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63z8LmuzU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金沙江朱啸虎“唱空”人形机器人 引发创投圈与机器人企业口水混战/e3pmh1hmp/e3pn61chp【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3月28日,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的一席言论在创投圈和机器人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他表示,金沙江创投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因为具身智能虽然火热,但商业化路径并不清晰,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朱啸虎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迅速,这成为了早期VC想要回避的赛道。这一言论一出,立即在创投圈和机器人企业间引发了强烈不满。经纬创投张颖在朋友圈直接喊话朱啸虎“别闹”,并吐槽他以后机器人赛道的优质公司谁还会跟他聊。同时,张颖表示对机器人领域依然看好,认为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机器人企业强烈反驳,朱啸虎成众矢之的?机器人行业对朱啸虎的不满更为强烈。众擎机器人的创始人赵同阳在朋友圈发文diss朱啸虎,质疑他竟然问出了人形机器人这个阶段有什么用,就像质问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用眼前看到的否定未来。赵同阳表示,朱啸虎适合投资快餐式项目,而AI和人形机器人都不是能让他赚快钱的项目。他直言,朱啸虎过去半年否定了AI,这次又否定了机器人,甚至表示朱啸虎根本不配持有其投资过的宇树机器人的股份。 明星机器人公司星海图也在公众号澄清与金沙江创投的合作,表示金沙江创投参与天使轮6个月就要求退出,且公司从未与朱啸虎直接交流过。这一举动被圈内人解读为“开撕”知名投资人与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热相比,朱啸虎的言论显得格格不入。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份至10月份全球人形机器人公布的融资事件总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10亿元,其中发生在中国的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今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更是被彻底点燃,融资事件数远超去年同期。此前,高盛也曾公开看空人形机器人,认为技术拐点仍不明朗。但任何科学技术的投资都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中间出现泡沫也很正常,挤掉泡沫后行业又会继续蓬勃发展。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具身智能行业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快,商业化前景不明,变成了早期VC想回避或退出的类型。即使是眼下最当红的宇树机器人,朱啸虎也认为客户只是买回去做研究或展示,没有为客户创造持续的价值。这一观点一经发表,朱啸虎便遭遇来自创投行业的“围剿”。经纬创投张颖表示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过程中有点泡沫非常正常,时间拉长来看,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有投资人用“砸场”来形容朱啸虎此番观点,认为他如果不认可具身智能发展前景,可以一开始就不投资,但不该在行业热点完成退出后,又去“背刺”自己的被投项目。金沙江创投退出的具身行业公司也分别表达了各自的态度。星海图和松延动力都通过官方渠道对与金沙江创投的合作进行了澄清或表态。松延动力更是发布了一则人形机器人奔跑的短视频,配文“无惧杂音,继续前进”。发展瓶颈待打破 早期行业更需资本接力朱啸虎的相关观点之所以引发行业争议,一方面在于其投资人身份单一强调商业化落地,另一方面在于获利退出后对整个具身行业发表否定态度。投资人在选择前沿科技项目时,最看重的要素各不相同。有的看重商业化落地,有的看重技术突破。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表示,机器人2.0时代,具身智能是最重要的特征。但同时,具身智能的发展也遭遇瓶颈:硬件不够成熟、成本比较高;具身数据缺乏;应用能力偏弱等。这些都需要行业共同努力去打破。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会是重要的机器人形态,但最终形态是否是人形还需看成本、效率等多要素迭代的结果。具身智能可以通过一批批地技术迭代,带动商业飞轮转起来。只要实现技术突破,融资对头部企业来讲不会是特别困难的挑战。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沙江创投的投资理念一直强调要聚焦在能够看到清晰的商业化可能性的赛道上。然而,当前具身智能在落地应用层面确实还存在一些瓶颈。硬件不成熟、成本高;数据量有限;模型能力不足等问题都需要时间去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表示,虽然看到很多跳舞、打拳的机器人觉得很新奇,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按照预先程序设置好的,很少能真正根据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情况而快速产生交互反应。我们期待机器人能跟我们人类一样实现非常“丝滑”的交互和反应执行。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表示,具身智能的发展曲线是“S”形的,发展初期有一段时间是赔钱的,这段时间究竟有多长跟产业需求各方面有关系。投资人现在没有足够耐心说明他们没有看到具身智能的长期潜力。长坡厚雪,未来发展前景是否可期?不少专家普遍认为,虽然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在短期内商业化落地存在瓶颈,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科学技术部一司副司长康相武表示,具身智能正成为打通物理世界与人工智能交汇的突破口,有望催生通用人工智能新范式。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表示,端到端的具身智能需要海量数据,也许需要5年至10年后才能够成熟。但从研究机构角度看,我们对于具身智能长期发展是非常乐观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也表示人形机器人未来十年有望走入工业、特种行业等场景,并在充分验证后进入家庭。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等投资人也表示对机器人领域的长期看好,并会持续投资下去。值得一提的是,业内普遍认为具身智能存在多种形态,智能是关键。王田苗表示具身智能不仅仅是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只是具身智能大家庭中的一员。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可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范畴中所占比例只有10%左右。王仲远也表示人形机器人一定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但短期内可能带来落地上的困难。无论呈现何种形态,“智能”都是关键。真正的具身智能需要具备知识迁移、适应环境的能力。如何让机器人发育出智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次中关村论坛年会也发布了多个研究成果,增强了业界对于具身智能的信心。(陈十一)174347755710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超环球网174347755710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6c2eb7712b11b8863fc9297fbd97e14.png{"email":"chenchao@huanqiu.com","name":"陈超"}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3月28日,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的一席言论在创投圈和机器人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他表示,金沙江创投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因为具身智能虽然火热,但商业化路径并不清晰,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朱啸虎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迅速,这成为了早期VC想要回避的赛道。这一言论一出,立即在创投圈和机器人企业间引发了强烈不满。经纬创投张颖在朋友圈直接喊话朱啸虎“别闹”,并吐槽他以后机器人赛道的优质公司谁还会跟他聊。同时,张颖表示对机器人领域依然看好,认为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机器人企业强烈反驳,朱啸虎成众矢之的?机器人行业对朱啸虎的不满更为强烈。众擎机器人的创始人赵同阳在朋友圈发文diss朱啸虎,质疑他竟然问出了人形机器人这个阶段有什么用,就像质问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用眼前看到的否定未来。赵同阳表示,朱啸虎适合投资快餐式项目,而AI和人形机器人都不是能让他赚快钱的项目。他直言,朱啸虎过去半年否定了AI,这次又否定了机器人,甚至表示朱啸虎根本不配持有其投资过的宇树机器人的股份。 明星机器人公司星海图也在公众号澄清与金沙江创投的合作,表示金沙江创投参与天使轮6个月就要求退出,且公司从未与朱啸虎直接交流过。这一举动被圈内人解读为“开撕”知名投资人与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热相比,朱啸虎的言论显得格格不入。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份至10月份全球人形机器人公布的融资事件总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10亿元,其中发生在中国的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今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更是被彻底点燃,融资事件数远超去年同期。此前,高盛也曾公开看空人形机器人,认为技术拐点仍不明朗。但任何科学技术的投资都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中间出现泡沫也很正常,挤掉泡沫后行业又会继续蓬勃发展。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具身智能行业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快,商业化前景不明,变成了早期VC想回避或退出的类型。即使是眼下最当红的宇树机器人,朱啸虎也认为客户只是买回去做研究或展示,没有为客户创造持续的价值。这一观点一经发表,朱啸虎便遭遇来自创投行业的“围剿”。经纬创投张颖表示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过程中有点泡沫非常正常,时间拉长来看,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有投资人用“砸场”来形容朱啸虎此番观点,认为他如果不认可具身智能发展前景,可以一开始就不投资,但不该在行业热点完成退出后,又去“背刺”自己的被投项目。金沙江创投退出的具身行业公司也分别表达了各自的态度。星海图和松延动力都通过官方渠道对与金沙江创投的合作进行了澄清或表态。松延动力更是发布了一则人形机器人奔跑的短视频,配文“无惧杂音,继续前进”。发展瓶颈待打破 早期行业更需资本接力朱啸虎的相关观点之所以引发行业争议,一方面在于其投资人身份单一强调商业化落地,另一方面在于获利退出后对整个具身行业发表否定态度。投资人在选择前沿科技项目时,最看重的要素各不相同。有的看重商业化落地,有的看重技术突破。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表示,机器人2.0时代,具身智能是最重要的特征。但同时,具身智能的发展也遭遇瓶颈:硬件不够成熟、成本比较高;具身数据缺乏;应用能力偏弱等。这些都需要行业共同努力去打破。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会是重要的机器人形态,但最终形态是否是人形还需看成本、效率等多要素迭代的结果。具身智能可以通过一批批地技术迭代,带动商业飞轮转起来。只要实现技术突破,融资对头部企业来讲不会是特别困难的挑战。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沙江创投的投资理念一直强调要聚焦在能够看到清晰的商业化可能性的赛道上。然而,当前具身智能在落地应用层面确实还存在一些瓶颈。硬件不成熟、成本高;数据量有限;模型能力不足等问题都需要时间去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表示,虽然看到很多跳舞、打拳的机器人觉得很新奇,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按照预先程序设置好的,很少能真正根据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情况而快速产生交互反应。我们期待机器人能跟我们人类一样实现非常“丝滑”的交互和反应执行。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表示,具身智能的发展曲线是“S”形的,发展初期有一段时间是赔钱的,这段时间究竟有多长跟产业需求各方面有关系。投资人现在没有足够耐心说明他们没有看到具身智能的长期潜力。长坡厚雪,未来发展前景是否可期?不少专家普遍认为,虽然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在短期内商业化落地存在瓶颈,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科学技术部一司副司长康相武表示,具身智能正成为打通物理世界与人工智能交汇的突破口,有望催生通用人工智能新范式。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表示,端到端的具身智能需要海量数据,也许需要5年至10年后才能够成熟。但从研究机构角度看,我们对于具身智能长期发展是非常乐观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也表示人形机器人未来十年有望走入工业、特种行业等场景,并在充分验证后进入家庭。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等投资人也表示对机器人领域的长期看好,并会持续投资下去。值得一提的是,业内普遍认为具身智能存在多种形态,智能是关键。王田苗表示具身智能不仅仅是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只是具身智能大家庭中的一员。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可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范畴中所占比例只有10%左右。王仲远也表示人形机器人一定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但短期内可能带来落地上的困难。无论呈现何种形态,“智能”都是关键。真正的具身智能需要具备知识迁移、适应环境的能力。如何让机器人发育出智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次中关村论坛年会也发布了多个研究成果,增强了业界对于具身智能的信心。(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