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LLNuQCGhi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六月IPO井喷,北交所成焦点/e3pmh1hmp/e3pmh28kq【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2025年6月,A股IPO受理市场迎来“井喷”时刻,北交所“遥遥领先”。数据显示,6月30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有43家IPO被受理,6月26日和27日也各有18家IPO获受理。整个6月,三大交易所共受理152家IPO,占上半年180家IPO受理总数的84%。对于近期IPO受理数量猛增的原因,受访人士分析认为,这是政策端变化、日历效应和资本市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端,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表示,IPO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温,但“闸口”还比较小,对行业、企业属性和业绩等方面仍有相关限制。6月作为IPO申报传统旺季,过了630年报数据就要过期,年中最后几天突击受理并不鲜见。此外,资本市场积极支持科技创新,自2025年3月证监会明确提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再到近期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A股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宽松的上市环境。从行业分布看,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项目成为申报主力,体现了A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 对于今年6月IPO受理数量激增是否属于“受理潮”,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这和去年IPO几乎停滞的特例相比才有此说法。从绝对值看,今年上半年IPO受理数量虽比去年多,仍未达到常年均值,且大多集中在北交所,沪深交易所相对“萧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A股有596家IPO获受理,2022年上半年也有571家,而今年上半年仅180家。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IPO受理量“遥遥领先”。6月30日获受理的43家IPO中,北交所占32家;整个6月获受理的152家IPO中,北交所达97家;上半年北交所受理IPO项目116家,占全市场64%。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指出,沪深交易所对IPO有明确要求,主推高科技和大消费,符合要求的企业有限。北交所上半年指数涨幅全球领先,市场有需求,多受理一点很正常。北交所成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主力,2025年受理的辅导备案企业中,六成以上计划在北交所上市。尽管IPO受理井喷,但多位受访人士强调,“受理潮”并不代表“发行潮”。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受理和IPO数量没有直接关系,以前也有受理多但最后撤回的情况。A股资本市场新股发行预期将维持平稳向好,发行节奏进入“新常态化”,市场资金、拟上市企业质量等将是影响发行节奏的重要因素。目前沪深交易所主推“双创”高科技和主板大消费两类IPO,A股IPO申报的“窗口期”已经来临。(文馨)175152345108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晓旭环球网175152345108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1015a511f037bd55f561e7a7645923eu0.jpeg{"email":"liuxiaoxu@huanqiu.com","name":"刘晓旭"}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2025年6月,A股IPO受理市场迎来“井喷”时刻,北交所“遥遥领先”。数据显示,6月30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有43家IPO被受理,6月26日和27日也各有18家IPO获受理。整个6月,三大交易所共受理152家IPO,占上半年180家IPO受理总数的84%。对于近期IPO受理数量猛增的原因,受访人士分析认为,这是政策端变化、日历效应和资本市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端,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表示,IPO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温,但“闸口”还比较小,对行业、企业属性和业绩等方面仍有相关限制。6月作为IPO申报传统旺季,过了630年报数据就要过期,年中最后几天突击受理并不鲜见。此外,资本市场积极支持科技创新,自2025年3月证监会明确提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再到近期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A股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宽松的上市环境。从行业分布看,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项目成为申报主力,体现了A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 对于今年6月IPO受理数量激增是否属于“受理潮”,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这和去年IPO几乎停滞的特例相比才有此说法。从绝对值看,今年上半年IPO受理数量虽比去年多,仍未达到常年均值,且大多集中在北交所,沪深交易所相对“萧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A股有596家IPO获受理,2022年上半年也有571家,而今年上半年仅180家。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IPO受理量“遥遥领先”。6月30日获受理的43家IPO中,北交所占32家;整个6月获受理的152家IPO中,北交所达97家;上半年北交所受理IPO项目116家,占全市场64%。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指出,沪深交易所对IPO有明确要求,主推高科技和大消费,符合要求的企业有限。北交所上半年指数涨幅全球领先,市场有需求,多受理一点很正常。北交所成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主力,2025年受理的辅导备案企业中,六成以上计划在北交所上市。尽管IPO受理井喷,但多位受访人士强调,“受理潮”并不代表“发行潮”。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受理和IPO数量没有直接关系,以前也有受理多但最后撤回的情况。A股资本市场新股发行预期将维持平稳向好,发行节奏进入“新常态化”,市场资金、拟上市企业质量等将是影响发行节奏的重要因素。目前沪深交易所主推“双创”高科技和主板大消费两类IPO,A股IPO申报的“窗口期”已经来临。(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