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wkpZGwwXL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一行一局一会”重磅发声,专家解读三大关键词/e3pmh1hmp/e3pn61chp【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谭雅文】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围绕外界关注的问题重磅发声,释放出重要的政策信号。市场关注主要集中在三大关键词,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关键词一:个人信用救济“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谈到,这项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的程序后,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市场分析认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具有积极、深远的作用和意义。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政策的核心是从单纯的“信用惩戒”向“信用惩戒与修复并重”转变,体现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理念的进步。“对个人而言,这将有助于打破‘一朝失信,终生受限’的困境。政策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只要积极履行义务、纠正错误,信用是可以恢复的。”董希淼表示,这将激励个人主动偿还欠款、处理历史遗留的信用问题,而不是“破罐子破摔”。良好的信用是现代社会公民享受金融服务(如房贷、车贷、消费贷)的基础。在公共信用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于9月1日发布《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对外征求意见,提出对失信信息按照失信严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原则上划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按照过罚相当原则,分别设置不同的公示期限。在专家看来,此次提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本质上是在鼓励归还逾期债务,这或将有助于银行收回逾期贷款,改善资产质量。金融机构将那些已经修复信用的“前失信人”重新纳入服务范围,有助于扩大有成长潜力的客户群体。“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的信用修复机制,不是所谓的‘征信洗白’。”董希淼认为,信用修复绝非简单地删除不良记录,一定是一个有条件、有程序、有时限的过程。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教育和救济那些非恶意失信的群体(如因疫情影响临时失业、重大疾病、疏忽大意等原因导致逾期),而非包庇和纵容“老赖”。因此,信用修复机制要做好道德风险防范。关键词二: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在开幕式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发表了题为《强化金融支撑 守牢风险底线 全力服务“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提出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其中明确,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工商银行正式收购承接锦州银行,将承接锦州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网点及人员。作为中小银行兼并重组的最新案例,同时也是近年来国有大行首次收购城商行,因而备受市场关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分析谈到,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暴露出的问题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特征,成因有多种方面,一是公司治理失效与内控薄弱,部分机构的股权关系复杂,关联交易频繁,大股东操控或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突出。二是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叠加,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拨备覆盖率不足。三是盈利能力与资本补充渠道受限,利差收窄,业务同质化严重,银行的外部融资难度上升,资本充足率面临考验。曾刚认为,此次监管部门提出减量提质、兼并重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金融供给的关键举措。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可以化解个体风险的传染,提升区域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意味着将综合运用政府注资AMC接收、市场化债转股等多元化的工具。既避免了一刀切式的关停引发社会的稳定问题,又防止僵尸机构长期占用资源。专家指出,从长期来看,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将重塑我国金融业的生态,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现代金融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切实保障金融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三: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六个坚持”,紧紧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更加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加聚焦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加聚焦强本强基,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吴清谈到,进一步固本培元,夯实市场稳定内在基础。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市场分析认为,“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表明并购重组或提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促进上市公司推进产业整合。南华期货研究指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核心内涵为“一次注册、多次发行”,通过简化已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审批流程、缩短发行周期,实现融资效率与风险防控的平衡,这与成熟资本市场的通行做法接轨,更契合当前A股市场的发展阶段特征。中信证券研究团队认为,若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顺利推出,将极大增强上市公司融资的灵活性,提升上市公司业务拓展与融资的协同效应。中金研报观点也表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的推出有望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176187333600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晓旭环球网176187333600111[]{"email":"tanyawen@huanqiu.com","name":"谭雅文"}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谭雅文】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围绕外界关注的问题重磅发声,释放出重要的政策信号。市场关注主要集中在三大关键词,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关键词一:个人信用救济“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谈到,这项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的程序后,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市场分析认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具有积极、深远的作用和意义。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政策的核心是从单纯的“信用惩戒”向“信用惩戒与修复并重”转变,体现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理念的进步。“对个人而言,这将有助于打破‘一朝失信,终生受限’的困境。政策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只要积极履行义务、纠正错误,信用是可以恢复的。”董希淼表示,这将激励个人主动偿还欠款、处理历史遗留的信用问题,而不是“破罐子破摔”。良好的信用是现代社会公民享受金融服务(如房贷、车贷、消费贷)的基础。在公共信用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于9月1日发布《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对外征求意见,提出对失信信息按照失信严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原则上划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按照过罚相当原则,分别设置不同的公示期限。在专家看来,此次提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本质上是在鼓励归还逾期债务,这或将有助于银行收回逾期贷款,改善资产质量。金融机构将那些已经修复信用的“前失信人”重新纳入服务范围,有助于扩大有成长潜力的客户群体。“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的信用修复机制,不是所谓的‘征信洗白’。”董希淼认为,信用修复绝非简单地删除不良记录,一定是一个有条件、有程序、有时限的过程。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教育和救济那些非恶意失信的群体(如因疫情影响临时失业、重大疾病、疏忽大意等原因导致逾期),而非包庇和纵容“老赖”。因此,信用修复机制要做好道德风险防范。关键词二: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在开幕式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发表了题为《强化金融支撑 守牢风险底线 全力服务“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提出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其中明确,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工商银行正式收购承接锦州银行,将承接锦州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网点及人员。作为中小银行兼并重组的最新案例,同时也是近年来国有大行首次收购城商行,因而备受市场关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分析谈到,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暴露出的问题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特征,成因有多种方面,一是公司治理失效与内控薄弱,部分机构的股权关系复杂,关联交易频繁,大股东操控或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突出。二是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叠加,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拨备覆盖率不足。三是盈利能力与资本补充渠道受限,利差收窄,业务同质化严重,银行的外部融资难度上升,资本充足率面临考验。曾刚认为,此次监管部门提出减量提质、兼并重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金融供给的关键举措。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可以化解个体风险的传染,提升区域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意味着将综合运用政府注资AMC接收、市场化债转股等多元化的工具。既避免了一刀切式的关停引发社会的稳定问题,又防止僵尸机构长期占用资源。专家指出,从长期来看,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将重塑我国金融业的生态,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现代金融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切实保障金融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三: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六个坚持”,紧紧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更加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加聚焦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加聚焦强本强基,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吴清谈到,进一步固本培元,夯实市场稳定内在基础。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市场分析认为,“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表明并购重组或提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促进上市公司推进产业整合。南华期货研究指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核心内涵为“一次注册、多次发行”,通过简化已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审批流程、缩短发行周期,实现融资效率与风险防控的平衡,这与成熟资本市场的通行做法接轨,更契合当前A股市场的发展阶段特征。中信证券研究团队认为,若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顺利推出,将极大增强上市公司融资的灵活性,提升上市公司业务拓展与融资的协同效应。中金研报观点也表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的推出有望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