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6XadNVawF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险资“入市”动作不断,下半年投资风向是否生变?/e3pmh1hmp/e3pn61chp【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冯超男】“我们持续关注高息股投资策略,稳步加大OCI股票配置力度。”8月28日,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在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称。截至6月末,中国人保OCI股票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60.7%,投资收益率跑赢沪深300红利指数7.8个百分点。而回顾今年上半年,在低利率环境与政策引导的双重驱动下,险资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不仅如此,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于近日公布2025年下半年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结果(下称“调查结果”)。其中提到,下半年保险机构首选的投资资产是股票,其次是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险资“动作”不断:股票投资升温,举牌、私募齐发力今年以来,险资加大力度配置股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财险公司与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合计3.07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2.43万亿元增长26.3%。其中,财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占比由2024年末的7.21%升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8.33%,人身险公司该类对应占比从7.57%升至8.81%。 这组数据为险资“入市潮”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据,上半年为资本市场注入超6000亿元“真金白银”。相较之下,同期末,财险公司与人身险公司债券投资余额合计17.87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15.9万亿元增长12.39%。尽管债券投资的涨幅不及股票投资,可从余额占比角度分析,债券类投资无疑是主力军。其中,今年二季度末,财险公司债券投资余额占比达 40.29%,人身险公司这一比例达 51.9%。进一步分析,上半年,险企采用“哑铃型”配置策略较为突出。这种“固收打底、权益增益”的模式,缓解了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风险,通过权益资产提升组合收益弹性。同时,险资入市积极性增强。这一趋势背后,一方面政策为中长期入市打通了配置路径,另一方面低利率与资产荒背景下,保险公司长线长投的内在需求持续增长。今年以来,险资掀起新一轮“举牌潮”。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以交易日为计,截至8月12日,年内险资举牌达30次,仅次于2015年62次。而今年险资30次举牌中,涉及23家上市公司,行业涵盖银行、保险、公共事业、传媒、医药等领域。其中,银行股深受青睐,包括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郑州银行、杭州银行,共计被举牌14次。同时,险资通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渠道加速涌入A股市场。近日,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发起设立人保启元惠众(北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获得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得批复,同意其投资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如今,前两批获批试点的保险机构均已获批成立私募基金公司,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总数增至7家,迄今已有6只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运作阶段。下半年投资偏好:股票为先,与年初基本一致今年以来,险资成为股票市场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上半年,险资通过OCI账户更倾向于配置高股息、低波动且具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如银行、公用事业等大盘蓝筹股,其动机在于OCI账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能平滑利润表波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向环球网记者表示,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因为低利率环境使固收资产收益承压,而政策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叠加保险资金持续增长带来的资产配置需求,险资仍需通过权益资产提升整体收益水平,OCI账户的波动管理优势使其成为重要投资渠道。此外,才智伟在上述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高股息股票具有分红收益较高的特点,特别是在利率中枢下行、传统固收资产收益下降的态势下,对于稳定组合投资收益具有积极作用。至于今年下半年,按照调查结果所示,保险机构首选的投资资产是股票,其次是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各类资产配置比例与2025年初基本保持一致,部分保险机构有可能适度或微幅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武泽伟表示,从投资逻辑看,股票成为保险机构首选资产主要基于收益性和政策导向的双重考量。在低利率环境下,债券收益率相对有限,难以满足保险资金长期收益要求,而股票资产虽波动较高,但潜在收益更具吸引力。同时政策层面持续引导长期资金入市,股票配置价值凸显。债券虽稳定性强但收益不足,证券投资基金作为间接投资工具,其收益特征介于股债之间,但主动管理能力分化且费用较高,因此相对靠后。进一步来讲,债券市场方面,多数保险机构下半年看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银行永续债、可转债以及10年期以上信用债。A股市场方面,保险机构更为看好沪深300相关股票,看好医药生物、电子、银行、计算机、通信和国防军工等行业,关注人工智能、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高分红高股息和创新医药等投资领域,认为企业盈利增速是影响下半年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同时,对于境外投资偏好上,港股投资下半年受到青睐,同时有四成保险机构还看好债券投资和黄金投资。知名财经作家、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认为,沪深 300 对险资的吸引力可归结为“三高两低”:高 ROE、高股息、高流动性,低估值、低波动。医药、电子、银行、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共同具备“现金流可见 + 政策催化”特征:要么有稳定分红,要么处于行业景气上行通道,盈利增速能对冲估值收缩。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创新药等热门主题,核心逻辑在于“盈利释放期”与“估值修复期”的双重叠加。175643724241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超环球网175643724241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3e9d28eae7938d14e657bb98e9706bd.png{"email":"chenchao@huanqiu.com","name":"陈超"}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冯超男】“我们持续关注高息股投资策略,稳步加大OCI股票配置力度。”8月28日,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在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称。截至6月末,中国人保OCI股票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60.7%,投资收益率跑赢沪深300红利指数7.8个百分点。而回顾今年上半年,在低利率环境与政策引导的双重驱动下,险资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不仅如此,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于近日公布2025年下半年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结果(下称“调查结果”)。其中提到,下半年保险机构首选的投资资产是股票,其次是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险资“动作”不断:股票投资升温,举牌、私募齐发力今年以来,险资加大力度配置股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财险公司与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合计3.07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2.43万亿元增长26.3%。其中,财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占比由2024年末的7.21%升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8.33%,人身险公司该类对应占比从7.57%升至8.81%。 这组数据为险资“入市潮”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据,上半年为资本市场注入超6000亿元“真金白银”。相较之下,同期末,财险公司与人身险公司债券投资余额合计17.87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15.9万亿元增长12.39%。尽管债券投资的涨幅不及股票投资,可从余额占比角度分析,债券类投资无疑是主力军。其中,今年二季度末,财险公司债券投资余额占比达 40.29%,人身险公司这一比例达 51.9%。进一步分析,上半年,险企采用“哑铃型”配置策略较为突出。这种“固收打底、权益增益”的模式,缓解了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风险,通过权益资产提升组合收益弹性。同时,险资入市积极性增强。这一趋势背后,一方面政策为中长期入市打通了配置路径,另一方面低利率与资产荒背景下,保险公司长线长投的内在需求持续增长。今年以来,险资掀起新一轮“举牌潮”。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以交易日为计,截至8月12日,年内险资举牌达30次,仅次于2015年62次。而今年险资30次举牌中,涉及23家上市公司,行业涵盖银行、保险、公共事业、传媒、医药等领域。其中,银行股深受青睐,包括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郑州银行、杭州银行,共计被举牌14次。同时,险资通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渠道加速涌入A股市场。近日,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发起设立人保启元惠众(北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获得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得批复,同意其投资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如今,前两批获批试点的保险机构均已获批成立私募基金公司,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总数增至7家,迄今已有6只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运作阶段。下半年投资偏好:股票为先,与年初基本一致今年以来,险资成为股票市场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上半年,险资通过OCI账户更倾向于配置高股息、低波动且具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如银行、公用事业等大盘蓝筹股,其动机在于OCI账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能平滑利润表波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向环球网记者表示,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因为低利率环境使固收资产收益承压,而政策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叠加保险资金持续增长带来的资产配置需求,险资仍需通过权益资产提升整体收益水平,OCI账户的波动管理优势使其成为重要投资渠道。此外,才智伟在上述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高股息股票具有分红收益较高的特点,特别是在利率中枢下行、传统固收资产收益下降的态势下,对于稳定组合投资收益具有积极作用。至于今年下半年,按照调查结果所示,保险机构首选的投资资产是股票,其次是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各类资产配置比例与2025年初基本保持一致,部分保险机构有可能适度或微幅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武泽伟表示,从投资逻辑看,股票成为保险机构首选资产主要基于收益性和政策导向的双重考量。在低利率环境下,债券收益率相对有限,难以满足保险资金长期收益要求,而股票资产虽波动较高,但潜在收益更具吸引力。同时政策层面持续引导长期资金入市,股票配置价值凸显。债券虽稳定性强但收益不足,证券投资基金作为间接投资工具,其收益特征介于股债之间,但主动管理能力分化且费用较高,因此相对靠后。进一步来讲,债券市场方面,多数保险机构下半年看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银行永续债、可转债以及10年期以上信用债。A股市场方面,保险机构更为看好沪深300相关股票,看好医药生物、电子、银行、计算机、通信和国防军工等行业,关注人工智能、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高分红高股息和创新医药等投资领域,认为企业盈利增速是影响下半年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同时,对于境外投资偏好上,港股投资下半年受到青睐,同时有四成保险机构还看好债券投资和黄金投资。知名财经作家、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认为,沪深 300 对险资的吸引力可归结为“三高两低”:高 ROE、高股息、高流动性,低估值、低波动。医药、电子、银行、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共同具备“现金流可见 + 政策催化”特征:要么有稳定分红,要么处于行业景气上行通道,盈利增速能对冲估值收缩。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创新药等热门主题,核心逻辑在于“盈利释放期”与“估值修复期”的双重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