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IUtI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缅甸内战中国在缅甸这些投资可能受影响/e3pmh1hmp/e3pmh28kq[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缅甸虽不是核心节点,却也是局部重要节点。腾讯财经综合报道,缅军内战升级,流弹落在云南省境内,造成5人死亡, 9人受伤。但也正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正在布局一带一路、亚投行等“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不得不警惕政治黑天鹅风险。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与“一带一路”战略配套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这两个配套战略,是要将“一带一路”战略从陆上联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缅甸虽不是核心节点,却也是局部重要节点。 同时,中国又先后规划了近10条油气主要油气运输线路,包括中缅油气管线、中哈油气管线、中土油气管线、巴基斯坦石油管线、东南亚运输线路、南海海上运输线路、非洲油气运输线路和中东油气运输管线、北线(从中哈边境、从中俄边境等进口)。在这些油气管线的规划中,中缅油气管线就是其中重要布局之一。但自2012年缅甸修改外国投资法后,中国对缅甸的投资直线下滑。在2013财政年度(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中国对缅甸的直接投资骤减至2012财政年度的10%以下。2013年中国在缅甸全年投资额在2000万美元上下,锐减至2012财政年度(约4亿美元)的1/20,与高峰时期的2010财政年度(约82亿美元)相比,还不到1%。在投资额排名上,中国4年来首次让出第一宝座,跌至10名左右。且中缅密松大坝工程和中缅合资的莱比塘铜矿项目被叫停,中缅皎漂-昆明铁路工程计划被取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投资室副主任王永中即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应警惕政治黑天鹅风险。缅甸正在打开国门推进民主改革拥抱各国投资在所难免首先,从缅甸角度考虑,国家体量较小,在大国博弈间往往左右逢源,虽历史与中国交好,但也始终在谋求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如有评论称,搁置密松水电站就是因为要迎合美国,并以此获得201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资格和新政权国际合法性的重大举措。中缅铁路搁浅也是为迎合日本。且就地缘政治环境来说,缅甸现在具有相当好的后发优势。它在印度和中国两个大国之间,同时依托东南亚国家这个广阔的市场。外交关系处理得好的话,缅甸可以左右逢源。其次,缅甸开启自由化大门。缅甸在上世纪长达50多年的历史上由军政府统治,也长期受西方制裁,所以市场上能买到的产品几乎都来自中国制造。但在2011年吴登盛上台后才恢复文官统治,并推动民主化进程。缅甸政策指针逐步摆向中立,原来军政府亲中时期签订的密松项目出现一些问题也就不足为奇。最后,从国际环境看,企业在缅甸的进退背后也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在密松大坝项目受到争议时,日本加大了对缅甸的投资力度。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去年在访问缅甸时表示,将再向缅甸提供约8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的无偿资金援助,用于完善以缅甸最大城市仰光为中心的铁路运行监控系统及医院引进最新医疗设备。中企在缅投资还需改善投资结构“能源原材料投资并不受当地欢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员宋清润表示,企业在进入缅甸之前,一定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选择当地正在鼓励的项目,避免“撞枪口”,投资缅方正在考虑减缓发展的项目。此外,中国企业还需改变投资结构。“能源、原材料领域并不受当地人欢迎,也容易引发环境问题”。中国企业要注意民意,投资缅甸正在鼓励发展的电信、纺织、制鞋、饮料、养殖等领域,“这些行业既能赚钱又能增加当地就业。”同时,王永中建议,可以考虑形成战略联盟,不排除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合作出海。比如中缅油气管道没有出现密松那样风险,其中一个原因或许因为这是一个“四国六方”的投资项目,包括中国、缅甸、印度和韩国,在出现重大政治风险是时能获得多国联合支持。近年中国在缅甸投资与进展梳理中缅油气管道:2008年12月,中石油与缅甸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公司、韩国大宇国际集团公司签署三方协议。协议规定,缅甸每年将向中国出口4亿立方英尺(约1133万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期限长达30年。至此,中缅围绕油气管道铺设和天然气资源交易的谈判基本达成。2009年中缅再次签署3个协议,确定由中石油建设中缅油气管道。2013年5月30日,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从此中国进口能源不必受制于马六甲海峡。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虽经艰难谈判,但最终按计划完成,不过其他项目并未有中缅油气项目般顺利。密松水电站:2009年底,由中国电力投资公司和缅甸国家电力公司及缅甸亚洲国际集团合作建造的密松大坝水电站开工,但在2011年9月,缅甸总统吴登盛为“顺从民意”叫停该项目。吴登盛表示,密松电站项目可能会“破坏密松的自然景观……气候变化造成的大坝坍塌也会损害电站附近和下游居民的生计”,“缅甸政府是民选政府,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人民的意愿,我们有义务把重点放在解决人民的担忧和顾虑上。”此前,有缅甸舆论宣称水电站会破坏当地环境,建成后年发电量的90%都会出口到中国。缅甸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总投资36亿美金、已完成投资20余亿美元,分析称,搁置以后,已投资的20多亿美金可能打水漂。莱比塘铜矿:2012年,由中国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和缅甸联邦经济控股公司合资的缅甸莱比塘铜矿开工,投资10多亿美元,后因抗议事件被迫停工两个多月,中国企业造成每月200万美元的损失。后在缅甸政府城里的执行委员会调查后,莱比塘铜矿有序复工。中缅铁路:2011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与缅甸铁道运输部签署中缅胶漂-昆明铁路工程备忘录,但在2014年7月21日,缅甸铁道部发布消息,搁浅该项目。该工程原计划投资200亿美元,2015年前建成,中方负责筹措大部分资金,相应拥有50年运营权。(腾讯财经综合)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1426615165000责编:千帆腾讯财经1426615165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缅甸虽不是核心节点,却也是局部重要节点。腾讯财经综合报道,缅军内战升级,流弹落在云南省境内,造成5人死亡, 9人受伤。但也正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正在布局一带一路、亚投行等“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不得不警惕政治黑天鹅风险。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与“一带一路”战略配套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这两个配套战略,是要将“一带一路”战略从陆上联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缅甸虽不是核心节点,却也是局部重要节点。 同时,中国又先后规划了近10条油气主要油气运输线路,包括中缅油气管线、中哈油气管线、中土油气管线、巴基斯坦石油管线、东南亚运输线路、南海海上运输线路、非洲油气运输线路和中东油气运输管线、北线(从中哈边境、从中俄边境等进口)。在这些油气管线的规划中,中缅油气管线就是其中重要布局之一。但自2012年缅甸修改外国投资法后,中国对缅甸的投资直线下滑。在2013财政年度(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中国对缅甸的直接投资骤减至2012财政年度的10%以下。2013年中国在缅甸全年投资额在2000万美元上下,锐减至2012财政年度(约4亿美元)的1/20,与高峰时期的2010财政年度(约82亿美元)相比,还不到1%。在投资额排名上,中国4年来首次让出第一宝座,跌至10名左右。且中缅密松大坝工程和中缅合资的莱比塘铜矿项目被叫停,中缅皎漂-昆明铁路工程计划被取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投资室副主任王永中即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应警惕政治黑天鹅风险。缅甸正在打开国门推进民主改革拥抱各国投资在所难免首先,从缅甸角度考虑,国家体量较小,在大国博弈间往往左右逢源,虽历史与中国交好,但也始终在谋求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如有评论称,搁置密松水电站就是因为要迎合美国,并以此获得201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资格和新政权国际合法性的重大举措。中缅铁路搁浅也是为迎合日本。且就地缘政治环境来说,缅甸现在具有相当好的后发优势。它在印度和中国两个大国之间,同时依托东南亚国家这个广阔的市场。外交关系处理得好的话,缅甸可以左右逢源。其次,缅甸开启自由化大门。缅甸在上世纪长达50多年的历史上由军政府统治,也长期受西方制裁,所以市场上能买到的产品几乎都来自中国制造。但在2011年吴登盛上台后才恢复文官统治,并推动民主化进程。缅甸政策指针逐步摆向中立,原来军政府亲中时期签订的密松项目出现一些问题也就不足为奇。最后,从国际环境看,企业在缅甸的进退背后也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在密松大坝项目受到争议时,日本加大了对缅甸的投资力度。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去年在访问缅甸时表示,将再向缅甸提供约8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的无偿资金援助,用于完善以缅甸最大城市仰光为中心的铁路运行监控系统及医院引进最新医疗设备。中企在缅投资还需改善投资结构“能源原材料投资并不受当地欢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员宋清润表示,企业在进入缅甸之前,一定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选择当地正在鼓励的项目,避免“撞枪口”,投资缅方正在考虑减缓发展的项目。此外,中国企业还需改变投资结构。“能源、原材料领域并不受当地人欢迎,也容易引发环境问题”。中国企业要注意民意,投资缅甸正在鼓励发展的电信、纺织、制鞋、饮料、养殖等领域,“这些行业既能赚钱又能增加当地就业。”同时,王永中建议,可以考虑形成战略联盟,不排除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合作出海。比如中缅油气管道没有出现密松那样风险,其中一个原因或许因为这是一个“四国六方”的投资项目,包括中国、缅甸、印度和韩国,在出现重大政治风险是时能获得多国联合支持。近年中国在缅甸投资与进展梳理中缅油气管道:2008年12月,中石油与缅甸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公司、韩国大宇国际集团公司签署三方协议。协议规定,缅甸每年将向中国出口4亿立方英尺(约1133万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期限长达30年。至此,中缅围绕油气管道铺设和天然气资源交易的谈判基本达成。2009年中缅再次签署3个协议,确定由中石油建设中缅油气管道。2013年5月30日,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从此中国进口能源不必受制于马六甲海峡。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虽经艰难谈判,但最终按计划完成,不过其他项目并未有中缅油气项目般顺利。密松水电站:2009年底,由中国电力投资公司和缅甸国家电力公司及缅甸亚洲国际集团合作建造的密松大坝水电站开工,但在2011年9月,缅甸总统吴登盛为“顺从民意”叫停该项目。吴登盛表示,密松电站项目可能会“破坏密松的自然景观……气候变化造成的大坝坍塌也会损害电站附近和下游居民的生计”,“缅甸政府是民选政府,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人民的意愿,我们有义务把重点放在解决人民的担忧和顾虑上。”此前,有缅甸舆论宣称水电站会破坏当地环境,建成后年发电量的90%都会出口到中国。缅甸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总投资36亿美金、已完成投资20余亿美元,分析称,搁置以后,已投资的20多亿美金可能打水漂。莱比塘铜矿:2012年,由中国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和缅甸联邦经济控股公司合资的缅甸莱比塘铜矿开工,投资10多亿美元,后因抗议事件被迫停工两个多月,中国企业造成每月200万美元的损失。后在缅甸政府城里的执行委员会调查后,莱比塘铜矿有序复工。中缅铁路:2011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与缅甸铁道运输部签署中缅胶漂-昆明铁路工程备忘录,但在2014年7月21日,缅甸铁道部发布消息,搁浅该项目。该工程原计划投资200亿美元,2015年前建成,中方负责筹措大部分资金,相应拥有50年运营权。(腾讯财经综合)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