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8月12日,浙江华业发布了上市之后的首份半年度报告,给投资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4元(含税)回馈投资者。

公司半年报业绩稳健增长
浙江华业深耕塑料机械配套件行业近30年,已成为行业领先的定制化制造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螺杆、机筒、哥林柱及相关配件,下游行业涵盖汽车、家用电器、3C产品、塑料包装、塑料建材和医疗器械等领域。根据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至2024年,浙江华业在我国塑料机械用螺杆、机筒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12.5%和13.2%,市场排名领先,并被评为“中国塑机辅机及配套件行业7强企业”(2023-2025年)。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行业复苏及政策利好推动下,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10.56%,其中,螺杆机筒产品收入32,203.19万元,同比增长13%;哥林柱产品收入14,984.90万元,同比增长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66.92万元,同比增长6.66%;扣非净利润4855.52万元,同比增长10.24%,显示主业盈利能力稳定。
从现金流来看,浙江华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9.49亿元,主要来自3月IPO募集资金到账(净额3.83亿元),推动总资产增至18.54亿元,同比增长22.03%,净资产增长43.84%。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4.78亿元,占总资产25.79%,为后续扩产与研发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技术壁垒+客户资源构筑护城河
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受益于浙江华业技术领先与客户资源构筑的护城河。
浙江华业拥有132项专利,其中17项发明专利,多项核心技术如“多轴联动的螺杆抛光机抛光技术”“锥双机筒中耐磨层的应用”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关键指标对比显示,公司13项关键技术参数全面优于行业标准,其中,7项超越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如公司螺杆抗屈服强度≥900MPa,优于浙江制造团体标准(≥850MPa),公司螺杆拉伸强度≥1,050Mpa,优于浙江制造团体标准≥≥1,000MPa。
凭借多年来经验积累,针对下游塑料成型设备厂商的多元化定制需求,已形成多产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比如浙江华业能够提供精度达0.001mm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满足汽车、3C电子等领域的高标准需求。
技术优势转化为了议价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浙江华业产品的毛利率还实现了小幅提升,其中螺杆机筒毛利率为28.19%,同比增长了1.11个百分点,哥林柱毛利率为16.80%,同比小幅增长0.61%。
作为行业领导者,浙江华业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已成功进入世界主要塑料成型设备制造商的供应体系,成为一家具备全球化供应能力的定制化塑料成型设备核心零部件制造商,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加拿大、美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的境外客户包括恩格尔、赫斯基、克劳斯玛菲、住友德马格、发那科、米拉克龙、戴维斯标准等等国际龙头;境内客户包括伊之密、海天国际、富强鑫、大同机械、泰瑞机器、华研精机、震雄集团等头部企业。这些客户资源确保全球化供应能力,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德国、印度、日本等。

持续成长中的长期价值标的
展望未来,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国家“以旧换新”政府补贴的大力支持和新能源汽车、3C电子行业对塑料成型设备需求增长,推动下游塑料机械行业景气度持续复苏,公司作为龙头受益显著。
今年上半年,公司螺杆机筒产能利用率达110%,哥林柱达100%,反映生产端满负荷运行。未来随着募投项目的逐步达产,“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项目”将缓解浙江华业日益凸显的产能压力,有效解决公司产能紧张的问题,进一步满足下游的市场需求;“智能化技改项目”的实施将提高公司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水平;“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有效升级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完善公司技术研发体系,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奠定未来高速成长基础。
浙江华业在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印证了其“技术+客户”双轮驱动战略的有效性。上市带来的充裕资金为产能扩张和研发升级奠定了基础。凭借领先的工艺技术、稳定的国际国内客户群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公司在未来三到五年有望在塑料机械配套件领域持续引领行业,并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在外部环境变化与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浙江华业未来如果按计划推进募投项目、持续技术创新并深化客户关系,将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