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LW0c5Ombo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首衡脉动,守护京津冀“菜篮子”,激活全国大市场/e3pmh1hmp/e3pn47igg【环球网消费报道 记者 文馨】“首衡集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为指引,以‘保障基本民生、护航城市安全’为己任,持续凝聚新质生产力,树立大食物观,加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搭建从‘产地’到‘餐桌’绿色、高效的多元化食品供应体系,守护好消费者的‘菜篮子’。”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近日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这番话语道出了首衡集团数十年如一日深耕农批流通领域的初心与使命。在保障民生方面,首衡集团从守护好京津冀的“菜篮子”开始,逐步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国、联通世界的食品流通巨网。首衡绘就区域保供壮阔画卷首衡集团创建于2010年,其以城市农产品稳价保供为基本出发点,聚焦“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以新技术驱动食品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筑食品产业价值链。“经过十余年发展,首衡集团从民生保供到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千亿级食品商贸流通平台,引领农产品流通产业变革,夯实区域民生保供根基,成为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标杆。目前集团围绕食品商贸流通业务主线,大力发展食品商贸流通、国际跨境贸易、智慧冷链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8大板块,是融合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食品流通产业集群’。”首衡集团常务副总裁伍彦介绍道。回首过往,那些刻骨铭心的时刻,见证了首衡的责任与担当。在特殊时期,首衡向京津冀输送保供农产品近千万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首衡成功入选供应保障单位,以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食品安全管控能力,保障了赛事期间的食材供应安全,其高效、可靠的运作模式赢得了广泛赞誉。如今,首衡高碑店市场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入驻商户达8700余户,其中近70%的货品供应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成为京津冀地区当之无愧的“菜篮子”核心。2024年,市场果蔬实现年交易量高达1910万吨,交易额突破1410亿元,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佼佼者。首衡并未满足于现状。2024年12月,国家重大项目——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正式启用。这座中转站,是首衡集团在“平急两用”原则下精心打造的民生工程。在平日里,它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市场预期;而在应急时期,它则迅速变身成为区域农产品供应的“大后方基地”。依托其庞大的周转存储能力,中转站能够全天候保障京津冀城市群常住人口7天以上农产品供应不断档,极大地提升了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让百姓的餐桌得到更坚实的守护。首衡高碑店市场的蓬勃发展,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就业的增加。据统计,首衡集团在产业集群、入驻商户、配套基础设施、物流运输等举措中,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40万。其中,仅首衡高碑店市场就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近10万人,为周边乡镇居民年增加收入8万-10万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如今,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启用,极大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目前,首衡高碑店市场拥有数百家从事进口水果贸易的商户,进口水果交易额占场内水果交易额的50%;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为京津冀百姓提供了来自西班牙、爱尔兰、巴西、乌拉圭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冻品;首衡国际供应链项目经营有上百种海外生鲜产品,上游链接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优质供应商,下游为国内上万家大中型贸易商、批发商及供应链企业服务。从承接首都疏解到反哺京津冀,首衡高碑店市场完成了协同发展的闭环,也成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交易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圈,是连接城乡、服务民生的“大动脉”。南北双核,织就全国“菜篮子”经纬首衡集团在京津冀地区深耕细作,为响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首衡集团持续推进“南北双核”战略,依托河北高碑店和湖北孝感两大核心支点,开始打造一幅南北联动、辐射全国的食品商贸流通新格局。“如果说高碑店是首衡深耕北方、服务京津冀的桥头堡,那么孝感首衡城则是其南下华中、辐射全国的重要战略棋子。”伍彦副总裁解释道,“2023年11月28日,孝感首衡城正式启动运营。短短一年时间,这座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便展现出惊人的吸聚能力,成功集聚了全国头部商户3000余家,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优质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经营各类农产品品种达840种,迅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保障民生的菜篮子’。”孝感首衡城仅用一年半时间,便实现了累计交易量突破1000万吨的辉煌业绩!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农批行业新开市场通常需要5至8年的常规培育周期,更以接近满租的优异成绩,一举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与典范,充分证明了首衡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和市场认可度。南北双核,遥相呼应。高碑店与孝感两大核心项目,如同两颗强劲的心脏,为首衡集团的全国化布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此基础上,首衡集团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更广阔的市场进军。在湖南常德、湖南永州等核心节点城市,首衡集团陆续布局建设农产品流通及跨境贸易港项目。这些项目如同一个个重要的枢纽,逐步构建起一张全国互联互通的现代食品商贸流通巨网。这张巨网,不仅打破了地域壁垒,促进了要素的高效配置,更为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首衡集团还积极搭建“平战两用”的三级民生保障体系,确保在常态下畅通国内大循环,做好城市应急保供和农产品日常供应,在非常态下能够迅速响应,保障民生需求。曹妃甸项目是首衡集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其核心项目——曹妃甸码头于2025年4月28日刚刚建成,预计今年3季度正式通航。首衡集团对其长远规划充满信心,“曹妃甸项目作为港口配套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将与港口形成强大的协同发展效应,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及沿海地区农产品物流周转发挥关键作用。未来,首衡集团计划加强与国际船务公司和国内货主企业的合作,不仅做钢铁贸易集散,更要大力拓展大宗农产品、冻品、蔬菜、水果等贸易,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首衡集团的供应链体系。”魏树俭总裁告诉记者。在湖南,首衡常德市场2024年实现交易量201万吨,交易额152亿元;清苑市场年交易量255万吨,市场年交易额130亿元;永州首衡市场的果蔬实现年交易量近80万吨,交易额约40亿元。这些亮眼的数据,是首衡集团“多点开花”战略的生动写照,也预示着其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现代食品商贸流通网络的宏伟蓝图正在加速变为现实。产供销联动,首衡“绣”出乡村振兴蓝图首衡集团深知农批市场的根基在田间,在农户。如何让农产品更好地从田间走向餐桌,让农民的辛勤汗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是首衡集团始终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为此,首衡创新性地打造了“市场+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将市场的资源优势与乡村的产业潜力紧密结合,找到了保障民生与振兴乡村的有机结合点。“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起一个紧密联结、互利共赢的产业链条。”魏树俭总裁强调,“以首衡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为例,在其30公里辐射范围内,原本分散的种植大户通过与其建立稳定合作,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这些分散的种植单元被有效整合,逐渐演变为一个现代化的产业矩阵。从品种选育、标准化采收,到冷链配送到终端销售,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逐渐成形,让农户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首衡中转站更构建起了一个双向保障体系。一方面,它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平台优势,积极与周边的种植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这意味着农民可以提前锁定销售渠道和价格,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确保“种得出、有人收、卖上好价钱”。另一方面,中转站持续拓展市场与保供项目,大力吸引优质商户入驻,不断扩大蔬菜储备与中转规模,为民生产品的价格稳定保驾护航。这种双向发力的模式,不仅极大地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更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通道”,让新鲜、安全的农产品能够更快、更稳地抵达消费者手中。首衡集团还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他们多次组织采购商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与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活动。“仅2024年,首衡集团就成功举办上百场极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推介会,为农产品拓宽销路、提升品牌知名度创造了宝贵的机会。”伍彦副总裁补充道。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目前首衡集团已带动全国种植面积近600万亩,产量上千万吨,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功塑造了数十个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中,在河北本地,首衡集团就带动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产量近400万吨,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合作模式,还催生出了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产业。这些产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乡村涌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务农不离乡、增收不离地”的愿景。首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兑现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庄严承诺。展望未来,首衡集团计划将合作种植基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100公里半径,并计划培育百万亩标准化种植区。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千名新型职业农民,首衡集团正着力打造从种子到筷子的全产业链闭环,致力于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农产品的附加值,让乡村振兴的画卷更加绚丽多彩。从高碑店到全国,从国内到国际,首衡正以强劲的“脉动”,贯通城乡,激活市场,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贡献着不可或缺的“首衡方案”与澎湃力量。175154129177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石婷婷环球网1751541291776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985c78241163980b733bb4fb6080124u1.png{"email":"liuxiaoxu@huanqiu.com","name":"刘晓旭"}
【环球网消费报道 记者 文馨】“首衡集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为指引,以‘保障基本民生、护航城市安全’为己任,持续凝聚新质生产力,树立大食物观,加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搭建从‘产地’到‘餐桌’绿色、高效的多元化食品供应体系,守护好消费者的‘菜篮子’。”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近日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这番话语道出了首衡集团数十年如一日深耕农批流通领域的初心与使命。在保障民生方面,首衡集团从守护好京津冀的“菜篮子”开始,逐步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国、联通世界的食品流通巨网。首衡绘就区域保供壮阔画卷首衡集团创建于2010年,其以城市农产品稳价保供为基本出发点,聚焦“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以新技术驱动食品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筑食品产业价值链。“经过十余年发展,首衡集团从民生保供到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千亿级食品商贸流通平台,引领农产品流通产业变革,夯实区域民生保供根基,成为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标杆。目前集团围绕食品商贸流通业务主线,大力发展食品商贸流通、国际跨境贸易、智慧冷链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8大板块,是融合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食品流通产业集群’。”首衡集团常务副总裁伍彦介绍道。回首过往,那些刻骨铭心的时刻,见证了首衡的责任与担当。在特殊时期,首衡向京津冀输送保供农产品近千万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首衡成功入选供应保障单位,以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食品安全管控能力,保障了赛事期间的食材供应安全,其高效、可靠的运作模式赢得了广泛赞誉。如今,首衡高碑店市场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入驻商户达8700余户,其中近70%的货品供应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成为京津冀地区当之无愧的“菜篮子”核心。2024年,市场果蔬实现年交易量高达1910万吨,交易额突破1410亿元,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佼佼者。首衡并未满足于现状。2024年12月,国家重大项目——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正式启用。这座中转站,是首衡集团在“平急两用”原则下精心打造的民生工程。在平日里,它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市场预期;而在应急时期,它则迅速变身成为区域农产品供应的“大后方基地”。依托其庞大的周转存储能力,中转站能够全天候保障京津冀城市群常住人口7天以上农产品供应不断档,极大地提升了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让百姓的餐桌得到更坚实的守护。首衡高碑店市场的蓬勃发展,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就业的增加。据统计,首衡集团在产业集群、入驻商户、配套基础设施、物流运输等举措中,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40万。其中,仅首衡高碑店市场就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近10万人,为周边乡镇居民年增加收入8万-10万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如今,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启用,极大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目前,首衡高碑店市场拥有数百家从事进口水果贸易的商户,进口水果交易额占场内水果交易额的50%;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为京津冀百姓提供了来自西班牙、爱尔兰、巴西、乌拉圭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冻品;首衡国际供应链项目经营有上百种海外生鲜产品,上游链接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优质供应商,下游为国内上万家大中型贸易商、批发商及供应链企业服务。从承接首都疏解到反哺京津冀,首衡高碑店市场完成了协同发展的闭环,也成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交易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圈,是连接城乡、服务民生的“大动脉”。南北双核,织就全国“菜篮子”经纬首衡集团在京津冀地区深耕细作,为响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首衡集团持续推进“南北双核”战略,依托河北高碑店和湖北孝感两大核心支点,开始打造一幅南北联动、辐射全国的食品商贸流通新格局。“如果说高碑店是首衡深耕北方、服务京津冀的桥头堡,那么孝感首衡城则是其南下华中、辐射全国的重要战略棋子。”伍彦副总裁解释道,“2023年11月28日,孝感首衡城正式启动运营。短短一年时间,这座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便展现出惊人的吸聚能力,成功集聚了全国头部商户3000余家,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优质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经营各类农产品品种达840种,迅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保障民生的菜篮子’。”孝感首衡城仅用一年半时间,便实现了累计交易量突破1000万吨的辉煌业绩!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农批行业新开市场通常需要5至8年的常规培育周期,更以接近满租的优异成绩,一举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与典范,充分证明了首衡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和市场认可度。南北双核,遥相呼应。高碑店与孝感两大核心项目,如同两颗强劲的心脏,为首衡集团的全国化布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此基础上,首衡集团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更广阔的市场进军。在湖南常德、湖南永州等核心节点城市,首衡集团陆续布局建设农产品流通及跨境贸易港项目。这些项目如同一个个重要的枢纽,逐步构建起一张全国互联互通的现代食品商贸流通巨网。这张巨网,不仅打破了地域壁垒,促进了要素的高效配置,更为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首衡集团还积极搭建“平战两用”的三级民生保障体系,确保在常态下畅通国内大循环,做好城市应急保供和农产品日常供应,在非常态下能够迅速响应,保障民生需求。曹妃甸项目是首衡集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其核心项目——曹妃甸码头于2025年4月28日刚刚建成,预计今年3季度正式通航。首衡集团对其长远规划充满信心,“曹妃甸项目作为港口配套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将与港口形成强大的协同发展效应,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及沿海地区农产品物流周转发挥关键作用。未来,首衡集团计划加强与国际船务公司和国内货主企业的合作,不仅做钢铁贸易集散,更要大力拓展大宗农产品、冻品、蔬菜、水果等贸易,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首衡集团的供应链体系。”魏树俭总裁告诉记者。在湖南,首衡常德市场2024年实现交易量201万吨,交易额152亿元;清苑市场年交易量255万吨,市场年交易额130亿元;永州首衡市场的果蔬实现年交易量近80万吨,交易额约40亿元。这些亮眼的数据,是首衡集团“多点开花”战略的生动写照,也预示着其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现代食品商贸流通网络的宏伟蓝图正在加速变为现实。产供销联动,首衡“绣”出乡村振兴蓝图首衡集团深知农批市场的根基在田间,在农户。如何让农产品更好地从田间走向餐桌,让农民的辛勤汗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是首衡集团始终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为此,首衡创新性地打造了“市场+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将市场的资源优势与乡村的产业潜力紧密结合,找到了保障民生与振兴乡村的有机结合点。“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起一个紧密联结、互利共赢的产业链条。”魏树俭总裁强调,“以首衡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为例,在其30公里辐射范围内,原本分散的种植大户通过与其建立稳定合作,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这些分散的种植单元被有效整合,逐渐演变为一个现代化的产业矩阵。从品种选育、标准化采收,到冷链配送到终端销售,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逐渐成形,让农户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首衡中转站更构建起了一个双向保障体系。一方面,它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平台优势,积极与周边的种植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这意味着农民可以提前锁定销售渠道和价格,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确保“种得出、有人收、卖上好价钱”。另一方面,中转站持续拓展市场与保供项目,大力吸引优质商户入驻,不断扩大蔬菜储备与中转规模,为民生产品的价格稳定保驾护航。这种双向发力的模式,不仅极大地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更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通道”,让新鲜、安全的农产品能够更快、更稳地抵达消费者手中。首衡集团还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他们多次组织采购商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与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活动。“仅2024年,首衡集团就成功举办上百场极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推介会,为农产品拓宽销路、提升品牌知名度创造了宝贵的机会。”伍彦副总裁补充道。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目前首衡集团已带动全国种植面积近600万亩,产量上千万吨,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功塑造了数十个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中,在河北本地,首衡集团就带动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产量近400万吨,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合作模式,还催生出了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产业。这些产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乡村涌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务农不离乡、增收不离地”的愿景。首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兑现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庄严承诺。展望未来,首衡集团计划将合作种植基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100公里半径,并计划培育百万亩标准化种植区。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千名新型职业农民,首衡集团正着力打造从种子到筷子的全产业链闭环,致力于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农产品的附加值,让乡村振兴的画卷更加绚丽多彩。从高碑店到全国,从国内到国际,首衡正以强劲的“脉动”,贯通城乡,激活市场,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贡献着不可或缺的“首衡方案”与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