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Qlgmi9BpQ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财政政策,多举措应对外部冲击/e3pmh1hmp/e3pmh28kq【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为应对关税战等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情况,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指明了方向,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会议明确要求,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加快发债稳经济,扩大总需求面对美对全球加征关税并对中国任性加征高额关税,冲击全球经济并影响中国外需的情况,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中美贸易事实上脱钩将在二季度体现为出口可能受到明显影响,因此要“加紧实施”和“用好用足”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清欠账款畅通经济循环。 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扩大总需求。目前公开的25省市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较一季度规模增长36.5%,特别国债发行节奏也较去年提早近1个月。聚焦“三保”、化债和清欠账款会议强调要兜牢“三保”底线,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并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这将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使其更好地投入到稳就业、保民生中。财达证券常务副总经理胡恒松表示,这表明前期推行的化债举措将持续深入推进,地方融资环境仍将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指出,会议重点提及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未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上可能会有所优化,优先解决这一问题,维护政府信誉的同时,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新增专项债券为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财政增量政策受关注会议提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财达证券常务副总经理胡恒松认为,未来不排除继续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来加大对“两重”建设“两新”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新”的资金规模比去年大幅增加,既能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又能通过“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这意味该工具再度启用,且在资金用途上有所创新。此前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今年将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动力。会议指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优化并新增储备一批财政政策,应对关税战、扩大总需求,如及时根据形势调整并追加预算,纾困救助外贸等受损行业,推动“国资 - 财政 - 社保”联动改革等。(文馨)174563319999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晓旭环球网174563319999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ff35fa1e906033cd7660b1ae1ce6c1e2u1.png{"email":"liuxiaoxu@huanqiu.com","name":"刘晓旭"}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为应对关税战等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情况,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指明了方向,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会议明确要求,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加快发债稳经济,扩大总需求面对美对全球加征关税并对中国任性加征高额关税,冲击全球经济并影响中国外需的情况,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中美贸易事实上脱钩将在二季度体现为出口可能受到明显影响,因此要“加紧实施”和“用好用足”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清欠账款畅通经济循环。 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扩大总需求。目前公开的25省市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较一季度规模增长36.5%,特别国债发行节奏也较去年提早近1个月。聚焦“三保”、化债和清欠账款会议强调要兜牢“三保”底线,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并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这将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使其更好地投入到稳就业、保民生中。财达证券常务副总经理胡恒松表示,这表明前期推行的化债举措将持续深入推进,地方融资环境仍将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指出,会议重点提及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未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上可能会有所优化,优先解决这一问题,维护政府信誉的同时,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新增专项债券为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财政增量政策受关注会议提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财达证券常务副总经理胡恒松认为,未来不排除继续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来加大对“两重”建设“两新”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新”的资金规模比去年大幅增加,既能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又能通过“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这意味该工具再度启用,且在资金用途上有所创新。此前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今年将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动力。会议指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优化并新增储备一批财政政策,应对关税战、扩大总需求,如及时根据形势调整并追加预算,纾困救助外贸等受损行业,推动“国资 - 财政 - 社保”联动改革等。(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