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PbLGuFZEZ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ESG信披体系持续完善,上市公司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e3pmh1hmp/fu1q6ep4k【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对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聚焦环境议题,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大具体指南,旨在为上市公司提供更详尽的工作指导,推动其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实践,助力构建低碳可持续的市场生态。这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正朝着更加系统化、精细化的方向加速迈进。规则体系持续完善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规则体系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制度框架。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为顶层设计定下基调。2024年4月12日,证监会指导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则构成了该体系的“强制性”和“底线要求”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交易所于今年1月和近日先后发布《指南》,作为对《指引》的细化和补充,为上市公司提供“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本次修订新增的三个具体指南,在体例上保持一致,涵盖了风险机遇识别、核算流程方法及披露要点等核心内容,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了“手把手”的教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以《指引》为纲,以《指南》为目,我国ESG信披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完成。绿色转型成企业“必修课”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上市公司可持续报告的披露质量和实践水平均实现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86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报告,整体披露率达34.72%,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报告内容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更加翔实、客观和量化。具体来看,99.25%的公司在报告中披露了量化指标,其中超过八成公司披露了25个以上的量化指标。在备受关注的气候信息方面,超过62%的公司披露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近66%的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进步明显。同时,上市公司的可持续治理能力也进一步夯实,超过67%的公司搭建了专门的治理架构,近64%的公司披露了相关战略信息,近半数公司制定了并披露了定量目标。这表明,可持续发展正从一项“加分项”转变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必修课”。“指挥棒”效应凸显随着信披规则的系统化和披露质量的提升,ESG信息的“指挥棒”效应在资本市场和产业层面日益凸显。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将推动资本市场形成更有效的差异化定价机制,那些具备高质量ESG表现的企业将更容易获得中长期资金的青睐,从而实现价值重估。这一趋势已有所体现。截至2024年底,沪深两市有32%的公司MSCI ESG评级获得提升,其中获得全球领先评级(AAA级、AA级)的公司占比从五年前的0跃升至7.2%。ESG表现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形象、吸引投资,更形成了强大的正向激励,倒逼企业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长远来看,这将有力促进整个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文馨)175842168408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晓旭环球网175842168408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60575a461e8f052e7a4e9e0a519455du5.jpg{"email":"liuxiaoxu@huanqiu.com","name":"刘晓旭"}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对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聚焦环境议题,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大具体指南,旨在为上市公司提供更详尽的工作指导,推动其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实践,助力构建低碳可持续的市场生态。这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正朝着更加系统化、精细化的方向加速迈进。规则体系持续完善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规则体系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制度框架。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为顶层设计定下基调。2024年4月12日,证监会指导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则构成了该体系的“强制性”和“底线要求”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交易所于今年1月和近日先后发布《指南》,作为对《指引》的细化和补充,为上市公司提供“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本次修订新增的三个具体指南,在体例上保持一致,涵盖了风险机遇识别、核算流程方法及披露要点等核心内容,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了“手把手”的教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以《指引》为纲,以《指南》为目,我国ESG信披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完成。绿色转型成企业“必修课”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上市公司可持续报告的披露质量和实践水平均实现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86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报告,整体披露率达34.72%,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报告内容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更加翔实、客观和量化。具体来看,99.25%的公司在报告中披露了量化指标,其中超过八成公司披露了25个以上的量化指标。在备受关注的气候信息方面,超过62%的公司披露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近66%的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进步明显。同时,上市公司的可持续治理能力也进一步夯实,超过67%的公司搭建了专门的治理架构,近64%的公司披露了相关战略信息,近半数公司制定了并披露了定量目标。这表明,可持续发展正从一项“加分项”转变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必修课”。“指挥棒”效应凸显随着信披规则的系统化和披露质量的提升,ESG信息的“指挥棒”效应在资本市场和产业层面日益凸显。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将推动资本市场形成更有效的差异化定价机制,那些具备高质量ESG表现的企业将更容易获得中长期资金的青睐,从而实现价值重估。这一趋势已有所体现。截至2024年底,沪深两市有32%的公司MSCI ESG评级获得提升,其中获得全球领先评级(AAA级、AA级)的公司占比从五年前的0跃升至7.2%。ESG表现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形象、吸引投资,更形成了强大的正向激励,倒逼企业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长远来看,这将有力促进整个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