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7kzE0bxtL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六氟磷酸锂“一天一价”,供需错配引爆锂电产业链/e3pmh1hmp/e3pn47c56【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期,作为电解液核心原材料的六氟磷酸锂正以“一天一价”的惊人态势搅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部分市场报价已飙升至15万元/吨,主流成交价在一个多月内实现翻倍。这场由供需错配引发的涨价风暴,正迅速向下游传导,并重塑产业链的利润格局。供需缺口拉大,价格上涨“涨得太快了,实在是猝不及防。”一位华中地区的锂电从业人士感叹。据鑫椤资讯数据,11月12日,六氟磷酸锂市场报价单日跳涨超2万元/吨,部分厂商已停止对外报价,散单甚至面临无货可提的状况。 价格暴涨的背后,是供需天平的急剧倾斜。需求端,动力与储能市场共振爆发。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34.7%,储能电池出货量更是猛增90.7%。自9月以来,储能电芯“一芯难求”,部分企业订单已排至2026年。供给端则经历了一场深度洗牌。过去两年,六氟磷酸锂价格长期低迷,行业大面积亏损,大量中小产能被迫出清。目前,行业有效产能已缩减至约30万吨,且前三大厂商占比超70%,市场高度集中。由于六氟磷酸锂扩产周期长达18-24个月,且技术、环保门槛高,短期供给难以快速跟上,供需矛盾被急剧放大。涨价传导启动,下游抢签长单面对成本骤增,电解液厂商已开启挺价模式,并开始向下游传导压力。多数电解液厂商已上调对小型数码电池厂商的出货价,并与动力电池厂商展开新一轮价格谈判。为锁定未来供应,下游电池厂正密集与头部电解液企业签订巨额长单。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近期接连斩获大单,包括中创新航的72.5万吨、国轩高科的87万吨订单,供货期均横跨2026至2028年。系列长单的达成,不仅体现了下游对后市的信心,也进一步支撑了当前的价格体系。短期易涨难跌,行业扩产趋于理性市场普遍认为,六氟磷酸锂短期内将维持易涨难跌的紧平衡状态。多氟多等头部企业预测,供应紧张状态可能持续至2026年。然而,市场也高度关注此轮涨价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对此,行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理性。10月,多氟多、永太科技等骨干企业共同召开研讨会,一致强调“不能盲目扩产”,并倡议建立产能协调机制,将扩产节奏控制在30%左右的合理区间。展望未来,多数产业链人士认为,2021—2022年的极端暴涨行情难以再现。随着行业扩产趋于理性,产业链整体将趋向良性恢复,各环节利润将稳定在保障企业合理发展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拥有六氟磷酸锂自供能力的一体化布局企业,如天赐材料、新宙邦等,其成本优势和业绩韧性将进一步凸显。(文馨)176301883703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晓旭环球网176301883703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db41631eb063be7417e14d9b681d774u1.png{"email":"liuxiaoxu@huanqiu.com","name":"刘晓旭"}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期,作为电解液核心原材料的六氟磷酸锂正以“一天一价”的惊人态势搅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部分市场报价已飙升至15万元/吨,主流成交价在一个多月内实现翻倍。这场由供需错配引发的涨价风暴,正迅速向下游传导,并重塑产业链的利润格局。供需缺口拉大,价格上涨“涨得太快了,实在是猝不及防。”一位华中地区的锂电从业人士感叹。据鑫椤资讯数据,11月12日,六氟磷酸锂市场报价单日跳涨超2万元/吨,部分厂商已停止对外报价,散单甚至面临无货可提的状况。 价格暴涨的背后,是供需天平的急剧倾斜。需求端,动力与储能市场共振爆发。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34.7%,储能电池出货量更是猛增90.7%。自9月以来,储能电芯“一芯难求”,部分企业订单已排至2026年。供给端则经历了一场深度洗牌。过去两年,六氟磷酸锂价格长期低迷,行业大面积亏损,大量中小产能被迫出清。目前,行业有效产能已缩减至约30万吨,且前三大厂商占比超70%,市场高度集中。由于六氟磷酸锂扩产周期长达18-24个月,且技术、环保门槛高,短期供给难以快速跟上,供需矛盾被急剧放大。涨价传导启动,下游抢签长单面对成本骤增,电解液厂商已开启挺价模式,并开始向下游传导压力。多数电解液厂商已上调对小型数码电池厂商的出货价,并与动力电池厂商展开新一轮价格谈判。为锁定未来供应,下游电池厂正密集与头部电解液企业签订巨额长单。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近期接连斩获大单,包括中创新航的72.5万吨、国轩高科的87万吨订单,供货期均横跨2026至2028年。系列长单的达成,不仅体现了下游对后市的信心,也进一步支撑了当前的价格体系。短期易涨难跌,行业扩产趋于理性市场普遍认为,六氟磷酸锂短期内将维持易涨难跌的紧平衡状态。多氟多等头部企业预测,供应紧张状态可能持续至2026年。然而,市场也高度关注此轮涨价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对此,行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理性。10月,多氟多、永太科技等骨干企业共同召开研讨会,一致强调“不能盲目扩产”,并倡议建立产能协调机制,将扩产节奏控制在30%左右的合理区间。展望未来,多数产业链人士认为,2021—2022年的极端暴涨行情难以再现。随着行业扩产趋于理性,产业链整体将趋向良性恢复,各环节利润将稳定在保障企业合理发展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拥有六氟磷酸锂自供能力的一体化布局企业,如天赐材料、新宙邦等,其成本优势和业绩韧性将进一步凸显。(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