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S2ERI551Y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贵州百灵回应大股东债务问题可控,紧抓中医药机遇布局国际市场/e3pmh1hmp/e3pmh28kq【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上市公司华创云信(600155.SH)近日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华创证券因纾困计划及股票质押纠纷,对贵州百灵(002424.SZ)大股东姜伟及其一致行动人提起诉讼,涉案金额合计为17.61亿元,引发资本市场较多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贵州百灵的前身为安顺制药厂,此前因连续多年亏损而在1996年寻求改制,公司现任董事长姜伟接手后,当年便实现产值从200万至1000万的飞跃,由此带领一家默默无闻的地方小厂开始了向全国苗药龙头的蜕变之旅。 2010年6月,贵州百灵在深交所上市,并被市场称为“苗药第一股”;截至2018年,公司拥有167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药品,17个独家苗药文号,占全国苗药文号的11%。但另一方面,受到二级市场环境影响,贵州百灵股价在2017年后一路走低,至2018年底市值缩水至约120亿元。 2019年,华创证券通过资产管理计划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向姜伟等提供资金14亿元,作为对价华创获得了贵州百灵11.54%股权,合计1.61亿股;此外,华创证券还向姜伟提供股票质押借款3.61亿元,质押贵州百灵1.1亿股股份。同时,华创证券及其管理的纾困基金明确作出表态:不谋求对贵州百灵的控制权,也不会协助任何第三方谋求该公司的控制权,三方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期望实现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但华创证券的入股并未给贵州百灵带来业绩表现上的提振,相反在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中,贵州百灵均出现了净利下滑,降幅分别高达48.27%、46.11%和18.49%。对此,贵州百灵相关人士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与“华创团队来自金融行业,习惯用资本运作的思维来经营企业,这些管理理念上的分歧导致公司战略摇摆不定,内部管理效率下降”有关。 以研发投入为例,2019年至2021年间,贵州百灵的研发投入下降了30%,导致市场份额也开始下滑;至2022年,贵州百灵的净利润较2018年峰值下降了超75%,现金流紧张。业绩的下滑直接导致了贵州百灵股价的下滑,进而造成了大股东面临债务困境。 对此,前述贵州百灵工作人员表示:“此前纾困源于姜伟为支持地方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助农扶贫和政府指定项目等发展,同时不给上市公司增加投资风险,用其个人所持股票质押贷款进行上述投资,投资总额逾20亿元,为其日后现金流困难埋下伏笔”,“截至2025年二季度,姜伟已支付利息约21亿元,以上最终导致姜伟大量股权面临质押违约被强制减持,金额约达42亿元。” 至于华创云信公告提到的诉讼事项,源自于华创证券在2019年提供的纾困计划,分别于2022年7月、2024年3月到期,股票质押于2024年8月到期。此时华创证券所持1.61亿股贵州百灵股票对应市值并不足以使其收回14亿元的纾困资金,因此选择起诉并要求姜伟等偿还纾困计划本金14亿元并支付相关费用。 上述工作人员对此表示,姜伟曾在内部会议上提到:“这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挑战”,“我们有着坚实的基本面和明确的战略规划,完全有能力渡过难关,实现更大的发展”。 对此形成印证的是,贵州百灵在7月下旬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目前姜伟先生负债总额已得到大幅度降低,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由此产生的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姜伟先生目前不存在平仓风险或被强制平仓的情形”。 此外,上述工作人员认为:“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提到贵州百灵已经开始布局国际市场,在澳门成立了专门从事中药海外贸易业务的公司,也在香港、澳门、乌兹别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等中医药传统优势市场开展咳速停糖浆、双羊喉痹通颗粒等其它苗药品种的注册,已与当地多家医药商业企业达成中医药销售合作协议。 在9月15日最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贵州百灵还披露,2025年营业总收入预计40亿元,净利润预计1.2亿元,并通过品种整合平台既通过上市持有人许可委托模式,不断的引入优势品种来提升综合盈利能力。 二级市场方面,自2024年6月股价见底以来,特别是在今年6月后,贵州百灵股价表现较为强劲,截至目前较此前低点已累计上涨近90%。 175867506371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田刚环球网1758675063713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f342f69441b1efd6c8d04303f1f7087du1.png{"email":"tiangang@huanqiu.com","name":"田刚"}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上市公司华创云信(600155.SH)近日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华创证券因纾困计划及股票质押纠纷,对贵州百灵(002424.SZ)大股东姜伟及其一致行动人提起诉讼,涉案金额合计为17.61亿元,引发资本市场较多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贵州百灵的前身为安顺制药厂,此前因连续多年亏损而在1996年寻求改制,公司现任董事长姜伟接手后,当年便实现产值从200万至1000万的飞跃,由此带领一家默默无闻的地方小厂开始了向全国苗药龙头的蜕变之旅。 2010年6月,贵州百灵在深交所上市,并被市场称为“苗药第一股”;截至2018年,公司拥有167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药品,17个独家苗药文号,占全国苗药文号的11%。但另一方面,受到二级市场环境影响,贵州百灵股价在2017年后一路走低,至2018年底市值缩水至约120亿元。 2019年,华创证券通过资产管理计划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向姜伟等提供资金14亿元,作为对价华创获得了贵州百灵11.54%股权,合计1.61亿股;此外,华创证券还向姜伟提供股票质押借款3.61亿元,质押贵州百灵1.1亿股股份。同时,华创证券及其管理的纾困基金明确作出表态:不谋求对贵州百灵的控制权,也不会协助任何第三方谋求该公司的控制权,三方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期望实现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但华创证券的入股并未给贵州百灵带来业绩表现上的提振,相反在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中,贵州百灵均出现了净利下滑,降幅分别高达48.27%、46.11%和18.49%。对此,贵州百灵相关人士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与“华创团队来自金融行业,习惯用资本运作的思维来经营企业,这些管理理念上的分歧导致公司战略摇摆不定,内部管理效率下降”有关。 以研发投入为例,2019年至2021年间,贵州百灵的研发投入下降了30%,导致市场份额也开始下滑;至2022年,贵州百灵的净利润较2018年峰值下降了超75%,现金流紧张。业绩的下滑直接导致了贵州百灵股价的下滑,进而造成了大股东面临债务困境。 对此,前述贵州百灵工作人员表示:“此前纾困源于姜伟为支持地方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助农扶贫和政府指定项目等发展,同时不给上市公司增加投资风险,用其个人所持股票质押贷款进行上述投资,投资总额逾20亿元,为其日后现金流困难埋下伏笔”,“截至2025年二季度,姜伟已支付利息约21亿元,以上最终导致姜伟大量股权面临质押违约被强制减持,金额约达42亿元。” 至于华创云信公告提到的诉讼事项,源自于华创证券在2019年提供的纾困计划,分别于2022年7月、2024年3月到期,股票质押于2024年8月到期。此时华创证券所持1.61亿股贵州百灵股票对应市值并不足以使其收回14亿元的纾困资金,因此选择起诉并要求姜伟等偿还纾困计划本金14亿元并支付相关费用。 上述工作人员对此表示,姜伟曾在内部会议上提到:“这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挑战”,“我们有着坚实的基本面和明确的战略规划,完全有能力渡过难关,实现更大的发展”。 对此形成印证的是,贵州百灵在7月下旬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目前姜伟先生负债总额已得到大幅度降低,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由此产生的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姜伟先生目前不存在平仓风险或被强制平仓的情形”。 此外,上述工作人员认为:“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提到贵州百灵已经开始布局国际市场,在澳门成立了专门从事中药海外贸易业务的公司,也在香港、澳门、乌兹别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等中医药传统优势市场开展咳速停糖浆、双羊喉痹通颗粒等其它苗药品种的注册,已与当地多家医药商业企业达成中医药销售合作协议。 在9月15日最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贵州百灵还披露,2025年营业总收入预计40亿元,净利润预计1.2亿元,并通过品种整合平台既通过上市持有人许可委托模式,不断的引入优势品种来提升综合盈利能力。 二级市场方面,自2024年6月股价见底以来,特别是在今年6月后,贵州百灵股价表现较为强劲,截至目前较此前低点已累计上涨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