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8TMl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美丽中国长江行】访谈录:在这个城市有成群的江豚在向你微笑/e3pmh1hmp/e3pmh1pvu【环球网综合报道】5月18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生态环境部主办的“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线下主题活动总结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后,与会嘉宾乘船考察南京段长江沿线生态保护情况和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参加“寻访江豚、保护生态”公益活动。作为生态顶端的物种,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成为长江仅存的淡水鲸豚类动物。南京是我国唯一一个能在城市看到江豚的区域,市区江豚,可以说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关注长江水域,守望长江江豚”就长江江豚的物种研究及保护等相关问题,环球网记者对江豚研究专家、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杨光进行了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环球网记者:您平时做调查,看到江豚的机会多吗?杨光:长江三桥、江心洲这一带,由于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江豚群体出现了分布重构。在南京江段我们每天调查,几乎都能看得到,这个地方有一个稳定的群体在这里活动。在南京长江三桥码头边上有一个观景台,这样的定点,有时候很多南京市民、志愿者,经常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开船出来,几乎每次都能看得到,最多的时候,一天跑一个航次下来可以看到10次以上江豚。环球网记者:江豚他们是成群的吗,一个群体大概多少只?杨光:江豚一般都是成群的,一个群体就几个,江豚通常不集很大的群,就是两到三只,三到五只,是集几个豚的小群,像一个家庭。环球网记者:目前江豚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杨光:面临困难主要就是有很多经济活动,因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破坏。包括水利工程、水域污染、航运及水生生物资源衰竭、气候变化、水污染等因素。一些不法渔民在捕捞作业时使用的一些有害渔具如迷魂阵、滚钩等,不仅使江豚的饵料生物锐减,还可能直接伤害到江豚。目前国家经济新常态中最重要就是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对环境污染,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长江江豚的环境及保护可以做得更好。环球网记者:南京江豚保护协会日常工作有哪些?杨光:保护协会日常工作很多,做一些科研调查,科普的宣传,也做一些公益的活动,包括和管理部门的协调等多个方面我们都在做。通过公益团体的形式,一方面对江豚进行数据观测,为政府提供相应的研究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主题江豚公益保护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江豚保护知识,增强市民保护江豚的意识。江豚保护不能只靠地方政府一方推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其实我们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协会,秘书处、志愿者做了很多工作。南京公众的意识和以前不一样了,整体文明程度及环境意识要高,大家对环境保护、江豚保护,从思想上是接受,行动上是支持的。环球网记者:江豚的保护有考虑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人工养殖,以及人工繁育吗?杨光:长江江豚雌江豚繁殖率并不高,怀胎11月,每胎产1仔。孕期期间,会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的江豚会出现接连流产现象。江豚这一类生物人工养殖难度非常非常大,如果可以通过人工繁育,那保护难度就会小很多,但是海洋哺乳动物,尤其是长江淡水哺乳动物进行人工饲养繁殖的难度非常大。到目前为止,在完全的人工环境下,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不仅养活,还要在人工环境下繁育后代,这个是非常难。人工繁育的最终目的是放归野外,去补充野外群体,但是就江豚来说,水生哺乳动物来说,这个难度比陆生哺乳动物要更难,因为他对人工饲养的条件要求更高。对陆生动物来说,陆生动物和人,你把他从野外移到室内,很多环境它是联通的。但动物在野外水体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要高得多,如水质条件、食物条件、社会活动等要求,人工环境对他有太大的改变和影响。比如说在大自然的水体里自由活动,他有他的活动范围,他有他的行为规律,他有他的繁殖的条件要求,把他放到狭小的人工的水体,他的生活环境和野外是截然不同的,他在野外的社会行为,比如集群、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交流的社会行为模式,把他放在人工的环境中就没有了,所以不能正常的完成繁殖。所以在人工环境下很难生活得很好,即使能生活下来,也很难进行繁殖产生后代,目前就全世界范围来说,除了少数物种之外,水生哺乳动物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不是很多,特别是江豚。环球网记者:目前关于人工繁殖有比较大的进展吗?杨光:人工繁殖,没有,这个目前很难。环球网记者:开展江豚保护的首要举措是什么?杨光:就目前来说完全人工环境下的饲养和繁殖不是我们开展江豚保护的首要举措,首要举措一是就地保护,但就地保护难度比较大,但作为物种保护的最终目的,就是就地保护,把野外种群保护好。在就地保护比较难的情况下,现在我们做得比较多的是半自然水体下的人工种群。也就是说在野外,长江,特别是一些故道,它以前跟江豚是联通的,由于各种原因,封闭了,这个故道有相当规模的水体能够容纳一定群体的江豚,这个时候我们通过野外捕捉,转运一部分江豚群里到这种相对封闭的,又不是人工的半自然水体当中,让江豚在这里面进行繁殖。因为在这个水体中它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我们可以对它进行适当的人工的渔业资源的补充。在国内来说,在铜陵、安庆、湖北石首 这几个地方都有成功的案例,都建立了半自然水体人工种群,这个是作为目前作为长江江豚保护成功的一个方面。背景资料:2014年10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西起江宁区新生洲,东至南京长江大桥,规划总面积达到86.92平方公里。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强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政府将严格控制保护区内新建港口码头数量,同时将保护区内的100多户渔民逐步迁出。 2017年2月5日,长江江豚拯救计划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中要求,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实施中华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中也指出,在长江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要全年禁渔。2017年5月9日,长江江豚被列为一级国家保护动物。15277429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徐娜环球网15277429200001[]{"email":"xuna@huanqiu.com","name":"徐娜"}
【环球网综合报道】5月18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生态环境部主办的“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线下主题活动总结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后,与会嘉宾乘船考察南京段长江沿线生态保护情况和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参加“寻访江豚、保护生态”公益活动。作为生态顶端的物种,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成为长江仅存的淡水鲸豚类动物。南京是我国唯一一个能在城市看到江豚的区域,市区江豚,可以说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关注长江水域,守望长江江豚”就长江江豚的物种研究及保护等相关问题,环球网记者对江豚研究专家、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杨光进行了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环球网记者:您平时做调查,看到江豚的机会多吗?杨光:长江三桥、江心洲这一带,由于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江豚群体出现了分布重构。在南京江段我们每天调查,几乎都能看得到,这个地方有一个稳定的群体在这里活动。在南京长江三桥码头边上有一个观景台,这样的定点,有时候很多南京市民、志愿者,经常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开船出来,几乎每次都能看得到,最多的时候,一天跑一个航次下来可以看到10次以上江豚。环球网记者:江豚他们是成群的吗,一个群体大概多少只?杨光:江豚一般都是成群的,一个群体就几个,江豚通常不集很大的群,就是两到三只,三到五只,是集几个豚的小群,像一个家庭。环球网记者:目前江豚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杨光:面临困难主要就是有很多经济活动,因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破坏。包括水利工程、水域污染、航运及水生生物资源衰竭、气候变化、水污染等因素。一些不法渔民在捕捞作业时使用的一些有害渔具如迷魂阵、滚钩等,不仅使江豚的饵料生物锐减,还可能直接伤害到江豚。目前国家经济新常态中最重要就是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对环境污染,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长江江豚的环境及保护可以做得更好。环球网记者:南京江豚保护协会日常工作有哪些?杨光:保护协会日常工作很多,做一些科研调查,科普的宣传,也做一些公益的活动,包括和管理部门的协调等多个方面我们都在做。通过公益团体的形式,一方面对江豚进行数据观测,为政府提供相应的研究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主题江豚公益保护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江豚保护知识,增强市民保护江豚的意识。江豚保护不能只靠地方政府一方推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其实我们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协会,秘书处、志愿者做了很多工作。南京公众的意识和以前不一样了,整体文明程度及环境意识要高,大家对环境保护、江豚保护,从思想上是接受,行动上是支持的。环球网记者:江豚的保护有考虑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人工养殖,以及人工繁育吗?杨光:长江江豚雌江豚繁殖率并不高,怀胎11月,每胎产1仔。孕期期间,会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的江豚会出现接连流产现象。江豚这一类生物人工养殖难度非常非常大,如果可以通过人工繁育,那保护难度就会小很多,但是海洋哺乳动物,尤其是长江淡水哺乳动物进行人工饲养繁殖的难度非常大。到目前为止,在完全的人工环境下,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不仅养活,还要在人工环境下繁育后代,这个是非常难。人工繁育的最终目的是放归野外,去补充野外群体,但是就江豚来说,水生哺乳动物来说,这个难度比陆生哺乳动物要更难,因为他对人工饲养的条件要求更高。对陆生动物来说,陆生动物和人,你把他从野外移到室内,很多环境它是联通的。但动物在野外水体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要高得多,如水质条件、食物条件、社会活动等要求,人工环境对他有太大的改变和影响。比如说在大自然的水体里自由活动,他有他的活动范围,他有他的行为规律,他有他的繁殖的条件要求,把他放到狭小的人工的水体,他的生活环境和野外是截然不同的,他在野外的社会行为,比如集群、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交流的社会行为模式,把他放在人工的环境中就没有了,所以不能正常的完成繁殖。所以在人工环境下很难生活得很好,即使能生活下来,也很难进行繁殖产生后代,目前就全世界范围来说,除了少数物种之外,水生哺乳动物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不是很多,特别是江豚。环球网记者:目前关于人工繁殖有比较大的进展吗?杨光:人工繁殖,没有,这个目前很难。环球网记者:开展江豚保护的首要举措是什么?杨光:就目前来说完全人工环境下的饲养和繁殖不是我们开展江豚保护的首要举措,首要举措一是就地保护,但就地保护难度比较大,但作为物种保护的最终目的,就是就地保护,把野外种群保护好。在就地保护比较难的情况下,现在我们做得比较多的是半自然水体下的人工种群。也就是说在野外,长江,特别是一些故道,它以前跟江豚是联通的,由于各种原因,封闭了,这个故道有相当规模的水体能够容纳一定群体的江豚,这个时候我们通过野外捕捉,转运一部分江豚群里到这种相对封闭的,又不是人工的半自然水体当中,让江豚在这里面进行繁殖。因为在这个水体中它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我们可以对它进行适当的人工的渔业资源的补充。在国内来说,在铜陵、安庆、湖北石首 这几个地方都有成功的案例,都建立了半自然水体人工种群,这个是作为目前作为长江江豚保护成功的一个方面。背景资料:2014年10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西起江宁区新生洲,东至南京长江大桥,规划总面积达到86.92平方公里。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强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政府将严格控制保护区内新建港口码头数量,同时将保护区内的100多户渔民逐步迁出。 2017年2月5日,长江江豚拯救计划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中要求,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实施中华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中也指出,在长江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要全年禁渔。2017年5月9日,长江江豚被列为一级国家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