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P7p8KBnB2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多项举措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e3pmh1hmp/e3pmh28kq【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2025年4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就近期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释放出多项重要信息,是为提升跨境资金流动效率、降低跨境贸易成本,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发布会上,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政策工具箱。数据显示,3月份上海市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达29143亿元,1-3月累计结算量83333亿元。在自由贸易账户方面,已为4.7万多个客户提供了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累计办理跨境收支总量近260万亿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行动方案》提出18项具体举措,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跨境业务中的风险和挑战。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表示,方案有利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增强其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服务金融强国建设。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指出,方案中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为在其他地区复制推广提供“上海经验”,例如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再融资,已于2024年12月在上海正式启动,以缓解外贸企业投资压力,盘活资产,鼓励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便利外债管理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融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额度最高可达等值1000万美元,切实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便利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跨境资金融通方面,进一步放宽政策适用主体,拓宽租金使用范围。《行动方案》还明确,支持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试点银行在沪分行按新规定开展业务,并建立试点银行外汇业务尽职免责申述评议机制,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速度大大加快,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认为,该方案的发布是为了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帮助企业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更好地应对跨境业务中的风险和挑战,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苏赟表示,上海自贸区探索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创新,符合新发展要求的跨境资金管理模式,上海总部将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实现跨境资金自由收付,扩展自由贸易账户,支持离岸经贸功能,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跨境金融研究咨询机构上海昉长信息发展公司创始人王志毅指出,该方案凸显了本币优先,防范外汇风险,确保金融安全、金融稳定,体现了强调人民币跨境使用来为国际贸易投融资保驾护航的政策导向。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石琳认为,《行动方案》更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强调提升系统化支持能力,逐步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式金融支持体系。《行动方案》的一大创新点在于支持银行基于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开发存款产品,允许非居民外币存款利率参考国际惯例进行市场化定价。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支持在沪数字人民币运营试点银行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创新特色场景。《行动方案》还提出,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推动更多银行加入CIPS,持续扩大CIPS网络覆盖范围。截至2024年12月底,CIPS系统已有直接参与者168家,间接参与者1461家,合计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行动方案》提及,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在金融监管总局认可的机构开展银团贷款份额跨境转让试点,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程,更好满足境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银团贷款需求。 (文馨)174546214394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晓旭环球网174546214394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63c2a8f35590d68c14a5388bed56541du1.png{"email":"liuxiaoxu@huanqiu.com","name":"刘晓旭"}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2025年4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就近期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释放出多项重要信息,是为提升跨境资金流动效率、降低跨境贸易成本,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发布会上,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政策工具箱。数据显示,3月份上海市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达29143亿元,1-3月累计结算量83333亿元。在自由贸易账户方面,已为4.7万多个客户提供了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累计办理跨境收支总量近260万亿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行动方案》提出18项具体举措,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跨境业务中的风险和挑战。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表示,方案有利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增强其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服务金融强国建设。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指出,方案中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为在其他地区复制推广提供“上海经验”,例如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再融资,已于2024年12月在上海正式启动,以缓解外贸企业投资压力,盘活资产,鼓励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便利外债管理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融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额度最高可达等值1000万美元,切实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便利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跨境资金融通方面,进一步放宽政策适用主体,拓宽租金使用范围。《行动方案》还明确,支持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试点银行在沪分行按新规定开展业务,并建立试点银行外汇业务尽职免责申述评议机制,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速度大大加快,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认为,该方案的发布是为了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帮助企业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更好地应对跨境业务中的风险和挑战,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苏赟表示,上海自贸区探索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创新,符合新发展要求的跨境资金管理模式,上海总部将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实现跨境资金自由收付,扩展自由贸易账户,支持离岸经贸功能,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跨境金融研究咨询机构上海昉长信息发展公司创始人王志毅指出,该方案凸显了本币优先,防范外汇风险,确保金融安全、金融稳定,体现了强调人民币跨境使用来为国际贸易投融资保驾护航的政策导向。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石琳认为,《行动方案》更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强调提升系统化支持能力,逐步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式金融支持体系。《行动方案》的一大创新点在于支持银行基于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开发存款产品,允许非居民外币存款利率参考国际惯例进行市场化定价。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支持在沪数字人民币运营试点银行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创新特色场景。《行动方案》还提出,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推动更多银行加入CIPS,持续扩大CIPS网络覆盖范围。截至2024年12月底,CIPS系统已有直接参与者168家,间接参与者1461家,合计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行动方案》提及,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在金融监管总局认可的机构开展银团贷款份额跨境转让试点,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程,更好满足境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银团贷款需求。 (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