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8awRXpJUu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传奇落幕,巴菲特“最后一课”:那些穿越周期的智慧永不过时/e3pmh1hmp/e3pmh1iab【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陈超】当95岁的沃伦·巴菲特在感恩节公开信中写下“安静退场”的决定,全球投资界都在为一个时代的落幕驻足。从1965年接手市值仅470万美元的濒临破产纺织厂,到将伯克希尔-哈撒韦打造成市值数千亿美元的投资帝国,60年间,他不仅缔造了股价累计涨幅超5.5万倍、年化复合收益率19.9%的财富神话,更用一生践行的投资哲学与人生信念,成为跨越时代的精神标杆。这份“最后一课”,无关短期投机技巧,而是关于价值、耐心与敬畏的深层思考。投资的坚守:在“能力圈”里做确定的事巴菲特的投资逻辑里,“能力圈”是最核心的底线,只碰自己真正看懂的领域,哪怕错过再多“风口”,也绝不盲目跨界。2000年互联网泡沫沸腾时,科技股股价翻倍上涨,市场质疑“巴菲特老了,跟不上时代”,但他始终不为所动,只因“看不懂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与盈利逻辑”。后来泡沫破裂,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伯克希尔却因坚守边界安然无恙。1988年,他斥资13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股票,看中的不只是财报上的数字,更是这家公司百年品牌沉淀下的“护城河”——无需频繁创新,却能凭借消费者粘性实现稳定盈利。如今,这笔投资每年带来的股息收入就超过7亿美元,远超当初本金。2016年前后,当巴菲特开始重仓苹果时,这位耄耋老人没有纠结于复杂的技术参数,而是通过观察孙辈对产品的依赖,将其重新定义为“拥有强用户粘性的消费品公司”。根据路透社在今年5月报道指出,截至2025年3月31日,伯克希尔高达3905亿美元的股票投资组合中,超过四分之三集中在六家公司,苹果公司位列其中。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本质是对“未知风险”的清醒认知。对普通人而言,多数投资亏损并非源于能力不足,而是源于“高估自己对陌生领域的判断”。在11月11日的一期投资对话节目中,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回忆,自己最初连K线图都看不懂,直到读到巴菲特那句“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才豁然开朗。他特别澄清了市场对“安全边际”的普遍误解:巴菲特的安全边际不是指便宜,而是指你对公司的理解有多深。危机的答案:逆向布局与安全边际的双重保险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披露,截至今年5月巴菲特的个人净资产约为1600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位列第五。时至今日,巴菲特在商业投资领域仍然影响力巨大,其独具见解的投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比如那句著名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他每年撰写的致股东信更被业界奉为圭臬。这句格言的背后,是巴菲特对市场情绪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安全边际”的极致追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市场恐慌,他却冷静出手,以50亿美元入股高盛,获得10%股息率的优先股及认股权证。这笔交易最终为伯克希尔带来丰厚回报,成为“逆向投资”的经典案例。而支撑这种勇气的,是充足的“安全垫”。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伯克希尔持有的现金及国债储备高达1890亿美元。这些资金既是应对危机的“弹药”,也是等待机会的“耐心资本”。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学楠表示,巴菲特的现金储备不仅规模庞大,更关键的是资金成本极低,通过旗下保险公司获取的保费“浮存金”,让他能在危机中从容布局。时间的魔力:复利背后是“永远陪伴”的耐心或许有许多人并不清楚,巴菲特90%的财富是在60岁之后积累的,这一数据直观展现了“复利”的惊人力量。从1965年至今,伯克希尔的年化收益率接近20%,看似平淡的数字,经过60年沉淀,却让1965年投入的1000美元增长至4470万美元,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同等投资仅增长至34万美元,差距悬殊。从Wind最新发布的“巴菲特传奇职业生涯持仓数据”可见,这种长期持有的耐心贯穿其投资生涯:他持有美国运通超60年,期间股价涨幅达300倍;持有可口可乐36年,涨幅70倍;即便是2016年才建仓的苹果,也已实现10倍涨幅。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共有8家公司持有超十年,其中美国运通、可口可乐、穆迪等标的至今仍在持仓,完美诠释了 “不想持有十年的股票,一分钟都不要持有” 的投资信念。这份收益的核心,是“长期持有”的耐心。他持有可口可乐超过36年,持有美国运通超过30年,即便面对股价短期波动,也从未动摇。“投资中最好的持有期限是永远”,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藏着他对投资本质的理解。今年5月,苹果CEO库克在社交平台发文致敬时,特别提到“巴菲特对长期价值的坚持,启发了无数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总结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时,将 “重视复利增长” 列为七大关键词之一。他认为:“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要坚持做有复利效应的事。巴菲特用60年时间实现了5.5万倍的投资回报,这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拆分成年化收益仅为20%左右,这就是复利的力量。”人生的底色:简单生活与善意传承褪去“股神”的光环,巴菲特的人生哲学同样值得深思。他至今仍住在1958年购入的奥马哈老房子里,早餐常是一个汉堡配一杯可乐,办公室没有电脑,只有堆积如山的财报与书籍,95岁高龄仍保持每周五天上班的节奏,每天坚持阅读5-6小时。在财富传承上,他早已明确计划,那就是捐出99.5%的个人财富,仅给子女留下“足够做任何事,却不足以什么都不做”的资金。他在谢幕信中写道:“真正的伟大并非来自财富积累、声名鹊起或手握重权,而是来自善心。”李学楠认为,巴菲特的成功,本质是 “理性+坚持” 的胜利。普通人不用追求复杂技巧,只要做到 “分散投资、定期再平衡、长期持有、远离杠杆” ,就能在投资中少犯错;生活中保持简单克制,不盲目攀比,同样能收获幸福感。当巴菲特正式告别伯克希尔的掌舵岗位,他留下的不是一本“暴富秘籍”,而是一套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对普通人而言,不必强求成为下一个“股神”,但这些关于敬畏、耐心与责任的智慧,终将在漫长的投资与人生路上,持续发光发热。176310608334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冯超男环球网176310608334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40b18a3fdeec9984019f780621e9c56u1.png{"email":"fengchaonan@huanqiu.com","name":"冯超男"}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陈超】当95岁的沃伦·巴菲特在感恩节公开信中写下“安静退场”的决定,全球投资界都在为一个时代的落幕驻足。从1965年接手市值仅470万美元的濒临破产纺织厂,到将伯克希尔-哈撒韦打造成市值数千亿美元的投资帝国,60年间,他不仅缔造了股价累计涨幅超5.5万倍、年化复合收益率19.9%的财富神话,更用一生践行的投资哲学与人生信念,成为跨越时代的精神标杆。这份“最后一课”,无关短期投机技巧,而是关于价值、耐心与敬畏的深层思考。投资的坚守:在“能力圈”里做确定的事巴菲特的投资逻辑里,“能力圈”是最核心的底线,只碰自己真正看懂的领域,哪怕错过再多“风口”,也绝不盲目跨界。2000年互联网泡沫沸腾时,科技股股价翻倍上涨,市场质疑“巴菲特老了,跟不上时代”,但他始终不为所动,只因“看不懂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与盈利逻辑”。后来泡沫破裂,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伯克希尔却因坚守边界安然无恙。1988年,他斥资13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股票,看中的不只是财报上的数字,更是这家公司百年品牌沉淀下的“护城河”——无需频繁创新,却能凭借消费者粘性实现稳定盈利。如今,这笔投资每年带来的股息收入就超过7亿美元,远超当初本金。2016年前后,当巴菲特开始重仓苹果时,这位耄耋老人没有纠结于复杂的技术参数,而是通过观察孙辈对产品的依赖,将其重新定义为“拥有强用户粘性的消费品公司”。根据路透社在今年5月报道指出,截至2025年3月31日,伯克希尔高达3905亿美元的股票投资组合中,超过四分之三集中在六家公司,苹果公司位列其中。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本质是对“未知风险”的清醒认知。对普通人而言,多数投资亏损并非源于能力不足,而是源于“高估自己对陌生领域的判断”。在11月11日的一期投资对话节目中,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回忆,自己最初连K线图都看不懂,直到读到巴菲特那句“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才豁然开朗。他特别澄清了市场对“安全边际”的普遍误解:巴菲特的安全边际不是指便宜,而是指你对公司的理解有多深。危机的答案:逆向布局与安全边际的双重保险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披露,截至今年5月巴菲特的个人净资产约为1600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位列第五。时至今日,巴菲特在商业投资领域仍然影响力巨大,其独具见解的投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比如那句著名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他每年撰写的致股东信更被业界奉为圭臬。这句格言的背后,是巴菲特对市场情绪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安全边际”的极致追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市场恐慌,他却冷静出手,以50亿美元入股高盛,获得10%股息率的优先股及认股权证。这笔交易最终为伯克希尔带来丰厚回报,成为“逆向投资”的经典案例。而支撑这种勇气的,是充足的“安全垫”。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伯克希尔持有的现金及国债储备高达1890亿美元。这些资金既是应对危机的“弹药”,也是等待机会的“耐心资本”。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学楠表示,巴菲特的现金储备不仅规模庞大,更关键的是资金成本极低,通过旗下保险公司获取的保费“浮存金”,让他能在危机中从容布局。时间的魔力:复利背后是“永远陪伴”的耐心或许有许多人并不清楚,巴菲特90%的财富是在60岁之后积累的,这一数据直观展现了“复利”的惊人力量。从1965年至今,伯克希尔的年化收益率接近20%,看似平淡的数字,经过60年沉淀,却让1965年投入的1000美元增长至4470万美元,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同等投资仅增长至34万美元,差距悬殊。从Wind最新发布的“巴菲特传奇职业生涯持仓数据”可见,这种长期持有的耐心贯穿其投资生涯:他持有美国运通超60年,期间股价涨幅达300倍;持有可口可乐36年,涨幅70倍;即便是2016年才建仓的苹果,也已实现10倍涨幅。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共有8家公司持有超十年,其中美国运通、可口可乐、穆迪等标的至今仍在持仓,完美诠释了 “不想持有十年的股票,一分钟都不要持有” 的投资信念。这份收益的核心,是“长期持有”的耐心。他持有可口可乐超过36年,持有美国运通超过30年,即便面对股价短期波动,也从未动摇。“投资中最好的持有期限是永远”,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藏着他对投资本质的理解。今年5月,苹果CEO库克在社交平台发文致敬时,特别提到“巴菲特对长期价值的坚持,启发了无数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总结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时,将 “重视复利增长” 列为七大关键词之一。他认为:“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要坚持做有复利效应的事。巴菲特用60年时间实现了5.5万倍的投资回报,这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拆分成年化收益仅为20%左右,这就是复利的力量。”人生的底色:简单生活与善意传承褪去“股神”的光环,巴菲特的人生哲学同样值得深思。他至今仍住在1958年购入的奥马哈老房子里,早餐常是一个汉堡配一杯可乐,办公室没有电脑,只有堆积如山的财报与书籍,95岁高龄仍保持每周五天上班的节奏,每天坚持阅读5-6小时。在财富传承上,他早已明确计划,那就是捐出99.5%的个人财富,仅给子女留下“足够做任何事,却不足以什么都不做”的资金。他在谢幕信中写道:“真正的伟大并非来自财富积累、声名鹊起或手握重权,而是来自善心。”李学楠认为,巴菲特的成功,本质是 “理性+坚持” 的胜利。普通人不用追求复杂技巧,只要做到 “分散投资、定期再平衡、长期持有、远离杠杆” ,就能在投资中少犯错;生活中保持简单克制,不盲目攀比,同样能收获幸福感。当巴菲特正式告别伯克希尔的掌舵岗位,他留下的不是一本“暴富秘籍”,而是一套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对普通人而言,不必强求成为下一个“股神”,但这些关于敬畏、耐心与责任的智慧,终将在漫长的投资与人生路上,持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