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电投河北公司财资办公区,键盘声与跃动的效益曲线同频共振,“资金精算师”们正从分毫之间深挖潜能。截至9月底,河北公司利润总额超时间进度8.54个百分点,累计度电成本降低62.07元/千千瓦时,为提质增效专项工作解锁了“钱袋”里的效益密码。
解剖麻雀,开出治亏良方
“这家单位发电量达标,营销也不错,为什么会有过程性亏损?”“问题应该是出在分摊机制上,你看这组成本数据,各区域公司存在地理位置、管理难度等差异,需要进一步优化分摊模式。”这是亏损治理讨论会的缩影,专班骨干“解剖麻雀式”找准症结。
基于精准诊断,河北公司开出“一企一策”良方。一方面,依托管控体系优化,将同类业务有序整合,推行集约化管理。另一方面,成立专业运检公司,统一负责省内新能源场站运维,既节省人力成本,又为集团“省为整体”生产管控奠定基础。
治理成效立竿见影,河北公司实现新能源企业稳定盈利,煤电板块创下“零亏损”佳绩,成功培养出健康细胞,筑牢经营领域高水平安全。
巧用工具,资金不“趴账”
“电价补贴到账了。”项目公司出纳马上点击归集指令,实现资金“当天来当天走”。
而在河北公司本部,资金归集一到位,财资团队立刻分工协作,测算额度、沟通细节、发起指令,在三小时内完成了贷款归还,最大程度降低资金成本。
这套“本部先行—项目反哺”新机制,形成资金闭环。本部率先进行债务置换,而在资金到账后,项目公司当日归集至本部偿还贷款,实现资金“体内循环、高效周转”。截至9月底,河北公司综合融资成本较2024年底下降26个基点。这盘运筹帷幄的资金“棋局”,为“经营有效益”目标打开潜力空间。
创新管理,让数据跑得“快和准”
为进一步提升财资管理质效,专项小组深入分析,针对长账龄款项回收、资金结算效率提升等重点,以标准先行、数智驱动为路径,将问题清单转化为行动清单,全力打通效率堵点。
在落地推进中,河北公司聚焦三类场景实招频出。针对网银密钥反复插拔影响结算效率的难题,以数智化手段整合减少密钥,资金结算效率提高近30%;围绕财务核算标准化,编制会计核算标准手册和“决算+税务”案例汇编,优化审核标准412项,覆盖业务场景80%以上;对于财务审核关键环节,将风险点内嵌系统,精准识别风险隐患180余项,合规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凭借刚性预算、动态监控、精准考核,“铁算盘”越打越精,推动火电“状态+自主”检修、热网“自检自修”,市场煤采购占比科学优化,供热管损率和热、水、电耗齐降。截至9月底,该公司度电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分别同比压降23%和15%,把“分厘必争”变成了看得见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