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fdCKWG2qt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汇丰拟千亿港元私有化恒生银行,高溢价背后如何权衡?/e3pmh1hmp/e3pn61chp【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谭雅文】日前,一笔超千亿港元的私有化交易计划,引发国际金融界关注。10月9日,汇丰控股发布公告对外宣布,拟以协议安排方式将恒生银行私有化。根据方案,汇丰将以每股155港元的价格,收购其未持有的约36.65%恒生银行股份,总作价达1061.56亿港元。公告显示,这一价格较恒生银行近期股价溢价超30%。市场对此反应迅速,上述公告发布后,恒生银行股价两日累计上涨超25%,截至10月10日收盘报150.4港元/股。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告,如果计划生效,恒生银行股份于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拟将撤销,这意味着届时恒生银行将告别港股市场,结束其53年的上市历程。对此,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向环球网记者回应表示,金管局知悉有关计划,一直与相关银行保持沟通,并按既定机制和程序进行有关监管审批。留意到汇丰控股表明此交易是对香港的一项重大投资。交易完成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将会继续作为两家独立的认可机构营运。金管局会继续与相关机构保持沟通。汇丰暂停三个季度回购汇丰控股提出的私有化对价为155港元/股,较恒生银行近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116.49港元/股的溢价约33.1%。这一溢价引发热议,有国际投行分析认为汇丰为此付出了较高成本。据彭博社援引凯基亚洲首席投资官Cusson Leung的观点,在汇丰银行市净率低于恒生银行的情况下,以30%的溢价收购,代价并不低。市场分析认为,短期来看,汇丰控股为推进恒生银行私有化,将面临资本压力。据汇丰控股预估,以现金交易的方式私有化恒生银行,对其CET1资本比率(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影响约为125个基点。截至6月30日,汇丰CET1比率为14.6%。汇丰控股称,为了将该比率保持在14.0% - 14.5%目标范围内,其将在公告发布后三个季度内暂停股票回购。摩根大通估计,这将使回购规模减少约7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第二季度末,CET1资本比率将达到14%。尽管面临短期资本压力,多家机构仍然肯定交易的战略价值。中信建投分析认为,溢价30%收购突出了汇丰对香港区域业务的重视和恒生银行品牌价值的看好,同时确保私有化提案能够顺利完成。私有化对汇丰财务上的影响为一次性压低汇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5bps,但ROTE、EPS、DPS因利润提高和净资产下降有小幅上升。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的预计,汇丰未来三个季度将花费约80亿美元用于股份回购。按照周三的收盘价计算,这将使其流通股数量减少略超4%,每股收益也将相应提升类似幅度。与此同时,若能获得目前归属于恒生银行少数股东的近10亿美元年度利润,汇丰银行的每股收益将提升近4%。假设此次合并能产生成本节约,这笔交易也应该是值得的。摩根大通报告进一步表示,即使不考虑收入协同或成本优化,由于取消了恒生的少数股权,估计汇丰银行2027年的每股收益和每股股息可能分别比摩根大通的基本预测高出1.5%和3.1%。值得注意的是,汇丰银行披露,其香港业务在2024年实现了38%的ROTE,而恒生同期的ROE为11%。汇丰控股强调,重新启动股份回购的决定将取决于汇丰按季度如常进行的股份回购考量及内部审批流程。高溢价背后的战略意图汇丰高层与市场分析均认为,此次私有化是其强化亚洲战略的关键举措。汇丰银行在官网声明中表示,“该提议符合我们的战略,即在我们具备明显竞争优势、拥有最大增长机遇以及能为客户提供有力支持的领域,提升地位并扩大市场份额。”“我们旨在通过强化汇丰亚太区和恒生银行的银行业务布局来拓展在香港的业务,着重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与竞争力,同时让所有客户都能自主选择银行服务。”据《南华早报》报道,汇丰集团行政总裁乔治·埃尔赫德利(Georges Elhedery)周四在香港举行的媒体圆桌会议上表示,“汇丰作为恒生银行100%的股东,其优势在于能让恒生银行在汇丰的体系下,更灵活高效地管理资本和各项比率。”他谈到,该项计划是一项旨在实现增长的长期战略投资,从长远来看对所有股东都具有增值意义。在机构看来,恒生私有化有助于双方战略协同,助力汇丰捕捉香港市场发展机遇。华泰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谈到,从战略看,恒生私有化与汇丰战略布局(聚焦亚洲)一致,有助于强化在香港本土的领先地位。从业务看,恒生深耕香港本地零售市场多年,拥有成熟的分行网点与客群基础,而汇丰具备全球化网络。私有化后,恒生品牌与本地定位得以保留,可与汇丰开展更紧密的客群互补合作。“对于恒生银行而言,私有化短期内不会对其日常运作及客户服务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公告中已明确指出恒生银行的运作和服务将保持不变。”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向记者分析表示,从长远来看,私有化可能会减少恒生银行在公开市场的透明度和监管要求,使其更灵活地进行战略调整而不必受限于季度业绩压力。此外,这也有助于汇丰统一管理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长期展望:效率提升与价值重估“判断此次私有化计划的长期价值,关键在于观察几个核心点:首先是成本协同效应,即通过整合运营流程和系统,汇丰能否实现成本节约;其次是资本配置效率,私有化后汇丰如何重新分配资本至更高回报率的业务或地区;再者是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汇丰如何利用规模优势加强风险控制;最后是客户服务水平与市场份额的变化,尽管短期内服务维持不变,但长期是否能够借助集团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余丰慧分析认为,这些方面的改善将直接决定此次私有化对汇丰控股的长远效益。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长期价值先看三大指标:一是并表后汇丰集团CET1能否稳在14%以上且实现高双位数派息率,验证资本效率。二是恒生资产周转速度,若其贷款增速由目前3%提到6%且净息差保持1.7%以上,说明其内部资金调配产生增量收益。三是成本收入比能否三年内压到38%,反映后台整合真正到位。中金在其研报中予汇丰控股“跑赢行业”评级,提到汇丰CEO Georges在彭博访谈和资本市场沟通会上表示,基于对中国香港市场以及恒生经营能力的看好,汇丰收购恒生有利于加强协同、捕捉增长、简化运营、节约成本,中长期而言有利于股权价值提升。举例来看,合并后恒生的客户将可享受到包括环球资本市场及财富管理在内的更广泛的汇丰产品及服务,提升产品竞争力、规模效应、数字化服务能力、网点覆盖等。“中长期看,产品交叉销售强度将升级,汇丰环球渠道会把恒生的强按揭、保险、私银产品搬到东南亚和湾区,客户可能享受更便宜贷款,但也面临更激进的交叉捆绑。”高承远认为,市场估值上,协议价须较60日均价溢价25%以上才能过独立股东关,若最终作价在每股115—120港元,相当于2024年预测市账率1.05倍。176009060311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黄炎环球网176009060311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b1b1ae7ea5d9b512815103be0ff2e12u5.jpg{"email":"huangyan@huanqiu.com","name":"黄炎"}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谭雅文】日前,一笔超千亿港元的私有化交易计划,引发国际金融界关注。10月9日,汇丰控股发布公告对外宣布,拟以协议安排方式将恒生银行私有化。根据方案,汇丰将以每股155港元的价格,收购其未持有的约36.65%恒生银行股份,总作价达1061.56亿港元。公告显示,这一价格较恒生银行近期股价溢价超30%。市场对此反应迅速,上述公告发布后,恒生银行股价两日累计上涨超25%,截至10月10日收盘报150.4港元/股。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告,如果计划生效,恒生银行股份于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拟将撤销,这意味着届时恒生银行将告别港股市场,结束其53年的上市历程。对此,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向环球网记者回应表示,金管局知悉有关计划,一直与相关银行保持沟通,并按既定机制和程序进行有关监管审批。留意到汇丰控股表明此交易是对香港的一项重大投资。交易完成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将会继续作为两家独立的认可机构营运。金管局会继续与相关机构保持沟通。汇丰暂停三个季度回购汇丰控股提出的私有化对价为155港元/股,较恒生银行近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116.49港元/股的溢价约33.1%。这一溢价引发热议,有国际投行分析认为汇丰为此付出了较高成本。据彭博社援引凯基亚洲首席投资官Cusson Leung的观点,在汇丰银行市净率低于恒生银行的情况下,以30%的溢价收购,代价并不低。市场分析认为,短期来看,汇丰控股为推进恒生银行私有化,将面临资本压力。据汇丰控股预估,以现金交易的方式私有化恒生银行,对其CET1资本比率(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影响约为125个基点。截至6月30日,汇丰CET1比率为14.6%。汇丰控股称,为了将该比率保持在14.0% - 14.5%目标范围内,其将在公告发布后三个季度内暂停股票回购。摩根大通估计,这将使回购规模减少约7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第二季度末,CET1资本比率将达到14%。尽管面临短期资本压力,多家机构仍然肯定交易的战略价值。中信建投分析认为,溢价30%收购突出了汇丰对香港区域业务的重视和恒生银行品牌价值的看好,同时确保私有化提案能够顺利完成。私有化对汇丰财务上的影响为一次性压低汇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5bps,但ROTE、EPS、DPS因利润提高和净资产下降有小幅上升。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的预计,汇丰未来三个季度将花费约80亿美元用于股份回购。按照周三的收盘价计算,这将使其流通股数量减少略超4%,每股收益也将相应提升类似幅度。与此同时,若能获得目前归属于恒生银行少数股东的近10亿美元年度利润,汇丰银行的每股收益将提升近4%。假设此次合并能产生成本节约,这笔交易也应该是值得的。摩根大通报告进一步表示,即使不考虑收入协同或成本优化,由于取消了恒生的少数股权,估计汇丰银行2027年的每股收益和每股股息可能分别比摩根大通的基本预测高出1.5%和3.1%。值得注意的是,汇丰银行披露,其香港业务在2024年实现了38%的ROTE,而恒生同期的ROE为11%。汇丰控股强调,重新启动股份回购的决定将取决于汇丰按季度如常进行的股份回购考量及内部审批流程。高溢价背后的战略意图汇丰高层与市场分析均认为,此次私有化是其强化亚洲战略的关键举措。汇丰银行在官网声明中表示,“该提议符合我们的战略,即在我们具备明显竞争优势、拥有最大增长机遇以及能为客户提供有力支持的领域,提升地位并扩大市场份额。”“我们旨在通过强化汇丰亚太区和恒生银行的银行业务布局来拓展在香港的业务,着重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与竞争力,同时让所有客户都能自主选择银行服务。”据《南华早报》报道,汇丰集团行政总裁乔治·埃尔赫德利(Georges Elhedery)周四在香港举行的媒体圆桌会议上表示,“汇丰作为恒生银行100%的股东,其优势在于能让恒生银行在汇丰的体系下,更灵活高效地管理资本和各项比率。”他谈到,该项计划是一项旨在实现增长的长期战略投资,从长远来看对所有股东都具有增值意义。在机构看来,恒生私有化有助于双方战略协同,助力汇丰捕捉香港市场发展机遇。华泰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谈到,从战略看,恒生私有化与汇丰战略布局(聚焦亚洲)一致,有助于强化在香港本土的领先地位。从业务看,恒生深耕香港本地零售市场多年,拥有成熟的分行网点与客群基础,而汇丰具备全球化网络。私有化后,恒生品牌与本地定位得以保留,可与汇丰开展更紧密的客群互补合作。“对于恒生银行而言,私有化短期内不会对其日常运作及客户服务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公告中已明确指出恒生银行的运作和服务将保持不变。”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向记者分析表示,从长远来看,私有化可能会减少恒生银行在公开市场的透明度和监管要求,使其更灵活地进行战略调整而不必受限于季度业绩压力。此外,这也有助于汇丰统一管理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长期展望:效率提升与价值重估“判断此次私有化计划的长期价值,关键在于观察几个核心点:首先是成本协同效应,即通过整合运营流程和系统,汇丰能否实现成本节约;其次是资本配置效率,私有化后汇丰如何重新分配资本至更高回报率的业务或地区;再者是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汇丰如何利用规模优势加强风险控制;最后是客户服务水平与市场份额的变化,尽管短期内服务维持不变,但长期是否能够借助集团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余丰慧分析认为,这些方面的改善将直接决定此次私有化对汇丰控股的长远效益。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长期价值先看三大指标:一是并表后汇丰集团CET1能否稳在14%以上且实现高双位数派息率,验证资本效率。二是恒生资产周转速度,若其贷款增速由目前3%提到6%且净息差保持1.7%以上,说明其内部资金调配产生增量收益。三是成本收入比能否三年内压到38%,反映后台整合真正到位。中金在其研报中予汇丰控股“跑赢行业”评级,提到汇丰CEO Georges在彭博访谈和资本市场沟通会上表示,基于对中国香港市场以及恒生经营能力的看好,汇丰收购恒生有利于加强协同、捕捉增长、简化运营、节约成本,中长期而言有利于股权价值提升。举例来看,合并后恒生的客户将可享受到包括环球资本市场及财富管理在内的更广泛的汇丰产品及服务,提升产品竞争力、规模效应、数字化服务能力、网点覆盖等。“中长期看,产品交叉销售强度将升级,汇丰环球渠道会把恒生的强按揭、保险、私银产品搬到东南亚和湾区,客户可能享受更便宜贷款,但也面临更激进的交叉捆绑。”高承远认为,市场估值上,协议价须较60日均价溢价25%以上才能过独立股东关,若最终作价在每股115—120港元,相当于2024年预测市账率1.0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