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10月28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金融发展的创新、变革和重塑”金融法治平行论坛上,北京金融法院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共同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变更管理人(2025年修订)》与《私募投资基金典型案例》。

进一步来讲,随着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私募基金管理人优胜劣汰加速,部分机构失联失能等问题引发基金治理与清算难题,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新“国九条”工作要求,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北京金融法院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协同联动,从司法保障和自律监管方面共同研究破解失联、失能管理人引发的基金清算和治理僵局。
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和北京金融法院的支持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系统构建变更管理人的规范路径,完善投资者救济途径,完成了《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变更管理人》的修订。
而北京金融法院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审判树规则、协同促治理”理念,聚焦管理人失联失能引发的行业堵点难点问题,发布“投资者代表诉讼”和“清算执行创新”两个典型案例,为相关机构的有序出清及存量基金风险的化解提供司法实践支撑。
其中,“某投资者诉某银行案”,法院明确支持投资者通过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授权代表诉讼的维权方式,明确该方式在管理人失联且难以更换情形下的正当性与可行性,破解“无人履职”困境。
“某投资者申请强制执行某基金公司仲裁执行案”,允许申请执行人以提供担保的方式实现债权,既保障其合法权益,又兼顾基金潜在债权人利益,为破解“清算僵局”导致执行困境探索新路径。
此外,在论坛上,北京金融法院还与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司法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报告》与《2024年度证券公司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报告》。两份报告是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系统总结我国证券行业投资者保护实践与金融司法保障成效的重要成果。
进一步来讲,司法裁判对资本市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与引导作用。资本市场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易引发行政监管、民事赔偿等各类纠纷。此类纠纷通过案件形式进入法院,法院受理的证券案件数量、案件类型及相关变化,已然成为资本市场法治生态和发展情况的重要“晴雨表”。而《证券司法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及资本市场发展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建立与资本市场发展相匹配的审判机制;证券司法树立审判规则等内容,并公布多项典型案例。
再者,《2024年度证券公司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报告》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聚焦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首次发布《证券公司客户回访标准》《证券公司投诉处理标准》等两项团体标准,旨在规范投诉处理和客户回访机制和流程,为行业提供更加系统化、精细化的操作指南。收录展示证券行业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案例100个,从制度设计到实操指引,从行业规范到司法边界,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加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证券行业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了一本权威实用的“工具书”。(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