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XIKj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习水农信联社:“特惠贷+” 把群众带上了致富路/e3pmh1hmp/e3ptn5r9p<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921/20160921092404623.jpg?imageView2/2/w/1260" data-alt="马临肉制品加工产"/></i><p><em data-scene="strong">“特惠贷+返乡创业”:“车间”搬到家里头</em></p><p>成立于2014年3月的金鹏宇公司的前身是2013年由返乡农民工胥乾慧创办金鹏宇鞋厂。短短两年间,公司便在4个乡(镇)设了分厂,建有生产流水线17条,在乡镇和村寨设了手工编织点14个。如今,公司成品鞋生产流水线已经上线,将使公司的产值在年内从2000万元攀升到4000万元,实现翻番的目标。</p><p>企业的成功,亦带动了百姓的致富。在金鹏宇公司,仅来自当地务工的残疾人、聋哑人和妇女就有1489人,这些人大多来源于贫困家庭。在车间里上班的406名工人,公司采取“保底+提成”的形式发放工资,免费吃住在园区里,还为他们交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而把材料带到家里加工的工人,则按计件的方式付工资,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家庭,又可以在家中就能实现“就业梦”。</p><p>企业的成功,也离不了习水联社的支持。胥乾慧告诉记者,从2003年贷到第一笔款,自己就和习水联社结下了不解之缘。截至目前,她累计向信用社贷款200多万元。截至今年7月末,信用社又向84户贫困户发放“特惠贷”420万元入股金鹏宇公司,确保了成品生产流水线成功上线。</p><p>“采取‘特惠贷’入股公司的形式,有效解决了公司资金筹措的难题,政府贴息降低了融资成本,农户入股分红实现了增收,对公司和贫困户来说都是‘双赢’!”胥乾慧说。</p><p>胥乾慧给获得“特惠贷”的贫困户算了一笔账:贫困户入股后,每年可以分红4000元。同时,公司还为贫困户解决了1-2名家庭成员就业,每人保底工资2400元,再加提成,这样,贫困户一年就可以脱贫。</p><p>据了解,近年来习水联社大力实施“雁归工程”,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富余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就业,吹响了扶贫攻坚的集结号。截至2016年8月末,累计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4155万元,每年争取贷款政府贴息250万元;累计发放“特惠贷”1384万元入股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争取贷款政府贴息10万元;解决1.5万多名贫困人口就业。使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成为贫困户脱贫的“孵化器”、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p><p>据习水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黄录春介绍,除了上述三种“特惠贷”运作模式外,习水联社还推出了“特惠贷+国有公司+贫困户”模式,由国有公司负责规划包装、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项目,贫困户申请“特惠贷”资金投资和扶贫资金入股参与投资,对贫困户实行保底分红,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目前,通过谈判协商,已明确县林旅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土城红旅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和平台,贫困户利用“特惠贷”资金参与这些国有公司的项目投资,“特惠贷”资金原则上为5万元以内,贷款时间为3年。贫困户入股后,连续3年享受分红待遇,平均每年分红5500元。无疑,这又为贫困群众找到了一条增收门路。(许雨松 袁亚飞)</p><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921/20160921092405138.jpg?imageView2/2/w/1260" data-alt="贵州金鹏宇鞋厂生产车间."/></i><p>八月的习水,山绿、酒香、羊美、人欢。</p><p>放眼习水村落、园区、城郊……集体经济红红火火,园区经济生机一片,家庭经济更添活力,扶贫事业风生水起。</p><p>近年来,贵州习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称习水联社)积极探索“特惠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特惠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特惠贷+农民工返乡创业+贫困户”“特惠贷+国有公司+贫困户”等模式,利用金融杠杆,撬动习水县扶贫攻坚精准发力,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就业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为贫困群众拓宽了收入渠道,增加了收入来源,把群众带上了致富路。</p><p><em data-scene="strong">“特惠贷+专业合作社”:给贫困户“兜底”</em></p><p>“就以16元/斤的保底价来算,今年我养的500只麻羊纯利润可以达到20万以上!”来到习水县马临镇五一村群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里的养殖大户罗安兵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他看来,加入了专业合作社就等于给自己的养殖上了一道“保险”,“16元/斤的价格并不低,比目前的市场价还高出1块钱。”</p><p>据介绍,该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6月,成立之初只有6户成员,主要是方便黔北麻羊养殖和销售。而如今,该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周边60公里以内7个村的农户加入到了养殖大军中,专业合作社实行的价格“兜底”,寻销路,让大家都发了“羊财”,盖起了“小洋楼”。</p><p>作为合作社的发起人肖先佑,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加工厂的52名工人都来自当地,其中有13名是精准扶贫户,4名是重度残疾人,工人平均工资为2400元。” 肖先佑说。</p><p>让肖先佑这么有底气的,是马临信用社多年来对他的支持:他个人先后在信用社贷款8笔累计金额408万元,目前贷款余额240万元。“特别是最近贷的240万元,给我解决了购买生产加工设备的资金,真是雪中送炭啊!”</p><p>双管齐下,精准发力。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马临信用社向该专业合作社的102户成员中的贫困户发放了“特惠贷”8笔40万元,这些资金,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加速器”和“润滑剂”。</p><p>截至2016年8月末,习水联社累计发放“特惠贷”6364笔29782.95万元,5091户贫困户受益,其中有990户利用贷款入股,另有4101户把贷款用来发展产业。习水县还推出优惠政策,对于获得“特惠贷”后,在发展中资金仍然不足的贫困户,习水县财政还将注入资金720万元按每人8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p><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921/20160921092405176.jpg?imageView2/2/w/1260" data-alt="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参观贵州金鹏宇有限责任公司."/></i><p><em data-scene="strong">“特惠贷+集体经济”:大河涨水小河满</em></p><p>走进习水县东皇街道办事处温水乡银龙村,一幅欣欣向荣的新村景象扑面而来:集体经济示范园里,厂房林立,有劳务公司、场地出租公司、商贸物流公司和食品加工厂等;永吉辣椒加工厂房内,火红的辣椒堆积如山,工人们正在分拣辣椒,忙得热火朝天;整齐的一排宣传栏,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个两年前的“空壳村”,如今已经蜕变成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超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双超村”。</p><p>“弃石加工厂每年可产生利润100-120万元,已解决就业55人;集体经济示范园可解决就业80人,每年可获利润110万元;劳务服务公司已解决就业78人,每年可获利润100万元……”扳起指头算着今年的收入账,银龙村党总支书记杨登伟如数家珍,信心满满。</p><p>据他介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金来源有两个渠道:自筹、向信用社贷款。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信用社的“特惠贷”。政府贴息,贫困户和村支两委不贴一分钱,就能把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p><p>“凡是符合条件的特困户,每户可贷5万元入股集体经济,每年可获得6000元的保底分红,只赚不亏!村里还向每个特困户提供1-2个就业岗位,工资最低2000元、最高8000元,不仅脱贫见效快,还确保不返贫。这样的好政策,让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杨登伟说。</p><p>近年来,习水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富民强村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而这则为信用社发挥金融优势助力精准扶贫找到了“用武之地”。在这个背景下,习水联社探索创新“特惠贷+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已累计向贫困户发放“特惠贷”77笔383万元入股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组织已吸纳贫困群众就业1450人。</p></section></article>1474420980000责编:陈超<a href="http://gz.people.com.cn/n2/2016/0921/c194827-29034476-3.html" >人民网</a>147442098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921/20160921092406114.jpg{"email":"chenchao@huanqiu.com","name":"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