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F3Yx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外资品牌雀巢入围乳企国家队引发质疑/e3pmh1hmp/e3pn46fvc【当本报记者问及是否还会有“第四批”、“第五批”新品,宋昆冈回答称:“暂时没有了。” 本报记者向高伏问到接下来是否会有其他政策出台时,他表示:“更多的是对现有政策的修订。” 】“说句实话,这对我们来说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也没有指望有多大的突破。”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三批婴幼儿配方乳粉推荐发布会上,黑龙江龙丹乳业总经理高扶良对记者如是说。 这次发布的第三批名单上,雀巢(中国)、光明乳业、龙丹乳业、大庆乳业、江西美庐乳业、哈尔滨太子乳品和上海花冠营养乳品等7家企业及新品入围。高扶良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一批名单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因为此前没有公布过,第二批、第三批的热度和效果肯定会打折扣。”去年9月和今年2月,中乳协曾相继公布了两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首批包括伊利、蒙牛等6家企业,三元、贝因美等另外6家入围第二批名单。至此,中乳协推荐的三批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所属企业达到19家。此前,这一推荐名单曾被称为乳粉“国家队”。而雀巢出现在第三批名单中,终止了这一说法。对此,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向本报记者表示:“选择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点是公平竞争,这种推荐对其他乳粉企业是否公平?”“国家队”之辩如果上升到“国家队”,意味着享有更优越的资源和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自从第一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发布以来,中乳协就在否定“国家队”之说。在昨日的发布会现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对此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家队”的说法是外界的误传,推荐的新品主要倾向于“国产”。参与新品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牌都是行业的主流品牌,奶源自控率高、生产工艺先进、管理制度规范、产品安全可靠、追溯体系完备并通过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评价。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业界对三批新品名单入围标准的疑惑。高扶良告诉本报记者,龙丹乳业是按照正常程序入围的,“先向中乳协报名,协会审查资料,然后派考察团到企业来,考察了一圈,从牧场到生产再到管理和检验能力,并看了报表,协会和专家组综合考查之后回去评审。”他透露,来的人蛮多的,13个人左右,直到发布前三天才通知龙丹,公司产品入围推荐新品名单。龙丹乳业、大庆乳业等这种扎根东北的国产品牌受到中乳协推荐尚可理解,但是雀巢此次入围则引发业界的一片质疑声。东方艾格乳业首席分析师陈渝向本报记者分析称,之所以推荐雀巢品牌,“(中乳协)应该是想传递出一个信号,即系列举措都是为了向消费者推荐优质产品,并没有掺杂太多狭隘的考量。”他介绍,雀巢与其他外资品牌还不太一样,其在黑龙江和内蒙古都有原奶供应,且产品不仅内销还会出口。“总共三次推荐的品牌有不少在这前15家主流品牌之列”,宋昆冈表示,以集体亮相的形式发布新产品,目的是真正树立主流品牌的形象,增强国产婴幼儿乳粉的市场竞争力。当本报记者问及是否还会有“第四批”、“第五批”新品,宋昆冈回答称:“暂时没有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业分析人士称,推荐第一批名单后,其他有实力符合条件的企业就有意见,于是又先后推出第二批、第三批新品,“19家已经基本照顾到了主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如果再推出更多,意义就不太大了。”中乳协只是一个行业组织,出于行业规范发展,通过推荐一些优质品牌来引导督促乳业健康发展,按理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个风口浪尖,协会具有严格的管理,行事也是相对比较谨慎的。不过,想让所有人满意很难。”上述分析人士如是称。下一站,市场?当天还召开了工信部推动《婴幼儿配方乳品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的宣贯座谈会。这份历时8个多月、经多次修改的《方案》也向社会发布了。《方案》称,到2015年底,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65%;到2018年底,要形成3~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要超过80%。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一再强调市场基础配置的作用。“去年10月形成了《方案》的上报稿,上报了国务院,此后相关部门又共同多次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特别是去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对文稿又做了全面的修改。”一位乳业资深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称,“这有点像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乳业发展有着自己的市场规律,政府不能拉郎配,该交给市场的就应该交给市场。”昨日,本报记者向高伏问到接下来是否会有其他政策出台时,他表示:“更多的是对现有政策的修订。”陈渝介绍,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政策,市场和经营者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且“看得见的手”干预太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市场基础配置”精神相违背。不过,目前乳业还处于一个比较复杂和纠结的阶段,还没有达到国外那种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所以,还需要一些政策适当地进行引导,在博弈中寻求规范化发展。“引以为豪的并非‘全球最严’的政策监管,如果‘无为而治’仍能生产出好奶粉,那才是值得骄傲的。”陈渝告诉记者,好产品是人生产出来的,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相应报酬,这才是一种正循环,建议乳业加强对人(奶农和经营者)的素质培养,从根本上形成与国际品牌抗衡的核心竞争力。1402879320000责编:wushuai第一财经日报140287932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616/20140616084736371.jpg{"email":"wushuai@huanqiu.com","name":"wushuai"}
【当本报记者问及是否还会有“第四批”、“第五批”新品,宋昆冈回答称:“暂时没有了。” 本报记者向高伏问到接下来是否会有其他政策出台时,他表示:“更多的是对现有政策的修订。” 】“说句实话,这对我们来说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也没有指望有多大的突破。”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三批婴幼儿配方乳粉推荐发布会上,黑龙江龙丹乳业总经理高扶良对记者如是说。 这次发布的第三批名单上,雀巢(中国)、光明乳业、龙丹乳业、大庆乳业、江西美庐乳业、哈尔滨太子乳品和上海花冠营养乳品等7家企业及新品入围。高扶良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一批名单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因为此前没有公布过,第二批、第三批的热度和效果肯定会打折扣。”去年9月和今年2月,中乳协曾相继公布了两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首批包括伊利、蒙牛等6家企业,三元、贝因美等另外6家入围第二批名单。至此,中乳协推荐的三批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所属企业达到19家。此前,这一推荐名单曾被称为乳粉“国家队”。而雀巢出现在第三批名单中,终止了这一说法。对此,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向本报记者表示:“选择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点是公平竞争,这种推荐对其他乳粉企业是否公平?”“国家队”之辩如果上升到“国家队”,意味着享有更优越的资源和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自从第一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发布以来,中乳协就在否定“国家队”之说。在昨日的发布会现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对此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家队”的说法是外界的误传,推荐的新品主要倾向于“国产”。参与新品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牌都是行业的主流品牌,奶源自控率高、生产工艺先进、管理制度规范、产品安全可靠、追溯体系完备并通过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评价。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业界对三批新品名单入围标准的疑惑。高扶良告诉本报记者,龙丹乳业是按照正常程序入围的,“先向中乳协报名,协会审查资料,然后派考察团到企业来,考察了一圈,从牧场到生产再到管理和检验能力,并看了报表,协会和专家组综合考查之后回去评审。”他透露,来的人蛮多的,13个人左右,直到发布前三天才通知龙丹,公司产品入围推荐新品名单。龙丹乳业、大庆乳业等这种扎根东北的国产品牌受到中乳协推荐尚可理解,但是雀巢此次入围则引发业界的一片质疑声。东方艾格乳业首席分析师陈渝向本报记者分析称,之所以推荐雀巢品牌,“(中乳协)应该是想传递出一个信号,即系列举措都是为了向消费者推荐优质产品,并没有掺杂太多狭隘的考量。”他介绍,雀巢与其他外资品牌还不太一样,其在黑龙江和内蒙古都有原奶供应,且产品不仅内销还会出口。“总共三次推荐的品牌有不少在这前15家主流品牌之列”,宋昆冈表示,以集体亮相的形式发布新产品,目的是真正树立主流品牌的形象,增强国产婴幼儿乳粉的市场竞争力。当本报记者问及是否还会有“第四批”、“第五批”新品,宋昆冈回答称:“暂时没有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业分析人士称,推荐第一批名单后,其他有实力符合条件的企业就有意见,于是又先后推出第二批、第三批新品,“19家已经基本照顾到了主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如果再推出更多,意义就不太大了。”中乳协只是一个行业组织,出于行业规范发展,通过推荐一些优质品牌来引导督促乳业健康发展,按理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个风口浪尖,协会具有严格的管理,行事也是相对比较谨慎的。不过,想让所有人满意很难。”上述分析人士如是称。下一站,市场?当天还召开了工信部推动《婴幼儿配方乳品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的宣贯座谈会。这份历时8个多月、经多次修改的《方案》也向社会发布了。《方案》称,到2015年底,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65%;到2018年底,要形成3~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要超过80%。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一再强调市场基础配置的作用。“去年10月形成了《方案》的上报稿,上报了国务院,此后相关部门又共同多次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特别是去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对文稿又做了全面的修改。”一位乳业资深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称,“这有点像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乳业发展有着自己的市场规律,政府不能拉郎配,该交给市场的就应该交给市场。”昨日,本报记者向高伏问到接下来是否会有其他政策出台时,他表示:“更多的是对现有政策的修订。”陈渝介绍,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政策,市场和经营者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且“看得见的手”干预太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市场基础配置”精神相违背。不过,目前乳业还处于一个比较复杂和纠结的阶段,还没有达到国外那种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所以,还需要一些政策适当地进行引导,在博弈中寻求规范化发展。“引以为豪的并非‘全球最严’的政策监管,如果‘无为而治’仍能生产出好奶粉,那才是值得骄傲的。”陈渝告诉记者,好产品是人生产出来的,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相应报酬,这才是一种正循环,建议乳业加强对人(奶农和经营者)的素质培养,从根本上形成与国际品牌抗衡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