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fDi7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福建自贸区:敢破敢立敢闯敢试 改革开放的新高地/e3pmh1hmp/e3pmh1pvu【环球网综合报道】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自2014年12月国家批准设立以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各具特点、各有侧重的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以信用风险分类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四个一”、企业简易注销等改革试点经验已向全国复制推广,改革红利、开放红利逐步释放,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标。截至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186项重点试验任务,福建自贸区178项改革试验任务相继落地,新增企业数量增长4倍多,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航空维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对标国际的投资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随着改革试点任务的基本完成,下一步措施备受关注。福建自贸区相关负责人对环球网财经表示,自贸区将进一步聚焦商事、投资、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出创新举措,建设成为推动全省投资和贸易增长的“火车头”,实现牵引带动作用。强化决策部署 狠抓制度创新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并指明了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方向。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把握中央赋予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这一重大机遇,福建自贸区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省长为第一副组长、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副省长为副组长,25个成员单位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任务,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领会中央战略意图,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样板。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研究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制定了省和三个片区“1﹢3”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公布后,及时分解36项重点试验任务,每项明确责任单位、时限要求和支撑项目或落实措施,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于6月初印发实施。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先后出台实施方案,分别提出150项、132项和97项细化任务加快落实。 自挂牌以来,福建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按照中央对比试验、互补试验的要求,主动对标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贸易投资先进规则,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手,持续推进创新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省市分别聘请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创新顾问和建设顾问,及时汇集企业问题和需求,倒逼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二是坚持创新系统集成。通过整合、提升、拓展创新举措,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疏通堵点,形成一批内容丰富、功能完备、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集群,拓展改革综合效应。三是坚持打造对台特色。充分发挥福建对台优势,在闽台产业合作、货物通关、金融开放、人员交流往来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推出了一批对台便利化措施,推进两岸深度融合。制度创新提升审批效率从2015年5月4日开始,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基础上,陆续将涉企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备案管理类证件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为全国推行“多证合一”改革提供了福建范本。在简化投资审批方面,厦门片区率先探索实施“多规合一”,将城乡规划和土地、环保、海洋等39个专项规划整合成“一张图”,实现项目精准选址,并成为全国范本。平潭片区探索投资项目格式化审批“四个一”模式,将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整合归并为规划选址与用地、项目核准或备案、设计审查与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实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一次出件”,申请材料由原来的250多项减少到19项,精简幅度超过90%,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四分之三,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几个典型案例之一。立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还积极推进“单一窗口”与“海丝”沿线口岸信息互换和服务共享,加强通关、认证认可合作,建成了3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商品展示销售平台。其中海峡水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成为我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渔业合作的重要平台。简政放权为企业谋好处3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精简下放审批权限,关联或相近类别审批事项全链条取消、下放或委托,进一步扩大了福州、厦门、平潭3个片区的改革自主权。2015年7月,福建省政府一次性将80%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到3个片区行使,实现办事不出区,还先后清理、取消、调整了225项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和前置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实行备案制,同时取消企业对外投资外汇行政许可,下放银行直接办理,企业对外投资备案证书申领当日即可办结。截至今年9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境外投资设立企业备案15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3.6亿美元。为给企业跨境贸易提供更多便利,福建自贸试验区降低非政府性收费,免除海关集装箱查验费、口岸申报费用、货物港务费和港口设施保安费地方政府留成部分,将货物港务费降低50%,港口设施保安费降低20%。2017年,福建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达1929.3亿元人民币,高出福建全省近20个百分点,拉动福建进出口增长4.5个百分点。截至今年9月底,区内新增企业已有7.3万户、注册资本1.6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4.8倍和7.4倍。构建两岸服贸金融示范区日前,福州海关首创的4项自贸创新举措入选了福建自贸试验区第六批可复制创新成果,其中有一项就是台湾输大陆食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机制。据了解,福州海关通过对输大陆食品试行“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快速通关模式,利用事中事后监管,不仅降低了货物抽检比例,还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使每批货物检验检疫放行时间由原来的5至7天缩短至1至2天,实现了水果“上午台湾采摘,下午大陆上架”。此外,福建自贸试验区还设立了全国唯一的两岸检验检疫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了两岸检验检疫监管信息互换。对原产于台湾的小家电、白酒等消费品,免于实施实验室检测,率先采信台湾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降低了台湾商品进入大陆的成本和时间。2016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公布并实施。记者注意到,此条例特别设立“闽台交流与合作”专章,推进闽台合作机制创新、推动对台贸易自由、支持两岸金融机构先行先试。在自贸区,台湾投资者可投资金融、增值电信、旅游、人力资源、建筑、商业服务等50多个率先对台开放领域,并在投资用地、政府采购、经营活动等方面享受与内资企业同等待遇。截至今年9月,区内新增台资企业2185家,合同台资60.3亿美元,分别占福建省同期的51.9%和57.2%。据了解,首家两岸合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也已顺利运管。这些都得益于在对台金融合作方面,福建自贸试验区率先放宽股比限制和经营范围准入门槛,积极吸引台资金融机构落户。展未来培育更多制度新苗下一步福建自贸区的工作,也成为了环球网财经采访的重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贸区将从以下四点突破:一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聚焦商事、投资、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出创新举措,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试得好、看得准、风险可控”的自贸改革创新成果尽快辐射到全省和周边地区,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二是全面落实深化方案,完善商事制度集成化改革,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快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系,着力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三是发挥沿海近台优势,率先推动解决台企与大陆企业、台湾居民与大陆居民实现基本相同待遇,吸引台湾人才来闽就业创业,促进两岸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四是坚持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强化项目带动和精准招商,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重点平台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在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下,福建成为对台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在金融、增值电信、医疗、旅游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创新闽台产业合作机制;率先实施技能工种职业资格互认,率先采认台湾建筑、导游领队、教师执业资格;台胞凭《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可直接参加居住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设一批两岸“三创”(指创意、创新、创业)基地,为台胞来闽创业就业提供全方面、一站式服务,吸引台湾青年来创业。未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继续围绕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提出了打造高标准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服务标准化透明化和加强闽台金融合作等21个方面的具体举措。15429628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艺环球网15429628200002[]{"email":"liuyi@huanqiu.com","name":"刘艺"}
【环球网综合报道】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自2014年12月国家批准设立以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各具特点、各有侧重的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以信用风险分类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四个一”、企业简易注销等改革试点经验已向全国复制推广,改革红利、开放红利逐步释放,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标。截至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186项重点试验任务,福建自贸区178项改革试验任务相继落地,新增企业数量增长4倍多,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航空维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对标国际的投资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随着改革试点任务的基本完成,下一步措施备受关注。福建自贸区相关负责人对环球网财经表示,自贸区将进一步聚焦商事、投资、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出创新举措,建设成为推动全省投资和贸易增长的“火车头”,实现牵引带动作用。强化决策部署 狠抓制度创新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并指明了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方向。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把握中央赋予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这一重大机遇,福建自贸区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省长为第一副组长、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副省长为副组长,25个成员单位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任务,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领会中央战略意图,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样板。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研究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制定了省和三个片区“1﹢3”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公布后,及时分解36项重点试验任务,每项明确责任单位、时限要求和支撑项目或落实措施,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于6月初印发实施。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先后出台实施方案,分别提出150项、132项和97项细化任务加快落实。 自挂牌以来,福建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按照中央对比试验、互补试验的要求,主动对标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贸易投资先进规则,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手,持续推进创新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省市分别聘请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创新顾问和建设顾问,及时汇集企业问题和需求,倒逼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二是坚持创新系统集成。通过整合、提升、拓展创新举措,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疏通堵点,形成一批内容丰富、功能完备、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集群,拓展改革综合效应。三是坚持打造对台特色。充分发挥福建对台优势,在闽台产业合作、货物通关、金融开放、人员交流往来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推出了一批对台便利化措施,推进两岸深度融合。制度创新提升审批效率从2015年5月4日开始,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基础上,陆续将涉企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备案管理类证件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为全国推行“多证合一”改革提供了福建范本。在简化投资审批方面,厦门片区率先探索实施“多规合一”,将城乡规划和土地、环保、海洋等39个专项规划整合成“一张图”,实现项目精准选址,并成为全国范本。平潭片区探索投资项目格式化审批“四个一”模式,将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整合归并为规划选址与用地、项目核准或备案、设计审查与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实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一次出件”,申请材料由原来的250多项减少到19项,精简幅度超过90%,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四分之三,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几个典型案例之一。立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还积极推进“单一窗口”与“海丝”沿线口岸信息互换和服务共享,加强通关、认证认可合作,建成了3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商品展示销售平台。其中海峡水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成为我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渔业合作的重要平台。简政放权为企业谋好处3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精简下放审批权限,关联或相近类别审批事项全链条取消、下放或委托,进一步扩大了福州、厦门、平潭3个片区的改革自主权。2015年7月,福建省政府一次性将80%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到3个片区行使,实现办事不出区,还先后清理、取消、调整了225项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和前置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实行备案制,同时取消企业对外投资外汇行政许可,下放银行直接办理,企业对外投资备案证书申领当日即可办结。截至今年9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境外投资设立企业备案15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3.6亿美元。为给企业跨境贸易提供更多便利,福建自贸试验区降低非政府性收费,免除海关集装箱查验费、口岸申报费用、货物港务费和港口设施保安费地方政府留成部分,将货物港务费降低50%,港口设施保安费降低20%。2017年,福建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达1929.3亿元人民币,高出福建全省近20个百分点,拉动福建进出口增长4.5个百分点。截至今年9月底,区内新增企业已有7.3万户、注册资本1.6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4.8倍和7.4倍。构建两岸服贸金融示范区日前,福州海关首创的4项自贸创新举措入选了福建自贸试验区第六批可复制创新成果,其中有一项就是台湾输大陆食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机制。据了解,福州海关通过对输大陆食品试行“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快速通关模式,利用事中事后监管,不仅降低了货物抽检比例,还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使每批货物检验检疫放行时间由原来的5至7天缩短至1至2天,实现了水果“上午台湾采摘,下午大陆上架”。此外,福建自贸试验区还设立了全国唯一的两岸检验检疫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了两岸检验检疫监管信息互换。对原产于台湾的小家电、白酒等消费品,免于实施实验室检测,率先采信台湾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降低了台湾商品进入大陆的成本和时间。2016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公布并实施。记者注意到,此条例特别设立“闽台交流与合作”专章,推进闽台合作机制创新、推动对台贸易自由、支持两岸金融机构先行先试。在自贸区,台湾投资者可投资金融、增值电信、旅游、人力资源、建筑、商业服务等50多个率先对台开放领域,并在投资用地、政府采购、经营活动等方面享受与内资企业同等待遇。截至今年9月,区内新增台资企业2185家,合同台资60.3亿美元,分别占福建省同期的51.9%和57.2%。据了解,首家两岸合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也已顺利运管。这些都得益于在对台金融合作方面,福建自贸试验区率先放宽股比限制和经营范围准入门槛,积极吸引台资金融机构落户。展未来培育更多制度新苗下一步福建自贸区的工作,也成为了环球网财经采访的重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贸区将从以下四点突破:一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聚焦商事、投资、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出创新举措,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试得好、看得准、风险可控”的自贸改革创新成果尽快辐射到全省和周边地区,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二是全面落实深化方案,完善商事制度集成化改革,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快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系,着力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三是发挥沿海近台优势,率先推动解决台企与大陆企业、台湾居民与大陆居民实现基本相同待遇,吸引台湾人才来闽就业创业,促进两岸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四是坚持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强化项目带动和精准招商,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重点平台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在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下,福建成为对台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在金融、增值电信、医疗、旅游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创新闽台产业合作机制;率先实施技能工种职业资格互认,率先采认台湾建筑、导游领队、教师执业资格;台胞凭《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可直接参加居住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设一批两岸“三创”(指创意、创新、创业)基地,为台胞来闽创业就业提供全方面、一站式服务,吸引台湾青年来创业。未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继续围绕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提出了打造高标准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服务标准化透明化和加强闽台金融合作等21个方面的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