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A8D9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舆情“微时代”到来 名人成企业负面“核按钮”/e3pmh1hmp/e3pn46e0h原标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中国企业舆情三大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依据2012年以来围绕着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所发生的重大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于2013年4月18日推出三大《年报》,分别是《2012年度企业网络舆情报告》、《2012年度央企网络声誉研究报告》、《2012年度企业家网络声誉报告》。中国企业、企业家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实践主体,他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社会也给予回馈,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拥有广泛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其一言一行都是舆情焦点,尤其是个人言论或行为会被放大,因此特别需要考虑由此引发的舆论风险。三大《报告》总结了2012年度中国企业、企业家在这些方面由于应对不当带来的舆论风险以及对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如张兰改国籍事件使其多年积累的个人信誉坍塌,归真堂上市预期破灭等。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企业、企业家应加强舆情应对能力,既能发挥榜样的力量又能提高美誉度,同时应该洞悉新媒体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在负面舆情发生时,要主动公开事情发展现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在进展过程中,要设置沟通平台,畅通民意并随时解答。三大《报告》都是基于2012年的所有相关舆情数据,由多位舆情分析师运用一套较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工作方法、分析流程和应用技术完成了相关工作。《报告》除了提供专业数据之外,还总结了各自的舆情事件、传播特点、应对效果,以及专业分析师给出的应对建议。这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相关专业研究团队推出的重点研究报告,今后研究报告将以季报、半年报、年报的形式陆续发布。《2012年央企网络声誉管理研究报告》央企负面舆情“微时代”到来《2012年央企网络声誉管理研究报告》从央企正面传播效果、央企负面网络舆情态势、央企舆情风险及央企舆情应对能力等四方面内容对2012年央企网络舆情状况进行梳理,以2012年央企23个正面热点事件为样本分析得出,在央企网络正面舆情传播方面,媒体较多关注央企科技研发、外企合作、工程建设、境外投资四类话题。同时,能源行业央企正面事件占比最大。在负面舆情方面共选取了151个热点事件为样本,分析了央企2012年的舆情变化态势、舆情风险类型的变化与负面舆情处置能力。负面舆情源头多元、微时代到来舆情演变快速化、舆情发展存在突变风险、负面舆情关联社会敏感话题等均成为2012年央企负面舆情的特点。通过对应对时效、信息发布、应对技巧、态度、声誉修复等指标的评估,得出央企负面舆情应对能力特点:放弃话语权、反应速度慢、新闻发言人回应负面舆情几率偏低、普遍不重视第三方机构的声援。这些都使得央国企在官方微博发展与运用情况远远滞后于中央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微博,央企是微博场域的沉默者与自媒体的落伍者。另外《报告》对2013年央企可能面临的舆情压力做出预判,可能面临的舆情压力有:1.央企向非主业进军以及民企遭遇“玻璃门”问题,可能带来舆论对国进民退的批评;2.物价上涨的压力可能进一步强化舆论对央企社会责任的批评;3.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以及所出现的巨额亏损,可能引起舆论对央企竞争力的质疑;4.收入分配改革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可能加重舆论对央企薪酬福利及高消费问题的抵触情绪,加重普通网民群体与央企利益群体之间的情感断裂;5.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在提振民众预期的同时,也可能将央企贪腐、高管作风及工程项目违规等问题置于更严厉的网络舆论监督之中。《2012年企业网络舆情报告》微博时代名人成企业负面舆情的“核按钮”《2012年企业网络舆情报告》通过对行业分布、企业性质分布、全年舆情走势、舆情事件类型等方面分析得出2012年企业舆情特点,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微博时代名人成了负面舆情的核按钮:如马伊利文章对家乐福油鱼冒充鳕鱼事件等。通过对80个负面舆情事件的分析,《报告》对企业舆情传播特征、企业危机舆情应对特点等进行了梳理,指出2012年企业负面舆情具有明显的行业区别。企业负面舆情的不断曝出,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如“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健康元地沟油事件”和“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三大舆情事件均波及到所在行业及其相关行业。此外,企业高管、领导成为企业舆情爆发的源头之一。“万科董事长王石婚变”、“中石化河南一处长涉‘艳照门’”以及“修正药业深陷毒胶囊”受到较多关注,使得相关企业陷入舆论风波。《报告》对企业危机舆情事件的应对进行研究得出,在80个热点事件中,有64个事件有企业回应,回应率为80%,但仅有30%的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危机舆情应对。企业应对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外企、国企、民企、央企,与外企相比,央企的危机舆情处置能力在应对时效、应对态度和应对技巧等方面需要提升,如武钢砸390亿养猪种菜引争议等事件,企业在3天后才给予正式回应。《2012年度企业家网络声誉报告》因言不当惹风波,应贴近主流民意根据2012年全年的监测数据,《2012年度企业家网络声誉报告》从企业家行业分布、企业家舆情话题分布、企业家舆情话题正负面情况、企业家所在企业属性分布等角度进行了总结归纳。梳理了2012年度382个企业家相关热点事件,并根据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个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热度排名前20位的企业家及其热点事件。如李开复微博倡议抵制《非你莫属》、刘强东挑起的“电商大战”、张兰改国籍事件、归真堂因言不当引发社会抵制等舆情热度事件,这些事件由于牵扯公众利益、道德争议引发广泛的社会参与讨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报告》对2012年度企业家言论、事件做了相关总结,企业家因卷入热点事件舆论风波而“名声大噪”的事例比比皆是:刘自力回应三公消费禁喝茅台、张志鋆回应“活熊取胆”等事件曾引发舆论热议。企业家在应对企业舆情危机时言行稍有不慎,很容易使舆论压力转向企业家自身,上述事件中,企业家的回应更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时间,企业家个人行为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公众在事件之外的又一看点。《报告》认为,企业家建言社会民生、提出贴近主流民意的观点,容易获得来自网民舆论场的感性支持,有利于企业家美誉度的提升。2012年宗庆后等企业家均在社会热点问题上有所建树,宗庆后在两会期间的11份议案,内容涉及房地产调控、食品安全、城市发展、商超零售乱收费等民生问题,每项提议都从民本出发,得到舆论高度赞扬。1366275480000责编:chenchong人民网136627548000011[]{"email":"chenchong@huanqiu.com","name":"chenchong"}
原标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中国企业舆情三大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依据2012年以来围绕着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所发生的重大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于2013年4月18日推出三大《年报》,分别是《2012年度企业网络舆情报告》、《2012年度央企网络声誉研究报告》、《2012年度企业家网络声誉报告》。中国企业、企业家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实践主体,他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社会也给予回馈,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拥有广泛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其一言一行都是舆情焦点,尤其是个人言论或行为会被放大,因此特别需要考虑由此引发的舆论风险。三大《报告》总结了2012年度中国企业、企业家在这些方面由于应对不当带来的舆论风险以及对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如张兰改国籍事件使其多年积累的个人信誉坍塌,归真堂上市预期破灭等。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企业、企业家应加强舆情应对能力,既能发挥榜样的力量又能提高美誉度,同时应该洞悉新媒体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在负面舆情发生时,要主动公开事情发展现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在进展过程中,要设置沟通平台,畅通民意并随时解答。三大《报告》都是基于2012年的所有相关舆情数据,由多位舆情分析师运用一套较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工作方法、分析流程和应用技术完成了相关工作。《报告》除了提供专业数据之外,还总结了各自的舆情事件、传播特点、应对效果,以及专业分析师给出的应对建议。这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相关专业研究团队推出的重点研究报告,今后研究报告将以季报、半年报、年报的形式陆续发布。《2012年央企网络声誉管理研究报告》央企负面舆情“微时代”到来《2012年央企网络声誉管理研究报告》从央企正面传播效果、央企负面网络舆情态势、央企舆情风险及央企舆情应对能力等四方面内容对2012年央企网络舆情状况进行梳理,以2012年央企23个正面热点事件为样本分析得出,在央企网络正面舆情传播方面,媒体较多关注央企科技研发、外企合作、工程建设、境外投资四类话题。同时,能源行业央企正面事件占比最大。在负面舆情方面共选取了151个热点事件为样本,分析了央企2012年的舆情变化态势、舆情风险类型的变化与负面舆情处置能力。负面舆情源头多元、微时代到来舆情演变快速化、舆情发展存在突变风险、负面舆情关联社会敏感话题等均成为2012年央企负面舆情的特点。通过对应对时效、信息发布、应对技巧、态度、声誉修复等指标的评估,得出央企负面舆情应对能力特点:放弃话语权、反应速度慢、新闻发言人回应负面舆情几率偏低、普遍不重视第三方机构的声援。这些都使得央国企在官方微博发展与运用情况远远滞后于中央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微博,央企是微博场域的沉默者与自媒体的落伍者。另外《报告》对2013年央企可能面临的舆情压力做出预判,可能面临的舆情压力有:1.央企向非主业进军以及民企遭遇“玻璃门”问题,可能带来舆论对国进民退的批评;2.物价上涨的压力可能进一步强化舆论对央企社会责任的批评;3.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以及所出现的巨额亏损,可能引起舆论对央企竞争力的质疑;4.收入分配改革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可能加重舆论对央企薪酬福利及高消费问题的抵触情绪,加重普通网民群体与央企利益群体之间的情感断裂;5.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在提振民众预期的同时,也可能将央企贪腐、高管作风及工程项目违规等问题置于更严厉的网络舆论监督之中。《2012年企业网络舆情报告》微博时代名人成企业负面舆情的“核按钮”《2012年企业网络舆情报告》通过对行业分布、企业性质分布、全年舆情走势、舆情事件类型等方面分析得出2012年企业舆情特点,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微博时代名人成了负面舆情的核按钮:如马伊利文章对家乐福油鱼冒充鳕鱼事件等。通过对80个负面舆情事件的分析,《报告》对企业舆情传播特征、企业危机舆情应对特点等进行了梳理,指出2012年企业负面舆情具有明显的行业区别。企业负面舆情的不断曝出,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如“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健康元地沟油事件”和“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三大舆情事件均波及到所在行业及其相关行业。此外,企业高管、领导成为企业舆情爆发的源头之一。“万科董事长王石婚变”、“中石化河南一处长涉‘艳照门’”以及“修正药业深陷毒胶囊”受到较多关注,使得相关企业陷入舆论风波。《报告》对企业危机舆情事件的应对进行研究得出,在80个热点事件中,有64个事件有企业回应,回应率为80%,但仅有30%的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危机舆情应对。企业应对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外企、国企、民企、央企,与外企相比,央企的危机舆情处置能力在应对时效、应对态度和应对技巧等方面需要提升,如武钢砸390亿养猪种菜引争议等事件,企业在3天后才给予正式回应。《2012年度企业家网络声誉报告》因言不当惹风波,应贴近主流民意根据2012年全年的监测数据,《2012年度企业家网络声誉报告》从企业家行业分布、企业家舆情话题分布、企业家舆情话题正负面情况、企业家所在企业属性分布等角度进行了总结归纳。梳理了2012年度382个企业家相关热点事件,并根据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个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热度排名前20位的企业家及其热点事件。如李开复微博倡议抵制《非你莫属》、刘强东挑起的“电商大战”、张兰改国籍事件、归真堂因言不当引发社会抵制等舆情热度事件,这些事件由于牵扯公众利益、道德争议引发广泛的社会参与讨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报告》对2012年度企业家言论、事件做了相关总结,企业家因卷入热点事件舆论风波而“名声大噪”的事例比比皆是:刘自力回应三公消费禁喝茅台、张志鋆回应“活熊取胆”等事件曾引发舆论热议。企业家在应对企业舆情危机时言行稍有不慎,很容易使舆论压力转向企业家自身,上述事件中,企业家的回应更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时间,企业家个人行为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公众在事件之外的又一看点。《报告》认为,企业家建言社会民生、提出贴近主流民意的观点,容易获得来自网民舆论场的感性支持,有利于企业家美誉度的提升。2012年宗庆后等企业家均在社会热点问题上有所建树,宗庆后在两会期间的11份议案,内容涉及房地产调控、食品安全、城市发展、商超零售乱收费等民生问题,每项提议都从民本出发,得到舆论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