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KYqsqpKVU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2025年服贸会|释放养老金融潜力,金融机构勾勒哪些“享老”图景?/e3pmh1hmp/e3pn61chp【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冯超男】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交易会(下称“服贸会”)的金融服务专题展上,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描绘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实践图景。对于养老金融而言,作为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着力点。“养老金融属于双向延伸的金融业务,可以成为一个超大群体、超长周期、超级规模的金融市场。”9月13日,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本届服贸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称道。 不仅如此,本届服贸会的金融服务专题展上,环球网财经记者注意到,无论是银行还是险企,纷纷聚焦养老金融领域,谋划布局,交出了一份份各具特色的“答卷”。险企发力养老“三支柱” 产品贴合多元化需求面对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银发经济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前景。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因具备周期长、体量大的特征,且核心功能在于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在养老事业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当下,我国养老金采用“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主导的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第三支柱则是个人自愿参与的个人养老金。而险企积极致力于三大支柱的建设,在基本养老保险广泛覆盖基础上,第二支柱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同时积极发力拓展第三支柱业务。在此次服贸会的金融服务专题展,参会观众明显看到,部分险企着重展示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投资管理服务情况,还有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规模以及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量等。这不仅仅是对过往成绩的直观呈现,更彰显了险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坚定决心。不仅如此,近年来,养老保险产品在持续创新与迭代。“如今更加贴合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在实践层面,产品形态已从传统的单一养老年金,逐步扩展至涵盖分红型年金、万能型产品等多重形态。”瑞众保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称。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投保规则层面,部分产品将最高投保年龄进一步放宽,更好地契合银发经济市场的保障需求。领取方式也更为灵活和人性化,支持年领、月领等多种选择,部分养老年金产品还支持即期领取,帮助消费者打造与生命等长的持续现金流。发展养老金融需要实现“养老”和“金融”的深度融合,秉持着“养老为根本,金融为手段”的原则,但如今无法单凭金融手段解决全部的养老问题。当前,很多老年人不再满足于存款储蓄传统养老方式,而是追求康养旅居、智能设备、健康管理等品质体现。金融与服务深度融合,推动适老化改造养老金融不应局限于金融产品销售,而是深入参与到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之中。如中国人寿展区,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公司陆续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大健康基金、200亿元的大养老基金、100亿元的银发产业基金,构建“机构+社区+居家”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第三届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泰康养老副总裁田军提出“长寿时代”的泰康方案,强调金融养老与实体养老无缝衔接。他呼吁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优化领取渠道、推动二三支柱融合,并分享了泰康在智慧养老社区中的AI应用实践。银行方面,在养老服务上不遗余力深耕。在北京农商行展台,对于养老板块做了详细概述,如以养老助残卡为圆心打造“生态圈”,包括实施“养老助残券变卡”项目,推出具备“电子养老券”账户的金融IC卡;建立为老补贴资金发放及消费体系;搭建“高龄津贴”“失能补贴”及多类商户服务体系;构建“养老金融+法律”服务闭环,加速落地“金融+旅居康养+文化+助餐+消费+居家养老”等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与此同时,适老化改造已成为金融机构重点推进的工作。如北京农商行推出视频银行,提供在线激活、挂失委托代办等金融服务,推出自动设备声纹技术应用,让老年客户“动动嘴”即可轻松完成业务办理。此外,中国人保全面推进了营业网点适老化改造。专家建言献策,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是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第三届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称。他提出应从政策体系、产品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管协调体系四方面发力,尤其要加强对老年群体金融权益的保护,防范以养老为名的金融诈骗。此外,李礼辉表示,优化养老服务/养老金融结构是全局性任务,注重为中端养老服务和普惠性养老服务提供市场化、可持续化的金融资源,与政策性养老资源相辅相成。他呼吁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加强家族财富管理、建立集约化经营模式等,并积极探索适应长周期真实的财务会计准则。175789693911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超环球网175789693911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79132afb4da37f2264b4e57a5ca6b48.png{"email":"chenchao@huanqiu.com","name":"陈超"}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冯超男】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交易会(下称“服贸会”)的金融服务专题展上,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描绘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实践图景。对于养老金融而言,作为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着力点。“养老金融属于双向延伸的金融业务,可以成为一个超大群体、超长周期、超级规模的金融市场。”9月13日,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本届服贸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称道。 不仅如此,本届服贸会的金融服务专题展上,环球网财经记者注意到,无论是银行还是险企,纷纷聚焦养老金融领域,谋划布局,交出了一份份各具特色的“答卷”。险企发力养老“三支柱” 产品贴合多元化需求面对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银发经济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前景。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因具备周期长、体量大的特征,且核心功能在于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在养老事业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当下,我国养老金采用“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主导的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第三支柱则是个人自愿参与的个人养老金。而险企积极致力于三大支柱的建设,在基本养老保险广泛覆盖基础上,第二支柱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同时积极发力拓展第三支柱业务。在此次服贸会的金融服务专题展,参会观众明显看到,部分险企着重展示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投资管理服务情况,还有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规模以及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量等。这不仅仅是对过往成绩的直观呈现,更彰显了险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坚定决心。不仅如此,近年来,养老保险产品在持续创新与迭代。“如今更加贴合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在实践层面,产品形态已从传统的单一养老年金,逐步扩展至涵盖分红型年金、万能型产品等多重形态。”瑞众保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称。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投保规则层面,部分产品将最高投保年龄进一步放宽,更好地契合银发经济市场的保障需求。领取方式也更为灵活和人性化,支持年领、月领等多种选择,部分养老年金产品还支持即期领取,帮助消费者打造与生命等长的持续现金流。发展养老金融需要实现“养老”和“金融”的深度融合,秉持着“养老为根本,金融为手段”的原则,但如今无法单凭金融手段解决全部的养老问题。当前,很多老年人不再满足于存款储蓄传统养老方式,而是追求康养旅居、智能设备、健康管理等品质体现。金融与服务深度融合,推动适老化改造养老金融不应局限于金融产品销售,而是深入参与到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之中。如中国人寿展区,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公司陆续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大健康基金、200亿元的大养老基金、100亿元的银发产业基金,构建“机构+社区+居家”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第三届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泰康养老副总裁田军提出“长寿时代”的泰康方案,强调金融养老与实体养老无缝衔接。他呼吁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优化领取渠道、推动二三支柱融合,并分享了泰康在智慧养老社区中的AI应用实践。银行方面,在养老服务上不遗余力深耕。在北京农商行展台,对于养老板块做了详细概述,如以养老助残卡为圆心打造“生态圈”,包括实施“养老助残券变卡”项目,推出具备“电子养老券”账户的金融IC卡;建立为老补贴资金发放及消费体系;搭建“高龄津贴”“失能补贴”及多类商户服务体系;构建“养老金融+法律”服务闭环,加速落地“金融+旅居康养+文化+助餐+消费+居家养老”等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与此同时,适老化改造已成为金融机构重点推进的工作。如北京农商行推出视频银行,提供在线激活、挂失委托代办等金融服务,推出自动设备声纹技术应用,让老年客户“动动嘴”即可轻松完成业务办理。此外,中国人保全面推进了营业网点适老化改造。专家建言献策,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是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第三届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称。他提出应从政策体系、产品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管协调体系四方面发力,尤其要加强对老年群体金融权益的保护,防范以养老为名的金融诈骗。此外,李礼辉表示,优化养老服务/养老金融结构是全局性任务,注重为中端养老服务和普惠性养老服务提供市场化、可持续化的金融资源,与政策性养老资源相辅相成。他呼吁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加强家族财富管理、建立集约化经营模式等,并积极探索适应长周期真实的财务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