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a9FEW7Egt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北芯生命IPO背后:核心人员流失与持续亏损引关注/e3pmh1hmp/e3pn47c56【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深圳市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芯生命”)的IPO进程正备受市场关注。这家专注于心血管介入领域的企业,拟发行不超过9000万股,募集资金9.52亿元。然而,其招股书中披露核心团队稳定性、持续亏损等问题,引发了市场对其上市合理性的广泛讨论。关联企业地址重叠,独立性遭质疑北芯生命的厂房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金沙社区金辉路14号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1号楼402,巧合的是,普瑞金企业管理服务企业的注册地也同为该地址。公开信息显示,普瑞金企业管理服务企业成立于2015年9月,与北芯生命的经营地址完全一致。无独有偶,北芯生命北京分公司注册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旧桥路25号院7号楼2层204,而北京启睿智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地也在此处。两家公司不仅共享同一办公地址,且均涉及医疗健康领域相关业务,其业务关联性与股权关系尚未在招股书中明确披露。市场人士指出,关联企业地址重叠可能存在资源共用、利益输送等问题,北芯生命需进一步说明公司经营的独立性。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研发团队缩水北芯生命招股书中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稳定”,但公开数据却呈现相反态势。作为公司核心产品FFR系统的研发骨干,李恒伟、陈丽丽、王宇翔、熊双涛等4名团队成员已离职。从研发人员规模看,2022年至2024年,北芯生命研发人员从151人锐减至109人,减少42人,降幅达27.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公司整体员工数量呈上升趋势,2022年9月数据显示研发人员占比29.12%,而随着研发团队缩减,这一比例可能进一步下降。更值得注意的是,首次申报至今,已有20名员工因离职退出股权激励持股平台,侧面反映出团队稳定性不足。核心技术人员的频繁变动,对依赖技术创新的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可能影响产品迭代速度与核心竞争力。集采与竞争双重挤压利润空间尽管北芯生命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从9245.19万元增至3.17亿元,但净利润持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超4.7亿元,其中2022年亏损2.9亿元,2024年仍亏损4359.62万元。亏损主要源于高昂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2022年至2024年销售费用累计达2.88亿元,2024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仍达34.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北芯生命的核心产品FFR系统和IVUS系统贡献了主要营收,但这两大产品正面临市场环境的严峻挑战。2023年IVUS系统纳入省际联盟集采后,单价从6497元暴跌58.5%至2696元,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若未来相关产品进入国家集采,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滑,对业绩的冲击将更为显著。在FFR系统市场,北芯生命虽占有一定份额,但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乐普医疗等国内企业加速推出同类产品,价格战风险加剧。此前港交所上市申请失败的经历,也暴露出其核心产品的竞争力短板——有报道指出,FFR系统存在测量费用高、诊断准确度低等问题,关键技术指标披露存疑。尽管公司再次冲击IPO,但这些影响前期上市的问题是否解决,仍有待监管层核查。 175306475549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王俊锋环球网1753064755493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e74a56e68ae3135af39f9d5349ff4e4u1.png{"email":"wangjunfeng@huanqiu.com","name":"王俊锋"}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深圳市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芯生命”)的IPO进程正备受市场关注。这家专注于心血管介入领域的企业,拟发行不超过9000万股,募集资金9.52亿元。然而,其招股书中披露核心团队稳定性、持续亏损等问题,引发了市场对其上市合理性的广泛讨论。关联企业地址重叠,独立性遭质疑北芯生命的厂房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金沙社区金辉路14号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1号楼402,巧合的是,普瑞金企业管理服务企业的注册地也同为该地址。公开信息显示,普瑞金企业管理服务企业成立于2015年9月,与北芯生命的经营地址完全一致。无独有偶,北芯生命北京分公司注册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旧桥路25号院7号楼2层204,而北京启睿智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地也在此处。两家公司不仅共享同一办公地址,且均涉及医疗健康领域相关业务,其业务关联性与股权关系尚未在招股书中明确披露。市场人士指出,关联企业地址重叠可能存在资源共用、利益输送等问题,北芯生命需进一步说明公司经营的独立性。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研发团队缩水北芯生命招股书中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稳定”,但公开数据却呈现相反态势。作为公司核心产品FFR系统的研发骨干,李恒伟、陈丽丽、王宇翔、熊双涛等4名团队成员已离职。从研发人员规模看,2022年至2024年,北芯生命研发人员从151人锐减至109人,减少42人,降幅达27.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公司整体员工数量呈上升趋势,2022年9月数据显示研发人员占比29.12%,而随着研发团队缩减,这一比例可能进一步下降。更值得注意的是,首次申报至今,已有20名员工因离职退出股权激励持股平台,侧面反映出团队稳定性不足。核心技术人员的频繁变动,对依赖技术创新的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可能影响产品迭代速度与核心竞争力。集采与竞争双重挤压利润空间尽管北芯生命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从9245.19万元增至3.17亿元,但净利润持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超4.7亿元,其中2022年亏损2.9亿元,2024年仍亏损4359.62万元。亏损主要源于高昂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2022年至2024年销售费用累计达2.88亿元,2024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仍达34.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北芯生命的核心产品FFR系统和IVUS系统贡献了主要营收,但这两大产品正面临市场环境的严峻挑战。2023年IVUS系统纳入省际联盟集采后,单价从6497元暴跌58.5%至2696元,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若未来相关产品进入国家集采,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滑,对业绩的冲击将更为显著。在FFR系统市场,北芯生命虽占有一定份额,但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乐普医疗等国内企业加速推出同类产品,价格战风险加剧。此前港交所上市申请失败的经历,也暴露出其核心产品的竞争力短板——有报道指出,FFR系统存在测量费用高、诊断准确度低等问题,关键技术指标披露存疑。尽管公司再次冲击IPO,但这些影响前期上市的问题是否解决,仍有待监管层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