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xrlqDmAXe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2021中酒展见闻:酱香型白酒持续扩容,产量利润双攀升/e3pmh1hmp/e3pmh1pvu【环球网财经消费资讯 记者 樊俊卿】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理念的提升,我国消费者对白酒的消耗量逐年降低,但白酒产业的整体市场消费额却逐年上升。消费者理念逐步趋向“少喝一点、喝点好的”,因此未来消费升级对中国酒类行业发展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酒业家在今年9月发布《中国酒业深度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酱香型白酒从“现象”演变为“趋势”,中国白酒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中国酒业品牌面前的一次巨大挑战。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836.39亿元,同比增长4.6%,而酱酒企业的市场增速还要远超白酒行业整体水平。2020年,酱酒行业同比增长约15%,在白酒行业的销售占比超过25%,利润达到630亿元,占白酒行业总利润的40%。所谓酱香型白酒,是没有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以高粱、小麦、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的白酒。酱香型白酒的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消费升级趋势下酱香趁势而起,当下市场份额大增,酱酒黄金时代轮廓渐显。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认为,目前中国酒类行业品类众多、百花齐放、竞争加剧,酱香型白酒势头大涨,逐渐超越浓香型白酒。熊玉亮举例称:“以河南省数据来看,2020年全省白酒市场份额为500亿元,其中酱香型白酒的消费量首次超过浓香型白酒,市场份额达300亿元。全国酒类品牌间竞争非常残酷,一线名酒和二线名酒都进行了全国性的市场布局,就各地的三线酒厂打压严重,不少地方三线酒厂不得不面临生存难题。”对此现象,熊玉亮呼吁中国酒类行业厂商团结起来,构建一个“共赢的生态圈”。熊玉亮表示:“我做了一个调查,部分一线名酒品牌存在店大欺客的现象,不仅对经销商随意涨价、随意扣配额,还存在随意推销搭配产品、强加促销活动等行为,许多经销商苦不堪言。有些经销商向我投诉称部分一线酒厂居然还存在不平等的条款、索贿、不兑现承诺、摊牌销量等问题。我们应该对整个行业进行问题治理,努力营建厂商共赢的生态圈,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酱酒的总产量每年以两位数大幅增长。有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总产量约60万吨,同比增长约9%,占白酒行业总产能的8%左右。酱香白酒产量受到生产周期、出酒率和核心产区三重限制,高端酱酒的产能缓慢,优质酱酒将极为稀缺。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介绍,2005年,中国过亿的白酒企业有400家,到2020年下滑到不到200家,但当时达到5个亿以上的白酒企业有40家,百亿企业只有一家,到2020年中国过亿的白酒企业有180多家,百亿企业有10家。在这样的大时代下,白酒行业参与者应抓住时代提供的机会,与时俱进,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和变革求存的方法,寻求企业的发展。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现在来看,白酒行业的消费升级和结构性升级表现突出,高端酒市场繁荣。李迅雷谈道:“结合从2017年到2020年的数据来看,整个食品饮料板块走势是远远跑赢大盘的,这个也反映出消费升级,反映出在高端消费领域里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据中泰证券食品饮料组的分析,高端酒的价格在不断上升,背后反映出的正是收入结构的变化。”智邦达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张健认为,白酒品牌走向高端化注重三个要素。首先是高端概念是基于生产端的定义,以生产为导向,其次是省酒高端化需要立体做好产品线布局和价位布局,企业需要高度关注“3512”这四个价位段,将200+、500+作为核心放量和突破市场的关键,最后是高端化要找到自身独特的价值点,构建新时期企业的核心支撑。酱酒产能的稀缺性在为其带来高价格的同时,也一定限制了酱酒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指出,面对良好的市场需求,各大酒企纷纷进行新一轮的产能布局。数据显示,2020年茅台酱酒产能5.02万吨,随着“十三五”中华片区技改工程的完成,茅台酒每年的产能可扩充为5.6万吨,与此同时系列酒也将扩产到同等规模,未来茅台及系列酒将平分11.2万吨产能。而就国内酱香白酒销售渠道来看,以构建完成包括全国连锁企业、区域性连锁企业、商超、电子商务平台、街边商铺等在内的多元化营销渠道网络,市场总体渗透率逐步提升。随着销售渠道不断扩宽,酱香白酒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市场前景未来可期。163288938488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超环球网163288938488011[]{"email":"chenchao@huanqiu.com","name":"陈超"}
【环球网财经消费资讯 记者 樊俊卿】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理念的提升,我国消费者对白酒的消耗量逐年降低,但白酒产业的整体市场消费额却逐年上升。消费者理念逐步趋向“少喝一点、喝点好的”,因此未来消费升级对中国酒类行业发展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酒业家在今年9月发布《中国酒业深度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酱香型白酒从“现象”演变为“趋势”,中国白酒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中国酒业品牌面前的一次巨大挑战。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836.39亿元,同比增长4.6%,而酱酒企业的市场增速还要远超白酒行业整体水平。2020年,酱酒行业同比增长约15%,在白酒行业的销售占比超过25%,利润达到630亿元,占白酒行业总利润的40%。所谓酱香型白酒,是没有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以高粱、小麦、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的白酒。酱香型白酒的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消费升级趋势下酱香趁势而起,当下市场份额大增,酱酒黄金时代轮廓渐显。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认为,目前中国酒类行业品类众多、百花齐放、竞争加剧,酱香型白酒势头大涨,逐渐超越浓香型白酒。熊玉亮举例称:“以河南省数据来看,2020年全省白酒市场份额为500亿元,其中酱香型白酒的消费量首次超过浓香型白酒,市场份额达300亿元。全国酒类品牌间竞争非常残酷,一线名酒和二线名酒都进行了全国性的市场布局,就各地的三线酒厂打压严重,不少地方三线酒厂不得不面临生存难题。”对此现象,熊玉亮呼吁中国酒类行业厂商团结起来,构建一个“共赢的生态圈”。熊玉亮表示:“我做了一个调查,部分一线名酒品牌存在店大欺客的现象,不仅对经销商随意涨价、随意扣配额,还存在随意推销搭配产品、强加促销活动等行为,许多经销商苦不堪言。有些经销商向我投诉称部分一线酒厂居然还存在不平等的条款、索贿、不兑现承诺、摊牌销量等问题。我们应该对整个行业进行问题治理,努力营建厂商共赢的生态圈,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酱酒的总产量每年以两位数大幅增长。有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总产量约60万吨,同比增长约9%,占白酒行业总产能的8%左右。酱香白酒产量受到生产周期、出酒率和核心产区三重限制,高端酱酒的产能缓慢,优质酱酒将极为稀缺。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介绍,2005年,中国过亿的白酒企业有400家,到2020年下滑到不到200家,但当时达到5个亿以上的白酒企业有40家,百亿企业只有一家,到2020年中国过亿的白酒企业有180多家,百亿企业有10家。在这样的大时代下,白酒行业参与者应抓住时代提供的机会,与时俱进,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和变革求存的方法,寻求企业的发展。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现在来看,白酒行业的消费升级和结构性升级表现突出,高端酒市场繁荣。李迅雷谈道:“结合从2017年到2020年的数据来看,整个食品饮料板块走势是远远跑赢大盘的,这个也反映出消费升级,反映出在高端消费领域里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据中泰证券食品饮料组的分析,高端酒的价格在不断上升,背后反映出的正是收入结构的变化。”智邦达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张健认为,白酒品牌走向高端化注重三个要素。首先是高端概念是基于生产端的定义,以生产为导向,其次是省酒高端化需要立体做好产品线布局和价位布局,企业需要高度关注“3512”这四个价位段,将200+、500+作为核心放量和突破市场的关键,最后是高端化要找到自身独特的价值点,构建新时期企业的核心支撑。酱酒产能的稀缺性在为其带来高价格的同时,也一定限制了酱酒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指出,面对良好的市场需求,各大酒企纷纷进行新一轮的产能布局。数据显示,2020年茅台酱酒产能5.02万吨,随着“十三五”中华片区技改工程的完成,茅台酒每年的产能可扩充为5.6万吨,与此同时系列酒也将扩产到同等规模,未来茅台及系列酒将平分11.2万吨产能。而就国内酱香白酒销售渠道来看,以构建完成包括全国连锁企业、区域性连锁企业、商超、电子商务平台、街边商铺等在内的多元化营销渠道网络,市场总体渗透率逐步提升。随着销售渠道不断扩宽,酱香白酒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市场前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