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PyjPmj31I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央行加大MLF操作力度,释放稳增长信号/e3pmh1hmp/e3pn61831【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4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于4月25日(周五)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鉴于本月MLF到期量为1000亿元,此次操作将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这也是央行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MLF。专家认为,央行连续加量续作MLF,且本月加量幅度显著扩大,表明央行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本月启动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5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也较快,债市迎来大规模发行高峰,需要央行通过适当的流动性安排确保政府债券顺利发行,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4月份外部经贸环境发生变化,宏观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显著加力,央行大幅加量续作MLF体现了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向,释放了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的信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除了1000亿元MLF到期外,4月份还有1.2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以及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本月MLF加大投放规模也可能是为了配合对冲买断式逆回购的到期压力。专家预计,本月央行买断式逆回购也会处于较大规模净投放状态。明明则认为,4月份受外部因素影响,市场对宽货币发力对冲的预期较为充足,但总量降息、降准工具并未落地。当下央行选择先行加大MLF净投放规模,预计降准等数量端宽货币工具4月份进一步加码的可能性缩小。不过,从长期视角看,降准等政策工具的必要性仍高。自3月份起,MLF操作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淡出,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业内专家表示,MLF的工具定位更为清晰,聚焦于提供1年期流动性。目前央行流动性工具箱丰富,期限分布更趋合理,长期有降准、国债买卖,中期有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工具,短期有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临时隔夜正、临时隔夜逆回购。未来央行流动性管理将更加高效精准,调控力度和节奏更加科学灵活,更好兼顾多重目标。(陈十一)174555098869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超环球网1745550988692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61b57b603b0578fa190d56ab1ed3c57u5.jpg{"email":"chenchao@huanqiu.com","name":"陈超"}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4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于4月25日(周五)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鉴于本月MLF到期量为1000亿元,此次操作将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这也是央行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MLF。专家认为,央行连续加量续作MLF,且本月加量幅度显著扩大,表明央行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本月启动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5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也较快,债市迎来大规模发行高峰,需要央行通过适当的流动性安排确保政府债券顺利发行,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4月份外部经贸环境发生变化,宏观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显著加力,央行大幅加量续作MLF体现了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向,释放了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的信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除了1000亿元MLF到期外,4月份还有1.2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以及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本月MLF加大投放规模也可能是为了配合对冲买断式逆回购的到期压力。专家预计,本月央行买断式逆回购也会处于较大规模净投放状态。明明则认为,4月份受外部因素影响,市场对宽货币发力对冲的预期较为充足,但总量降息、降准工具并未落地。当下央行选择先行加大MLF净投放规模,预计降准等数量端宽货币工具4月份进一步加码的可能性缩小。不过,从长期视角看,降准等政策工具的必要性仍高。自3月份起,MLF操作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淡出,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业内专家表示,MLF的工具定位更为清晰,聚焦于提供1年期流动性。目前央行流动性工具箱丰富,期限分布更趋合理,长期有降准、国债买卖,中期有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工具,短期有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临时隔夜正、临时隔夜逆回购。未来央行流动性管理将更加高效精准,调控力度和节奏更加科学灵活,更好兼顾多重目标。(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