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DyTSPWMVR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降至3%以下/e3pmh1hmp/e3pn61chp【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随着各家人身险公司陆续披露万能险产品2025年8月的结算利率,市场再次聚焦这一兼具保障与投资属性的保险产品。数据显示,在已披露结算利率的近300只万能险产品中,大部分产品的年结算利率已降至2.5%~3%区间,仅有少数产品仍维持在3%以上,且部分产品利率较上月出现进一步下调。这一现象清晰地勾勒出,在市场利率下行和监管引导的双重作用下,万能险产品正步入一个利率更低、更注重风险防范的新阶段。利率普降,主流产品步入2.5%~3%区间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9月5日,近300只披露了8月结算利率的万能险产品中,年结算利率超过3%的仅有24只,最高者达到3.5%。而约85%的产品,其年结算利率已普遍落在2.5%至3%的区间内。与上月相比,部分产品的结算利率出现了微调。例如,北大方正人寿旗下的“聚宝盆(如意版)终身寿险(万能型)”产品,其8月年结算利率为3.2%,较7月的3.3%下降了0.1个百分点。 将时间轴拉长,万能险结算利率的下行趋势更为显著。回溯至2024年同期,大部分产品的年结算利率尚在3%及以上;而在2023年同期,市场上甚至有数百只万能险产品的年结算利率高于4%。短短两年间,万能险的“高收益”标签已逐渐褪色,其利率水平正逐步向市场整体收益率靠拢。投资收益承压与监管引导共促“降成本”对于万能险结算利率的持续走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分析指出,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其一,与保险公司的投资表现密切相关。当前市场环境下,固收类资产收益率普遍下行,而权益类资产波动加大,这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整体投资收益,进而限制了其向万能险账户分配收益的能力。其二,监管部门的主动引导。为防范行业性“利差损”风险——即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低于承诺给保单持有人的保证利率而导致的亏损,监管层持续引导行业压降负债端成本。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便是一个明确信号。该通知不仅禁止开发5年期以下的短期万能险,鼓励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更严格要求保险公司必须根据账户的真实投资情况,合理审慎地确定结算利率,并规范特别储备的使用。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从源头上遏制保险公司通过高结算利率进行恶性竞争,确保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产品价值回归“保障”本源展望未来,万能险的利率下行趋势或将延续。王国军教授认为,万能险结算利率的走势与市场利率(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LPR等)高度相关。目前,这些关键市场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因此,万能险结算利率“仍存在下行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自9月1日起,新备案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全面下调。其中,万能型保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上限已从1.5%下调至1.0%。这标志着,不仅浮动的结算利率在降,作为“保底”的保证利率也在同步下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将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为其应对低利率环境、缓解利差损压力提供更大缓冲。尽管收益率吸引力有所减弱,但万能险并未失去其市场价值。王国军强调,“万能险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价值在于其灵活性。作为一种保险产品,它提供的是保障,而不仅仅是投资收益。”在利率下行周期,消费者在选择万能险时,应更加理性地看待其投资功能,回归到对产品保障属性、灵活性和保险公司综合服务能力的考量上来。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未来的竞争也将不再是简单的利率比拼,而是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综合实力的较量。(文馨)17572111761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晓旭环球网175721117610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42908117e84cfbe45916c8e421bd770du1.png{"email":"liuxiaoxu@huanqiu.com","name":"刘晓旭"}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随着各家人身险公司陆续披露万能险产品2025年8月的结算利率,市场再次聚焦这一兼具保障与投资属性的保险产品。数据显示,在已披露结算利率的近300只万能险产品中,大部分产品的年结算利率已降至2.5%~3%区间,仅有少数产品仍维持在3%以上,且部分产品利率较上月出现进一步下调。这一现象清晰地勾勒出,在市场利率下行和监管引导的双重作用下,万能险产品正步入一个利率更低、更注重风险防范的新阶段。利率普降,主流产品步入2.5%~3%区间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9月5日,近300只披露了8月结算利率的万能险产品中,年结算利率超过3%的仅有24只,最高者达到3.5%。而约85%的产品,其年结算利率已普遍落在2.5%至3%的区间内。与上月相比,部分产品的结算利率出现了微调。例如,北大方正人寿旗下的“聚宝盆(如意版)终身寿险(万能型)”产品,其8月年结算利率为3.2%,较7月的3.3%下降了0.1个百分点。 将时间轴拉长,万能险结算利率的下行趋势更为显著。回溯至2024年同期,大部分产品的年结算利率尚在3%及以上;而在2023年同期,市场上甚至有数百只万能险产品的年结算利率高于4%。短短两年间,万能险的“高收益”标签已逐渐褪色,其利率水平正逐步向市场整体收益率靠拢。投资收益承压与监管引导共促“降成本”对于万能险结算利率的持续走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分析指出,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其一,与保险公司的投资表现密切相关。当前市场环境下,固收类资产收益率普遍下行,而权益类资产波动加大,这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整体投资收益,进而限制了其向万能险账户分配收益的能力。其二,监管部门的主动引导。为防范行业性“利差损”风险——即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低于承诺给保单持有人的保证利率而导致的亏损,监管层持续引导行业压降负债端成本。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便是一个明确信号。该通知不仅禁止开发5年期以下的短期万能险,鼓励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更严格要求保险公司必须根据账户的真实投资情况,合理审慎地确定结算利率,并规范特别储备的使用。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从源头上遏制保险公司通过高结算利率进行恶性竞争,确保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产品价值回归“保障”本源展望未来,万能险的利率下行趋势或将延续。王国军教授认为,万能险结算利率的走势与市场利率(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LPR等)高度相关。目前,这些关键市场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因此,万能险结算利率“仍存在下行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自9月1日起,新备案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全面下调。其中,万能型保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上限已从1.5%下调至1.0%。这标志着,不仅浮动的结算利率在降,作为“保底”的保证利率也在同步下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将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为其应对低利率环境、缓解利差损压力提供更大缓冲。尽管收益率吸引力有所减弱,但万能险并未失去其市场价值。王国军强调,“万能险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价值在于其灵活性。作为一种保险产品,它提供的是保障,而不仅仅是投资收益。”在利率下行周期,消费者在选择万能险时,应更加理性地看待其投资功能,回归到对产品保障属性、灵活性和保险公司综合服务能力的考量上来。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未来的竞争也将不再是简单的利率比拼,而是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综合实力的较量。(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