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张阳】近日,京能国际(00686.HK)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达1,056.27亿元,较年初增长3.1%;总并网装机量1,369.2万千瓦,较年初增长8.3%;营业收入40.86亿元,同比增加24.9%;利润总额4.48亿元,同比增长3.2%。
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发布《零碳园区建设通知》,明确要求以“源网荷储协同”与“智慧能源管理”为核心路径,推动清洁能源从重资产开发向轻量级运营转型。对于京能国际而言,传统的“投建营”项目开发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要深度挖掘电站的金融属性,提高资产流通和周转,实现由重资产持有者向专业资产管理者的战略转型。
为此,京能国际顺应政策,推进三大战略任务:创新运营模式,一方面盘活存量电站资产,另一方面推动储备项目证券化,通过交易释放资产价值,同时提升团队资产开发、运营及交易能力;抢抓“绿电进京”机遇,加快吉电进京项目调峰电源点核准,推动蒙电进京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重点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高收益项目,保障底层资产质效;优化业态布局,在现有光伏基础上提升风电、燃机、水电占比,推进海上风电、综合能源及绿氢业务,拓展海外市场,构建多能互补格局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以提升运营质量为核心,京能国际从生产、营销、财务、管理四方面实施效能革命:安全生产上,强化安全管理与跨部门协作,以场站为单位深化对标,紧盯发电量、成本等指标,实现“发优质电、发效益电”;智慧售电上,组建专业团队提升功率预测精度,推进风光打捆交易,依托中长期交易规避现货市场风险,布局绿电绿证及CCER市场,最大化环境权益价值;资产与金融管理上,加速REITs出表,在全国首单光伏公募REITs基础上,融入水电元素完成首单“光伏+水电”组合扩募,同时优化资金管理、创新汇率风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综合财务成本;精益管理上,严控前期开发成本与非生产性支出,探索分批付款、对赌协议等模式,争取补贴并拓展多元收入,通过财务培训与流程监督倒逼管理升级。
对于2025年下半年发展,京能国际表示将坚持长期主义,聚焦价值创造与合作共赢,通过技术创新与业务模式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