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xtKk作者:司马屹杰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国经中心专家:面对国际冲击 中国要学会化危为机/e3pmh1hmp/e3pn4bkqk【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司马屹杰】10月24日,第40期经济每月谈以“积极应对国际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邀请了5位专家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就不同的国际冲突对中国的影响给出了分析,并就这些冲突给出了各自的建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美欧日市场的疲软,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吸纳能力减弱,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的一面,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发达国家经济危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少为我国发展带来难得的五大机遇:第一,扩大内需的机遇,第二改善民生的机遇,第三,产业升级的机遇,第四,国际并购的机遇,第五,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他还称,“在90年代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由于我们妥善应对,曾经成功的化危机为机遇,面对这一次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要应对得当,同样也能够化危为机。”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李薇钓鱼岛争端对中日经济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9月份发生了一定的打砸抢的现象,而在打砸抢中日企的具体损失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不过从日本贸易证监会北京的代表的数据来看,截止到10月17日直接和间接的损失加在一起是6亿3千万人民币。”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表示,从影响的行业来看,双方的航空业、酒店餐饮业、汽车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华的投资的日资企业,他们很多是和中国合资的,在日资企业受到影响的同时,中国的税收、就业等也受到了相应的损失。这个损失我们中方自己实际上也应该进行一个统计。就钓鱼岛冲突李薇称,“我们要继续宣誓主权的立场,维护我们现在已取得的过渡性成果。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同时维护和发展民间经贸关系,这将促进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 江时学欧洲危机未来将如何发展?“欧债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不大,欧元不会崩溃,有些中国学者认为欧元迟早会崩溃。在严格意义上,我们应该是crisis In Europe,不是Europe in crisis,两句话就三个词,但是理解完全不一样。我认为是欧洲的有些国家遇到了危机,而不是整个欧洲陷入了债务危机。”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表示,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能忽视,其危机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复苏,从而影响中国的出口。欧洲需求减少,也直接导致中国出口减少。不过,欧债危机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那就是进入他们的市场更加便利,并购成本也更低。中国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宗良“美国进行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与QE2不同,QE3更加显得综合,强调整体的改善,就业和失业率、出口几个方面的经济增长,中期的综合改善。”中国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针对QE3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关于QE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他表示,中国将会增加输入性通胀压力,以及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增加。针对这两方面,则要推进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合理有效,保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有机平衡。宗良建议,稳增长是中国经济的第一目标,另一方面稳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一是通过并购,二是通过企业的技术升级。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克崮“现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时机。”国经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崮认为,欧债危机之前,中国的银行在外只为个体户、当地留学生、国有外贸企业服务,当地的大型企业都不会找中资银行借钱。但现在,外资很多大机构都缺钱,都转而来找中资银行借钱。乘着这个机会,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银行金融也要走出去。同时,刘克崮也建议,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西方政治家的敏感,所以最好不要购买整个公司,应该把并购集中在对方的关键部位,如设计所、研究中心等。13510699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翟冠朝环球网135106998000011[]{"email":"zhaiguanchao@huanqiu.com","name":"翟冠朝"}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司马屹杰】10月24日,第40期经济每月谈以“积极应对国际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邀请了5位专家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就不同的国际冲突对中国的影响给出了分析,并就这些冲突给出了各自的建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美欧日市场的疲软,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吸纳能力减弱,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的一面,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发达国家经济危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少为我国发展带来难得的五大机遇:第一,扩大内需的机遇,第二改善民生的机遇,第三,产业升级的机遇,第四,国际并购的机遇,第五,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他还称,“在90年代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由于我们妥善应对,曾经成功的化危机为机遇,面对这一次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要应对得当,同样也能够化危为机。”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李薇钓鱼岛争端对中日经济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9月份发生了一定的打砸抢的现象,而在打砸抢中日企的具体损失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不过从日本贸易证监会北京的代表的数据来看,截止到10月17日直接和间接的损失加在一起是6亿3千万人民币。”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表示,从影响的行业来看,双方的航空业、酒店餐饮业、汽车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华的投资的日资企业,他们很多是和中国合资的,在日资企业受到影响的同时,中国的税收、就业等也受到了相应的损失。这个损失我们中方自己实际上也应该进行一个统计。就钓鱼岛冲突李薇称,“我们要继续宣誓主权的立场,维护我们现在已取得的过渡性成果。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同时维护和发展民间经贸关系,这将促进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 江时学欧洲危机未来将如何发展?“欧债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不大,欧元不会崩溃,有些中国学者认为欧元迟早会崩溃。在严格意义上,我们应该是crisis In Europe,不是Europe in crisis,两句话就三个词,但是理解完全不一样。我认为是欧洲的有些国家遇到了危机,而不是整个欧洲陷入了债务危机。”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表示,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能忽视,其危机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复苏,从而影响中国的出口。欧洲需求减少,也直接导致中国出口减少。不过,欧债危机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那就是进入他们的市场更加便利,并购成本也更低。中国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宗良“美国进行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与QE2不同,QE3更加显得综合,强调整体的改善,就业和失业率、出口几个方面的经济增长,中期的综合改善。”中国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针对QE3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关于QE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他表示,中国将会增加输入性通胀压力,以及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增加。针对这两方面,则要推进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合理有效,保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有机平衡。宗良建议,稳增长是中国经济的第一目标,另一方面稳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一是通过并购,二是通过企业的技术升级。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克崮“现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时机。”国经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崮认为,欧债危机之前,中国的银行在外只为个体户、当地留学生、国有外贸企业服务,当地的大型企业都不会找中资银行借钱。但现在,外资很多大机构都缺钱,都转而来找中资银行借钱。乘着这个机会,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银行金融也要走出去。同时,刘克崮也建议,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西方政治家的敏感,所以最好不要购买整个公司,应该把并购集中在对方的关键部位,如设计所、研究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