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g5xk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贵阳:改革引领创新方向,创新推动改革进程/e3pmh1hmp/e3ptlrdc9/e3ptm2ci2贵阳,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下辖云岩、南明、花溪、乌当、白云、观山湖6个区,清镇1个县级市,修文、息烽、开阳3个县,全市幅员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全省面积的4.56%,是一颗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地理条件优越的“西部明珠”,也是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在4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相对落后、封闭的西南小城,飞速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省会城市,并在互联网、大数据科技赋能引领下,成为新时代冉冉升起的“明星城市”。经济成就瞩目在过去的40年间,贵阳市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78年贵阳市的GDP总量还仅为10.77亿元,截止到2017年贵阳市的GDP总量就已经增加至35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同比增幅高达12.3%,年均同比增幅超越同期全国总体水平达2.7个百分点。2018年预计增至3800亿元,按当年价计算,累计增幅高达350倍。伴随着整体经济总量的飞速发展,贵阳市从政府到民生层面,经济实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公共财政方面,贵阳市1991年的公共财政收入还仅为13.66亿元,到2017年则增加至377.85亿元,累计增幅高达26.66倍、年均同比增幅高达13.08%;人均GDP方面,贵阳市的人均GDP从2001年的9153元/人,增长到2017年的74493元/人,按可比价计算,累计增幅高达5.42倍、年均同比增幅高达12.3%。与此同时,贵阳市的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增长,自有数据统计以来,贵阳市2004年的进出口总额还仅为12.05亿美元,到2017年已经增加至29.92亿美元,累计增幅高达2.48倍、年均同比增幅高达15.22%。经济持续平稳向好发展,为居民增收奠定了基础,促进贵阳市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调查数据显示,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2012年突破2万元大关后,2017年再创新高、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达32186元,比2016年增加2684元、增幅为9.1%,增速较2016年的8.3%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6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97元,增长10%,增速较上年的8.8%加快1.2个百分点。从收入增速看,2017年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民生保障方面,贵阳市通过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助推居民收入增长。2017年贵阳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19万人、同比增长2.2%,为全年城乡居民增收提供了支撑。同年还完成了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涉及31.14万名退休职工,平均增长6.7%;提升了贵阳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贵阳市城乡低保标准;2017年贵阳市对符合条件的1226家企业发放年度稳岗补贴。2017年贵阳市共有466个村通过“三变”改革实现农民变股东9.22万人,带动1.67万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众稳定增收,人均通过“三变”改革增收约1000元。2018年,城市“三变”改革,启动实施云岩区盐务街和六广门棚改项目、白云区“梵华共享”项目、花溪区险峰苑地块棚改项目等32个试点项目,推动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展望未来,贵阳市将2020年的GDP目标定为5000 亿元,比照2017年的3538亿元,将增长41.32%、年均增长12.22%,其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 65%、高新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45%。同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翻两番多,人民收入水平将进一步大幅提升、群众生活更加富足。绿色贵阳贵阳,以其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无论何时到贵阳,你都会被扑面而来的绿色所惊讶,因此贵阳被入选为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上世纪80年代,贵阳就形成了总面积达13.6万亩的第一环城林带,本世纪初又建成了总面积达191.22万亩的第二环城林带,至2015年,环城林带森林面积已达235.76万亩。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贵阳的森林覆盖率达48.66%,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贵阳市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新路子,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还给大自然、还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方百姓。根据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贵阳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7.35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1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绿色经济快速成长是贵阳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1至10月贵阳市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727.44万人次,同比增长26.86%;实现旅游总收入2056.03亿元,同比增长31.8%。大数据之都经过过去40年间的飞速发展,贵阳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大数据产业集群领域领先布局,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作为全国首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阳结合中央批复要求,把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行动统筹推进,探索出一条贵阳大数据发展新路径。具体来说,贵阳市的大数据产业集群,将深耕于4个领域。一是以大数据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贵阳市通过大力推广种植、养殖大数据可持续采集更新体系、农产品市场和销售价格大数据库应用,带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推进农业市场销售网络化,加快建设信息开放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农业电商公共服务系统,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网络化运营体系,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围绕推进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推广应用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在大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部署传感器、视频监控等生产管理监控设备;依托“贵农网”等电商平台,加快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线上定制、线下送菜到家等销售服务新模式,有力推进黔货出山、网货下乡、电商扶贫。二是以大数据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贵阳市紧扣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关键领域和重点方向,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升级改造。截至目前,贵阳市全市647个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贵州轮胎、詹阳动力等10个企业成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贵阳海信等5家企业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航天电器与西门子合作的“电连接器柔性智能制造车间试点示范”入选工信部“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贵州工业云平台成为工信部“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贵阳市还在大力构建数据驱动的工业新生态,力争五年内打造形成一个区域级综合技术平台和一批重点行业级平台的“一横多纵”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培育1000个以上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在此基础上,借助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服务化延伸上融合升级。三是以大数据助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贵阳市紧紧围绕“一五十百千万”目标(到2020年形成1个EB以上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完成5个国家级示范试点任务,培育10个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影响力的大数据品牌,推出100个以上大数据应用场景,实现100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聚集1万家以上大数据市场主体),全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深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通信、物联网领域和区块链五大领域。四是以大数据助力服务行业迅猛增长。贵阳市以大数据促进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交通等行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级。比如通过搭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游贵阳”,链接线上线下旅游资源、配套服务资源,大幅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贵阳市在线旅游占全省在线旅游市场份额近60%。比如,推进大数据金融快捷支付城市建设,建成投用贵州通移动金融公共可信服务平台(贵州通TSM),推出电子现金圈存、手机公交刷卡、便民缴费、手机支付等服务模式,老百姓生活更加便利。比如大力推进“大数据+金融”,积极搭建政企银合作平台,推出“筑信贷”和“筑保贷”等金融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资金近1.2亿元,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时至今日,贵阳已成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全国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发展的“中国数谷”,全国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全球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全国重要的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集聚区、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全国重要的数据中心集聚区。以改革引领创新的方向,以创新推动改革的进程。当前,贵阳市正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数谷”的目标,以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以“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万企融合”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5451849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邓云环球网154518498000011["9CaKrnKfSaQ","9CaKrnKaeOp","9CaKrnK9il3","9CaKrnK7Dcg","9CaKrnJCSRw","9CaKrnK5SbM"]//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1219/10/05/20181219100500648.jpg{"email":"dengyun@huanqiu.com","name":"邓云"}
贵阳,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下辖云岩、南明、花溪、乌当、白云、观山湖6个区,清镇1个县级市,修文、息烽、开阳3个县,全市幅员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全省面积的4.56%,是一颗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地理条件优越的“西部明珠”,也是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在4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相对落后、封闭的西南小城,飞速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省会城市,并在互联网、大数据科技赋能引领下,成为新时代冉冉升起的“明星城市”。经济成就瞩目在过去的40年间,贵阳市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78年贵阳市的GDP总量还仅为10.77亿元,截止到2017年贵阳市的GDP总量就已经增加至35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同比增幅高达12.3%,年均同比增幅超越同期全国总体水平达2.7个百分点。2018年预计增至3800亿元,按当年价计算,累计增幅高达350倍。伴随着整体经济总量的飞速发展,贵阳市从政府到民生层面,经济实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公共财政方面,贵阳市1991年的公共财政收入还仅为13.66亿元,到2017年则增加至377.85亿元,累计增幅高达26.66倍、年均同比增幅高达13.08%;人均GDP方面,贵阳市的人均GDP从2001年的9153元/人,增长到2017年的74493元/人,按可比价计算,累计增幅高达5.42倍、年均同比增幅高达12.3%。与此同时,贵阳市的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增长,自有数据统计以来,贵阳市2004年的进出口总额还仅为12.05亿美元,到2017年已经增加至29.92亿美元,累计增幅高达2.48倍、年均同比增幅高达15.22%。经济持续平稳向好发展,为居民增收奠定了基础,促进贵阳市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调查数据显示,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2012年突破2万元大关后,2017年再创新高、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达32186元,比2016年增加2684元、增幅为9.1%,增速较2016年的8.3%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6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97元,增长10%,增速较上年的8.8%加快1.2个百分点。从收入增速看,2017年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民生保障方面,贵阳市通过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助推居民收入增长。2017年贵阳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19万人、同比增长2.2%,为全年城乡居民增收提供了支撑。同年还完成了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涉及31.14万名退休职工,平均增长6.7%;提升了贵阳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贵阳市城乡低保标准;2017年贵阳市对符合条件的1226家企业发放年度稳岗补贴。2017年贵阳市共有466个村通过“三变”改革实现农民变股东9.22万人,带动1.67万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众稳定增收,人均通过“三变”改革增收约1000元。2018年,城市“三变”改革,启动实施云岩区盐务街和六广门棚改项目、白云区“梵华共享”项目、花溪区险峰苑地块棚改项目等32个试点项目,推动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展望未来,贵阳市将2020年的GDP目标定为5000 亿元,比照2017年的3538亿元,将增长41.32%、年均增长12.22%,其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 65%、高新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45%。同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翻两番多,人民收入水平将进一步大幅提升、群众生活更加富足。绿色贵阳贵阳,以其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无论何时到贵阳,你都会被扑面而来的绿色所惊讶,因此贵阳被入选为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上世纪80年代,贵阳就形成了总面积达13.6万亩的第一环城林带,本世纪初又建成了总面积达191.22万亩的第二环城林带,至2015年,环城林带森林面积已达235.76万亩。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贵阳的森林覆盖率达48.66%,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贵阳市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新路子,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还给大自然、还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方百姓。根据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贵阳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7.35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1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绿色经济快速成长是贵阳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1至10月贵阳市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727.44万人次,同比增长26.86%;实现旅游总收入2056.03亿元,同比增长31.8%。大数据之都经过过去40年间的飞速发展,贵阳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大数据产业集群领域领先布局,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作为全国首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阳结合中央批复要求,把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行动统筹推进,探索出一条贵阳大数据发展新路径。具体来说,贵阳市的大数据产业集群,将深耕于4个领域。一是以大数据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贵阳市通过大力推广种植、养殖大数据可持续采集更新体系、农产品市场和销售价格大数据库应用,带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推进农业市场销售网络化,加快建设信息开放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农业电商公共服务系统,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网络化运营体系,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围绕推进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推广应用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在大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部署传感器、视频监控等生产管理监控设备;依托“贵农网”等电商平台,加快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线上定制、线下送菜到家等销售服务新模式,有力推进黔货出山、网货下乡、电商扶贫。二是以大数据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贵阳市紧扣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关键领域和重点方向,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升级改造。截至目前,贵阳市全市647个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贵州轮胎、詹阳动力等10个企业成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贵阳海信等5家企业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航天电器与西门子合作的“电连接器柔性智能制造车间试点示范”入选工信部“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贵州工业云平台成为工信部“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贵阳市还在大力构建数据驱动的工业新生态,力争五年内打造形成一个区域级综合技术平台和一批重点行业级平台的“一横多纵”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培育1000个以上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在此基础上,借助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服务化延伸上融合升级。三是以大数据助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贵阳市紧紧围绕“一五十百千万”目标(到2020年形成1个EB以上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完成5个国家级示范试点任务,培育10个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影响力的大数据品牌,推出100个以上大数据应用场景,实现100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聚集1万家以上大数据市场主体),全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深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通信、物联网领域和区块链五大领域。四是以大数据助力服务行业迅猛增长。贵阳市以大数据促进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交通等行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级。比如通过搭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游贵阳”,链接线上线下旅游资源、配套服务资源,大幅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贵阳市在线旅游占全省在线旅游市场份额近60%。比如,推进大数据金融快捷支付城市建设,建成投用贵州通移动金融公共可信服务平台(贵州通TSM),推出电子现金圈存、手机公交刷卡、便民缴费、手机支付等服务模式,老百姓生活更加便利。比如大力推进“大数据+金融”,积极搭建政企银合作平台,推出“筑信贷”和“筑保贷”等金融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资金近1.2亿元,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时至今日,贵阳已成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全国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发展的“中国数谷”,全国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全球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全国重要的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集聚区、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全国重要的数据中心集聚区。以改革引领创新的方向,以创新推动改革的进程。当前,贵阳市正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数谷”的目标,以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以“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万企融合”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