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L4ve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诈骗短信再出新花样 盘点13种常见手法/e3pmh1hmp/e3pmh28kq原标题: 一周生活秀:诈骗短信再出新花样 盘点13种常见手法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秀场,我们身在其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中新网生活频道的“一周生活秀”,旨在盘点一周以来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领域里的新闻事件、趣闻乐事、热点话题、争议争论。力求深度发掘,无一遗漏,全面展示。中新网5月16日电(生活频道 蒋妍)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据统计,仅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40余万起,群众损失高达百亿元。电信诈骗主要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几类途径实施,市民群众接到可疑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时要警惕,不轻信、不回拨、不转账。本周“一周生活秀”带你了解几个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和甄别方法。5月11日 《哈尔滨日报》:“积分兑现”新型诈骗 到底是“10086”还是“I0086”可得瞅准 上周五,市民小李收到一条积分兑现的短信,依据内容,小李登录网站办理兑现现金的业务。结果几分钟后,小李银行卡里的4000多元钱就不翼而飞了。小李收到的短信,看似来自移动公司“10086”,内容为“话费积分可兑换183.39元!即日将过期,请立即登录移动商城wap.I0086nk.cn,激活领取。”误认短信来自正规渠道,小李没多想便登录网站,并按照要求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准备兑现金额并转账。谁知,“积分兑现”业务还没办完,小李就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称其卡内的4000多元已被全部转走。小李一惊,连忙向道里公安分局工程派出所报案。民警武跃鑫介绍,经移动公司证实,该公司并没有开展积分兑现活动。根据近期时有发生的类似案件判断,这应该是一种全新的电信诈骗。骗子通过侵入网络,以“10086”之名随机发送短信,诱惑市民登录“wap.I0086nk.cn”、“wap.I0086yuz.com”等类似移动商城(wap.jf.10086.cn)的木马网址,并要求输入个人银行卡号和密码。此时,只要市民泄露个人信息,木马程序会立即将卡内的钱转走。据了解,相关案件已被立案并在侦查中。民警提示,无论市民收到何种短信或网络信息,只要涉及个人信息都要认真核实,必要时可求助警方辩明真假,以防上当。5月12日 《南宁晚报》:航班“改签”短信骗走3万元 警方提醒勿轻信相关信息近日,“90后”大学生小杨在准备从南宁返回长沙当天突然收到航班改签短信。由于内容与自己航班信息一致,小杨深信不疑,就根据提示操作“改签”,没想到银行卡里3.2万余元被转走。小杨到底是如何陷入圈套的?经记者调查了解,发现骗子实施诈骗分为三步,层层诱导受害者“自主”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到骗子手上。目前,南湖派出所已介入调查。5月6日晚,“90后”大学生小杨从长沙来到南宁亲戚家游玩,由于有事急着赶回长沙,便托亲戚在网上订购一张10日晚南宁飞长沙价值350元的特价机票。10日下午5时许,小杨突然收到0085256265173发来的一条短信:“尊敬的某某旅客您好!您预订的HU7688航班,因故取消,如需办理退票、改签手续请联系客服电话4006915582”。小杨一看,短信讲的航班正是自己几天前在网上订的航班。“这趟航班是属于海南航空的,他们上午11时许已经发短信告知我航班延误。所以当我看到改签的短信后,便立即和短信上的客服电话联系。”小杨告诉记者。电话接通后,自称客服的人员告诉小杨,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航班取消了,可以办理改签,不过要交20元手续费。小杨并未怀疑“改签交费”的规矩,当即要求办理。“客服人员”表示,交手续费需刘先生提供银行账号,由公司操作。当时小杨与亲戚都在金湖路一家KTV唱歌,由于自己的银行卡没钱,小杨只好求助于亲戚。亲戚张阿姨就将一张内含3万多元存款的工商银行卡借给他。几分钟后,小杨再次接到“客服”电话:“我们帮您办好了改签,一会儿您的手机会收到一条验证信息,您将验证码告诉我,确认改签信息即可。”果然,不到一分钟,小杨就收到银行发来的验证码,便打电话告诉了“客服”。随后,小杨被告知改签手续已经办理成功。然而,此时张阿姨的手机上却传来一条让其震惊不已的短信:银行卡里的3.2万余元被转走!张阿姨立刻打电话询问小杨,小杨否认是自己转走的。小杨想事情是不是弄错了便联系“客服”,“客服”却告诉他提供另一张银行卡账号进行同样操作就会把钱退给他。这时,小杨才意识到遭遇了骗子。小杨赶紧与亲戚赶到南湖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民警告诉小杨,就在他们报案前不久,也有一名与小杨情况一样的受害者前来报案,这名受害者被骗了13万余元。目前,南湖派出所已介入调查。针对此类骗局,警方提醒市民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甄别航空公司网站和客服电话。要仔细甄别正规航空公司网站域名。买机票应到航空公司授权的售票点购买。2.航空公司的现金业务不会到ATM操作。只要涉及现金业务,航空公司不会要求乘客到ATM转账,更不会要求把金额转账到个人账户。3.ATM不具备银行验证功能。凡是以种种借口要求使用银行卡插入ATM“验证账户安全”“远端保全措施”“开通网上银行”“安全认证”等目的,即可认定是诈骗,不要轻信上当。4.任何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权询问用户的银行卡、账户密码。国家法律规定,司法机关在办案中不会通过电话了解群众存款等隐私情况,如果涉及办案,必须当面出具工作证件及相关法律文书,当面进行询问。5月13日 《羊城晚报》:警察蜀黍盘点13种常见电信诈骗手法1、“猜猜我是谁”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熟人,在电话中让事主猜猜他是谁,当事主报出相识之人的姓名后即予承认,随即谎称近期将来看望事主,然后再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等被公安机关抓获需付保证金等理由要求汇款。2、冒充亲友“汇钱救急”:接到所谓亲人或朋友的电话、短信,谎称其犯罪被抓、生病或车祸住院、甚至遭绑架等,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3、冒充房东:诈骗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后方知受骗。4、钓鱼网站:一是诈骗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事主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不翼而飞;二是诈骗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犯罪。5、QQ盗号: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首先窃取他人QQ号及截取视频,而后在该QQ号的好友名单里物色诈骗对象,再冒充该QQ号的主人,以各种理由向诈骗对象提出借钱、汇款等要求,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或到银行汇款等方式进行诈骗。6、虚构中奖:诈骗分子随机向手机用户或在互联网上发送中奖信息。一旦用户拨打“兑奖热线”,诈骗分子即以需先交“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种种借口让用户汇款来骗取钱财。7、引诱短信:收到“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还未汇款吧,账号已改为××××”、“钱请还至账号××××”等内容短信,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而按要求汇款。8、征婚交友:诈骗分子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其条件相对优越的征婚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在电话沟通中,以甜言蜜语迷惑事主,之后伺机骗财。9、网络招工:短信内容为“高薪招聘公关先生、公关小姐、特别陪护”等,要求事主前往指定酒店面试。当事主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诈骗分子不露面,声称事主已通过面试,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的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开始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10、电话推销:一是诈骗分子群发短信,内容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品牌车(桑塔纳、本田、奥迪、帕萨特等)廉价出售,电话×××”等,谎称有各种海关罚没的走私物品,可低价出售,以交定金、托运费等名义诈骗钱财。二是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布超低价出售二手车的信息,声称“见车付款”,以此骗取事主的信任,要求事主用汇款的方式付款,之后骗取事主家属的电话号码,并通过装在手机中的专用软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设定为事主的号码,再用该手机给事主家属打电话,谎称车已看好要求立即向指定账户汇款。事主家属信以为真,即向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汇款。11、办理信用卡:诈骗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刊登可办理高额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诈骗分子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形式要求事主连续转款。12、订票诈骗:诈骗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事主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13、淘宝刷信誉: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等消息。事主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5月14日 《检察日报》:机票“退改签”骗局缘何屡屡得逞“您订乘的航班因飞机故障取消,请及时与本公司联系,办理退票或者改签手续。”近两年来,在山东省济南市,一些准备乘飞机出行的市民在动身前常会收到这样一条“内容确凿”的短信。而一旦按照短信提供的“官方电话”进行退票或改签后,这些乘客银行卡里的钱便会不翼而飞。近日,济南市历城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特大民航旅客乘机信息泄露案。高强等18名被告人通过盗取旅客乘机信息,在网上出售获利,被该院以涉嫌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具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提起公诉。被害人李女士就曾在预订航班后、飞机起飞前遭遇了“骗局”。当她收到以“400”开头的号码发来的机票改签短信后,信以为真,按照“400”电话所指示的步骤,通过网银交纳了改签费,结果银行卡上的钱不见了。李女士的遭遇不是个案。公安机关调查发现,山航、国航、东航、南航等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均遇到过乘客信息被泄露、乘客由此被诈骗的情况。近年,山航受理旅客个人信息遭泄露的投诉数量增多,最高时一天达到400余次。根据客户投诉和被害人报案,相关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段是:不法分子在被害人购票后,发送虚假“退改签”短信,让被害人交纳改签费;指示被害人通过网银或者ATM机操作,以未收到款项为由要求被害人不断换卡操作,并输入验证码进行转账;获取被害人信用卡号及所捆绑的手机号码等,再通过克隆信用卡套现。由于该起民航旅客乘机信息泄露案涉案人员众多,且证据容易灭失,历城区检察院提前派员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经分析研判,办案人员发现此案包含侵入系统、信息泄露、倒卖信息等主要环节,每个环节分工明确。办案人员最终确定以“侵入系统”和“倒卖信息”两个环节为切入点,一边侦查,一边从源头控制信息的传播和案件的发展态势。经过半年多的侦查,办案人员查清了泄露乘客信息的几个源头,随即将相关人员控制,包括负责管理乘客信息的航空公司职工高强、刘明、孙林等人,查获了10余个泄露在外的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的原始账号,并将上述账号通报有关单位,及时对账号进行了查封、冻结。通过一系列的防范工作,航空公司接到的信息泄露投诉大幅减少。2014年9月,历城区公安分局将已到案的18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具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移送审查起诉。据参与办案的历城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是面向航空公司、机场、机票销售代理等机构,提供航空客运、机场旅客处理等业务的信息平台。此案被告人侵入的是该系统内的航班控制系统B系统,里面有中国大陆大部分商营航空公司及澳门航空公司的乘客航班、价格、身份等具体信息。被告人高强本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某航空公司工作期间,掌握了B系统账号,并将B系统账号在公司内部网络服务器上进行配置,最终使没有经过公司授权的人也可以访问、查询B系统相关数据信息。取得这一技术“突破”后,高强将B系统账号卖给了另外5人,获利20余万元。被告人孙林是个80后,所学也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后在某航空公司任办公室行政助理,具有配置管理员权限。2010年5月,孙林将B系统信息进行倒卖,获利数万元。被告人刘明,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就职于某航空公司下属单位,在申请到B系统账号后,将账号倒卖给他人。“18名被告人中,4名70后,13名80后,1名90后,有9人系大专以上学历。新型网络犯罪正趋于低龄化、智能化,被告人普遍高知化。”检察官告诉记者,被告人高强、孙林、刘明供职于3家不同的航空公司,他们分别将掌握的B系统信息倒卖给多人,有的还将账号进行放大后对外租售,最高时对外销售过1000余个账号,获利几十万元。还有些被告人每天通过提取数以千计的乘客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每条加价5元至10元后再次倒卖,非法获利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速发展,计算机系统容易被侵入,个人信息资料也容易遭泄露,这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办案检察官介绍,在这起特大民航旅客乘机信息泄露案中,犯罪分子盗取旅客乘机信息,在网上出售获利,是针对民航信息安全的新型犯罪。这类案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隐蔽性,为侦查取证增加了很大难度。同时,被倒卖的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后,直接导致诈骗等其他案件的发生。窃取、倒卖民航旅客信息的行为给民航系统的工作带来困扰,更给被害人造成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结合此类新型网络犯罪的特点,历下区检察院及时向民航系统发出了检察建议:提高职工责任心;加强道德法治教育,特别是注重年轻人、重要岗位人员的强化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保密制度,加强保密纪律,重要岗位要形成链条,由多人把关,严防信息外泄。同时,检察官还提醒广大乘客,在收到有关“退改签”的短信后,一定要认真冷静地核实来源,查询短信中的客服号码是否与航空公司官方网站公布的客服号码一致。也可以直接与航空公司客服联系核实,或者找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确认,尽量不要通过网银、自助取款机等盲目转账、汇款。5月14日 《天津日报》:诈骗短信再出新花样 警方提醒:谨防“激将法”“我是你老公的女朋友,我爱上了你老公,不信,这里有我和他的照片,你自己去看吧。地址……”看到这样的短信,如果点击链接,就会进入钓鱼网站,机主的银行卡号、密码就可能被套取。河西警方提醒市民,谨防上当,这是骗子的“激将”新伎俩。当人们对电信诈骗开始警觉的时候,骗子便“创新”手段,运用心理学,利用人们瞬间的不理智,把个人信息套走。前不久,一位网友反映,他收到一条短信,称:“之前去旅游的照片弄好了,其他人已经收到,你去看看。”后面附上一个网址链接。该网友疑惑,自己“五一”没出门旅游啊,哪来的照片呢?根据鉴定,打开该链接后会自动下载一个名为“相册”的恶意程序,而“相册”的APP不能正常使用,也不存在所谓的旅游照片。该恶意程序会诱导手机用户激活设备管理器,避免用户正常卸载,手机用户“激活”后恶意程序就会隐藏图标,潜伏在中招手机中。该恶意程序会窃取手机中的短信、联系人信息并发送到指定邮箱。恶意程序制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受害者的联系人信息,进而通过冒充亲友的方式继续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诈骗信息,甚至有可能进行精准诈骗。公安部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国通讯信息诈骗案件从10万起激增至40万起,年均增长超过30%。2014年因通讯信息诈骗导致的公众损失达100多亿元。为此,公安河西分局提醒广大居民遇到此类短息,一定小心谨慎,不可点击其提供的网址链接。如果万一点击进去了,应向所有通讯录中的朋友、同事发出预警通报;立即关机,并重装系统;如果手机关联支付宝、银行卡的,在非本手机操作的前提下,立即更改密码。(中新网生活频道)1431745450000责编:千帆中国新闻网1431745450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原标题: 一周生活秀:诈骗短信再出新花样 盘点13种常见手法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秀场,我们身在其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中新网生活频道的“一周生活秀”,旨在盘点一周以来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领域里的新闻事件、趣闻乐事、热点话题、争议争论。力求深度发掘,无一遗漏,全面展示。中新网5月16日电(生活频道 蒋妍)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据统计,仅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40余万起,群众损失高达百亿元。电信诈骗主要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几类途径实施,市民群众接到可疑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时要警惕,不轻信、不回拨、不转账。本周“一周生活秀”带你了解几个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和甄别方法。5月11日 《哈尔滨日报》:“积分兑现”新型诈骗 到底是“10086”还是“I0086”可得瞅准 上周五,市民小李收到一条积分兑现的短信,依据内容,小李登录网站办理兑现现金的业务。结果几分钟后,小李银行卡里的4000多元钱就不翼而飞了。小李收到的短信,看似来自移动公司“10086”,内容为“话费积分可兑换183.39元!即日将过期,请立即登录移动商城wap.I0086nk.cn,激活领取。”误认短信来自正规渠道,小李没多想便登录网站,并按照要求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准备兑现金额并转账。谁知,“积分兑现”业务还没办完,小李就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称其卡内的4000多元已被全部转走。小李一惊,连忙向道里公安分局工程派出所报案。民警武跃鑫介绍,经移动公司证实,该公司并没有开展积分兑现活动。根据近期时有发生的类似案件判断,这应该是一种全新的电信诈骗。骗子通过侵入网络,以“10086”之名随机发送短信,诱惑市民登录“wap.I0086nk.cn”、“wap.I0086yuz.com”等类似移动商城(wap.jf.10086.cn)的木马网址,并要求输入个人银行卡号和密码。此时,只要市民泄露个人信息,木马程序会立即将卡内的钱转走。据了解,相关案件已被立案并在侦查中。民警提示,无论市民收到何种短信或网络信息,只要涉及个人信息都要认真核实,必要时可求助警方辩明真假,以防上当。5月12日 《南宁晚报》:航班“改签”短信骗走3万元 警方提醒勿轻信相关信息近日,“90后”大学生小杨在准备从南宁返回长沙当天突然收到航班改签短信。由于内容与自己航班信息一致,小杨深信不疑,就根据提示操作“改签”,没想到银行卡里3.2万余元被转走。小杨到底是如何陷入圈套的?经记者调查了解,发现骗子实施诈骗分为三步,层层诱导受害者“自主”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到骗子手上。目前,南湖派出所已介入调查。5月6日晚,“90后”大学生小杨从长沙来到南宁亲戚家游玩,由于有事急着赶回长沙,便托亲戚在网上订购一张10日晚南宁飞长沙价值350元的特价机票。10日下午5时许,小杨突然收到0085256265173发来的一条短信:“尊敬的某某旅客您好!您预订的HU7688航班,因故取消,如需办理退票、改签手续请联系客服电话4006915582”。小杨一看,短信讲的航班正是自己几天前在网上订的航班。“这趟航班是属于海南航空的,他们上午11时许已经发短信告知我航班延误。所以当我看到改签的短信后,便立即和短信上的客服电话联系。”小杨告诉记者。电话接通后,自称客服的人员告诉小杨,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航班取消了,可以办理改签,不过要交20元手续费。小杨并未怀疑“改签交费”的规矩,当即要求办理。“客服人员”表示,交手续费需刘先生提供银行账号,由公司操作。当时小杨与亲戚都在金湖路一家KTV唱歌,由于自己的银行卡没钱,小杨只好求助于亲戚。亲戚张阿姨就将一张内含3万多元存款的工商银行卡借给他。几分钟后,小杨再次接到“客服”电话:“我们帮您办好了改签,一会儿您的手机会收到一条验证信息,您将验证码告诉我,确认改签信息即可。”果然,不到一分钟,小杨就收到银行发来的验证码,便打电话告诉了“客服”。随后,小杨被告知改签手续已经办理成功。然而,此时张阿姨的手机上却传来一条让其震惊不已的短信:银行卡里的3.2万余元被转走!张阿姨立刻打电话询问小杨,小杨否认是自己转走的。小杨想事情是不是弄错了便联系“客服”,“客服”却告诉他提供另一张银行卡账号进行同样操作就会把钱退给他。这时,小杨才意识到遭遇了骗子。小杨赶紧与亲戚赶到南湖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民警告诉小杨,就在他们报案前不久,也有一名与小杨情况一样的受害者前来报案,这名受害者被骗了13万余元。目前,南湖派出所已介入调查。针对此类骗局,警方提醒市民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甄别航空公司网站和客服电话。要仔细甄别正规航空公司网站域名。买机票应到航空公司授权的售票点购买。2.航空公司的现金业务不会到ATM操作。只要涉及现金业务,航空公司不会要求乘客到ATM转账,更不会要求把金额转账到个人账户。3.ATM不具备银行验证功能。凡是以种种借口要求使用银行卡插入ATM“验证账户安全”“远端保全措施”“开通网上银行”“安全认证”等目的,即可认定是诈骗,不要轻信上当。4.任何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权询问用户的银行卡、账户密码。国家法律规定,司法机关在办案中不会通过电话了解群众存款等隐私情况,如果涉及办案,必须当面出具工作证件及相关法律文书,当面进行询问。5月13日 《羊城晚报》:警察蜀黍盘点13种常见电信诈骗手法1、“猜猜我是谁”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熟人,在电话中让事主猜猜他是谁,当事主报出相识之人的姓名后即予承认,随即谎称近期将来看望事主,然后再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等被公安机关抓获需付保证金等理由要求汇款。2、冒充亲友“汇钱救急”:接到所谓亲人或朋友的电话、短信,谎称其犯罪被抓、生病或车祸住院、甚至遭绑架等,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3、冒充房东:诈骗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后方知受骗。4、钓鱼网站:一是诈骗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事主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不翼而飞;二是诈骗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犯罪。5、QQ盗号: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首先窃取他人QQ号及截取视频,而后在该QQ号的好友名单里物色诈骗对象,再冒充该QQ号的主人,以各种理由向诈骗对象提出借钱、汇款等要求,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或到银行汇款等方式进行诈骗。6、虚构中奖:诈骗分子随机向手机用户或在互联网上发送中奖信息。一旦用户拨打“兑奖热线”,诈骗分子即以需先交“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种种借口让用户汇款来骗取钱财。7、引诱短信:收到“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还未汇款吧,账号已改为××××”、“钱请还至账号××××”等内容短信,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而按要求汇款。8、征婚交友:诈骗分子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其条件相对优越的征婚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在电话沟通中,以甜言蜜语迷惑事主,之后伺机骗财。9、网络招工:短信内容为“高薪招聘公关先生、公关小姐、特别陪护”等,要求事主前往指定酒店面试。当事主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诈骗分子不露面,声称事主已通过面试,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的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开始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10、电话推销:一是诈骗分子群发短信,内容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品牌车(桑塔纳、本田、奥迪、帕萨特等)廉价出售,电话×××”等,谎称有各种海关罚没的走私物品,可低价出售,以交定金、托运费等名义诈骗钱财。二是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布超低价出售二手车的信息,声称“见车付款”,以此骗取事主的信任,要求事主用汇款的方式付款,之后骗取事主家属的电话号码,并通过装在手机中的专用软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设定为事主的号码,再用该手机给事主家属打电话,谎称车已看好要求立即向指定账户汇款。事主家属信以为真,即向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汇款。11、办理信用卡:诈骗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刊登可办理高额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诈骗分子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形式要求事主连续转款。12、订票诈骗:诈骗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事主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13、淘宝刷信誉: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等消息。事主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5月14日 《检察日报》:机票“退改签”骗局缘何屡屡得逞“您订乘的航班因飞机故障取消,请及时与本公司联系,办理退票或者改签手续。”近两年来,在山东省济南市,一些准备乘飞机出行的市民在动身前常会收到这样一条“内容确凿”的短信。而一旦按照短信提供的“官方电话”进行退票或改签后,这些乘客银行卡里的钱便会不翼而飞。近日,济南市历城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特大民航旅客乘机信息泄露案。高强等18名被告人通过盗取旅客乘机信息,在网上出售获利,被该院以涉嫌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具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提起公诉。被害人李女士就曾在预订航班后、飞机起飞前遭遇了“骗局”。当她收到以“400”开头的号码发来的机票改签短信后,信以为真,按照“400”电话所指示的步骤,通过网银交纳了改签费,结果银行卡上的钱不见了。李女士的遭遇不是个案。公安机关调查发现,山航、国航、东航、南航等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均遇到过乘客信息被泄露、乘客由此被诈骗的情况。近年,山航受理旅客个人信息遭泄露的投诉数量增多,最高时一天达到400余次。根据客户投诉和被害人报案,相关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段是:不法分子在被害人购票后,发送虚假“退改签”短信,让被害人交纳改签费;指示被害人通过网银或者ATM机操作,以未收到款项为由要求被害人不断换卡操作,并输入验证码进行转账;获取被害人信用卡号及所捆绑的手机号码等,再通过克隆信用卡套现。由于该起民航旅客乘机信息泄露案涉案人员众多,且证据容易灭失,历城区检察院提前派员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经分析研判,办案人员发现此案包含侵入系统、信息泄露、倒卖信息等主要环节,每个环节分工明确。办案人员最终确定以“侵入系统”和“倒卖信息”两个环节为切入点,一边侦查,一边从源头控制信息的传播和案件的发展态势。经过半年多的侦查,办案人员查清了泄露乘客信息的几个源头,随即将相关人员控制,包括负责管理乘客信息的航空公司职工高强、刘明、孙林等人,查获了10余个泄露在外的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的原始账号,并将上述账号通报有关单位,及时对账号进行了查封、冻结。通过一系列的防范工作,航空公司接到的信息泄露投诉大幅减少。2014年9月,历城区公安分局将已到案的18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具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移送审查起诉。据参与办案的历城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是面向航空公司、机场、机票销售代理等机构,提供航空客运、机场旅客处理等业务的信息平台。此案被告人侵入的是该系统内的航班控制系统B系统,里面有中国大陆大部分商营航空公司及澳门航空公司的乘客航班、价格、身份等具体信息。被告人高强本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某航空公司工作期间,掌握了B系统账号,并将B系统账号在公司内部网络服务器上进行配置,最终使没有经过公司授权的人也可以访问、查询B系统相关数据信息。取得这一技术“突破”后,高强将B系统账号卖给了另外5人,获利20余万元。被告人孙林是个80后,所学也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后在某航空公司任办公室行政助理,具有配置管理员权限。2010年5月,孙林将B系统信息进行倒卖,获利数万元。被告人刘明,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就职于某航空公司下属单位,在申请到B系统账号后,将账号倒卖给他人。“18名被告人中,4名70后,13名80后,1名90后,有9人系大专以上学历。新型网络犯罪正趋于低龄化、智能化,被告人普遍高知化。”检察官告诉记者,被告人高强、孙林、刘明供职于3家不同的航空公司,他们分别将掌握的B系统信息倒卖给多人,有的还将账号进行放大后对外租售,最高时对外销售过1000余个账号,获利几十万元。还有些被告人每天通过提取数以千计的乘客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每条加价5元至10元后再次倒卖,非法获利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速发展,计算机系统容易被侵入,个人信息资料也容易遭泄露,这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办案检察官介绍,在这起特大民航旅客乘机信息泄露案中,犯罪分子盗取旅客乘机信息,在网上出售获利,是针对民航信息安全的新型犯罪。这类案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隐蔽性,为侦查取证增加了很大难度。同时,被倒卖的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后,直接导致诈骗等其他案件的发生。窃取、倒卖民航旅客信息的行为给民航系统的工作带来困扰,更给被害人造成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结合此类新型网络犯罪的特点,历下区检察院及时向民航系统发出了检察建议:提高职工责任心;加强道德法治教育,特别是注重年轻人、重要岗位人员的强化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保密制度,加强保密纪律,重要岗位要形成链条,由多人把关,严防信息外泄。同时,检察官还提醒广大乘客,在收到有关“退改签”的短信后,一定要认真冷静地核实来源,查询短信中的客服号码是否与航空公司官方网站公布的客服号码一致。也可以直接与航空公司客服联系核实,或者找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确认,尽量不要通过网银、自助取款机等盲目转账、汇款。5月14日 《天津日报》:诈骗短信再出新花样 警方提醒:谨防“激将法”“我是你老公的女朋友,我爱上了你老公,不信,这里有我和他的照片,你自己去看吧。地址……”看到这样的短信,如果点击链接,就会进入钓鱼网站,机主的银行卡号、密码就可能被套取。河西警方提醒市民,谨防上当,这是骗子的“激将”新伎俩。当人们对电信诈骗开始警觉的时候,骗子便“创新”手段,运用心理学,利用人们瞬间的不理智,把个人信息套走。前不久,一位网友反映,他收到一条短信,称:“之前去旅游的照片弄好了,其他人已经收到,你去看看。”后面附上一个网址链接。该网友疑惑,自己“五一”没出门旅游啊,哪来的照片呢?根据鉴定,打开该链接后会自动下载一个名为“相册”的恶意程序,而“相册”的APP不能正常使用,也不存在所谓的旅游照片。该恶意程序会诱导手机用户激活设备管理器,避免用户正常卸载,手机用户“激活”后恶意程序就会隐藏图标,潜伏在中招手机中。该恶意程序会窃取手机中的短信、联系人信息并发送到指定邮箱。恶意程序制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受害者的联系人信息,进而通过冒充亲友的方式继续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诈骗信息,甚至有可能进行精准诈骗。公安部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国通讯信息诈骗案件从10万起激增至40万起,年均增长超过30%。2014年因通讯信息诈骗导致的公众损失达100多亿元。为此,公安河西分局提醒广大居民遇到此类短息,一定小心谨慎,不可点击其提供的网址链接。如果万一点击进去了,应向所有通讯录中的朋友、同事发出预警通报;立即关机,并重装系统;如果手机关联支付宝、银行卡的,在非本手机操作的前提下,立即更改密码。(中新网生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