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陈超】作为进博会连续八年的参与者,嘉吉中国区副总裁刘畅接受环球网记者专访时直言:“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与嘉吉‘滋养世界’的使命高度契合,这是我们深耕中国五十载的核心逻辑,也是持续加码的底气。” 从最初的粮油贸易,到如今构建覆盖农业、食品、金属、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多元产业生态,这家全球农业与食品巨头的在华路径,始终与中国经济发展脉络同频共振。

从潜力判断到 “真金白银” 的长期投入
回溯嘉吉入华的起点,刘畅明确,最初的投资决策源于对中国市场潜力的精准判断。“中国拥有14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7%,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升级的消费需求,与嘉吉‘滋养世界’的核心使命高度契合。”
五十余年过去,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与质量,远超嘉吉最初预期。“今日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政策红利、营商环境优化,以及消费者对多元化、营养健康和环境友好食物的需求提升,展现出可观的增长态势。” 刘畅特别强调政策层面的支撑作用 ,“稳外资20条”等政策显著增强了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的确定性与便利性,而进博会等平台则成为企业展示创新成果、对接产业链资源的重要渠道。
认知落地为行动,嘉吉的在华投资从未停歇。2025年9月,计划总投资约5亿美元的嘉吉南通粮油工厂迁建项目正式启动;同年7月,嘉吉阳江 FR3™天然酯生产基地二期工程投产,项目一、二期总投资超800万美元。“这一系列投资体现了嘉吉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入和持续发展规划。” 刘畅表示,中国一直是嘉吉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未来还将在创新、人才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深化布局。
从 “展示窗口” 到300亿签约背后的产业协同
作为进博会的连续八年参与者,刘畅见证了这一平台从 “产品展示舞台” 到 “产业协同载体” 的功能升级。“八赴进博,对嘉吉来说,这一平台不仅是展示创新实力的窗口,也成为与本土市场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前七届进博会期间,嘉吉已累计签署超过 300 亿美元的合作意向协议;本届进博会,企业的合作版图进一步扩容 —— 计划与各行业伙伴在谷物、牛肉、动物营养、铁矿石等领域签署多项战略采购与合作协议,“预计签约总金额将超过30亿美元”。
从传统农食品类延伸至铁矿石领域,合作范围的拓展背后,是嘉吉在华业务的多元化布局逻辑。“进博会不仅帮我们拓展了合作网络,更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共赢。”刘畅认为,这一平台的价值,不只体现在签约金额本身,而是为外资企业深度融入中国产业生态搭建起了桥梁。
从 “饲料配方” 到多元产业的全链路赋能
在嘉吉的发展战略中,“创新”与“可持续”是贯穿始终的两条主线。刘畅介绍,企业始终以 “全球技术+本土洞察” 模式,开发适配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不是简单复制全球技术,而是结合本土需求做优化,让创新真正解决行业痛点。”
闪电配方MAX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成果。“这是全球首个实现‘饲料实时检测及配方自动精调’的技术系统。” 刘畅解释,该系统通过在线近红外检测与云计算,能实时响应原料营养指标变化,自动调整配方比例,既帮养殖客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又推动养殖环节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契合中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核心需求。
如今,嘉吉的创新已突破传统农食行业边界,向海运、美丽护理、生物工业、金属及风险管理等领域延伸。“这是基于对中国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分析和判断。”刘畅阐释,通过全链路创新赋能多产业,既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有助于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术应用层面,人工智能成为关键抓手。刘畅透露,嘉吉坚持安全且负责任地应用AI,目前已在多场景落地:物流环节用AI优化车辆调度、提升运输效率;饲料营养领域用AI预测配方、改善家禽肠道健康;农场管理中用AI分析鸡粪DNA、评估鸡群健康。“未来还会探索生成式AI,推动其在‘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创造更多价值。”
谈及未来在华规划,刘畅明确,“全球技术+本土洞察” 的融合模式将持续作为核心支撑。目前,嘉吉已在上海、北京设立全球创新中心,在山西新建面向亚洲及中国养猪市场的动物营养全球创新中心,在平湖设立专注咖啡与茶饮的研发中心。这些机构构成了企业链接全球技术与本土需求的创新网络。
“通过融合全球经验与本土洞察,我们能更精准地服务中国客户,为亚太地区的消费者与食品行业提供创新方案。”刘畅表示,嘉吉的目标不仅是自身业务增长,更是通过持续创新和本土化实践,深度参与中国农业现代化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半世纪前初入中国,到如今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嘉吉的轨迹是外资企业适应中国市场的缩影。“未来,嘉吉将继续以开放、创新的方式,围绕‘滋养世界’的使命,积极探索与中国市场的合作机会,并通过持续投入和实际行动,落实长期发展的规划。”刘畅说。