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Qy1Tfwy3h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市、县、镇三级一盘棋,佛山肇庆携手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e3pmh1hmp/e3pn61an9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广东迅速在全国创新启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7月以来,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佛山安排218名帮扶干部(含32名金融助理)入驻肇庆,帮扶7个涉农县(市、区)的32个重点镇。作为佛山市驻肇庆市帮扶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组长的彭荣华带领佛山驻肇帮扶干部用驻镇帮镇扶村的机制平台,有效地推动区域联动,推进了肇庆乡村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积极应对帮扶工作转型,形成市、县、镇三级一盘棋管理 肇庆是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城市,约1.5万平方公里,104个乡镇街道、人口410多万。肇庆市委副秘书长、指挥部组长彭荣华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探索一条省内帮扶、合作共赢的新路?” 彭荣华认为,由驻村转变为驻镇帮镇扶村以后,镇村两级联动发展,将帮扶对象、帮扶力量、帮扶资源从行政村上提一级到乡镇,能更好地发挥乡镇上连县、下接村再接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这一转变让我们要更多考虑镇域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帮扶的工作面更大了,工作的范围更大更广了,需要协调的事务更繁杂了。” 在佛山安排的帮扶干部全部到位后,指挥部开展帮扶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解决人的管理问题,建立规章制度。“到肇庆后,我先熟悉情况,花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把32个镇街全部跑了一遍,白天调研熟悉情况,晚上回来加班搞材料,忙的像打仗一样。”彭荣华说,通过了解实际情况,针对队伍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人员构成多元等实际情况,按照“抓统筹、管队伍、保落实、促发展”,形成市、县、镇三级一盘棋管理。同时,迅速制定了指挥部管理办法、办公设备和用品采购、公务接待、固定资产管理、会议制度、信息编发报送、公务用车等9项规章制度,落实“队长负责制”,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氛围。 为摸清需帮扶的32个镇的“家底”,指挥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调研,确保“肇庆所需,佛山所能”之“所需”的精准性、真实性。在走访调研中,彭荣华对所有帮扶干部灵魂三问,“为什么来肇庆?来肇庆干什么?三年以后留什么?”他说,这些问题触动帮扶干部灵魂的,当他们沉下心来思考时,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开展工作。 谈及近2年来的帮扶工作,彭荣华表示,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佛山市乡村振兴局领导经常到镇一线来指导工作;2021-2023年,佛山拨付财政帮扶资金15.99亿元,引入社会企业资金20多亿元支持肇庆乡村振兴,实施乡村产业发展等帮扶项目501个,带动农户3.3万人,推动374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彭荣华将这些举措总结为:“真金白银支持肇庆乡村振兴”。 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非常重视乡村振兴工作,非常重视佛山帮扶的力量。2022年,张爱军三次到佛山帮扶镇调研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并看望佛山帮扶的干部。他非常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美学思维进行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11月3日,在参加全市88个乡镇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座谈会时,张爱军也对佛山帮扶工作开展表示充分肯定。 据彭荣华介绍,这次座谈会从9个省直单位,32个佛山市帮扶镇,47个肇庆市市直单位的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中选出9个代表(省、佛山、肇庆各三个)做了工作交流。“目前来说,肇庆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得到省充分肯定的。帮扶干部队伍涌现出了不少国家、省的先进典型,11份镇域规划、调研报告获得省乡村振兴局通报表扬。从我个人来说,从挂职肇庆市农业农村副书记、副局长一年后调整到挂任肇庆市委副秘书长,这在省内帮扶工作是很少见的,这也是肇庆市委、政府对佛山帮扶工作的充分认可。” 明确目标助推乡村振,聚焦产业发展 驻镇帮镇扶村是广东省的一项开创性制度举措,意在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彭荣华看来,帮扶工作是很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系统思维,抓住重点来推进,他具体提到: “我们刚开始开展帮扶工作,主要加强制度建设、突出建章立制,组织开展了‘三深入三围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围绕乡村振兴办实事、围绕农村农民办实事、围绕村居需求办实事。第一年,我们募集了3000多万社会资金,做了很多‘看得见、摸得到’的民生实事,这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认同。” 据介绍,在2022年初指挥部就印发了《关于佛山市驻肇庆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2022产业发展年工作方案》,这是广东省首份驻镇帮镇扶村产业发展文件,明确2022年确定为“产业发展年”,具体提出了“三大目标十项措施”,助力肇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奋力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2023年的目标是驻镇帮扶提升年,要做好原有企业服务,巩固提升产业项目。今年年初,我们出台了《肇庆市2023年驻镇帮镇扶村“十百千万”专项活动方案》,这是2023年全省首份以地级市名义印发的驻镇帮镇扶村指引文件。”彭荣华表示,要坚持项目化工作法,将省驻镇帮镇扶村各项工作任务数据化,全面推行工作数据量化工作是“十百千万”方案出台的主要推动力。这一方案不仅从更高层面谋划乡村振兴工作,还体现了“项目化工作法”的创新性、系统性。 产业发展结硕果,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谈及2022年的帮扶成果,彭荣华介绍道,2022年我们聚焦产业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据他介绍,指挥部32个驻镇工作队与当地党委政府围绕指挥部“产业发展年”,投入各类社会资金近5亿元,实施了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产业项目发展、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等一大批帮扶项目,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尤其在疫情防控阶段,32个镇有153个产业项目落地,联动了363个村委会,带动了2万户农户受益。 彭荣华举例说,肇庆四会市迳口镇东恒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佛山顺德水产协会会长吴定泉,是指挥部因地制宜精准引入的佛山企业家之一。他投资了8700万元,单是租赁鱼塘,就给镇集体增收100多万元,聘请了20多个人当地农民参与日常管理,带动当地人的增加家庭收入;加上他们通过技术传授,每年为当地培养超过1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当地致富带头人。 指挥部通过引入国药集团德众(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在四会下茆镇流转土地600多亩推广种植广藿香,并将种植区域纳入中国中药集团的药材基地标识系统;还在封开县渔涝镇流转1100亩土地,开展千亩水稻、辣椒轮作基地,让更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彭荣华认为,这些项目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指挥部探索开展“一支部一责任田一品牌”活动。在彭荣华看来,32个驻镇工作队,都成立临时党支部,积极打造各类农作物种植示范点,近2年时间里盘活1.8万亩撂荒田,让“沉睡”土地变成“致富田”,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家园意识和激发内生动力,增加乡村的“造血”功能,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聚焦项目数据化,打造驻镇帮镇扶村的典范 谈及2023年的帮扶工作,彭荣华表示把今年确定为驻镇帮扶提升年,要全力做好原有项目企业服务,巩固提升产业项目。 年初出台的今年全省首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指引,就明确了肇庆市2023年驻镇帮镇扶村的目标任务。这份明确今年目标的“十百千万”计划,包括打造10个以上驻镇帮镇扶村品牌项目,引入500家以上企业参与肇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举办100场次肇庆“新农人”专题培训,办好1000件以上惠民利民实事好事,开展10000户以上群众家庭访民情联感情活动等。 2月21日,佛山驻肇庆封开县工作组一天就启动3个项目,投入驻镇帮扶资金以及企业资金4500万,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带动镇、村增收220万元,可带动10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彭荣华指出,我们2023年的要做到工作“六个聚焦”落实“六个一百”,切实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彭荣华举例说,我们提出的100件民生实事,就是我们的项目一定要数量化具体化;走访1万户家庭。他总结到:“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项目、有数据、有责任主体,以数据来说话,以事实来说话。我们要全面推行项目化工作法,把工作具体化、数据化,确保做一件成一件,将帮扶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推动省直单位、佛山和肇庆三股帮扶力量融合,形成工作合力。2023年,我们要按照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持续推动两地交流,全力打造全省驻镇帮镇扶村的合作典范。”168110405297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田刚环球网168110405297611[]{"email":"tiangang@huanqiu.com","name":"田刚"}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广东迅速在全国创新启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7月以来,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佛山安排218名帮扶干部(含32名金融助理)入驻肇庆,帮扶7个涉农县(市、区)的32个重点镇。作为佛山市驻肇庆市帮扶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组长的彭荣华带领佛山驻肇帮扶干部用驻镇帮镇扶村的机制平台,有效地推动区域联动,推进了肇庆乡村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积极应对帮扶工作转型,形成市、县、镇三级一盘棋管理 肇庆是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城市,约1.5万平方公里,104个乡镇街道、人口410多万。肇庆市委副秘书长、指挥部组长彭荣华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探索一条省内帮扶、合作共赢的新路?” 彭荣华认为,由驻村转变为驻镇帮镇扶村以后,镇村两级联动发展,将帮扶对象、帮扶力量、帮扶资源从行政村上提一级到乡镇,能更好地发挥乡镇上连县、下接村再接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这一转变让我们要更多考虑镇域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帮扶的工作面更大了,工作的范围更大更广了,需要协调的事务更繁杂了。” 在佛山安排的帮扶干部全部到位后,指挥部开展帮扶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解决人的管理问题,建立规章制度。“到肇庆后,我先熟悉情况,花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把32个镇街全部跑了一遍,白天调研熟悉情况,晚上回来加班搞材料,忙的像打仗一样。”彭荣华说,通过了解实际情况,针对队伍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人员构成多元等实际情况,按照“抓统筹、管队伍、保落实、促发展”,形成市、县、镇三级一盘棋管理。同时,迅速制定了指挥部管理办法、办公设备和用品采购、公务接待、固定资产管理、会议制度、信息编发报送、公务用车等9项规章制度,落实“队长负责制”,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氛围。 为摸清需帮扶的32个镇的“家底”,指挥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调研,确保“肇庆所需,佛山所能”之“所需”的精准性、真实性。在走访调研中,彭荣华对所有帮扶干部灵魂三问,“为什么来肇庆?来肇庆干什么?三年以后留什么?”他说,这些问题触动帮扶干部灵魂的,当他们沉下心来思考时,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开展工作。 谈及近2年来的帮扶工作,彭荣华表示,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佛山市乡村振兴局领导经常到镇一线来指导工作;2021-2023年,佛山拨付财政帮扶资金15.99亿元,引入社会企业资金20多亿元支持肇庆乡村振兴,实施乡村产业发展等帮扶项目501个,带动农户3.3万人,推动374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彭荣华将这些举措总结为:“真金白银支持肇庆乡村振兴”。 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非常重视乡村振兴工作,非常重视佛山帮扶的力量。2022年,张爱军三次到佛山帮扶镇调研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并看望佛山帮扶的干部。他非常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美学思维进行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11月3日,在参加全市88个乡镇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座谈会时,张爱军也对佛山帮扶工作开展表示充分肯定。 据彭荣华介绍,这次座谈会从9个省直单位,32个佛山市帮扶镇,47个肇庆市市直单位的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中选出9个代表(省、佛山、肇庆各三个)做了工作交流。“目前来说,肇庆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得到省充分肯定的。帮扶干部队伍涌现出了不少国家、省的先进典型,11份镇域规划、调研报告获得省乡村振兴局通报表扬。从我个人来说,从挂职肇庆市农业农村副书记、副局长一年后调整到挂任肇庆市委副秘书长,这在省内帮扶工作是很少见的,这也是肇庆市委、政府对佛山帮扶工作的充分认可。” 明确目标助推乡村振,聚焦产业发展 驻镇帮镇扶村是广东省的一项开创性制度举措,意在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彭荣华看来,帮扶工作是很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系统思维,抓住重点来推进,他具体提到: “我们刚开始开展帮扶工作,主要加强制度建设、突出建章立制,组织开展了‘三深入三围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围绕乡村振兴办实事、围绕农村农民办实事、围绕村居需求办实事。第一年,我们募集了3000多万社会资金,做了很多‘看得见、摸得到’的民生实事,这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认同。” 据介绍,在2022年初指挥部就印发了《关于佛山市驻肇庆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2022产业发展年工作方案》,这是广东省首份驻镇帮镇扶村产业发展文件,明确2022年确定为“产业发展年”,具体提出了“三大目标十项措施”,助力肇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奋力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2023年的目标是驻镇帮扶提升年,要做好原有企业服务,巩固提升产业项目。今年年初,我们出台了《肇庆市2023年驻镇帮镇扶村“十百千万”专项活动方案》,这是2023年全省首份以地级市名义印发的驻镇帮镇扶村指引文件。”彭荣华表示,要坚持项目化工作法,将省驻镇帮镇扶村各项工作任务数据化,全面推行工作数据量化工作是“十百千万”方案出台的主要推动力。这一方案不仅从更高层面谋划乡村振兴工作,还体现了“项目化工作法”的创新性、系统性。 产业发展结硕果,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谈及2022年的帮扶成果,彭荣华介绍道,2022年我们聚焦产业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据他介绍,指挥部32个驻镇工作队与当地党委政府围绕指挥部“产业发展年”,投入各类社会资金近5亿元,实施了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产业项目发展、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等一大批帮扶项目,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尤其在疫情防控阶段,32个镇有153个产业项目落地,联动了363个村委会,带动了2万户农户受益。 彭荣华举例说,肇庆四会市迳口镇东恒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佛山顺德水产协会会长吴定泉,是指挥部因地制宜精准引入的佛山企业家之一。他投资了8700万元,单是租赁鱼塘,就给镇集体增收100多万元,聘请了20多个人当地农民参与日常管理,带动当地人的增加家庭收入;加上他们通过技术传授,每年为当地培养超过1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当地致富带头人。 指挥部通过引入国药集团德众(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在四会下茆镇流转土地600多亩推广种植广藿香,并将种植区域纳入中国中药集团的药材基地标识系统;还在封开县渔涝镇流转1100亩土地,开展千亩水稻、辣椒轮作基地,让更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彭荣华认为,这些项目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指挥部探索开展“一支部一责任田一品牌”活动。在彭荣华看来,32个驻镇工作队,都成立临时党支部,积极打造各类农作物种植示范点,近2年时间里盘活1.8万亩撂荒田,让“沉睡”土地变成“致富田”,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家园意识和激发内生动力,增加乡村的“造血”功能,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聚焦项目数据化,打造驻镇帮镇扶村的典范 谈及2023年的帮扶工作,彭荣华表示把今年确定为驻镇帮扶提升年,要全力做好原有项目企业服务,巩固提升产业项目。 年初出台的今年全省首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指引,就明确了肇庆市2023年驻镇帮镇扶村的目标任务。这份明确今年目标的“十百千万”计划,包括打造10个以上驻镇帮镇扶村品牌项目,引入500家以上企业参与肇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举办100场次肇庆“新农人”专题培训,办好1000件以上惠民利民实事好事,开展10000户以上群众家庭访民情联感情活动等。 2月21日,佛山驻肇庆封开县工作组一天就启动3个项目,投入驻镇帮扶资金以及企业资金4500万,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带动镇、村增收220万元,可带动10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彭荣华指出,我们2023年的要做到工作“六个聚焦”落实“六个一百”,切实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彭荣华举例说,我们提出的100件民生实事,就是我们的项目一定要数量化具体化;走访1万户家庭。他总结到:“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项目、有数据、有责任主体,以数据来说话,以事实来说话。我们要全面推行项目化工作法,把工作具体化、数据化,确保做一件成一件,将帮扶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推动省直单位、佛山和肇庆三股帮扶力量融合,形成工作合力。2023年,我们要按照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持续推动两地交流,全力打造全省驻镇帮镇扶村的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