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3%和50.5%,较上月均有回升。这表明,尽管制造业仍处荣枯线下,但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继续保持扩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加快,为四季度经济稳中向好注入了暖意。

政策显效,价格与信心双重改善
8月经济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在于市场价格的持续改善和企业家信心的显著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尤其是出厂价格指数创下今年以来最高点,显示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继续提高。
同时,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愈发乐观。8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在连续4个月低于53%后重回该水平以上。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其预期指数全部上升,表明市场信心正在全面恢复,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正在消散。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一系列扩内需、稳增长的政策效果正初步显现。
结构分化,大中小企业冷暖不一
从内部结构看,经济复苏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大型企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其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供需两端扩张加快,稳住了制造业基本盘。相比之下,中型企业PMI回落至48.9%,小型企业虽有所改善,PMI为46.6%,但仍远低于荣枯线,显示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依然较大,复苏进程相对缓慢。
行业层面同样分化。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1.9%和50.5%,持续领跑,成为支撑经济升级的重要力量。而在服务业内部,资本市场服务、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位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表现亮眼。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和市场自我修复的推进,市场普遍对9月及四季度经济走势持乐观态度。专家分析认为,当前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内需潜力有望持续释放。(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