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nPipubuiO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如何能够成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e3pmh1hmp/e3pmh28kq2024年1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4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发展质量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这是促进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值得一提的是,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经营主体,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24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67.4%,支撑了近3亿人就业。但是,当前个体工商户仍然存在发展信心不足、总体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需要针对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采取差异化措施,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各类帮扶资源的有效性,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根据个体工商户的行业类型、经营规模、经营特点等,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条例》要求,在广泛深入调研、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指导意见》,指导推动各地扎实开展此项工作。 根据《指导意见》,按照统一标准,将实际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结合各地实际,在分型基础上加大对“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的认定和培育力度,推动完善各项支持政策。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个体工商户分型标准,实现数据归集基础上的自动分型判定;指导建立个体工商户分类指标体系和政府引导、自愿参与、择优认定、公正公开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比选机制,逐步扩大参与面。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体工商户名录”,实现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结果有效运用。进一步来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有两种产生方法,即自主申报和部门推荐。通过这两种方式产生,并由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经走访核实、征求意见、信息公示等步骤后,认定成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名特优新”认定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个体工商户名下,并进行标注和公示。每年“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认定工作开始后,有申请意愿的个体工商户都可以登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平台”,按照政策规定填报有关材料,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审核,并对拟认定的个体工商户进行走访核实等相关工作后,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认定并标注具体分类。《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各地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等工作机制作用,对有代表性、亟需进行保护、具有导向作用的个体工商户,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工匠、退役军人创业者、行业领域内优秀代表人物等,经相关部门组织推荐,由同级市场监管部门认定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拟推荐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需要事先征得经营者本人同意。此外,“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认定工作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在个体工商户集中分型判定结束后进行。当年8月中旬起,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在完成个体工商户分型判定基础上,组织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认定工作。各地依托“‘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平台”或者相关信息化系统,完成申报、推荐、认定、公示等各项程序,并于11月底前完成分类。次年1月1日起,认定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开始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对于相关扶持政策,“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享受“成长型”和“发展型”个体工商户的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在相关专业领域享受行业主管部门政策支持。优先享受本地区在资金、培训、贷款、荣誉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同时,分别给予“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更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如对“知名”类个体工商户: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化品牌创建服务;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等;对“优质”类个体工商户: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祖传手艺等的传承指导,积极培养新一代传人、匠人;加大传统技艺挖掘整理和宣传报道等。170926098854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冯超男环球网170926098854911[]{"email":"fengchaonan@huanqiu.com","name":"冯超男"}
2024年1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4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发展质量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这是促进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值得一提的是,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经营主体,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24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67.4%,支撑了近3亿人就业。但是,当前个体工商户仍然存在发展信心不足、总体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需要针对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采取差异化措施,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各类帮扶资源的有效性,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根据个体工商户的行业类型、经营规模、经营特点等,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条例》要求,在广泛深入调研、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指导意见》,指导推动各地扎实开展此项工作。 根据《指导意见》,按照统一标准,将实际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结合各地实际,在分型基础上加大对“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的认定和培育力度,推动完善各项支持政策。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个体工商户分型标准,实现数据归集基础上的自动分型判定;指导建立个体工商户分类指标体系和政府引导、自愿参与、择优认定、公正公开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比选机制,逐步扩大参与面。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体工商户名录”,实现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结果有效运用。进一步来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有两种产生方法,即自主申报和部门推荐。通过这两种方式产生,并由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经走访核实、征求意见、信息公示等步骤后,认定成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名特优新”认定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个体工商户名下,并进行标注和公示。每年“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认定工作开始后,有申请意愿的个体工商户都可以登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平台”,按照政策规定填报有关材料,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审核,并对拟认定的个体工商户进行走访核实等相关工作后,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认定并标注具体分类。《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各地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等工作机制作用,对有代表性、亟需进行保护、具有导向作用的个体工商户,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工匠、退役军人创业者、行业领域内优秀代表人物等,经相关部门组织推荐,由同级市场监管部门认定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拟推荐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需要事先征得经营者本人同意。此外,“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认定工作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在个体工商户集中分型判定结束后进行。当年8月中旬起,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在完成个体工商户分型判定基础上,组织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认定工作。各地依托“‘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平台”或者相关信息化系统,完成申报、推荐、认定、公示等各项程序,并于11月底前完成分类。次年1月1日起,认定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开始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对于相关扶持政策,“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享受“成长型”和“发展型”个体工商户的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在相关专业领域享受行业主管部门政策支持。优先享受本地区在资金、培训、贷款、荣誉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同时,分别给予“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更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如对“知名”类个体工商户: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化品牌创建服务;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等;对“优质”类个体工商户: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祖传手艺等的传承指导,积极培养新一代传人、匠人;加大传统技艺挖掘整理和宣传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