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six8zu4jb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海外媒体走进黔西化屋村,赞叹生态美苗绣美/e3pmh1hmp/e3pmh1pvu7月9日下午,“2021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海外媒体行”记者团来到毕节市黔西市,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化屋苗寨,登上观景台俯瞰乌江百里画廊美景、寻访苗寨世代传承的非遗手艺,聆听古朴乡村守护生态、绿色发展实现振兴的励志故事。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12日至13日在贵州省会贵阳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主题为“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彭博社、美通社、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今日俄罗斯、波兰电台、日本共同社、东洋经济周刊等海外媒体的记者报名采访,将通过实地走访,见证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成果。化屋村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位于乌江源头六冲河畔,一江碧水从村前流过,这里有着原始古朴又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森林植被茂盛,居住着苗、彝、汉三个民族,其中苗族同胞占总人口的96.7%,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也是魅力十足的苗族歌舞之乡。黔西山水风光迷人。中国十大喀斯特美丽湖泊排名第一的乌江源百里画廊,素有“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美誉。近年来,新仁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河湖管理体系,推进河流系统治理、生态保护和综合整治,利用大数据“5G+VR”慢直播的形式加强对河段的监控,还采取新媒体平台与村级大喇叭等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增强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使这一江清水变得更绿。不止擦亮乌江源百里画廊这块生态旅游“金字招牌”,化屋村还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在樱桃、枇杷、蜂糖李等果林下,还种植了生姜及中药材,使山变得更青。搭上旅游快车,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自销农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刺绣、黄粑等产业,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及就业岗位。苗族同胞们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幸福生活,实现了苗寨的美丽蜕变。“绿色的线条代表着长江、黄色的线条代表着黄河,这些花纹就是我们民族迁徙的历史,这些图案全部都有它的意义,代表我们对大自然的一种热爱与保护。”在化屋村易地扶贫安置点,苗族蜡染刺绣扶贫专线负责人杨文丽向我们娓娓道来流传千百年的苗族技艺,在今天的化屋村是如何焕发了新的生机。据记载,化屋苗寨的苗族是“歪梳苗”支系,服饰配饰与图案纹样都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苗族,用线配色以白色,红色,绿色三种颜色为主,紫色、蓝色更多用于点缀,这也令化屋苗寨的民族服饰独具鲜明特色与个性。展厅里展示着杨文丽妈妈当年为女儿亲手绣的嫁衣。2017年前她的家还在大山里,没有通电没有灯,晚上妈妈就只能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的刺绣,这嫁衣里饱含着苗族妇女对孩子深切的疼爱。“我们的苗绣是世世代代一直传承下来的,之前并没觉得它有多么的稀奇。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刺绣,更愿意外出打工挣钱。自从2021年2月3号,总书记来到我们扶贫车间观看我们的苗绣,很多人才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杨文丽回忆起当时向总书记汇报化屋村苗绣的情景,脸上露出了真挚又喜悦的笑容。从那以后,有更多的人会千里迢迢来到化屋村考察当地的苗绣、她们的绣品销量也增长了许多。更令她开心的是,开始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刺绣,也愿意留在家乡传承这门手艺。她告诉记者:“总书记对我们说,要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这让我心里备受鼓舞,非常的感谢。所以在我心里有一个目标,一定要把民族文化发展好、传承好,争取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也能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凭着对自身苗族传统文化的热爱,现如今,90后的杨文丽已经与丈夫共同创业成立了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文丽蜡染刺绣有限公司,带领着化屋村27位苗族绣娘实现了稳定的就业,通过指尖致富。除了传统的纯手工刺绣精品外,她也针对游客推出了不少平价的文创商品,例如热销的蜡染艾草香包,融合了汉族元素和苗族元素的T恤等。她还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机绣制品。杨文丽介绍:“手绣是非常昂贵的,不容易清洗,一般只在婚嫁等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穿着或者作为藏品。但是机绣的产量会高一些,既可以体现我们这里独特的图案,还可以清洗,也是很好的选择。”记者还在现场看到有专门的文创直播间推广化屋村的特色文创商品,这里的苗绣、蜡染、乐器、芦笙等各种非遗文创都有机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更多地方。在化屋村同心文化广场,身着“歪梳苗”独特盛装的苗族姑娘唱起了多声部民歌《阳雀声声在呼唤》,悠扬婉转的歌声令人陶醉,海外媒体记者团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幕。从这里远眺,山水相依,处处是景。化屋村优质的生态底色,令丰富多彩的苗族歌舞、精美的苗绣制品绽放出更加闪耀的光芒,让游客沉浸在瑰丽的山水与浓厚的民族文化中流连忘返,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注入磅礴之力。162589902845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徐娜环球网16258990284512[]//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86b01b3df9ad5b0e40f504e64719f60u5.jpg{"email":"daiyu@huanqiu.com","name":"代玉"}
7月9日下午,“2021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海外媒体行”记者团来到毕节市黔西市,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化屋苗寨,登上观景台俯瞰乌江百里画廊美景、寻访苗寨世代传承的非遗手艺,聆听古朴乡村守护生态、绿色发展实现振兴的励志故事。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12日至13日在贵州省会贵阳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主题为“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彭博社、美通社、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今日俄罗斯、波兰电台、日本共同社、东洋经济周刊等海外媒体的记者报名采访,将通过实地走访,见证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成果。化屋村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位于乌江源头六冲河畔,一江碧水从村前流过,这里有着原始古朴又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森林植被茂盛,居住着苗、彝、汉三个民族,其中苗族同胞占总人口的96.7%,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也是魅力十足的苗族歌舞之乡。黔西山水风光迷人。中国十大喀斯特美丽湖泊排名第一的乌江源百里画廊,素有“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美誉。近年来,新仁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河湖管理体系,推进河流系统治理、生态保护和综合整治,利用大数据“5G+VR”慢直播的形式加强对河段的监控,还采取新媒体平台与村级大喇叭等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增强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使这一江清水变得更绿。不止擦亮乌江源百里画廊这块生态旅游“金字招牌”,化屋村还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在樱桃、枇杷、蜂糖李等果林下,还种植了生姜及中药材,使山变得更青。搭上旅游快车,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自销农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刺绣、黄粑等产业,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及就业岗位。苗族同胞们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幸福生活,实现了苗寨的美丽蜕变。“绿色的线条代表着长江、黄色的线条代表着黄河,这些花纹就是我们民族迁徙的历史,这些图案全部都有它的意义,代表我们对大自然的一种热爱与保护。”在化屋村易地扶贫安置点,苗族蜡染刺绣扶贫专线负责人杨文丽向我们娓娓道来流传千百年的苗族技艺,在今天的化屋村是如何焕发了新的生机。据记载,化屋苗寨的苗族是“歪梳苗”支系,服饰配饰与图案纹样都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苗族,用线配色以白色,红色,绿色三种颜色为主,紫色、蓝色更多用于点缀,这也令化屋苗寨的民族服饰独具鲜明特色与个性。展厅里展示着杨文丽妈妈当年为女儿亲手绣的嫁衣。2017年前她的家还在大山里,没有通电没有灯,晚上妈妈就只能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的刺绣,这嫁衣里饱含着苗族妇女对孩子深切的疼爱。“我们的苗绣是世世代代一直传承下来的,之前并没觉得它有多么的稀奇。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刺绣,更愿意外出打工挣钱。自从2021年2月3号,总书记来到我们扶贫车间观看我们的苗绣,很多人才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杨文丽回忆起当时向总书记汇报化屋村苗绣的情景,脸上露出了真挚又喜悦的笑容。从那以后,有更多的人会千里迢迢来到化屋村考察当地的苗绣、她们的绣品销量也增长了许多。更令她开心的是,开始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刺绣,也愿意留在家乡传承这门手艺。她告诉记者:“总书记对我们说,要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这让我心里备受鼓舞,非常的感谢。所以在我心里有一个目标,一定要把民族文化发展好、传承好,争取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也能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凭着对自身苗族传统文化的热爱,现如今,90后的杨文丽已经与丈夫共同创业成立了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文丽蜡染刺绣有限公司,带领着化屋村27位苗族绣娘实现了稳定的就业,通过指尖致富。除了传统的纯手工刺绣精品外,她也针对游客推出了不少平价的文创商品,例如热销的蜡染艾草香包,融合了汉族元素和苗族元素的T恤等。她还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机绣制品。杨文丽介绍:“手绣是非常昂贵的,不容易清洗,一般只在婚嫁等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穿着或者作为藏品。但是机绣的产量会高一些,既可以体现我们这里独特的图案,还可以清洗,也是很好的选择。”记者还在现场看到有专门的文创直播间推广化屋村的特色文创商品,这里的苗绣、蜡染、乐器、芦笙等各种非遗文创都有机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更多地方。在化屋村同心文化广场,身着“歪梳苗”独特盛装的苗族姑娘唱起了多声部民歌《阳雀声声在呼唤》,悠扬婉转的歌声令人陶醉,海外媒体记者团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幕。从这里远眺,山水相依,处处是景。化屋村优质的生态底色,令丰富多彩的苗族歌舞、精美的苗绣制品绽放出更加闪耀的光芒,让游客沉浸在瑰丽的山水与浓厚的民族文化中流连忘返,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注入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