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10月17日,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在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较上季度显著回升,重点领域支出力度持续加大,反映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积极态势。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指出,财政数据向好印证了宏观经济复苏动能增强,为全年经济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收入端:税收回暖带动财政收入微增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63876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税收收入132664亿元,增长0.7%,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回升的主力;非税收入31212亿元,同比下降0.4%。分析认为,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得益于工业生产恢复、消费市场回暖以及企业利润改善,而非税收入下降则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调整有关。
支出端: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在支出方面,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及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累计支出4.21万亿元,重点投向基建、民生及产业升级领域,有效拉动投资增长。教育、科技、社保等民生支出保持刚性增长,为经济回升提供社会基础保障。
政策加码:5000亿元增量资金下达,债务限额提前释放
为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势头,财政部宣布两项重磅举措:一是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资金下达地方,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且支持范围扩展至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新领域;二是明确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助力地方提前谋划项目、稳定投资预期。唐龙生强调,此举旨在通过财政资金的前置发力,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同时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化解风险。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财政政策呈现“积极有为、精准发力”的特征,既通过增量资金扩大有效投资,又以提前下达限额稳定市场预期。随着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四季度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