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fuY9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大“利”无疏近 小康同梦圆/e3pmh1hmp/e3pmh28kq【环球网 记者 陈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令世界为中国骄傲。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中国石油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展现着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担当。十年如白驹过隙,中国石油扶贫地点已分布大半个中国。在中国石油扶贫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出新疆、西藏、革命老区等23个省区市212个县,帮扶贫困人口500多万。随着扶贫地点的不断延伸,扶贫队伍也愈发壮大。参与扶贫十余年以来,中国石油不仅投入资金,还先后选派了500多名优秀中青年挂职干部深入扶贫一线,实施民生帮扶、产业帮扶、智力帮扶。中国石油不仅注重“输血”,更注重提升当地“造血”能力。在每个对口帮扶地区,中国石油的扶贫模式得到当地政府的广泛认可,宝石花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助力精准扶贫 责任始终如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最后的减贫堡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世界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在新时期的民生领域率领全国人民打响了一场坚决的反贫困攻坚战。目前,我国扶贫开发已从“减贫”进入“全面脱贫”新阶段。如期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标,必须攻坚拔寨、啃“硬骨头”,全社会共同努力。2000年起,我国进入定点扶贫新阶段。2002年起,中国石油开始承担新疆的尼勒克、察布查尔、托里、巴里坤、吉木乃、青河6个县定点扶贫任务;2007年和2010年,又新增河南范县、台前县,贵州习水县和江西横峰县。这其间,中国石油累计投资1.64亿元,实施了102个扶贫开发项目。2012年2月,按照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批示和中央7部委的调研报告,中国石油开始帮助福建长汀县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启动建设稀土石油催化剂项目研究等。2013年,中国石油援建项目更加关注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广大群众最急需的领域,年投入7288万元,范县安全饮水工程、习水县道路硬化等12个民生项目解决了当地百姓现实困难。截至目前,中国石油选派挂职干部112名,在全国8个省区市14个县区援建29个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项目。1994年至今,中国石油共投资6.47亿元,援建项目750个。为了让爱心事业薪火相传,中国石油还特别注重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无偿提供11项新技术成果,带动贫困县6家企业发展。通过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受援地企业与中国石油相关业务开展务实合作,形成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帮扶思路和方式,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获得国务院扶贫办等的多方赞誉。中国石油不仅在对口支援中攻坚啃硬,而且在定点扶贫方面也走在央企前列——定点扶贫县数量在央企居首位,起到了排头兵的示范作用。——在西藏,2002年至今,中国石油对口支援的西藏双湖特别区已撤区设县,西藏双湖位于自然环境差、基础薄弱的藏北无人区。中国石油勇挑重担,用12年的时间把双湖变为藏北“明珠”;2013年援建的索嘎街综合市场项目,建筑面积1813平方米,可容纳商户近60家,解决就业300人次,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产业发展;实施村委会照明系统改造,解决了31个村委会办公难、组织活动难等问题;实施双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在新疆,2007年以来,中国石油先后选派4批11名局处级干部援疆;投资1300多万元举办30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200多名学员。——在青海,2010年8月开始,中国石油对口支援青海冷湖行委,“十二五”期间投入2313万元,援建冷湖镇饮水工程和中小学生物教学楼。饮水工程2012年12月5日已投产,使冷湖水质不达标成为历史;援建的中小学生物实验楼2013年完工,改善了冷湖基础教育条件。——在重庆,1996年以来,中国石油对三峡库区的重庆开县进行对口支援,累计援助资金5000万元左右,实施饮水、医院、学校、交通、移民搬迁等18个项目。2013年,实施的刘家湾移民安置项目,解决了100多村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在江西横峰,中国石油出资320万元援建民生工程致富渠,司铺村、刘家村、古楼村、牛桥村4个行政村实现涝能排、旱能灌,11000余人受益;幸福路不仅解决了近2万农民出行难、运输难及5所中小学近千名师生上学行路难等问题,还有着稳定师生、拓展集镇规模、拉动经济发展等特殊意义。——在河南台前县,中国石油改善12所农村寄宿制中学餐厅,让近万名师生吃上放心餐,并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的就餐问题。在河南范县援建颜村铺乡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6000多人饮水困难问题。——在贵州习水县,仅2013年援建响应村8.4公里公路硬化项目,就解决了7个村1200户家庭5400人的出行问题;援建无公害蔬菜基地,每年可实现畜牧和蔬菜产值200万元以上。——在福建长汀,2012年起,每年投资1000万元至2015年,帮扶福建长汀建设万亩生态示范林,目前已提前2年完成11316亩,林木成活率达到97.3%,成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中面积最大的生态景观林和经济致富林。一桩桩,一件件,中国石油急当地政府所急,解受援百姓困难,用踏踏实实的行动,赢得受援地百姓的赞誉。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由于坡度太大,施工机械无法直行,只有修建“之”字路,才能使机械到达施工位置。坚守为民情怀 推进精准扶贫自2014年期,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扶贫日”。“扶贫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观、加强扶贫理论政策研究交流,对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向贫困宣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从“自己做”转向“一起做”,释放更多社会扶贫的巨大潜力,是近年来中国石油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显著变化。中国石油探索提供多元平台,利用品牌、社会资源等优势,向社会扶贫力量提供资金、渠道、数据以及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化整为零。摒弃大水漫灌,既实施“喷灌”又精准“滴灌”。从定点扶贫、对口支援覆盖新疆和西藏8个省区市14县,到长汀万亩水保生态林示范林、“电子商务扶贫培训班”等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从铺设“幸福路”、开凿“致富渠”的基建扶贫,到聚焦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医疗救助、灾后重建,中国石油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民生,抓主要矛盾、抓关键,既注重产业扶贫带动成片突破,又注意定点除贫,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在《2016年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暨蓝皮书》发布会上,中国石油被评为企业参与扶贫的优秀案例,受到表彰。从项目援助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中国石油始终坚守为民情怀,把扶贫开发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2017年7月,中国石油投入300万元,为吉木乃县喀尔交镇农民购买了300匹致富骆驼。送到布尔合斯太村等村的村民手中,并成立养殖合作社。在中国石油10余年的持续帮扶下,截至目前,吉木乃县1415户6209名特困人口实现温饱,1110户5280名低收入贫困人口越过低收入贫困线。此外,中国石油援建的1500亩34万株枸杞林正加紧建设。该项目已纳入阿勒泰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分5年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25万元。住在石油新村里,村民邵金明的日子红红火火。他说:住在吉木乃是种幸福,石油人带来的幸福。唐古拉山镇位于青海省西端长江源头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唐古拉山镇至今没有面向辖区居民的现代化综合服务场所,服务居民能力较差。中国石油此次援建的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综合服务中心,将大大提升唐古拉山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弥补辖区机构服务职能短板。目前,该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预计今年11月完工。此次援建,是中国石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目标定位于依托唐古拉山镇独特的藏民族文化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原始自然风光,将唐古拉山镇建设成为长江生态第一镇,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推动格尔木市旅游产业发展。视线转向新疆。清河县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是国家级贫困县。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00年以来对其进行定点帮扶,建成帮扶项目17个,项目涉及生产生活、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00余万元。2017年12月,清河县正式脱贫。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作为扶贫帮困的责任单位,积极贯彻集团公司在定点扶贫年度会议上的部署和安排,继续把帮扶项目落实到每一家每一户,推动青河县帮扶项目顺利实施。2018年4月初,乌石化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军带领相关人员走遍青河县7个乡镇中的5个:阿热勒托别镇、阿热勒乡、阿尕什敖包乡、塔克什肯乡、萨尔托海乡。深入了解各个乡的情况,对帮扶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陈礼军说:“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要向科学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要效益要发展,乌石化公司愿意和当地群众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青河乡村全面振兴。”中国石油帮扶区域大多自然环境恶劣、脱贫难度大,集团公司坚持“扶贫”与“开发”相结合,民生、产业、智力三措并举,中国石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民生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针对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强基础民生设施项目建设,着力修建石油新村、铺设“幸福路”、开凿“致富渠”,累计投入数亿元,受援地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扶贫还须扶智。近年来,中国石油突出技能和基础教育,提高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从开办电焊、汽修等技能培训班,到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专业培训,再到实施益师计划、妈妈返乡就业计划,引更多“活水”润泽山乡,扶贫成效显著。中国石油扶贫工作稳定顺利开展,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为此,中国石油专门成立集团公司层面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决策、办公室衔接运行、驻地企业具体监管、相关单位支持配合、挂职干部承担任务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在整套运行程序和系列管理制度具体支撑下,有效推动帮扶工作合规化、程序化。挂职扶贫干部是扶贫工作的主力军,有责任心、能力强的优秀干部更能够带着热情去扶贫,真正与受援地群众和谐共融。多年来,中国石油以选派挂职干部作为抓手,持续选派扶贫干部超过500人次。他们深入扶贫一线,发挥专业和管理经验,配合政府做好当地脱贫致富工作,主动为经济发展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出主意,赢得了群众普遍赞誉。无论是民生、产业还是智力扶贫,都离不开受援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中国石油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努力做到帮扶项目与政府脱贫规划、经济发展、群众需求和生态保护相结合,让项目更快地融入当地,发挥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2018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持续深化精准扶贫的重要一年,中国石油将一如既往坚守为民情怀,发挥自身优势,与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和受援地居民齐心协力,共同构建精准扶贫新格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贡献。15438033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艺环球网15438033600002[]//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1203/10/23/20181203102327137.png{"email":"liuyi@huanqiu.com","name":"刘艺"}
【环球网 记者 陈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令世界为中国骄傲。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中国石油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展现着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担当。十年如白驹过隙,中国石油扶贫地点已分布大半个中国。在中国石油扶贫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出新疆、西藏、革命老区等23个省区市212个县,帮扶贫困人口500多万。随着扶贫地点的不断延伸,扶贫队伍也愈发壮大。参与扶贫十余年以来,中国石油不仅投入资金,还先后选派了500多名优秀中青年挂职干部深入扶贫一线,实施民生帮扶、产业帮扶、智力帮扶。中国石油不仅注重“输血”,更注重提升当地“造血”能力。在每个对口帮扶地区,中国石油的扶贫模式得到当地政府的广泛认可,宝石花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助力精准扶贫 责任始终如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最后的减贫堡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世界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在新时期的民生领域率领全国人民打响了一场坚决的反贫困攻坚战。目前,我国扶贫开发已从“减贫”进入“全面脱贫”新阶段。如期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标,必须攻坚拔寨、啃“硬骨头”,全社会共同努力。2000年起,我国进入定点扶贫新阶段。2002年起,中国石油开始承担新疆的尼勒克、察布查尔、托里、巴里坤、吉木乃、青河6个县定点扶贫任务;2007年和2010年,又新增河南范县、台前县,贵州习水县和江西横峰县。这其间,中国石油累计投资1.64亿元,实施了102个扶贫开发项目。2012年2月,按照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批示和中央7部委的调研报告,中国石油开始帮助福建长汀县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启动建设稀土石油催化剂项目研究等。2013年,中国石油援建项目更加关注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广大群众最急需的领域,年投入7288万元,范县安全饮水工程、习水县道路硬化等12个民生项目解决了当地百姓现实困难。截至目前,中国石油选派挂职干部112名,在全国8个省区市14个县区援建29个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项目。1994年至今,中国石油共投资6.47亿元,援建项目750个。为了让爱心事业薪火相传,中国石油还特别注重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无偿提供11项新技术成果,带动贫困县6家企业发展。通过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受援地企业与中国石油相关业务开展务实合作,形成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帮扶思路和方式,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获得国务院扶贫办等的多方赞誉。中国石油不仅在对口支援中攻坚啃硬,而且在定点扶贫方面也走在央企前列——定点扶贫县数量在央企居首位,起到了排头兵的示范作用。——在西藏,2002年至今,中国石油对口支援的西藏双湖特别区已撤区设县,西藏双湖位于自然环境差、基础薄弱的藏北无人区。中国石油勇挑重担,用12年的时间把双湖变为藏北“明珠”;2013年援建的索嘎街综合市场项目,建筑面积1813平方米,可容纳商户近60家,解决就业300人次,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产业发展;实施村委会照明系统改造,解决了31个村委会办公难、组织活动难等问题;实施双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在新疆,2007年以来,中国石油先后选派4批11名局处级干部援疆;投资1300多万元举办30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200多名学员。——在青海,2010年8月开始,中国石油对口支援青海冷湖行委,“十二五”期间投入2313万元,援建冷湖镇饮水工程和中小学生物教学楼。饮水工程2012年12月5日已投产,使冷湖水质不达标成为历史;援建的中小学生物实验楼2013年完工,改善了冷湖基础教育条件。——在重庆,1996年以来,中国石油对三峡库区的重庆开县进行对口支援,累计援助资金5000万元左右,实施饮水、医院、学校、交通、移民搬迁等18个项目。2013年,实施的刘家湾移民安置项目,解决了100多村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在江西横峰,中国石油出资320万元援建民生工程致富渠,司铺村、刘家村、古楼村、牛桥村4个行政村实现涝能排、旱能灌,11000余人受益;幸福路不仅解决了近2万农民出行难、运输难及5所中小学近千名师生上学行路难等问题,还有着稳定师生、拓展集镇规模、拉动经济发展等特殊意义。——在河南台前县,中国石油改善12所农村寄宿制中学餐厅,让近万名师生吃上放心餐,并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的就餐问题。在河南范县援建颜村铺乡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6000多人饮水困难问题。——在贵州习水县,仅2013年援建响应村8.4公里公路硬化项目,就解决了7个村1200户家庭5400人的出行问题;援建无公害蔬菜基地,每年可实现畜牧和蔬菜产值200万元以上。——在福建长汀,2012年起,每年投资1000万元至2015年,帮扶福建长汀建设万亩生态示范林,目前已提前2年完成11316亩,林木成活率达到97.3%,成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中面积最大的生态景观林和经济致富林。一桩桩,一件件,中国石油急当地政府所急,解受援百姓困难,用踏踏实实的行动,赢得受援地百姓的赞誉。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由于坡度太大,施工机械无法直行,只有修建“之”字路,才能使机械到达施工位置。坚守为民情怀 推进精准扶贫自2014年期,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扶贫日”。“扶贫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观、加强扶贫理论政策研究交流,对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向贫困宣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从“自己做”转向“一起做”,释放更多社会扶贫的巨大潜力,是近年来中国石油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显著变化。中国石油探索提供多元平台,利用品牌、社会资源等优势,向社会扶贫力量提供资金、渠道、数据以及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化整为零。摒弃大水漫灌,既实施“喷灌”又精准“滴灌”。从定点扶贫、对口支援覆盖新疆和西藏8个省区市14县,到长汀万亩水保生态林示范林、“电子商务扶贫培训班”等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从铺设“幸福路”、开凿“致富渠”的基建扶贫,到聚焦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医疗救助、灾后重建,中国石油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民生,抓主要矛盾、抓关键,既注重产业扶贫带动成片突破,又注意定点除贫,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在《2016年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暨蓝皮书》发布会上,中国石油被评为企业参与扶贫的优秀案例,受到表彰。从项目援助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中国石油始终坚守为民情怀,把扶贫开发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2017年7月,中国石油投入300万元,为吉木乃县喀尔交镇农民购买了300匹致富骆驼。送到布尔合斯太村等村的村民手中,并成立养殖合作社。在中国石油10余年的持续帮扶下,截至目前,吉木乃县1415户6209名特困人口实现温饱,1110户5280名低收入贫困人口越过低收入贫困线。此外,中国石油援建的1500亩34万株枸杞林正加紧建设。该项目已纳入阿勒泰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分5年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25万元。住在石油新村里,村民邵金明的日子红红火火。他说:住在吉木乃是种幸福,石油人带来的幸福。唐古拉山镇位于青海省西端长江源头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唐古拉山镇至今没有面向辖区居民的现代化综合服务场所,服务居民能力较差。中国石油此次援建的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综合服务中心,将大大提升唐古拉山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弥补辖区机构服务职能短板。目前,该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预计今年11月完工。此次援建,是中国石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目标定位于依托唐古拉山镇独特的藏民族文化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原始自然风光,将唐古拉山镇建设成为长江生态第一镇,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推动格尔木市旅游产业发展。视线转向新疆。清河县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是国家级贫困县。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00年以来对其进行定点帮扶,建成帮扶项目17个,项目涉及生产生活、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00余万元。2017年12月,清河县正式脱贫。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作为扶贫帮困的责任单位,积极贯彻集团公司在定点扶贫年度会议上的部署和安排,继续把帮扶项目落实到每一家每一户,推动青河县帮扶项目顺利实施。2018年4月初,乌石化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军带领相关人员走遍青河县7个乡镇中的5个:阿热勒托别镇、阿热勒乡、阿尕什敖包乡、塔克什肯乡、萨尔托海乡。深入了解各个乡的情况,对帮扶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陈礼军说:“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要向科学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要效益要发展,乌石化公司愿意和当地群众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青河乡村全面振兴。”中国石油帮扶区域大多自然环境恶劣、脱贫难度大,集团公司坚持“扶贫”与“开发”相结合,民生、产业、智力三措并举,中国石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民生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针对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强基础民生设施项目建设,着力修建石油新村、铺设“幸福路”、开凿“致富渠”,累计投入数亿元,受援地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扶贫还须扶智。近年来,中国石油突出技能和基础教育,提高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从开办电焊、汽修等技能培训班,到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专业培训,再到实施益师计划、妈妈返乡就业计划,引更多“活水”润泽山乡,扶贫成效显著。中国石油扶贫工作稳定顺利开展,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为此,中国石油专门成立集团公司层面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决策、办公室衔接运行、驻地企业具体监管、相关单位支持配合、挂职干部承担任务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在整套运行程序和系列管理制度具体支撑下,有效推动帮扶工作合规化、程序化。挂职扶贫干部是扶贫工作的主力军,有责任心、能力强的优秀干部更能够带着热情去扶贫,真正与受援地群众和谐共融。多年来,中国石油以选派挂职干部作为抓手,持续选派扶贫干部超过500人次。他们深入扶贫一线,发挥专业和管理经验,配合政府做好当地脱贫致富工作,主动为经济发展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出主意,赢得了群众普遍赞誉。无论是民生、产业还是智力扶贫,都离不开受援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中国石油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努力做到帮扶项目与政府脱贫规划、经济发展、群众需求和生态保护相结合,让项目更快地融入当地,发挥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2018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持续深化精准扶贫的重要一年,中国石油将一如既往坚守为民情怀,发挥自身优势,与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和受援地居民齐心协力,共同构建精准扶贫新格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