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RpIj9HClS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财政政策“非常积极” 稳增长扩内需资金充足/e3pmh1hmp/e3pmh1pvu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郭博昊今年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创近5年同期新高;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与置换债券分别累计发行超2.1万亿元、1.7万亿元;截至6月末,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5550亿元……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用“真金白银”支持稳增长、惠民生、增后劲、防风险。公共财政收入进度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受到低迷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掣肘影响,今年前5个月,广义财政收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约为11.2万亿元,同比有所下降。收入端承压并未影响到支出端的加力,今年前5个月,广义财政支出规模大幅扩张至14.5万亿元,同比增长6.6%。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支出增速大幅高于收入增速,反映出上半年财政政策“非常积极”。 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近5.5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专项债券与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财政逆周期调节工具,在上半年靠前发力,配合预算内投资等资金协同发力,支持“两重”项目建设,以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投资。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更加多元,在继续支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基础上,还参与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改善土地供求关系,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0个省份发行用于土地收储的新增专项债券1924.9亿元。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是提振消费。今年以来,财政资金向民生保障与促进消费领域倾斜,进一步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前5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同比增长,民生类支出明显强于基建类支出。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两新”政策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撑,助力由“国补”驱动的消费品以旧换新热潮。在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的工作思路下,一揽子化债举措继续稳步推进,今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年初即“开闸”发行。截至6月末发行进度近九成,大规模的“以债化债”为经济发展腾挪了空间。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向记者指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逐步化解,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类主体能够腾挪更多精力、资金等用于经济建设及产业转型等其他方面。近期,财政部将4只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时间较原计划提前7天至14天不等,以支持“两重”“两新”政策加快落实。6月以来,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明显提速。在上半年各地基本完成今年置换债券发行任务后,财政部门的工作重心已转向稳增长、扩内需。财政部近期已明确,下半年将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从可用财力来看,用于稳增长、扩内需的财政资金更加充足。政府债券方面,尚有超2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额度与745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留待发行。公共财政资金方面,实现全年预算目标要求公共财政支出力度不能放缓。“从当前补充财力的角度来看,下半年出台增量财政政策的可能性较小。然而,在房地产行业偏弱的情况下,需要出台增量政策护航。”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讲师汪峰认为,在增量储备政策中,出台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概率更大。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闯对记者表示,稳投资、稳楼市和防风险的力度可以进一步增加、节奏可以进一步提速。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稳固,需要用好用足财政政策,继续优化支出结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现代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钟世虎还建议,财政支出应继续聚焦“投资于人”,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关键民生领域,强化对人力资本的支持保障。在人口净流入地区,适度扩大教育、医疗、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在人口净流出地区,则注重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以提升服务效率。1752198363896责编:徐娜证券时报175219836389611[]{"email":"xuna@huanqiu.com","name":"徐娜"}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郭博昊今年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创近5年同期新高;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与置换债券分别累计发行超2.1万亿元、1.7万亿元;截至6月末,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5550亿元……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用“真金白银”支持稳增长、惠民生、增后劲、防风险。公共财政收入进度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受到低迷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掣肘影响,今年前5个月,广义财政收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约为11.2万亿元,同比有所下降。收入端承压并未影响到支出端的加力,今年前5个月,广义财政支出规模大幅扩张至14.5万亿元,同比增长6.6%。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支出增速大幅高于收入增速,反映出上半年财政政策“非常积极”。 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近5.5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专项债券与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财政逆周期调节工具,在上半年靠前发力,配合预算内投资等资金协同发力,支持“两重”项目建设,以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投资。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更加多元,在继续支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基础上,还参与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改善土地供求关系,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0个省份发行用于土地收储的新增专项债券1924.9亿元。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是提振消费。今年以来,财政资金向民生保障与促进消费领域倾斜,进一步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前5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同比增长,民生类支出明显强于基建类支出。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两新”政策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撑,助力由“国补”驱动的消费品以旧换新热潮。在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的工作思路下,一揽子化债举措继续稳步推进,今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年初即“开闸”发行。截至6月末发行进度近九成,大规模的“以债化债”为经济发展腾挪了空间。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向记者指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逐步化解,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类主体能够腾挪更多精力、资金等用于经济建设及产业转型等其他方面。近期,财政部将4只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时间较原计划提前7天至14天不等,以支持“两重”“两新”政策加快落实。6月以来,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明显提速。在上半年各地基本完成今年置换债券发行任务后,财政部门的工作重心已转向稳增长、扩内需。财政部近期已明确,下半年将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从可用财力来看,用于稳增长、扩内需的财政资金更加充足。政府债券方面,尚有超2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额度与745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留待发行。公共财政资金方面,实现全年预算目标要求公共财政支出力度不能放缓。“从当前补充财力的角度来看,下半年出台增量财政政策的可能性较小。然而,在房地产行业偏弱的情况下,需要出台增量政策护航。”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讲师汪峰认为,在增量储备政策中,出台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概率更大。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闯对记者表示,稳投资、稳楼市和防风险的力度可以进一步增加、节奏可以进一步提速。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稳固,需要用好用足财政政策,继续优化支出结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现代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钟世虎还建议,财政支出应继续聚焦“投资于人”,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关键民生领域,强化对人力资本的支持保障。在人口净流入地区,适度扩大教育、医疗、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在人口净流出地区,则注重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以提升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