一步全面启动建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曹和平教授指出,我国数字产业化主导的数字替代经济和产业数字化主导的数字创造经济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体系初见雏形。因此建议需全面启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在具体对策建议上,首先,通过国家战略及产业政策牵引,超前规划和投资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其次,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商群体和产业生态;最后,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生态体系,具体包括打造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发挥社会化平台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中的作用和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生态体系。周建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教授疫情过后,中国企业仍具有无限潜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教授阐述了疫情冲击过后企业的发展问题。应对之法在于:一是依赖国家帮扶,二是依靠企业自救。在国家层面,一方面继续减税降费,另一方面增强消费,扩大政府采购。在企业层面,一方面要全面应用互联网+新业态,拓宽业务领域,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危机化管理,应对特殊境况。未来中国企业仍具有无限潜能,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拥有十四亿人口规模的超大市场;第二,全球供应链保障了企业的生产建设;第三,制度优势容易协调宏微观的力量。疫情终将过去,中国企业会迸发出崭新活力。郑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以保促稳,留得青山赢未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教授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幅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短,但是“民生保障”的分量更重,凸显了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民生保障的重要性。他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之所以强调民生保障,目的在于“以保促稳”,实现良性循环,正所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对于民生问题,要从三方面发力:首先,高度关注社会保障“短板”,关注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其次,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促进“民生导向”的消费和投资增长;最后,持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保障三大主粮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苏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疫情面前,稳妥为先,宏观调控目标从增速转向就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苏剑教授指出,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冲击已成事实,这必然大幅度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构成增速目标和政策调控的权衡问题。他认为,若要继续实现原定增速目标,则必然需要增加一定程度的宏观政策去抵消肺炎疫情产生的不利冲击,但将导致政策调控压力骤增。反之,若以降低部分增速目标来对冲肺炎疫情的不利冲击,政策调控空间仍将相对宽裕,调控手段相对灵活,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但需面对经济增速目标损失的短期影响。最后,苏教授认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宏观调控目标的设定反映了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目标体系总体上说留有较大余地。张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守住底线,稳住基本,谋划未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张辉教授认为,在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条件下,我国应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守住粮食安全、扶贫攻坚等底线;稳住就业、物价、市场微观主体等基本面;加快创新创业与“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谋划未来,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在政策上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使用,不断加强财政政策的精准性,提高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使得政策效果能够直达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基层和一线,切实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改善居民社会福利。吕随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财政和货币政策需留有余地,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吕随启副教授认为,受疫情影响,中国面临很多问题,回旋余地少。首先,在财政收入减少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使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都显著增加;其次,面对货币宽松基调,央行的货币政策实行逆周期调节,但仍是一种滞后性的调控措施,缺乏应对的前瞻性;再次,央行通过降准配合宽松财政政策用市场化手段来降低实际利率、降低市场资金成本,但没有采取降息的措施,为应对国内通胀和人民币汇率波动保留了手段;最后,粮食安全问题需重视起来,中国是人口大国,之前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留有口粮,商品粮只需满足城镇人口需要,而现在农民基本不留口粮,全国人民都需要商品粮,粮食安全事关重大。冯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聚焦国内国外形势,防范通货膨胀与“去人民币化”风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冯科副教授从国内国外两个视角探讨了我国货币领域的风险问题。从国内环境看,需要防范通货膨胀的风险。过去十年内,我国广义货币增长率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率,但基于居民对住房投资的热情和信心,像海绵一样吸纳了大量货币,未形成显著通胀。而如今政府报告指出“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根据测算将存在6.7万亿的财政赤字。面对经济增长预期并不乐观,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之财政赤字货币化,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从国外环境看,需要加快人民币自由化和国际化,积极应对国际“去人民币化”风险。长期以来,人民币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地位不匹配,人民币在全球交易和支付结算比例不足2%,而美元结算比例高达70%。新冠疫情更增强了国际领域“去中国化”、“去人民币化”的趋势。要依托阿里、腾讯,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紧扣国际贸易,应用数字货币,推动人民币的扩张,来应对国际社会因新冠疫情对中国形成的误解与封杀。张鹏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加强取暖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取暖刚性消费需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张鹏飞副教授,紧扣《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内容,认为在居民持久性收入增速给定的前提下,政府财政支出只有释放居民被抑制的刚性消费需求,才能够实现通过一次性的财政投入来实现启动持续消费的“四两拨千金”的政策效果。近年来,“南方取暖”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许多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均提出,我国淮河以南到长江沿线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武汉等101个城市的居民存在冬季取暖的刚性需求。张鹏飞指出,通过加强取暖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刺激取暖的刚性消费需求,应当是当前启动持续消费和应对疫情冲击的一个重要政策抓手。张亚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副教授更新数字货币认识,关注未来金融安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张亚光副教授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体风格趋向稳健,“风险”和“安全”分别出现了6次和10次,反映了中央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其中,“重大金融风险”、“系统性风险”值得关注。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金融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进而引发的债务风险以及后续的系统性风险。而数字货币发展的金融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其推进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会让金融活动变得更加复杂,风险会变得更加地不可控。随着数字货币的实质化推进,新技术条件下的金融安全问题也应该尽早提上议事日程。韩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助理教授如何用好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六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韩晗助理教授认为,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是“六保”关键。财政政策要发挥主导作用,守住基本民生底线,从税费、社保和租金等方面减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负担。一方面,我国要建立社会安全网,保证失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另一方面,我国需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防止失业潮。他认为在财政政策以外,还需善用货币政策,谨防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膨胀,并放松对中小企业的抵押品需求,以企业主过往的信用评级为基础,将信贷真正发放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手中,避免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因抵押品不足而无法获取贷款,从而保障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王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助理教授协调和执行好货币与财政、金融政策,打好“六保”之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王熙助理教授表示,在“两会”召开之前,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与财政纪律的矛盾,以及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等方面。他认为,当前应该科学而有效地使用财政政策工具:一方面,根据财政价格理论(Fiscal Theory of Money)未来的财政盈余是除了货币供应量外决定价格的另一重要因素,价格水平还反应了民众对于政府的信心,应激性的财政、货币、信贷政策在当前形式下是必要的,短期来看,妥善解决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使得困难群众、困难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能顺利度过难关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长期来看,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行使政府职能,财政、金融、货币政策需要一个清晰的界定。与此同时,王熙老师强调了协调好、执行好货币与财政、金融政策,打好组合拳对于“六保”之战的重要性。最后,王熙老师还结合自己的研究指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还有一个亮点,即使未提经济增长目标,但是还是强调了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大对贫困人口关环、继续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这一系列工作有利于提升经济对各类刺激政策的回馈反应,有利于财政、货币政策的工作实施有效性,也有利于调动盘活各个层次、区域的生产要素,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供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