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TkIFV9Aai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百奥赛图上市存多方面争议,仍需时间检验/e3pmh1hmp/e3pmh1iab【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聚焦基因编辑与抗体药物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目前正在申请上市,然而结合公开资料与前期披露信息,公司在人员变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发投入等方面存在争议。人员锐减与研发缩水:经营可持续性遭质疑百奥赛图研发团队规模的大幅收缩,成为市场质疑其经营稳定性的首要问题。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8月,公司三个服务中心约有904名研发人员从事临床前研究服务,涵盖基因编辑、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模式动物销售、抗体开发等核心领域。但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发人员仅剩337人,2年半时间内减少63%,人员流失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从整体员工规模来看,公司同样呈现明显缩减趋势。2021年末至2024年末,员工总数从1392人降至1095人,其中2022年至2023年员工数量从1334人骤减至1047人,一年之内减少287人。有观点认为,在生物医药行业高度依赖研发人才的背景下,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流失,不仅可能导致核心技术传承断裂、研发项目推进受阻,更引发市场对公司经营战略调整、业务收缩或资金压力的猜测,其经营可持续性亟待进一步说明。关联交易存疑:利益输送风险难规避关联交易的频繁发生与不透明,是百奥赛图过会过程中的核心争议点。2022年,公司与曾为孙公司的思道医药签订3项合同,获得7000万元收入,占当年抗体开发业务收入的55.1%;2023年又与多玛医药(思道医药母公司,曾为百奥赛图子公司)签订合同,取得3000万元收入,这两家关联方2022至2024年常年出现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关联交易收入占比居高不下。更值得关注的是,关联方与公司核心人员存在深度绑定。2024年初从百奥赛图离职的陈兆荣博士,迅速出任多玛医药首席医学官;多玛医药、思道医药的3项发明专利中,发明人尚诚彰、张译夫、韩雁飞、刘柏宏、杨毅等,均为百奥赛图抗体新药研究院的核心研发人员,涵盖经理、项目总监、总监等关键岗位。核心技术人员参与关联企业专利研发,不禁让人怀疑上市公司核心技术与人力资源是否被用于扶持关联公司,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及资产稀释风险。与此同时,关联交易的定价公允性缺乏有效验证。尽管公司声称交易价格合理,但未提供具体案例证明其定价与非关联第三方客户价格具有可比性,也未披露是否有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公允性意见。在关联方深度依赖公司技术与人员的背景下,交易价格是否真实反映市场水平、是否存在通过定价调节利润的情况,仍需进一步核查。信息披露与内控缺陷:公司治理存明显短板百奥赛图在信息披露完整性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上的不足,暴露出公司治理的显著漏洞。公司参股企业多玛医药的法定代表人黄蕤,曾任百奥赛图监事并于2022年11月离任,同时她还是同业企业荟格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作为时任监事及关键关联方负责人,黄蕤的同业任职情况,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结构评估与关联交易风险判断,属于招股书应披露的关键信息,但公司却未予披露,涉嫌违反信息披露的整体性与实质性原则。更令人担忧的是,多玛医药与荟格医药在经营层面高度重合,两家公司经营地址均为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医药产业园C29楼(多玛为301单元,荟格为301-3单元),电话号码与邮箱完全相同。如此明显的关联迹象,却未被公司内部控制流程识别,表明其在关联方识别环节存在重大缺陷。市场不禁质疑,两家公司在人员、财务、业务及技术方面是否真正实现独立运营,百奥赛图与多玛医药的交易是否存在通过荟格医药转移利益或调整业务的潜在安排。原材料采购异动:业务调整合理性待解2023年以来,百奥赛图主要原材料采购出现异常变动,实验耗材与饲养物料采购量大幅减少。在生物医药研发中,实验耗材是临床前研究、药物开发的基础物资,饲养物料则与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的模式动物养殖直接相关。两类关键原材料采购量同时大幅下降,与公司宣称的“推进药物研发”“维持模式动物业务”战略存在矛盾。市场对此提出多种猜测:是公司缩减研发规模、减少模式动物养殖,导致原材料需求下降?还是调整采购渠道,通过关联方或其他隐性途径获取物资,规避披露?亦或是存在库存积压,无需大量采购?无论何种原因,如此重要的采购变动,公司未在公开信息中给出合理解释,既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业务实际进展的判断,也增加了经营透明度的质疑。此外,对于投资者而言,需理性看待企业的技术潜力与行业前景,更要警惕经营风险与治理缺陷可能带来的投资隐患。未来,公司能否通过完善内控、规范交易、提升透明度,赢得市场信任,仍需时间检验。175885316600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王俊锋环球网1758853166004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3f00dff7c5d65c92f7f51cf9e98dfceu1.png{"email":"wangjunfeng@huanqiu.com","name":"王俊锋"}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聚焦基因编辑与抗体药物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目前正在申请上市,然而结合公开资料与前期披露信息,公司在人员变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发投入等方面存在争议。人员锐减与研发缩水:经营可持续性遭质疑百奥赛图研发团队规模的大幅收缩,成为市场质疑其经营稳定性的首要问题。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8月,公司三个服务中心约有904名研发人员从事临床前研究服务,涵盖基因编辑、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模式动物销售、抗体开发等核心领域。但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发人员仅剩337人,2年半时间内减少63%,人员流失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从整体员工规模来看,公司同样呈现明显缩减趋势。2021年末至2024年末,员工总数从1392人降至1095人,其中2022年至2023年员工数量从1334人骤减至1047人,一年之内减少287人。有观点认为,在生物医药行业高度依赖研发人才的背景下,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流失,不仅可能导致核心技术传承断裂、研发项目推进受阻,更引发市场对公司经营战略调整、业务收缩或资金压力的猜测,其经营可持续性亟待进一步说明。关联交易存疑:利益输送风险难规避关联交易的频繁发生与不透明,是百奥赛图过会过程中的核心争议点。2022年,公司与曾为孙公司的思道医药签订3项合同,获得7000万元收入,占当年抗体开发业务收入的55.1%;2023年又与多玛医药(思道医药母公司,曾为百奥赛图子公司)签订合同,取得3000万元收入,这两家关联方2022至2024年常年出现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关联交易收入占比居高不下。更值得关注的是,关联方与公司核心人员存在深度绑定。2024年初从百奥赛图离职的陈兆荣博士,迅速出任多玛医药首席医学官;多玛医药、思道医药的3项发明专利中,发明人尚诚彰、张译夫、韩雁飞、刘柏宏、杨毅等,均为百奥赛图抗体新药研究院的核心研发人员,涵盖经理、项目总监、总监等关键岗位。核心技术人员参与关联企业专利研发,不禁让人怀疑上市公司核心技术与人力资源是否被用于扶持关联公司,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及资产稀释风险。与此同时,关联交易的定价公允性缺乏有效验证。尽管公司声称交易价格合理,但未提供具体案例证明其定价与非关联第三方客户价格具有可比性,也未披露是否有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公允性意见。在关联方深度依赖公司技术与人员的背景下,交易价格是否真实反映市场水平、是否存在通过定价调节利润的情况,仍需进一步核查。信息披露与内控缺陷:公司治理存明显短板百奥赛图在信息披露完整性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上的不足,暴露出公司治理的显著漏洞。公司参股企业多玛医药的法定代表人黄蕤,曾任百奥赛图监事并于2022年11月离任,同时她还是同业企业荟格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作为时任监事及关键关联方负责人,黄蕤的同业任职情况,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结构评估与关联交易风险判断,属于招股书应披露的关键信息,但公司却未予披露,涉嫌违反信息披露的整体性与实质性原则。更令人担忧的是,多玛医药与荟格医药在经营层面高度重合,两家公司经营地址均为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医药产业园C29楼(多玛为301单元,荟格为301-3单元),电话号码与邮箱完全相同。如此明显的关联迹象,却未被公司内部控制流程识别,表明其在关联方识别环节存在重大缺陷。市场不禁质疑,两家公司在人员、财务、业务及技术方面是否真正实现独立运营,百奥赛图与多玛医药的交易是否存在通过荟格医药转移利益或调整业务的潜在安排。原材料采购异动:业务调整合理性待解2023年以来,百奥赛图主要原材料采购出现异常变动,实验耗材与饲养物料采购量大幅减少。在生物医药研发中,实验耗材是临床前研究、药物开发的基础物资,饲养物料则与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的模式动物养殖直接相关。两类关键原材料采购量同时大幅下降,与公司宣称的“推进药物研发”“维持模式动物业务”战略存在矛盾。市场对此提出多种猜测:是公司缩减研发规模、减少模式动物养殖,导致原材料需求下降?还是调整采购渠道,通过关联方或其他隐性途径获取物资,规避披露?亦或是存在库存积压,无需大量采购?无论何种原因,如此重要的采购变动,公司未在公开信息中给出合理解释,既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业务实际进展的判断,也增加了经营透明度的质疑。此外,对于投资者而言,需理性看待企业的技术潜力与行业前景,更要警惕经营风险与治理缺陷可能带来的投资隐患。未来,公司能否通过完善内控、规范交易、提升透明度,赢得市场信任,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