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BNC7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金岩石:城镇化的疯狂如何扼制?/e3pmh1hmp/e3pn46fvc都市圈?还是城镇化?正确答案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都市圈为主,城镇化为辅。因为,都市圈的规划背景是中国版图,城镇化的政策背景是县域经济。总理一讲城镇化,镇镇都想国际化!英语的城市化(Urbanization) 被翻译为城镇化并无不妥,但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实践中,城市化和城镇化却可能出现两种对立的政策取向:城市,是以人口流动为主导的;村镇,是以本地人口为主导的。城市的最高空间组织形态是城市群;村镇的空间组织形态却是离群索居。所以,县域经济主导的城镇化几乎必然与国家的城市化发生利益冲突。古今中外,每一个崛起的新兴城市几乎都以摧毁原住民的组织为前提。城市化是一场无声的战争,是流动人口挑战原住民的残酷竞争!而人口流动对于城市,就像血液循环对于人体一样,是城市竞争力的保证。所以说:竞争力是人口的流动!比如深圳,我曾在深圳授课时问学生们:父亲是本地出生的请举手?没有!本人是本地出生的请举手?寥寥无几!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答案就是:移民文化!美国是移民国家,是欧洲移民的美国梦造就了美国的经济奇迹。中国也不例外,北京、上海、深圳都是移民城市。不久前,全球财富论坛让世界对成都另眼看待,而成都经济追根溯源也是移民文化。当年所谓的农民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大开杀戒,杀剩下区区几万人,后来是清康熙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入川,史称“湖广填川”。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必然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所以“人的城市化”以流动人口为主导,必然挑战传统的村镇组织,从而必然会遇到传统势力的抵抗。从这个角度看,流动人口驱动的城市化和村镇居民主导的城镇化之间必然会发生利益之争,这就出现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之争:都市圈?还是城镇化?正确答案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都市圈为主,城镇化为辅。因为,都市圈的规划背景是中国版图,城镇化的政策背景是县域经济。都市圈即城市群,2500万人以上集群而居的城市群落定义为超级都市圈(Mega Cities),是现代都市的最高空间组织形态。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教授在50年代首次提出都市圈的概念,按照每平方公里250人以上的密度集聚2500万人以上的标准,90年代形成了6个超级都市圈:大纽约区(40个城市6500万人),五大湖区(横跨芝加哥和多伦多约5000万人),大东京区(47个一级政府4000多万人),大巴黎区(40个城市4000万人),大伦敦区(近4000万人),长三角区(8000多万人)。如今又增加了几个:大洛杉矶(131个城市3800多万人);大北京区(近5000万人);大珠三角(近1亿人),还有韩国的大首尔区和印度的大孟买等。过去100多年间,在全球性的城市化浪潮中,城市群或都市圈是主流模式,而以德国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化并不是主流。若能面对现实接受上述理论和分析,“人的城镇化”应当是以城市群为主导的总体规划,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部分内容:1.以高铁网为主干进一步规划全国性的城际交通网;2.重构水资源体系把“南水北调”升级为城际水循环工程;3.县级以下城镇政府的投融资权及关联负债资产全部上收;4.县及县以上政府的投融资权及关联负债资产纳入中央政府的城市群规划和投融资体系。以都市圈扼制城镇化的政策很容易被误解为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原因在于人们习惯了现有的行政区划,默认了现存的政府权限。但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到今天,一极在消灭城镇,一极正摧毁乡村。超级都市圈与农村产业化双翼齐飞,市场经济以摧枯拉朽之势再造中国经济版图。1376458680000责编:guoweiwei理财周刊137645868000011["9CaKrnJBuju","9CaKrnJBbN9","9CaKrnJB4io","9CaKrnJAYMA","9CaKrnJARPb","9CaKrnJAoAF","9CaKrnJzNjR","9CaKrnJAaVF","9CaKrnJzBe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0814/20130814014007648.jpg{"email":"guoweiwei@huanqiu.com","name":"guoweiwei"}
都市圈?还是城镇化?正确答案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都市圈为主,城镇化为辅。因为,都市圈的规划背景是中国版图,城镇化的政策背景是县域经济。总理一讲城镇化,镇镇都想国际化!英语的城市化(Urbanization) 被翻译为城镇化并无不妥,但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实践中,城市化和城镇化却可能出现两种对立的政策取向:城市,是以人口流动为主导的;村镇,是以本地人口为主导的。城市的最高空间组织形态是城市群;村镇的空间组织形态却是离群索居。所以,县域经济主导的城镇化几乎必然与国家的城市化发生利益冲突。古今中外,每一个崛起的新兴城市几乎都以摧毁原住民的组织为前提。城市化是一场无声的战争,是流动人口挑战原住民的残酷竞争!而人口流动对于城市,就像血液循环对于人体一样,是城市竞争力的保证。所以说:竞争力是人口的流动!比如深圳,我曾在深圳授课时问学生们:父亲是本地出生的请举手?没有!本人是本地出生的请举手?寥寥无几!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答案就是:移民文化!美国是移民国家,是欧洲移民的美国梦造就了美国的经济奇迹。中国也不例外,北京、上海、深圳都是移民城市。不久前,全球财富论坛让世界对成都另眼看待,而成都经济追根溯源也是移民文化。当年所谓的农民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大开杀戒,杀剩下区区几万人,后来是清康熙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入川,史称“湖广填川”。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必然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所以“人的城市化”以流动人口为主导,必然挑战传统的村镇组织,从而必然会遇到传统势力的抵抗。从这个角度看,流动人口驱动的城市化和村镇居民主导的城镇化之间必然会发生利益之争,这就出现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之争:都市圈?还是城镇化?正确答案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都市圈为主,城镇化为辅。因为,都市圈的规划背景是中国版图,城镇化的政策背景是县域经济。都市圈即城市群,2500万人以上集群而居的城市群落定义为超级都市圈(Mega Cities),是现代都市的最高空间组织形态。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教授在50年代首次提出都市圈的概念,按照每平方公里250人以上的密度集聚2500万人以上的标准,90年代形成了6个超级都市圈:大纽约区(40个城市6500万人),五大湖区(横跨芝加哥和多伦多约5000万人),大东京区(47个一级政府4000多万人),大巴黎区(40个城市4000万人),大伦敦区(近4000万人),长三角区(8000多万人)。如今又增加了几个:大洛杉矶(131个城市3800多万人);大北京区(近5000万人);大珠三角(近1亿人),还有韩国的大首尔区和印度的大孟买等。过去100多年间,在全球性的城市化浪潮中,城市群或都市圈是主流模式,而以德国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化并不是主流。若能面对现实接受上述理论和分析,“人的城镇化”应当是以城市群为主导的总体规划,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部分内容:1.以高铁网为主干进一步规划全国性的城际交通网;2.重构水资源体系把“南水北调”升级为城际水循环工程;3.县级以下城镇政府的投融资权及关联负债资产全部上收;4.县及县以上政府的投融资权及关联负债资产纳入中央政府的城市群规划和投融资体系。以都市圈扼制城镇化的政策很容易被误解为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原因在于人们习惯了现有的行政区划,默认了现存的政府权限。但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到今天,一极在消灭城镇,一极正摧毁乡村。超级都市圈与农村产业化双翼齐飞,市场经济以摧枯拉朽之势再造中国经济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