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RRtnH8oPn2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余留芬:人生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勇气/e3pmh1hmp/e3pmh28kq【环球网 记者 陈超】11月23日,“抖擞贵州七十年 多彩飞扬新画卷——发现新贵州”项目启动仪式在人民日报社一号演播厅隆重举办。此次启动仪式旨在通过推介贵州省在“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等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为新中国70岁华诞献礼,唱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新时代贵州发展的最强音。70年来,贵州省17.6万平方千米的多彩大地发生了深刻巨变,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抖擞贵州七十年多彩飞扬新画卷——发现新贵州”项目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环球网承办。该项目借助当下最为流行的融媒体、尤其是短视频传播形式,以彩虹的寓意从“红”图正气(政治)、“橙”暖人间(民生)、“黄”金硕果(经济)、“蓝”图科技(科技)、“靛”鼎基石(基建)、“紫”运文昌(文化)七大主题通过70个微视频的方式展示贵州成就,宣传贵州品牌形象。系列视频将陆续通过环球网官方抖音账户“环球视角”与用户见面。人们对贵州的印象,过去可能更多是:山高水远,人困马乏。而如今,人们对贵州的印象却正在转变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种转变,来自新时期贵州经济的腾飞式发展,来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共识,更来自于奋斗中产生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仪式上,《最美梵净山》、《时代楷模黄大发:为老百姓吃上一口热腾腾的白米饭》和《现在都好了》这三个视频讲述的朴实的故事给出了答案。视频向世人展示了一种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在这场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众多英模人物才是“新时代贵州精神”最好的解读者。“新时代贵州精神”与贵州砥砺奋进之姿并行,是贵州各族干部群众不畏艰难、奋力攀高、赶超跨越的真实写照,是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人杰地灵的贵州环节的推介人,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奋斗在贵州扶贫奔小康征途第一线的亲历者的故事。余留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贵州在新时代下苦干实干、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2001年,余留芬接任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的情况用一句顺口溜可以描述“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莫嫁岩博郎。”当时的岩博是“山高沟深”“偏远贫穷”的代名词。“人生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勇气。”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余留芬把自己所有的积蓄用于修路,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修路。“当时村里人都说我疯了,我立志,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通村路来,我只有苦干实干拼命干才能带领我的村民们,人心齐、泰山移,我仅3个月就修通了一条4米宽3公里长的公路,创造了那个年代农村修路的岩博速度。3年时间我又修建了247平方米的村活动室和长达28.1公里的通组公路,几年就做了村里几十年来想做却又做不成的事情,圆了几代人的公路梦。”余留芬说。改善了村基础条件后,2002年,余留芬等人决定从赎回村林场。可面对23万元的“天价”转让费,余留芬和村党组织先到周边煤矿咨询木材市场行情,再组织人员上山一棵棵数树估价,村干部连跑13家企业才借到唯一一笔5万元,在四处碰壁的情况下,最后决定以高息借款赎回林场。当年就挣得属于岩博村集体的第一桶金8万元。在经营岩博酒厂期间,面临资金困难,余留芬等人大胆创新,通过六盘水三变政策,把3450名村民变成岩博酒业的股东,再通过转让股权,引进企业入股,建成了年产5000吨的岩博酒厂。通过数年的研发,创新出属于村里自己的独特香型“清酱香型”人民小酒。小康路上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掉队。十多年来,余留芬和乡亲们一起修公路、盖新房、建养殖场、办酒厂、兴产业,先后成立了砖厂、火腿加工厂等。把贫困落后的彝家村寨建成了“家家住洋楼、户户都有车、人人有钱赚、个个有活干”的美丽幸福新农村,让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的“穷旮旯”摇身一变成为人均收入2.5万元的“富裕村”,村集体经济资产超过一亿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725万元。仪式上,余留芬介绍,在未来的发展中,岩博村以岩博酒业为核心的发展产业链群,通过党建中心培训,加强党建引领,宣传岩博的奋斗精神、创造精神,从思想上带动更多人富足,力争将岩博村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精品村、全面小康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打造成为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人美话美心灵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成为贵州省一张靓丽的名片。157457271727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艺环球网1574572717278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368138714ee203b79fd93257b202765u0.jpe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网 记者 陈超】11月23日,“抖擞贵州七十年 多彩飞扬新画卷——发现新贵州”项目启动仪式在人民日报社一号演播厅隆重举办。此次启动仪式旨在通过推介贵州省在“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等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为新中国70岁华诞献礼,唱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新时代贵州发展的最强音。70年来,贵州省17.6万平方千米的多彩大地发生了深刻巨变,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抖擞贵州七十年多彩飞扬新画卷——发现新贵州”项目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环球网承办。该项目借助当下最为流行的融媒体、尤其是短视频传播形式,以彩虹的寓意从“红”图正气(政治)、“橙”暖人间(民生)、“黄”金硕果(经济)、“蓝”图科技(科技)、“靛”鼎基石(基建)、“紫”运文昌(文化)七大主题通过70个微视频的方式展示贵州成就,宣传贵州品牌形象。系列视频将陆续通过环球网官方抖音账户“环球视角”与用户见面。人们对贵州的印象,过去可能更多是:山高水远,人困马乏。而如今,人们对贵州的印象却正在转变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种转变,来自新时期贵州经济的腾飞式发展,来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共识,更来自于奋斗中产生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仪式上,《最美梵净山》、《时代楷模黄大发:为老百姓吃上一口热腾腾的白米饭》和《现在都好了》这三个视频讲述的朴实的故事给出了答案。视频向世人展示了一种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在这场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众多英模人物才是“新时代贵州精神”最好的解读者。“新时代贵州精神”与贵州砥砺奋进之姿并行,是贵州各族干部群众不畏艰难、奋力攀高、赶超跨越的真实写照,是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人杰地灵的贵州环节的推介人,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奋斗在贵州扶贫奔小康征途第一线的亲历者的故事。余留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贵州在新时代下苦干实干、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2001年,余留芬接任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的情况用一句顺口溜可以描述“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莫嫁岩博郎。”当时的岩博是“山高沟深”“偏远贫穷”的代名词。“人生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勇气。”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余留芬把自己所有的积蓄用于修路,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修路。“当时村里人都说我疯了,我立志,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通村路来,我只有苦干实干拼命干才能带领我的村民们,人心齐、泰山移,我仅3个月就修通了一条4米宽3公里长的公路,创造了那个年代农村修路的岩博速度。3年时间我又修建了247平方米的村活动室和长达28.1公里的通组公路,几年就做了村里几十年来想做却又做不成的事情,圆了几代人的公路梦。”余留芬说。改善了村基础条件后,2002年,余留芬等人决定从赎回村林场。可面对23万元的“天价”转让费,余留芬和村党组织先到周边煤矿咨询木材市场行情,再组织人员上山一棵棵数树估价,村干部连跑13家企业才借到唯一一笔5万元,在四处碰壁的情况下,最后决定以高息借款赎回林场。当年就挣得属于岩博村集体的第一桶金8万元。在经营岩博酒厂期间,面临资金困难,余留芬等人大胆创新,通过六盘水三变政策,把3450名村民变成岩博酒业的股东,再通过转让股权,引进企业入股,建成了年产5000吨的岩博酒厂。通过数年的研发,创新出属于村里自己的独特香型“清酱香型”人民小酒。小康路上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掉队。十多年来,余留芬和乡亲们一起修公路、盖新房、建养殖场、办酒厂、兴产业,先后成立了砖厂、火腿加工厂等。把贫困落后的彝家村寨建成了“家家住洋楼、户户都有车、人人有钱赚、个个有活干”的美丽幸福新农村,让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的“穷旮旯”摇身一变成为人均收入2.5万元的“富裕村”,村集体经济资产超过一亿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725万元。仪式上,余留芬介绍,在未来的发展中,岩博村以岩博酒业为核心的发展产业链群,通过党建中心培训,加强党建引领,宣传岩博的奋斗精神、创造精神,从思想上带动更多人富足,力争将岩博村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精品村、全面小康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打造成为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人美话美心灵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成为贵州省一张靓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