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kIpDfc31l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三季度银行理财观察:封闭式产品占比攀升,兑付收益承压/e3pmh1hmp/e3pmh28kq【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谭雅文】2025年三季度,银行理财在复杂的市场变化中持续深化转型。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理财公司产品发行量微增,其中封闭式产品占比进一步上升;产品收益表现持续承压,且开放式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目标的差距更为显著。业内分析认为,当前“资产荒”格局尚未缓解,优质资产供给反而进一步收缩,导致产品端收益率缺乏弹性。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上预计将进一步向长期化、封闭式方向倾斜。封闭式、长期化产品增加从新发产品数量来看,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理财公司新发5675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33款。新发产品结构出现转变,开放式产品新发1742款,环比减少109款,结束了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连续增长态势,尤其是以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量下降最为明显。 与此同时,封闭式产品新发3933款,环比增加142款。理财公司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数量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攀升,其中股份制行和城商行系理财公司分别环比新增190款和74款。从产品期限来看,1~3年(含)期限产品最多,达1900款,环比增加80款。相比之下,6-12个月(含)期限产品共有1080款,环比减少41款。“从新发产品来看,1年以内期限的产品占比已从70.10%逐步回落至64.14%,而1–3年期产品占比由27.71%提升至33.03%,成为推动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封闭式产品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各季度占比均超过75%,其业绩比较基准也普遍高于开放式产品,反映出期限拉长与封闭运作已成为行业演进的主要方向。”普益标准研究员石书玥预计,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将进一步向长期化、封闭式方向倾斜。分析认为,三季度银行理财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数量环比上升、开放式产品减少的变化趋势,可能是投资者、银行理财以及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因素共同推动转型普益标准研究员杨颀指出,在当前宏观经济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会下降。封闭式理财产品虽然流动性较差,但通常能提供相对较高的收益,在目前环境下更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当平均兑付收益率呈现普降态势时,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封闭式产品来锁定相对较高的收益,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收益进一步下降。从联合智评发布的8月股份制理财公司募集排名来看,当月募集规模最高的封闭式产品募集金额超65亿元。前十只产品的平均募集规模近32.82亿元,显示出市场对优质封闭式产品的认购意愿。“从银行理财公司角度来看,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期限较长,有利于银行理财公司进行更长期的资产负债管理。而开放式理财产品由于需要满足投资者随时赎回的需求,资产配置相对较为灵活,收益也相对较低。在市场环境变化时,银行理财公司倾向于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封闭式产品的发行,以优化资产配置,提高整体收益水平。”杨颀表示。石书玥补充分析称,推动长期化、封闭式趋势的核心因素来自三个方面。在资产端,利率下行与优质资产稀缺背景下,拉长久期成为提升产品收益、应对“资产荒”的关键手段;在负债端,封闭式结构有助于缓解期限错配风险,避免因频繁申赎引发的流动性压力,保障投资策略的稳定执行;此外,监管政策也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中长期项目,进一步强化了产品长期化的必要性。在业内看来,未来理财公司或将更多资源投向长期限的封闭式产品,以平衡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这一进程预计将稳步推进,长期限、封闭式产品的市场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收益表现承压尽管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仍承压。普益标准数据显示,全市场到期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2.54%,环比下跌0.21个百分点,低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0.28个百分点;封闭式固收类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为2.73%,环比下降0.19个百分点,低于基准0.12个百分点。理财公司方面,开放式与封闭式固收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分别为2.55%与2.69%,均落后于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值得注意的是,华源证券统计显示,截至10月12日,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1.30%,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12%。尽管9月债市调整,但9月理财公司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当月年化收益率1.97%,较上月小幅下降。仅从9月表现来看,湘财证券研报统计,当月纯固收理财收益率为2.09%,较8月下行0.47 pct。固收+理财收益率为1.65%,较8月下行0.99 pct。由于可转债、红利资产市场震荡,固收+理财收益率波动幅度加大。近一年,纯固收理财收益率分布在2.09%至3.92%之间,固收+理财收益率分布在1.65%至5.16%之间。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孙圣钦分析认为,除当前利率环境外,主要原因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业绩比较基准设定仍存在一定“刚性”,未能跟随市场收益率快速下行及时调整,导致基准与底层资产实际收益之间形成差距。二是今年以来理财产品投资策略普遍趋于保守,主要原因是看股做债背景下,机构在固收类资产配置中仍更加注重安全性与流动性,制约了收益提升空间。三是存量资产浮亏持续消耗前期积累的安全垫,对产品实际兑付能力形成拖累。四是“资产荒”格局尚未缓解,优质资产供给反而进一步收缩,导致产品端收益率缺乏弹性。分析人士预计这一态势在短期内仍将延续,后续需重点关注理财业务自身转型这一关键变量的演进。176057695589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黄炎环球网176057695589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40c5a011c6e215fd8265c01a59c8f500u0.jpeg{"email":"huangyan@huanqiu.com","name":"黄炎"}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谭雅文】2025年三季度,银行理财在复杂的市场变化中持续深化转型。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理财公司产品发行量微增,其中封闭式产品占比进一步上升;产品收益表现持续承压,且开放式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目标的差距更为显著。业内分析认为,当前“资产荒”格局尚未缓解,优质资产供给反而进一步收缩,导致产品端收益率缺乏弹性。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上预计将进一步向长期化、封闭式方向倾斜。封闭式、长期化产品增加从新发产品数量来看,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理财公司新发5675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33款。新发产品结构出现转变,开放式产品新发1742款,环比减少109款,结束了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连续增长态势,尤其是以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量下降最为明显。 与此同时,封闭式产品新发3933款,环比增加142款。理财公司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数量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攀升,其中股份制行和城商行系理财公司分别环比新增190款和74款。从产品期限来看,1~3年(含)期限产品最多,达1900款,环比增加80款。相比之下,6-12个月(含)期限产品共有1080款,环比减少41款。“从新发产品来看,1年以内期限的产品占比已从70.10%逐步回落至64.14%,而1–3年期产品占比由27.71%提升至33.03%,成为推动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封闭式产品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各季度占比均超过75%,其业绩比较基准也普遍高于开放式产品,反映出期限拉长与封闭运作已成为行业演进的主要方向。”普益标准研究员石书玥预计,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将进一步向长期化、封闭式方向倾斜。分析认为,三季度银行理财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数量环比上升、开放式产品减少的变化趋势,可能是投资者、银行理财以及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因素共同推动转型普益标准研究员杨颀指出,在当前宏观经济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会下降。封闭式理财产品虽然流动性较差,但通常能提供相对较高的收益,在目前环境下更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当平均兑付收益率呈现普降态势时,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封闭式产品来锁定相对较高的收益,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收益进一步下降。从联合智评发布的8月股份制理财公司募集排名来看,当月募集规模最高的封闭式产品募集金额超65亿元。前十只产品的平均募集规模近32.82亿元,显示出市场对优质封闭式产品的认购意愿。“从银行理财公司角度来看,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期限较长,有利于银行理财公司进行更长期的资产负债管理。而开放式理财产品由于需要满足投资者随时赎回的需求,资产配置相对较为灵活,收益也相对较低。在市场环境变化时,银行理财公司倾向于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封闭式产品的发行,以优化资产配置,提高整体收益水平。”杨颀表示。石书玥补充分析称,推动长期化、封闭式趋势的核心因素来自三个方面。在资产端,利率下行与优质资产稀缺背景下,拉长久期成为提升产品收益、应对“资产荒”的关键手段;在负债端,封闭式结构有助于缓解期限错配风险,避免因频繁申赎引发的流动性压力,保障投资策略的稳定执行;此外,监管政策也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中长期项目,进一步强化了产品长期化的必要性。在业内看来,未来理财公司或将更多资源投向长期限的封闭式产品,以平衡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这一进程预计将稳步推进,长期限、封闭式产品的市场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收益表现承压尽管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仍承压。普益标准数据显示,全市场到期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2.54%,环比下跌0.21个百分点,低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0.28个百分点;封闭式固收类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为2.73%,环比下降0.19个百分点,低于基准0.12个百分点。理财公司方面,开放式与封闭式固收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分别为2.55%与2.69%,均落后于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值得注意的是,华源证券统计显示,截至10月12日,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1.30%,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12%。尽管9月债市调整,但9月理财公司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当月年化收益率1.97%,较上月小幅下降。仅从9月表现来看,湘财证券研报统计,当月纯固收理财收益率为2.09%,较8月下行0.47 pct。固收+理财收益率为1.65%,较8月下行0.99 pct。由于可转债、红利资产市场震荡,固收+理财收益率波动幅度加大。近一年,纯固收理财收益率分布在2.09%至3.92%之间,固收+理财收益率分布在1.65%至5.16%之间。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孙圣钦分析认为,除当前利率环境外,主要原因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业绩比较基准设定仍存在一定“刚性”,未能跟随市场收益率快速下行及时调整,导致基准与底层资产实际收益之间形成差距。二是今年以来理财产品投资策略普遍趋于保守,主要原因是看股做债背景下,机构在固收类资产配置中仍更加注重安全性与流动性,制约了收益提升空间。三是存量资产浮亏持续消耗前期积累的安全垫,对产品实际兑付能力形成拖累。四是“资产荒”格局尚未缓解,优质资产供给反而进一步收缩,导致产品端收益率缺乏弹性。分析人士预计这一态势在短期内仍将延续,后续需重点关注理财业务自身转型这一关键变量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