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fv0V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大“善”无忧患 筹谋百世安/e3pmh1hmp/e3pmh28kq【环球网 记者 苏建军 徐娜】地球,只有一个。进入新世纪后,全世界各国都普遍达成共识: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地球的保护更加迫切!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自十几年前就对环境保护做出了最严格的保护规划,并给予了全面落实。在这一系列的落实动作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科学采油过程中,中石油边注重采炼技术的创新发展,边把绿色石油的概念带到了全世界,不但使绿色理念在国内生产过程中根深蒂固,还把“绿色”的种子带到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环保优先 用生态底色描绘绿色发展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中共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重要部署。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石油坚持环保优先,用生态底色描绘绿色发展。2018年6月1日,在世界环境日前夕,中国石油发布《2017年度环境保护公报》,从绿色能源、环保管理、央企担当、低碳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石油2017年度在环境保护领域内的成就和发展。中国石油发布《2017年度环境保护公报》显示,中国石油助力京津冀打赢“蓝天保卫战”;云南石化安全平稳绿色开车一次成功,让彩云之南天更蓝;亚马尔项目在北极成功投产,助推“冰上丝绸之路”;地处国家级湿地的北阿扎德甘油田实现了绿色开发,地球之肾崛起绿色大油田。中国石油在环保之路上躬身践行,用措施达成目标。在企业日常管理上坚持防胜于治的原则,优化风险防控、生态管理制度,强化环境监控能力建设,将污染隐忧扼杀于“摇篮”之中。环球网记者在调研四大气区之一的四川油气田公司时深刻感受到,中国石油环保理念已经植根于每个生产环节,植根于每个“石油人”的心中。钻井与青山为伴,压裂车与绿水为伍,在他们心中,科学开采过程中环保是尤为重要的事。图说: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旗下长宁页岩气田四川长宁页岩气田年产50亿立方米开发方案部署的平台井站、集气站、脱水站、采输气管线、配套道路工程对环境敏感区采取绕避措施以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保护动物栖息地等环境敏感目标。气田开发建设将中国石油制定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管理方案,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完美的执行下去。在环保严控方面,中国石油还分析确定了“六大环保风险”,建成国内首个集团级VOCs综合管控信息平台,严格环境风险防控;建成以“三级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测”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监测网络框架,确保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石油凭借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优异表现,连续七次当选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评选的“中国低碳榜样”企业,并先后获得“中国生态贡献奖”、“中国绿化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节能减排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辽河油田红彤彤的红海滩、绿油油的芦苇荡,与不知疲倦的抽油机相映成趣。从援建福建长汀万亩生态林到塔克拉玛干腹地建设“沙漠绿洲”,从西气东输、中缅管道的生态植被恢复到支援建设长江防护林,中国石油致力于生态环保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色发展。在四川遂宁龙王庙净化厂实体考察中记者获悉,净化厂对天然气净化处理过程中硫黄回收率可达到99.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约300mg/m3,远低于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标准960mg/m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厂区采用清污分流体制排水,对工厂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置、分层回用极大节省循环水系统所需工业补水,厂区内的茵茵绿草都是处理合格的废水灌溉,通过智能中水系统,真正实现了净化装置生产生活废水的“零排放”。图说:四川遂宁龙王庙净化厂四川遂宁龙王庙净化厂节能减排的高效处理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和尖端的设备,这都和中石油的重金投入和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分不开。当发展与环境发生冲突、在资金紧张与环境投入发生矛盾时,中国石油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重点部署了4个重大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科研项目,共设置研究专题72个,在14个技术方向开展64项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投入科研经费10亿多元。截至2017年底,仅炼化板块实施“达标减排、绿色炼化”治理工程,累计投入就超过100亿元。中国石油投资设立的分级综合管控平台的VOCs全口径管控模式,填补了炼化企业空白;中国石油还攻克了污染减排与固废资源化方面的四大技术瓶颈,石油开发与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化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了高含水油田节能配套、低渗透油田节能技术等五大技术系列,构建了基于“油气开发—储运—加工”特点的节能提效新模式。中国石油还不惜重金建设国家科技部“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正在申请建设国家发改委“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技支撑发展,中国石油努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绿色能源,推动社会能源低碳化转型。中国石油增强开发绿色低碳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加大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力度,助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过去几年间,天然气的产量每年都以双位数增加,运营的5万多公里天然气管道供气神州,约5亿人从中受益。推进油品质量升级,生产更加清洁的汽柴油,仅用10年时间就走过了欧美国家近20年走过的油品升级道路。同时,中国石油积极探索乙醇汽油、生物柴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2017年5月,通过应用自主研发技术可燃冰试采成功,实现了从常规油气到可燃冰全新领域作业的大突破。创新发展走和谐发展之路“美丽、创新、责任、激情”这一直是石油工作者前进的动力,正是这种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给了我们碧海蓝天,也正是不止步于此,勇于创新的精神,才使中国石油在多个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上填补空白。中国石油自主技术攻克环保难题——零碱渣液化气深度脱硫获突破;中国石油首创“脱硫不排渣”新技术——LDS技术总体达国际领先水平;长庆油田分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成果开创了中国非常规油气田低成本开发之路并获得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今年7月份,中国石油节能节水专项获突破。中国石油承担的国家863计划“二氧化碳驱油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封存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15年通过国家验收。在吉林油田建成国内首个二氧化碳分离、捕集和驱油等全产业链CCUS基地。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中国石油研究筛选出先进成熟的炼化节能技术40余项,编写了国家标准《炼油生产过程能量系统优化实施指南》。通过攻关和示范应用,建立炼化能量系统优化技术体系,填补了公司在该领域技术、人才和软件工具方面的空白,推动炼化企业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融合。这些创新成果是中国石油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这些创新成果也在绿色发展目标中体现了极大的价值。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石油低碳重大科技专项共支撑建成30项节能减排先导试验工程和示范工程。总体上,专项技术应用节电8392万千瓦时,节气8414万立方米,节水1875万立方米,节油1.6万吨,减排污泥18万吨,减排化学需氧量256吨,减排二氧化碳113万吨。绿色石油 开出国际友谊之花千年梦想,穿越漫漫黄沙。中国石油将低碳环保理念应用于每个国际项目中,在20余载海外油气合作中,用科技创新技术和先进环保理念为中国走进“一带一路”能源市场提供了“通行证”。在原本一片焦黄的撒哈拉沙漠上,中国石油人植树上万颗,存活率达80%,如今满目绿茵,在沙漠腹地营造出“绿色奇迹”。艾哈代布项目,作为伊拉克战后首个签约重建项目,中国石油不仅将它建设成中国制造的标志性项目,还成为和谐“绿洲”的培育人,成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油田。鲁迈拉油田合理利用能源,启动建设“绿色油田”计划,电站项目建成投产,不仅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为当地提供 500 人的就业机会……这样的国际项目还有很多,中国石油“走出去”不仅关乎技术、关乎能源,也关乎环境、关乎和谐。多年来,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环保奖达30余项,为当地居民带来多项福利。图说:亚马尔项目全景图在全球能源正在向高效、清洁、多元化转型的今天,中国石油的环保事业在国际上开出友谊之花,落地生根,璀璨绽放。日前,一项价值至少1亿美元的新投资基金成立,旨在帮助减少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这项基金投资方正是由中国石油与石油与天然气气候倡议组织(OGCI)气候投资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拟支持低碳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的开发、示范和快速扩大。2018年9月22日至26日,时任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的章建华赴美国出席(OGCI)2018年度系列会议,就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甲烷减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议题,与BP、壳牌、道达尔、沙特阿美等OGCI成员企业交换了意见,并见证了《中国气候投资基金框架协议》的签署。企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一个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民族复兴,才能基业长青。中国石油在国内引领行业发展进步,做环保事业的领头人,在国际上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打造出国际“黄金名片”。15438042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艺环球网1543804260000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1203/10/34/20181203103454843.png{"email":"liuyi@huanqiu.com","name":"刘艺"}
【环球网 记者 苏建军 徐娜】地球,只有一个。进入新世纪后,全世界各国都普遍达成共识: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地球的保护更加迫切!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自十几年前就对环境保护做出了最严格的保护规划,并给予了全面落实。在这一系列的落实动作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科学采油过程中,中石油边注重采炼技术的创新发展,边把绿色石油的概念带到了全世界,不但使绿色理念在国内生产过程中根深蒂固,还把“绿色”的种子带到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环保优先 用生态底色描绘绿色发展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中共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重要部署。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石油坚持环保优先,用生态底色描绘绿色发展。2018年6月1日,在世界环境日前夕,中国石油发布《2017年度环境保护公报》,从绿色能源、环保管理、央企担当、低碳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石油2017年度在环境保护领域内的成就和发展。中国石油发布《2017年度环境保护公报》显示,中国石油助力京津冀打赢“蓝天保卫战”;云南石化安全平稳绿色开车一次成功,让彩云之南天更蓝;亚马尔项目在北极成功投产,助推“冰上丝绸之路”;地处国家级湿地的北阿扎德甘油田实现了绿色开发,地球之肾崛起绿色大油田。中国石油在环保之路上躬身践行,用措施达成目标。在企业日常管理上坚持防胜于治的原则,优化风险防控、生态管理制度,强化环境监控能力建设,将污染隐忧扼杀于“摇篮”之中。环球网记者在调研四大气区之一的四川油气田公司时深刻感受到,中国石油环保理念已经植根于每个生产环节,植根于每个“石油人”的心中。钻井与青山为伴,压裂车与绿水为伍,在他们心中,科学开采过程中环保是尤为重要的事。图说: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旗下长宁页岩气田四川长宁页岩气田年产50亿立方米开发方案部署的平台井站、集气站、脱水站、采输气管线、配套道路工程对环境敏感区采取绕避措施以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保护动物栖息地等环境敏感目标。气田开发建设将中国石油制定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管理方案,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完美的执行下去。在环保严控方面,中国石油还分析确定了“六大环保风险”,建成国内首个集团级VOCs综合管控信息平台,严格环境风险防控;建成以“三级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测”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监测网络框架,确保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石油凭借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优异表现,连续七次当选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评选的“中国低碳榜样”企业,并先后获得“中国生态贡献奖”、“中国绿化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节能减排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辽河油田红彤彤的红海滩、绿油油的芦苇荡,与不知疲倦的抽油机相映成趣。从援建福建长汀万亩生态林到塔克拉玛干腹地建设“沙漠绿洲”,从西气东输、中缅管道的生态植被恢复到支援建设长江防护林,中国石油致力于生态环保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色发展。在四川遂宁龙王庙净化厂实体考察中记者获悉,净化厂对天然气净化处理过程中硫黄回收率可达到99.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约300mg/m3,远低于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标准960mg/m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厂区采用清污分流体制排水,对工厂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置、分层回用极大节省循环水系统所需工业补水,厂区内的茵茵绿草都是处理合格的废水灌溉,通过智能中水系统,真正实现了净化装置生产生活废水的“零排放”。图说:四川遂宁龙王庙净化厂四川遂宁龙王庙净化厂节能减排的高效处理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和尖端的设备,这都和中石油的重金投入和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分不开。当发展与环境发生冲突、在资金紧张与环境投入发生矛盾时,中国石油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重点部署了4个重大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科研项目,共设置研究专题72个,在14个技术方向开展64项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投入科研经费10亿多元。截至2017年底,仅炼化板块实施“达标减排、绿色炼化”治理工程,累计投入就超过100亿元。中国石油投资设立的分级综合管控平台的VOCs全口径管控模式,填补了炼化企业空白;中国石油还攻克了污染减排与固废资源化方面的四大技术瓶颈,石油开发与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化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了高含水油田节能配套、低渗透油田节能技术等五大技术系列,构建了基于“油气开发—储运—加工”特点的节能提效新模式。中国石油还不惜重金建设国家科技部“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正在申请建设国家发改委“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技支撑发展,中国石油努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绿色能源,推动社会能源低碳化转型。中国石油增强开发绿色低碳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加大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力度,助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过去几年间,天然气的产量每年都以双位数增加,运营的5万多公里天然气管道供气神州,约5亿人从中受益。推进油品质量升级,生产更加清洁的汽柴油,仅用10年时间就走过了欧美国家近20年走过的油品升级道路。同时,中国石油积极探索乙醇汽油、生物柴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2017年5月,通过应用自主研发技术可燃冰试采成功,实现了从常规油气到可燃冰全新领域作业的大突破。创新发展走和谐发展之路“美丽、创新、责任、激情”这一直是石油工作者前进的动力,正是这种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给了我们碧海蓝天,也正是不止步于此,勇于创新的精神,才使中国石油在多个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上填补空白。中国石油自主技术攻克环保难题——零碱渣液化气深度脱硫获突破;中国石油首创“脱硫不排渣”新技术——LDS技术总体达国际领先水平;长庆油田分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成果开创了中国非常规油气田低成本开发之路并获得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今年7月份,中国石油节能节水专项获突破。中国石油承担的国家863计划“二氧化碳驱油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封存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15年通过国家验收。在吉林油田建成国内首个二氧化碳分离、捕集和驱油等全产业链CCUS基地。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中国石油研究筛选出先进成熟的炼化节能技术40余项,编写了国家标准《炼油生产过程能量系统优化实施指南》。通过攻关和示范应用,建立炼化能量系统优化技术体系,填补了公司在该领域技术、人才和软件工具方面的空白,推动炼化企业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融合。这些创新成果是中国石油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这些创新成果也在绿色发展目标中体现了极大的价值。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石油低碳重大科技专项共支撑建成30项节能减排先导试验工程和示范工程。总体上,专项技术应用节电8392万千瓦时,节气8414万立方米,节水1875万立方米,节油1.6万吨,减排污泥18万吨,减排化学需氧量256吨,减排二氧化碳113万吨。绿色石油 开出国际友谊之花千年梦想,穿越漫漫黄沙。中国石油将低碳环保理念应用于每个国际项目中,在20余载海外油气合作中,用科技创新技术和先进环保理念为中国走进“一带一路”能源市场提供了“通行证”。在原本一片焦黄的撒哈拉沙漠上,中国石油人植树上万颗,存活率达80%,如今满目绿茵,在沙漠腹地营造出“绿色奇迹”。艾哈代布项目,作为伊拉克战后首个签约重建项目,中国石油不仅将它建设成中国制造的标志性项目,还成为和谐“绿洲”的培育人,成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油田。鲁迈拉油田合理利用能源,启动建设“绿色油田”计划,电站项目建成投产,不仅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为当地提供 500 人的就业机会……这样的国际项目还有很多,中国石油“走出去”不仅关乎技术、关乎能源,也关乎环境、关乎和谐。多年来,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环保奖达30余项,为当地居民带来多项福利。图说:亚马尔项目全景图在全球能源正在向高效、清洁、多元化转型的今天,中国石油的环保事业在国际上开出友谊之花,落地生根,璀璨绽放。日前,一项价值至少1亿美元的新投资基金成立,旨在帮助减少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这项基金投资方正是由中国石油与石油与天然气气候倡议组织(OGCI)气候投资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拟支持低碳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的开发、示范和快速扩大。2018年9月22日至26日,时任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的章建华赴美国出席(OGCI)2018年度系列会议,就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甲烷减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议题,与BP、壳牌、道达尔、沙特阿美等OGCI成员企业交换了意见,并见证了《中国气候投资基金框架协议》的签署。企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一个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民族复兴,才能基业长青。中国石油在国内引领行业发展进步,做环保事业的领头人,在国际上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打造出国际“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