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WCxxSSgiS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本届东博会,AI唱主角/e3pmh1hmp/e3pmh1pvu“AI(人工智能)或AI赋能展品占总参展展品比重超50%”“举办AI主题系列活动16场”“首设的AI专馆展出约1200项展品”……日前闭幕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果丰硕,前所未有的“AI含量”,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记者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获悉,本次AI专馆展出约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230款数字服务平台/系统、520款AI终端产品,贸易成交额超1.4亿元人民币。行走在展会现场,机器人打油茶,AI眼镜实时翻译,车辆自动驾驶……AI元素无处不在,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现场互动不断、笑声频频。“以前是看展,现在是‘玩展’!”一位游客赞叹。会打油茶的机器人本届东博会桂林“魅力之城”展上,智平方的“爱宝”机器人手臂轻扬,精准操控茶槌,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协作演示广西非遗技艺——打油茶,让观众啧啧称奇。打油茶之外,“爱宝”还在人工智能展区化身“全能店员”,制作咖啡、冰激凌和特调饮品。只需约1分30秒,点单、接杯、调配、出品一气呵成。除了能干活,“爱宝”还会搞艺术、秀才艺——打架子鼓演绎《大地飞歌》,节奏铿锵,每0.375秒完成一次击打,鼓点之间切换仅0.75秒。“爱宝”的全能表现,要归功于智平方自主研发的具身大模型GOVLA。它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单一场景的限制,具备跨任务、跨环境的通用智能能力。不仅在展会现场“吸睛”,更已在汽车制造、半导体、物流等真实场景中落地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连接东盟的桥梁,智平方正是通过这个桥梁,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智平方合伙人、副总裁张鹏表示,广西不仅在地理上毗邻东盟,更具备丰富应用场景和制造业基础,是智平方实现技术落地和国际拓展的重要支点。“能闻见的桂林”你是否想象过,只需在颈间佩戴一个轻巧设备,就能瞬间置身于桂林街头——闻到米粉的鲜香、桂花的清甜、油茶的醇厚甚至芋头的粉糯?在“魅力之城”展上,这一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通过一款脖戴式数字气味播放器成为现实。步入桂林展区,AI视频《桂林味道》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为观众带来“能闻见的桂林”。观众只需戴上脖戴式数字气味播放器,视频中的米粉香、桂花香、油茶香、芋头香四种气味便能扑面而来,让“桂林味道”从传统的视觉、听觉延伸至嗅觉,实现多感官沉浸体验。“闻到米粉香,就想起去年在桂林街头嗦粉的感觉。”南宁市民王舒宁笑着说,桂花香更是让她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外更立体的城市浪漫。杭州气味王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剑炜表示,本次气味创作是一次人机协同的实践。“技术人员不需要喝过油茶,只要从语言描述中提取出关键词,交由AI大模型系统智能解析、配比,就能最终生成可播放的气味数据。”在黄剑炜看来,AI大模型的意义,在于消除了用户感觉与专业调香之间的鸿沟。普通人不再需掌握专业术语,只需用日常语言描述气味,AI便能“翻译”出配方,实现“你说味道,我来生成”。“凭空”享受击鼓乐趣手持鼓棒在空中敲击,无需实体鼓面,即可发出精准的鼓点声——本届东博会AI专馆,一款“空气架子鼓”吸引众多观众体验,现场富有节奏感的鼓乐引得阵阵掌声。这款由深圳感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创新乐器,通过空间定位算法与智能识别系统,可在空中精确捕捉鼓棒运动轨迹,实现七个鼓位和两个脚踏的识别功能,完整还原传统架子鼓的五鼓四镲配置。展台前不少参观者跃跃欲试,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体验“无实体”演奏。“我们的目的是降低音乐学习的门槛。”深圳感音科技有限公司展台负责人伍尚勇表示,传统架子鼓不仅价格昂贵,而且需要较大的摆放空间,而“空气架子鼓”仅需一个小角落,价格也更亲民,让音乐爱好者随时随地享受击鼓的乐趣。眼镜内置演讲稿AI专馆内,迈越科技公司不到30平方米的展区挤满参观者,大伙的目光,汇聚在一款AI眼镜上。据介绍,这款AI眼镜储存着几十亿条语料,经模型训练与语料治理,可翻译138种语言,对东盟10国小语种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0%,可用于报告讲话提词、多语种语言翻译,以及与AI大模型的互动交流。使用者通过眼镜内置的微型显示屏查看讲稿,手势滑动即可自由翻页。“目前已经有泰国客商预订了1000副AI眼镜,作为社区政务服务的配备工具。”迈越科技董事长李常青说,“希望更多广西企业把优势产品、好产品推介到东南亚国家。”“在将AI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导者,尤其是在农业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在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南宁大会上,越南全球企业家论坛主席黎公能表示,此次他率领30家杰出越南企业代表团前来,寻求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废料“再就业”,回收靠扫码在东博会绿色低碳展厅,“固危废利用处置板块”围满了驻足观看的人群。该板块集中展示了铁路废旧物资再生、危险废物区块链溯源、智能回收等数字“黑科技”。“数字+循环”如何让传统废料焕发全新价值?场地上,一段旧铁轨和一系列由铁路废旧物资“再生”而成的产品吸引了全场目光。从广泛应用于工业清理和表面处理的锻态钢砂,到有效增强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新型方柱扣,再到性价比优异、坚实耐用的各类农具……这些功能各异、种类丰富的产品,都是由报废的客车、货车、钢轨等铁路物资,经过精深加工“蜕变”而成。为推动更多铁路废旧物资高效、高值化“再就业”,广西循环产业集团计划投资1.5亿元,全力打造西南地区首个铁路物资新材料再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将采用步进式天然气炉加热、高压水除磷、无氧化真空淬火等先进工艺,并引入‘AI+制造’模式,实现从投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与绿色化生产。”该项目技术负责人牙马忠表示,“未来,从铁路上退役的废旧钢材,将在数字化生产线上‘浴火重生’,转化为年产能超过10万吨的高品质再生材料,重新服务于多个民生与工业领域。”铁路物资的“再生”,彰显的是产业规模与科技实力,而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则体现了责任与担当。广西循环产业集团相关项目负责人李晟靓介绍:“我们正在建设危险废物收运‘一张网’,即运用区块链技术,将每一批危险废物从回收、运输到处置的全流程核心数据‘上链’锁定,确保信息不可篡改、可全程追溯。只需扫码,危险废物处理是否规范、安全,一目了然。”有科技助力,智能回收“飞入”寻常百姓家。大数据平台“桂易收”上,一组组废旧物资回收数据正跳动闪烁,包括智能回收站的投递订单、分拣中心的交易订单、各地市的废旧物资回收量、废旧物资各个品类的回收量等,吸引环保人士驻足观看。“过去回收靠吆喝,现在靠扫码;过去分拣靠双手,现在靠AI大脑。”广西循环产业集团数智化主管程佳指着数据说,“这些实时数据,来自我们在广西14个地市布设的1000多个智能回收站与17个分拣中心。大家投递的废旧物资重量、品类、位置等信息,可以迅速回传,云端汇总,真正把‘垃圾地图’搬进了指挥大厅。”AI智能眼镜,AI写真机,机器人现磨咖啡……AI唱主角,这一届东博会科技感拉满,惊喜不断。不少观众表示,已经清晰看到了“中国智造”的实力,期待更多先进技术走进寻常生活。 (人民网记者何宁参与采写) 1759109539703责编:王俊锋人民日报海外版1759109539703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86cf0d03ce00e9f93a568c9b41f43d8f.jpg{"email":"wangjunfeng@huanqiu.com","name":"王俊锋"}
“AI(人工智能)或AI赋能展品占总参展展品比重超50%”“举办AI主题系列活动16场”“首设的AI专馆展出约1200项展品”……日前闭幕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果丰硕,前所未有的“AI含量”,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记者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获悉,本次AI专馆展出约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230款数字服务平台/系统、520款AI终端产品,贸易成交额超1.4亿元人民币。行走在展会现场,机器人打油茶,AI眼镜实时翻译,车辆自动驾驶……AI元素无处不在,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现场互动不断、笑声频频。“以前是看展,现在是‘玩展’!”一位游客赞叹。会打油茶的机器人本届东博会桂林“魅力之城”展上,智平方的“爱宝”机器人手臂轻扬,精准操控茶槌,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协作演示广西非遗技艺——打油茶,让观众啧啧称奇。打油茶之外,“爱宝”还在人工智能展区化身“全能店员”,制作咖啡、冰激凌和特调饮品。只需约1分30秒,点单、接杯、调配、出品一气呵成。除了能干活,“爱宝”还会搞艺术、秀才艺——打架子鼓演绎《大地飞歌》,节奏铿锵,每0.375秒完成一次击打,鼓点之间切换仅0.75秒。“爱宝”的全能表现,要归功于智平方自主研发的具身大模型GOVLA。它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单一场景的限制,具备跨任务、跨环境的通用智能能力。不仅在展会现场“吸睛”,更已在汽车制造、半导体、物流等真实场景中落地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连接东盟的桥梁,智平方正是通过这个桥梁,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智平方合伙人、副总裁张鹏表示,广西不仅在地理上毗邻东盟,更具备丰富应用场景和制造业基础,是智平方实现技术落地和国际拓展的重要支点。“能闻见的桂林”你是否想象过,只需在颈间佩戴一个轻巧设备,就能瞬间置身于桂林街头——闻到米粉的鲜香、桂花的清甜、油茶的醇厚甚至芋头的粉糯?在“魅力之城”展上,这一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通过一款脖戴式数字气味播放器成为现实。步入桂林展区,AI视频《桂林味道》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为观众带来“能闻见的桂林”。观众只需戴上脖戴式数字气味播放器,视频中的米粉香、桂花香、油茶香、芋头香四种气味便能扑面而来,让“桂林味道”从传统的视觉、听觉延伸至嗅觉,实现多感官沉浸体验。“闻到米粉香,就想起去年在桂林街头嗦粉的感觉。”南宁市民王舒宁笑着说,桂花香更是让她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外更立体的城市浪漫。杭州气味王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剑炜表示,本次气味创作是一次人机协同的实践。“技术人员不需要喝过油茶,只要从语言描述中提取出关键词,交由AI大模型系统智能解析、配比,就能最终生成可播放的气味数据。”在黄剑炜看来,AI大模型的意义,在于消除了用户感觉与专业调香之间的鸿沟。普通人不再需掌握专业术语,只需用日常语言描述气味,AI便能“翻译”出配方,实现“你说味道,我来生成”。“凭空”享受击鼓乐趣手持鼓棒在空中敲击,无需实体鼓面,即可发出精准的鼓点声——本届东博会AI专馆,一款“空气架子鼓”吸引众多观众体验,现场富有节奏感的鼓乐引得阵阵掌声。这款由深圳感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创新乐器,通过空间定位算法与智能识别系统,可在空中精确捕捉鼓棒运动轨迹,实现七个鼓位和两个脚踏的识别功能,完整还原传统架子鼓的五鼓四镲配置。展台前不少参观者跃跃欲试,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体验“无实体”演奏。“我们的目的是降低音乐学习的门槛。”深圳感音科技有限公司展台负责人伍尚勇表示,传统架子鼓不仅价格昂贵,而且需要较大的摆放空间,而“空气架子鼓”仅需一个小角落,价格也更亲民,让音乐爱好者随时随地享受击鼓的乐趣。眼镜内置演讲稿AI专馆内,迈越科技公司不到30平方米的展区挤满参观者,大伙的目光,汇聚在一款AI眼镜上。据介绍,这款AI眼镜储存着几十亿条语料,经模型训练与语料治理,可翻译138种语言,对东盟10国小语种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0%,可用于报告讲话提词、多语种语言翻译,以及与AI大模型的互动交流。使用者通过眼镜内置的微型显示屏查看讲稿,手势滑动即可自由翻页。“目前已经有泰国客商预订了1000副AI眼镜,作为社区政务服务的配备工具。”迈越科技董事长李常青说,“希望更多广西企业把优势产品、好产品推介到东南亚国家。”“在将AI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导者,尤其是在农业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在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南宁大会上,越南全球企业家论坛主席黎公能表示,此次他率领30家杰出越南企业代表团前来,寻求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废料“再就业”,回收靠扫码在东博会绿色低碳展厅,“固危废利用处置板块”围满了驻足观看的人群。该板块集中展示了铁路废旧物资再生、危险废物区块链溯源、智能回收等数字“黑科技”。“数字+循环”如何让传统废料焕发全新价值?场地上,一段旧铁轨和一系列由铁路废旧物资“再生”而成的产品吸引了全场目光。从广泛应用于工业清理和表面处理的锻态钢砂,到有效增强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新型方柱扣,再到性价比优异、坚实耐用的各类农具……这些功能各异、种类丰富的产品,都是由报废的客车、货车、钢轨等铁路物资,经过精深加工“蜕变”而成。为推动更多铁路废旧物资高效、高值化“再就业”,广西循环产业集团计划投资1.5亿元,全力打造西南地区首个铁路物资新材料再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将采用步进式天然气炉加热、高压水除磷、无氧化真空淬火等先进工艺,并引入‘AI+制造’模式,实现从投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与绿色化生产。”该项目技术负责人牙马忠表示,“未来,从铁路上退役的废旧钢材,将在数字化生产线上‘浴火重生’,转化为年产能超过10万吨的高品质再生材料,重新服务于多个民生与工业领域。”铁路物资的“再生”,彰显的是产业规模与科技实力,而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则体现了责任与担当。广西循环产业集团相关项目负责人李晟靓介绍:“我们正在建设危险废物收运‘一张网’,即运用区块链技术,将每一批危险废物从回收、运输到处置的全流程核心数据‘上链’锁定,确保信息不可篡改、可全程追溯。只需扫码,危险废物处理是否规范、安全,一目了然。”有科技助力,智能回收“飞入”寻常百姓家。大数据平台“桂易收”上,一组组废旧物资回收数据正跳动闪烁,包括智能回收站的投递订单、分拣中心的交易订单、各地市的废旧物资回收量、废旧物资各个品类的回收量等,吸引环保人士驻足观看。“过去回收靠吆喝,现在靠扫码;过去分拣靠双手,现在靠AI大脑。”广西循环产业集团数智化主管程佳指着数据说,“这些实时数据,来自我们在广西14个地市布设的1000多个智能回收站与17个分拣中心。大家投递的废旧物资重量、品类、位置等信息,可以迅速回传,云端汇总,真正把‘垃圾地图’搬进了指挥大厅。”AI智能眼镜,AI写真机,机器人现磨咖啡……AI唱主角,这一届东博会科技感拉满,惊喜不断。不少观众表示,已经清晰看到了“中国智造”的实力,期待更多先进技术走进寻常生活。 (人民网记者何宁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